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哪裡去躲避祢的靈?我往哪裡逃避祢的面?(詩139:7)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有某些真理,在某些時候是隱藏起來,好像成為一種想像而不是確說,但卻與整個真理是不分開的,正如一幅已完成的圖畫中,那些基本顏色是不可分開的一樣。這種真理就是神無所不在。
神住在祂所創造的宇宙中,而且在祂所造之物中的任何地方。古時先知和使徒都是大膽地如此教導人,而一般的基督教神學,承認此種說法,不過這只是在書籍中如此說,而在每一個信徒的心中,為著某種原因,還沒有使這種道理深入地成為他信仰的一部分。基督教的教師們,躲開這個豐富的道理,而且即使提到的話,也只是輕輕一說,使人覺得它並沒有什麼重大意義。我猜想他們所以如此,乃是因為恐怕受人抨擊,說他們是泛神論者,但是,關於神無所不在的教理,實在不是一種泛神論。
泛神的錯誤非常明顯,不足以欺騙人,它把神看作一切受造之物的總和。 「自然」和「神」同為一體,所以不論何人,摸到一片樹葉或一塊石頭,就是摸著了神,這就很自然地把那位永不朽壞的神的尊榮降低了,並且企圖把一切東西都當作神,把真正神性,從這個世界完全排斥出去。有神論是說神住在祂所創造的世界中,祂和世界之間,有一條永遠無法通過的鴻溝,祂和祂的手所造成的工程,無論多麼一致,那些工程必須是在祂以外的東西,而神自己必須是在一切所造之物之先,並且不附屬於所造之物。雖然祂內在於所造的萬物中,然而祂是超越在這一切之上的神。
那麼,在基督徒的經驗中,神的內在性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神在這裡」,無論我們在哪裡,也可以說:「神在這裡。」沒有一個地方(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地方),沒有神在那裡。一千萬個有才能的人,盡其所能分散到不同的地點,盡可能距離到不可想像的遙遠,每一個人仍然能夠同樣真實地說:「神在這裡。」沒有任何一點的位置,會比其他一點的位置與神更接近。任何一個地方與神距離,和任何其他一個地方與神的距離是一樣的;沒有一個人在距離上,會比別人離神更遠或更近。
這些都是基督徒所相信的真理。只是這個真理還需要我們多加思想,並且多多禱告,使之能在我們裡面發出亮光。 「起初神」這句話,不是說到物質,因為物質是不會自己發生的。在物質以先必有一個先存的因,而神就是那個因。這句話也不是說到定律,因為定律只是一切受造之物所服從的原則;原則需要一位設計者,而那個設計者就是神。這句話也不是說到思想,因為思想的背後還需要一位創造者。 「起初神……」祂是物質、思想和定律的「無因之因」。我們一切必須從祂作開始。
亞當在犯罪之後,便在恐懼之中,妄圖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躲避耶和華的面。大衛也必定有此狂想,要躲避神,他在詩篇中曾有這樣的話:「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躲避你的面?」(詩139:7) 接著他在這首極美的詩中,頌揚神無所不在的榮耀。 「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139:8-10) 他又知道神的存在和神的看見是同樣的事。神的看見是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了,要察看他一生要怎樣發展。所羅門如此說:「神果真住在地上麼?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82:7)保羅對雅典人說:「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7-28)
既然每一處空間都有神存在,我們就不能找到一個沒有神的地方。為什麼神的存在不被普世稱頌呢?先祖雅各在荒漠曠野中,答復了這個問題。他看見了神的異象,就驚異地呼叫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28:16) 雅各在此之前,從沒有一秒鐘脫離了充滿萬有神的範圍,但是他竟不知道。這就是他的苦惱,也是我們的苦惱。人們竟不知道神就在這裡,如果知道的話,情形是多麼兩樣啊!
