耶弗他是舊約聖經《士師記》中人物,在以色列擔任6年的士師(士師記12:7),他名字的意思是“他開路”。耶弗他生活在基列,並且是瑪拿西半支派的成員,父親的名字也是基列,母親則是妓女。【士11:2-3】基列的妻也生了幾個兒子:他妻所生的兒子長大了,就趕逐耶弗他,說:『你不可在我們父家承受產業,因為你是妓女的兒子。 』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裡聚集,與他一同出入
耶弗他主要事蹟是領導以色列人擊敗亞捫人。 《士師記》12章記載,以色列人故態復萌,崇拜假神偶像,耶和華的怒氣再次向他們發作。百姓受亞捫人與非利士人擾害欺壓。以色列人召回被趕逐的耶弗他,要他帶領他們爭戰。在這個爭論中,誰是真正的審判官成了焦點問題。耶弗他說:“願審判人的耶和華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亞捫人中間判斷是非”。
在戰事之前,耶弗他向耶和華許願,他若能夠從亞捫人那里平平安安回來,他必定會將最先從他的家門出來迎接他的人歸於耶和華,將他獻上為燔祭。之後耶弗他大大殺敗亞捫人。他返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的女兒最先走出來,拿著鼓跳舞,興高采烈地迎接父親得勝歸來。這女兒是獨生的。耶弗他看見她,就撕裂衣服,說:“哀哉,我的女兒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難。因為我已經向耶和華開口許願,不能挽回。”
耶弗他在戰前的許願,可能是因為信心的軟弱。雖然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但只是賜給他事奉的能力,並沒有改變他的生命。耶弗他敬畏神、有熱心,但卻缺乏真理,魯莽地許了一個沒有必要、也不准確的願。
猶太傳統(《猶太古史》卷5第7章266節)和早期教父們都認為,耶弗他的女兒是按照字面的意思被獻為燔祭,所以並不蒙神喜悅。神並沒有阻擋這個悲劇的發生,一面管教了耶弗他,一面也讓我們看到:人若不照著真理事奉,只憑著自己的滿腔熱情、愛心或正義感,也會成為一個魯莽耶弗他,給自己和家人都帶來傷害。
耶弗他獻女的悲劇完全是因為信仰的不歸正,在那個時代國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沒有牧者,自己的信仰又有先天性不足,對聖經的不了解,對神的心意、對信仰的精髓理解不夠,導致把自己逼到死角,沒有了出路,但是我們看到這個故事不全是悲劇,還有耶弗他女兒的順服,因著她對父親、對神的順服和愛,成為後世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