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大卫在希伯仑被膏为犹大支派之王。扫罗之子伊施波设在当了两年国王之后就被手下军人刺杀。于是希伯来各支派就派长老去希伯伦膏大卫「作以色列的王」,大卫成为以色列王国国王。在《圣经》中大卫是第二位被受膏的以色列王。
在大卫王的统治下,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不但完全消除了非利士人的威胁,甚至主动进攻,把非利士人逐出了境外。在此之后,大卫王发动对外战争,使整个地中海东岸除了腓尼基和一小部分非利士人领地外,全部纳入其统治范围。不过,希伯伦地处南部,属于犹大支派,地理位置闭塞,离北方十一支派比较远,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大卫需要一个更理想的首都,才能促进神百姓的合一。耶路撒冷位于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的边界上,现在不属于任何支派,超越了支派之间的竞争,是作十二支派首都的最佳地点。
耶路撒冷在亚伯拉罕的时代就已经是一座王城(创十四17-19),水源充足,居高临下,东、南、西三面都有山谷作屏障,易守难攻。因此,虽然以色列人已经进入迦南四百多年,但耶布斯人还是牢牢占据着耶路撒冷(书十五63)。耶路撒冷位于从约旦河东经耶利哥通往沿海大道的东西大道之侧,又在从别是巴穿越中央山地通往北方的南北大道之旁,位置十分关键。大卫如果要完全取得神的应许之地,首先也应当攻取耶路撒冷。耶布斯人对大卫说:『你若不赶出瞎子、瘸子,必不能进这地方,意思是:我们只需要瞎子、瘸子,就可以把你打退。』,心想大卫决不能进去。
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大卫王使出浑身解数攻占耶路撒冷,并宣布第一个进入该城的必做首领和元帅。在大卫的外甥约押的带领下,以色列军队从城外基逊泉的引水道秘密攻进城内。在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大卫王宣布其成为以色列王国的首都。
「锡安」原指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丘,后来被用来代称整个耶路撒冷城,圣殿所在的摩利亚山也被称为锡安山。「锡安的保障」意思是「锡安的要塞」,被大卫攻取后,被改名为「大卫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