神的存在和神的顯現並不是一回事。神的存在,是在我們完全不注意的時候;神的顯現,卻必須待我們注意到他的存在才覺察到。在我們這一方面,必須順服神的靈,因為祂的工作是把父和子顯示給我們。若是我們有歡喜順服神的心與神聯合,祂就向我們顯現,而這種顯現,就形成那些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和那些與神親近、有神榮耀光輝的基督徒的生活上,形成了差別。
每一個地方每刻都有神的存在,而且祂不斷地找機會向人顯現。對於每個人,祂的顯現不只叫人明白祂的自有,也叫人明白祂是什麼。祂向摩西顯現;「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出34:5) 祂不但在口頭上宣告祂的神性,更是把自己顯示給摩西看,以致摩西的臉皮發出超出自然的亮光。如果我們相信神的自我顯現是真實的,那將是一件大事情,因為神不但對人有許多應許,而且所有的應許都要成就。
我們對於神的追求不會落空,乃是因為祂永遠在找尋機會向我們顯示祂自己。神向一個人顯現,並不是好像從很遠的地方來到,向人的靈魂作一次重要而短暫的訪問,如果這樣想的話,就是完全錯了。神與人的心靈親近,或人的心靈與神親近,並不是指空間而言。這裡面並不含有自然界距離的概念,因為這不是距離的問題,乃是經驗的問題。
我們和神距離的遠近,其實應該可以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說明。一個人會說:「我覺得我的兒子越長大,就越和我接近。」其實他的兒子有生以來,就在他的身邊,從來沒有一天離開家庭。那麼這父親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很明顯地,他所說的是指經驗而言。他的意思是說,孩子因為對於他有更深的了解,和他更加親密,兩人之間,思想和感覺上的隔膜逐漸消失,父親和兒子在心靈和思想上,形成更密切的聯合。
所以當我們歌唱說「引我親近,親近我的恩主」,我們所想的,並不是地方上的接近,乃是關係上的接近。我們所禱告祈求的,是更多的自覺,對於神的存在有更完全的經驗。我們不必通過空間,向看不見的神呼喊,祂與我們比我們與自己的靈魂更接近,比與我們最親密的思想更貼近。
為什麼有的人用一種方法「尋找神」,而其他的人又不如此呢?為什麼神向有些人顯現,而讓其他多數的人,停留在不完全的基督徒生活經驗中糊塗摸索呢?無疑的,神向所有的人所定的旨意是一樣的。在神的家中,他沒有特別寵愛的人。過去他曾經為自己兒女們所做的,他現在也要為一切的兒子做。所不同的,不在於神,乃在於我們。
我們隨便舉出一些偉大聖人,他們和生活和見證,為眾人所共知的。我們隨便提一提聖經中的人物,或在聖經成典以後的著名聖徒,你會立刻想到那些聖徒彼此很不相同,有時他們之間的不同,會形成尖銳的對比。例如說摩西和以賽亞是多麼的不同;以利沙和大衛是多麼的不相同;又如約翰和保羅;聖法蘭西斯和路德;芬尼和多瑪肯培,他們之間各自又是多麼的不同。那些不同點就如他們的種族、國籍、教育、習慣,以及個性,那麼繁多。然而他們一生都走在一條屬靈生活的大道上,遠勝於有一般生活方式的人。
他們之間的不同只是偶然的,且在神的眼中看為是不關重要的;他們必須在某種最重要的關係上彼此是相同的,這到底是什麼呢?
我大膽說,他們所共有的一種特性,就是「屬靈的感受性」。在他們裡面有個地方向著天是敞開的,有個東西催迫他們趨向神。不用作任何深奧的說明,我只要簡單地說,他們是有著一種屬靈的醒覺性,而且他們一直在培養這個東西,直到它在他們生活中成為最重要的東西。他們和普通人所不同的,就是當他覺得里面有渴慕的時候,他們就有所行動。他們養成畢生在心靈中對於神有反應的習慣。他們沒有違背天上的異象,如同大衛很簡捷地向神說:「祢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祢說,耶和華阿,祢的面我正要尋求。」(詩27:8)
各人生命中一切的長處都是出於神。 「屬靈感受性」的背後,乃是神。神的至高主權就在這裡顯明,即使是那些對這道理沒有在神學上加以研究的人,也察覺到有神的主權。敬虔的安其祿在他的短詩中,也承認這個事實:
我的無援的心是乾涸貧瘠的土天然本質不得種以飽人一切美善敬虔之果 惟靠祢作子粒祢話出之處生機隨現祢若不指示祢真實的道路 無人尋得著父啊!祢定要指引
這些話可以見證一個偉大聖徒深刻和嚴肅的生命是怎樣的。
