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猶太曆史學家約瑟夫的《猶太古史記》卷15第11章記載,大希律爲了討好猶太人,拆除了聖殿(拉三8)原有的基石,把聖殿重建在另外鋪好的基石上,加高60肘,富麗堂皇,宏偉壯觀。主耶穌在世時, 建聖殿已經耗時四十六年(約二20)尚未完全竣工。
然而主耶穌在【太廿四2】預言說:『你們不是看見這殿宇嗎?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這預言應驗在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提多率領的羅馬軍隊徹底摧毀,甚至石頭也被撬開,「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以取得聖殿被燒燬時從屋頂上熔流其間的金箔。
羅馬人將整個聖殿建築以及幾乎全部的周邊結構都破壞掉,唯一殘存的聖殿遺蹟是一面牆,它並不屬於聖殿結構的本體,而是大希律王所蓋,用來圍繞支撐整個聖殿山的擋土牆的西側殘餘,被稱爲“西牆”。雖然它不是聖殿的本體,但至少是聖殿所在之處的最後殘跡,是猶太人爲着聖殿被毀,以及猶太人流放而悲痛哭泣之處,所以“西牆”又被稱爲“哭牆”。
當代以色列成立後,阿拉伯國家拒絕讓猶太人進入聖殿所在的東耶路撒冷城,以致猶太人無法參觀西牆。後來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佔領了全部耶路撒冷。從那時起,猶太人以及所有國家和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來到這個象徵猶太人迴歸與復興的“西牆”面前敬拜神。
根據聖經和合本和聖經綜合解讀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