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中的耶稣之阿撒泻勒(代罪羔羊)

【利未记16:8,10】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

阿撒泻勒עֲזָאזֵל”一词由“山羊עֵז“和“除去אָזַל“两个字合并而成,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完全除去“;英文有的音译为“阿撒泻勒” ,有的意译为“代罪羔羊“。圣经中用这个词表示“移去众民罪恶”。

“阿撒泻勒”一词在旧约中只出现四次,全部记录在利未记的十六章8、10、26这三节中。本字四次出现时,都附带着前置词“归与”,这四次被使用时都在描写赎罪日举行的礼仪──祭司要先为自己和本家赎罪,然后他取两只公山羊替以色列百姓赎罪。

每年的赎罪日,以色列人都要选出两只毫无瑕疵的羊,它们被带到会幕门口、耶和华神面前,大祭司用抓阄的方式选出一只羊归给耶和华,被宰杀献为燔祭,作为赎罪祭;另外一只羊则归与”阿撒泻勒“,要活着献给耶和华。仪式之后这只羊被送到旷野,它在那里死去,由这只羊代替众人的罪孽。

上图:William Holman Hunt 霍尔曼·汉特的作品 “代罪羔羊”

这是霍尔曼·汉特的作品“代罪羔羊”。当时他在死海岸边呆了十八个月,在那个盗匪横行的地区,冒着生命危险画这幅画。远处是摩押山地,夕阳西下时,天空会变成灰黄色;画中的羊是承担以色列全部罪债、垂死的代罪羔羊“阿撒泻勒”,旁边是去年代罪羔羊的残骸。这幅画现在保存于威罗日光港市的美术馆。

耶稣来了,祂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为人的罪作了“代罪的羔羊“,甚至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祂在神面前成为赎罪祭,把被罪缠累但蒙祂宝血洗净的人从罪恶过犯中挽回,使所有信靠耶稣并知道自己已被赦免的罪人们,不再走在黑暗里、活在罪债上;而是在耶稣基督里,成为活在义上的新造的人。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二24】

根据圣经和合本、大卫鲍森旧约纵览系列录音编辑整理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