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背景及簡介

《申命記》是《聖經》全書、也是《摩西五經》的第5本書,它是被新約聖經引用得最多的四本書之一(其餘三本是創世記、詩篇及以賽亞書)。在曠野流浪了40年之後,以色列的子孫又回到應許之地的門檻上。在這個時候,摩西寫下此書來闡述他們的前景、將在約旦河的對岸遭遇的困難及向百姓提出的最後訓示。

《申命記》是《出埃及記》之後40年寫的,在那40年的期間,年長的一代全死了。當初離開埃及、走過紅海,來西奈山紮營,除了摩西、迦勒和約書亞之外,第一次聽到十誡的成年男人全都死了,因為他們違背了律法。當初在過紅海和在西奈山紮營的時候,新一代都還是小孩子,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根本不記得上一代離開埃及的這段歷史。這個時候摩西120 歲,上帝告之他不能進應許之地,他必須把全部的律法重新復述一遍。新的一代必須要重新聽到這些律法,自己再一次跟上帝立約。他們將要親眼看到水分開的神蹟。這次不是紅海,而是約旦河。

在完成摩西五經和指定嫩的兒子約書亞為他的後繼者,摩西登上尼波山觀看應許之地後便死在那山上。耶和華將他埋葬,從那時起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所在。摩西雖達120歲的高齡,但逝世前他“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耶和華曾任用他行各樣神蹟奇事,因此《申命記》最後一章評論說:“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

神賜下律法,指示了“耶和華的節期”、安息日、安息年和禧年,但是神沒有阻止以色列人犯錯,正如神允許發生金牛犢事件(出三十二4)、獻凡火、破壞安息日(民十五32)等事情發生,神要藉此表明,人要得著真正的安息,必須有三個條件:敬畏神、互相尊重、互不虧欠,三者缺一不可。歷史證明,雖然遠離神的人類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制度,試圖實現互相尊重、互不虧欠的理想,但如果不首先敬畏神,結果總是事與願違,不能得到安息。

根據聖經和合本、聖經綜合解讀編輯整理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