承認神在我們裡面作工固然重要,但是我卻要提醒大家,對這個觀念若先存太大的成見,定會領人到毫無生氣的死路上去。神不一定要我們明白關於揀選、預定、以及神的主權這一類奧秘的事,對於這些真理,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舉起我們的眼目,以最恭敬的態度向神說:”神啊,是的,祢知道。”這些事物都是屬於神無所不知的奧秘世界的,仔細研究下去,可能成為神學家,卻永遠不會成為聖者。
屬靈的「感受」並不是簡單,而相當的複雜的,是由於靈魂深處幾種不同性質的東西結合而成的;它有親切的作用,有傾向、有交感,而且有渴慕的慾望。因此我們可以培植它,它也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全看我們個人的情況而定。如多有操練就會使它增長,若是疏忽了就會把它摧毀。這自然是出於神的一種恩賜,但是人若要實際得到這種恩賜的益處,就必須如同其他的恩賜那樣,憑信心接受,並且注意培養牠。
現代的福音派一種極可怕的墮落,就是忽視這方面的工作。古時聖徒珍視培養靈性和操練敬虔,在今天整個基督教的生活中,這些都沒有地位,一切都顯得太遲慢,太平淡,我們現在都盼望有奇特、動人、快速,而有戲劇性的動作。這世代用急促和機械的方法產生出來的基督徒,總是太性急,對於較遲慢和不太直接去達到目標的追求方法,會覺得不耐煩。我們一直是用機械的方法去促進與神的關係。我們讀讀聖經,作短短的禱告,就匆忙而去。我們到別處參加佈道會,或去聽一些在遠方宣教歸來的人,講富有刺激性的故事,為了補救內心深處屬靈生活的破產。
這種屬靈生活的悲慘結果,到處可以看見。浮淺的生活,空洞的宗教哲學,用娛樂大眾的手法舉辦傳福音聚會,注重人的榮耀,信賴外表的宗教活動,組織有名無實的宗教團契,應用商人的手法,把人的作為當作聖靈的能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屬靈惡疾的病症,終至形成靈性生活中一種嚴重痼疾。
這一種嚴重的屬靈病症形成的原因,不能叫哪一個單獨的個人負其責任,但是也沒有哪一個人可以完全推卸責任。我們每一個人,直接和間接地對這種可悲的結果都有一分責任。我們的眼太瞎,以致看不清楚;我們太膽怯,以致不敢講話;我們自滿自足,以致一般人所認為已經滿意的我們便領受,也不希望再求更多更好的供應,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我們只接受別人的概念、摹仿別人的生活,把別人的經驗當作自己的模範,我們沒有自己的體驗,於是整個時代的屬靈空氣日趨下流。現在我們到了一個又荒涼,又枯乾,又低沉的地步,更可怕的,就是我們把聖經硬和我們空洞的生活經驗連成一起,於是把這種可憐的光景,就當作神所賜福的青草地。
我們要脫離這個時代的捆綁,回到聖經的道路去;如果有堅強的決心,與夠大的勇氣,這不是不可能的事。以前的聖徒都是如此。歷史記載了多次偉大的複原運動,由聖法蘭西斯、馬丁路德、弗克斯這些人起來領導的,不幸在今天,好像還沒有路德和弗克斯這一類的人興起來。是否在基督再來之前,還有另外一個複原運動興起,基督徒對這問題的見解不會完全一樣,不過對於今天的我們,似乎還不是最重要的事。
我不想知道,神憑著祂那統管萬有的權柄,要在這世界上興起什麼事,但是神要怎樣對待尋求他面的兒女,這是我所知道,也能夠告訴人的事。任何人只以誠實的心靈歸向神,只要開始操練敬虔的生活,只要藉著信靠,順服和謙卑的態度,發展這種屬靈感受性,他所得到的,必定超過他在貧乏軟弱中,所盼望得到的福分與喜樂。任何人只要悔改,誠實歸向神,就會衝破他被拘限於其中的模式,進入聖經中,找到他所需要的屬靈真理,他會因他所得著的感到莫大的喜樂。
我們再說:神的存在乃是一個事實,整個宇宙因祂的生命而活著。這一位神不是生疏的,或外來的神,乃是我們救主耶穌基督所愛的父親,而主耶穌基督的愛在這二千年來遮蓋著人類的罪。我們的主常叫我們注意祂,祂自己向我們顯現,祂常願意與我們有交通。如果我們肯對祂的感動有反應的話,在我們裡面就有一種能力,使我們認識祂。 (這在我們就叫做尋求神!)我們屬靈的感受性可以籍著信心、愛心和行道,使我們對於祂的認識漸漸增多。
禱告:父神啊!我的心被看得見的世界佔據得太多了,我要向祢悔改這罪。這世界與我的關係太深了,使我竟不知道祢就在我面前;我看不見祢的存在。求祢明亮我的眼目,使我能看見祢就在我裡面,在我的身旁,奉基督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