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会幕

會幕(希伯來語:משכן‬‎,意爲“神的居所”),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以後到征服迦南地之前,按照神的指示以色列人建立的一個流動敬拜上帝的中心場所。關於會幕的經文記載在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26章和第36章當中。最終會幕在所羅門王按耶和華指示的樣式建造了耶路撒冷聖殿才被替代。

整座會幕的製造,上帝給了非常詳細的指示,裏面的裝飾美得驚人: 幔子和罩子上有美麗的刺繡,但是外面全用海狗皮遮住,幔子上有美麗的刺繡,用的是屬天的顏色,像天藍色和血紅色等等。另外還有金銀打造的美麗器具,是一座美不勝收的帳幕,但是外面設了很高的圍籬讓人看不見,等於被隱藏了起來。連祭司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都必須要先到祭壇那裏宰殺牲畜獻祭,然後到一個大盆子那裏潔淨自己,才能進入。

上圖:帳幕4層幔子示意圖。掛在最裏層的是十幅細麻和藍色、紫色、硃紅色線製造的彩色幔子(出二十六1-6),外面罩上十一幅山羊毛的罩棚(出二十六7-13),然後用染紅的公羊皮做罩棚的蓋(出二十六14),最外層用海狗皮做罩棚上的頂蓋(出二十六14)。聖經並沒有提到公羊皮罩棚蓋和海狗皮頂蓋的尺寸,有可能只是遮蓋了帳幕頂部。

以色列百姓永遠看不到約櫃,連帳幕拆遷的時候都要把它遮蓋起來,而且只有特定的利未人才能扛帳幕,其他人必須要距離帳幕一千步,直到帳幕再度被架起來。安營的時候必須先立起上帝的帳幕,百姓才能在適當的地點立起自己的帳棚,這一切都在表明上帝的聖潔,也在表明聖潔的上帝願意住在祂的百姓中間。

在新約裏,約翰福音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這裏用的“住”這個字就是指搭帳棚住在我們當中。使徒保羅和彼得都將他們的身體比作“會幕”,是神的靈暫時的屋,成爲神居住的殿的一部分:”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爲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爲神藉着聖靈居住的所在”(以弗所書2:21-22)。

上圖:金香壇示意圖。金香壇並不像約櫃和陳設餅桌那樣在四腳上有四個金環,而只有「兩個金環安在牙子邊以下,在壇的兩旁,兩根橫撐上,作爲穿槓的用處,以便抬壇」(出三十4)。這個設計非常特別,因爲「兩個金環」並不容易維持平衡,抬的時候需要加倍小心。
上圖:以色列聖殿研究所製作的獻香鏟子(香爐),用金或銀做成,用來從燔祭壇上取炭帶進聖所,放在金香壇上。在贖罪日,這鏟子也用來「從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盛滿火炭,又拿一捧搗細的香料,都帶入幔子內,在耶和華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煙雲遮掩法櫃上的施恩座」(利十六12)。

根據聖經和合本、聖經綜合解讀和大衛鮑森舊約縱覽錄音編輯整理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