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背景

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中,《约伯记》是《诗歌》的最后一卷,位于《箴言》之后。本书可能是圣经中最古老的一卷书,风格与摩西五经相近,犹太传统认为是摩西。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作者和成书年代,但内证却表明,故事背景是从亚伯拉罕到摩西之前的族长时代,比如:父亲作家庭的祭司(一5),财富以牲畜计算(一3;四十二12),人的寿命很长(四十二16),使用银块和金环(四十二11),经常使用「全能者」来称呼神(五17),但却没有提到出埃及、西奈之约和律法。

《约伯记》是一部论善恶之意义的经典之作,记叙了约伯是位正直良善的富人,在几次巨大灾难中失去了人生最珍贵的事物,包括子女、财产和健康等等。然而书中所启示的真理远比苦难深刻得多。

上图:法国画家里欧·博纳(Léon Bonnat,1833-1922年)1880年的油画《约伯》。

俗话说,善恶有报、因果有律。传统的因果律认为有「因」才有「果」,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时间之箭(Arrow of time)永远向前。但现代量子力学却发现,现在的测量可以决定光子在过去所走的路径。换句话说,现在的行为似乎可以改变历史,「果」可以没有「因」,「无」可以生「有」。这个事实提示我们,过去并没有过去,未来也不是还没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我们必须从全新的时间跨度来思考因果关系。

然而,《约伯记》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深刻地回答了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这些问题。神就是那「自在之物」,自有永有的神不需要有「因」,反而是万物之「因」,所以祂超越时空,在一切因果关系之上。因果关系并不局限在时空之中,过去不会消失、未来早已预定,并将延续到永恒(弗一4-12)。人连受造之物都不可能完全认识,更不可能认识神。但这位「自在之物」是有位格的神,祂乐意向人启示自己;人只有认识神、得着神的生命,才能超越因果律,得着真正的自由。

《约伯记》虽然是在三千多年前写成的,但那些辉煌壮丽、气势磅礴的语句,却足以和荷马、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媲美;虽然大部分是诗歌,但几乎包括了旧约的每一种文学类型,堪称希伯来文学的最高成就;虽然是在谈论苦难,但却没有停留在肤浅的解释上,而是时时峰回路转、处处高潮迭起,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都有不少谈论苦难的智慧文学,但在深刻程度、涉及范围、冲击力量和文学技巧上,之前没有一本书堪与比拟,之后也没有一本书能出其右,任何比较只会使《约伯记》显得更加鹤立鸡群。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称本书为「古今最佳诗篇」。法国文学家雨果(Victor Marie Hugo)则说:「约伯记是人类心灵中所产生出来最伟大的杰作。」在旧约圣经中,可能没有一卷书比《约伯记》对西方文坛的影响力更大。在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雨果的《悲惨世界》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里,都能找到约伯的痕迹。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