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背景和作者

《馬可福音》被早期教會公認為是馬可在羅馬寫成的。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曾與保羅和巴拿巴同工,馬可也是使徒彼得的親密同工(彼前五13)。

《馬可福音》的最初讀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比較少提及摩西律法,需要經常解釋猶太人的各種習俗和猶太地的地名、植物、錢幣價值、亞蘭文等等,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拉丁詞語。 《馬可福音》挑選題材的目的是為了介紹神的兒子來作服事人、替人受苦的僕人,所以有人稱之為「附有大量引言的受難故事」,其中沒有提到主耶穌的降生、家譜、許多稱號,而是一開始就提到主耶穌的服事(1:14),最後以十字架為服事的巔峰(15章)。

《馬可福音》的資料很多來自彼得的講道,因為彼得就是目擊者,所以對主耶穌的服事有許多生動的細節。彼得感情強烈,因此馬可的記錄也是節奏明快,措辭生動地描繪出主耶穌的感受和反應。

由於馬可的簡潔、精煉文筆,使《馬可福音》成為基督信仰的理想介紹。在新的宣教工場裡,《馬可福音》常常是首先被翻譯成新語言的書卷。在本卷福音書中,我們看見神的完美僕人,就是那撇棄天上的榮耀,在地上取了奴僕形象(腓二7)的主耶穌,“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45)。

根據聖經和合本、聖經綜合解讀編輯整理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