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支派分土地

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由於悖逆上帝的緣故,他們在曠野漂流了40年(公元前1446-1406年),遲遲沒有進入上帝所要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 — 迦南地。當時,上帝曾經要摩西兩次數點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人數,做爲未來劃分土地的依據。

上圖:在衛星照片上標出的應許之地示意圖,南起埃及小河,北到哈馬口,西至大海,東到約旦河,包括了今天的以色列、黎巴嫩和敘利亞的一部分。

直到摩西與那一代的人都死了,便進入約書亞領導以色列人的時代,共有16年(公元前1406-1390年),由約書亞繼續領導以色列民族,過約但河,進入迦南地.攻下耶利哥和城艾城。從此之後,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民一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最後擒拿了迦南地約旦河西的31個王,再加上之前以色列人在約旦河東擊殺的兩個王:希實本的王西宏和巴珊的王噩,一共消滅了三十三個王。

上圖:以色列人進迦南所征服的33個王。

之後以色列人便開始按照12支派來分配土地。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就照樣行,用拈鬮的方法決定各支派的位置。至此應驗了雅各和摩西的預言。約但河的東岸土地,由北至南,分別分給瑪拿西(半個支派)、迦得和流便這三個支派;約但河的西岸土地,由北至南,分別分給亞設、拿弗他利、西布倫、以薩迦、瑪拿西(半支派)、以法蓮、但、便雅憫、猶大和西緬。其中但支派原本分到便雅憫旁邊的一塊土地,因被亞摩利人趕逐,於是他們便遷往約旦河谷上游,到北邊的利善,在那裡攻下利善,改名爲但,從此便居住在那個地方。

上圖:約旦河東的「雅謝地和基列地」(民三十二1)現在被稱爲戈蘭高地,雨水充足,至今仍是優良的天然草場。迦得、流便和瑪拿西半個支派因爲捨不得這片「可牧放牲畜之地」(民三十二1),放棄了進入應許之地,最後被擄到了亞述(王下十五29)。

利未支派是要作爲世襲的祭司,只能擁有城市,不得擁有土地。上帝要12個支派分給利未人4座城市,因此總共有48座城市要給利未人,利未人(祭司)便住在這48座城市中,教導以色列人律法。這48座城市中,有6座是逃城,約但河東有三座(哥蘭、基列拉末、比悉),約但河西也有三座(基低斯、示劍、希伯侖(基列亞巴))。

在進迦南的過程中,征服迦南是第一個階段,分配土地是第二個階段,而攻取「未得之地」是第三個階段。神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方法來帶領和訓練祂的百姓,祂安排約書亞作爲摩西的接班人,負責征服迦南和分配土地;但卻沒有安排約書亞的接班人,而是讓各個支派自己負責攻取「未得之地」,讓「那地的居民」成爲他們信心成長的「食物」(民十四9),讓百姓學習在享用應許中不斷承受更多的應許,直到完全「承受那地爲業」(出二十三30)。神也沒有讓新約的信徒等到生命成熟的時候才能享用基督,而是讓我們一面享用基督裏的豐富,一面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4),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二12),直到得着豐滿的基督。

上圖:以色列十二支派所分得的地業。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