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中的耶稣之巴兰的预言

在《民数记》二十一章记载,当以色列人来到摩押平原的时候,沿路打败亚摩利人的王西宏和巴珊王噩, 士气大增,他们在摩押平原、约旦河东,对着耶利哥安营,俯瞰约旦河,眺望应许之地。 此时摩押王巴勒和散居在国中的米甸人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以色列人。当时的人打仗,会请术士或占卜师来咒诅敌人,助其破敌。他们从亚兰请来了一个异教的术士和占卜师,叫他奉以色列神的名去咒诅以色列。这位术士名叫巴兰,他每次对以色列人发出诅咒最后却都变成祝福,并且他用诗歌预言说:“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有一位出于雅各的,必掌大权;他要除灭城中的余民(民数记24:17a、19)。” 在诗歌中,上帝借着巴兰的口,预言将来要来弥赛亚的消息。“星”、“杖”在圣经里面都代表权柄。在马太福音第二章记载了几位博士可能因着这个预言,通过观察星星得到的指示,从东方来耶路撒冷。他们去见希律王的时候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那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太2:2) 巴兰的预言在大卫时代初步应验了,但是最后的成就唯借着弥赛亚基督来完成。巴兰说以色列民有盼望,因为有一位弥赛亚出来”必掌大权”,他所掌管的地方不仅仅是迦南地,而是万国、万民、万族、万邦。他就是万王之王的弥赛亚–耶稣基督。

陶恕《渴慕神》第二章贫穷的福气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 耶和华神还未造人住在地上的时候,先在这世界为人预备好许多有用而且悦人的,为的是叫人类可以生存和享受,据创世记记载,神创造这些东西的时候,只称这些东西为「物」。这些「物」都是为人类的需要而被造的,一直被看为属于身外的,而且必须完全受人的支配。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宝座,是除了神以外没有别的东西配得占据的。在人的里面是神自己,在人的外面是神所倾福赐下的无数美物。 但是罪给这世界带来极大的混乱,同时也是因为罪的缘故,使神所赐的美物,成了败坏人灵魂一种潜伏的根源。 人类允许外面的「物」进入内心,而把神从内心的宝座上赶逐出去,就在这时候,我们的灾祸就开始了。外面的「物」既然把人内心的位置接收了去,所以今天在人的内心根本没有平安,因为神已不再留在他心中掌权,而是那些顽强凶暴的僭位之物,在昏暗的心中各自争抢,夺取那心中宝座的首位。 上述所说的并非单单一种比喻的说法,乃是我们灵性上真正毛病的正确分析。在人类内心之中,有一条强韧的根,从堕落的生命发生出来,它的天性就是要占有,不断的占有。它以极深而且激烈的情感贪求获得外面的「物」。「我的」和「属于我」这两个词,在字面上并不是罪,但若经常和无限制的使用它,就有很大的问题。这两个词所表示出的老亚当天性,比一千部神学著作所能告诉人的更清楚。它是我们灵性上病入膏肓的症候。我们的心向着那些「物」,一直在往下扎根,而且除非我们死了,我们都不敢把一条根拨起来。现在我们已到了不能摆脱这些「物」的地步,这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如今,神所赐之「物」夺取了神的地位,由于这可怕的取代,整个自然的秩序都颠倒了。 我们的主耶稣曾经提到「物」对人的害处,他对门徒说了这样的话:「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4-25) 讲得更清楚一点,这真理似乎是说,我们每个人里面有一个仇敌,我们竟冒着很大的危险让它居住,这个仇敌耶稣称为「生命」和「己」,或者我们可以说,就是「己的生命」。它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占有性,通常我们见到的「获得」和「利益」等字眼,就含有这种意思。人若容让这个仇敌住在里面,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切都要失去。若是拒绝它,为主的缘故把一切都舍弃了,到最后却是一无所失,反而积蓄一切,直到永生。在这里也给我们暗示毁灭仇敌的唯一有效方法,那就是籍著十字架,「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引我们达到认识神更深的路,是要经过灵里贫穷孤寂的幽谷和弃绝一切外物。这些拥有天国的有福之人(「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乃是把一切身外之物都舍弃,又把心中占有欲的根统统拔掉的人,他们就是「灵是贫穷的人」(马太福音五章三节「虚心」两字英释为「灵里贫穷」–译者注)。他们内心的光景,是贫穷到像耶路撒冷街头的乞丐那样,一无所有。基督所用「贫穷」一词的意义,实际就是如此。这种有福的「贫穷」人,再也不受外物的辖制,他们已经折断那个暴君——「物」——所加在他们身上轭。他们得以达到这地步不是凭着争战,乃是凭着降服。虽然他们不再有任何占有的欲望,但是实在是得着了一切,「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请你郑重地实践这个教训,因这教训并不像一般圣徒教训一样,只求其了解;也不象其他呆板的教条一般,堆积在头脑里。这乃是通到青草地去道路上的标志,是通到神的山上去的一条凿出来的小径。我们若是要走在这条追求成圣的道路上,就不能忽略这教训。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如果拒绝一步,我们的行进就要宣告停止。 这个新约属灵生活原则,通常都可以在旧约里找到最好的说明。从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幅描写舍已生命的动人图画,也看到这第一位蒙大福者的经历是怎么一回事。 以撒出生时,亚伯拉罕年纪已经很老了,照他的年纪,该作以撒的祖父,因此孩子一生下来,就立刻成为他心中的喜乐和偶像。老态龙钟的他俯下身去,把孩子抱在手里,那时候起,他就成了热爱儿子的一个奴隶。由于他过于爱儿子,以致在神那方面出了事,这本是可想而知的。那个小孩子代表着他父亲心中一切神圣的东西:神的应许、神所立的约、日后的盼望,以及弥赛亚降临的美梦。他看着孩子从婴孩长成少年,他的心和他儿子的生命越连越紧,直到最后,这种关系临到危险的边缘。这个时候,神插进来要把父亲和儿子从不洁的爱中解救出来。 神对亚伯拉罕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批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 写圣经的人没有描写那一晚在别是巴附近山坡上,这位老人要忍受怎样的痛苦。我们若闭目想象,就可以看见在星光之下,那场惊心动魄的挣扎,可以说直到那比亚伯拉罕更大的一位在客西马尼园经历的争战,一直再没有人遭受这样大的痛苦。假若是叫亚伯拉罕自己去死,恐怕要容易得多,因为他已经年老,对于这一位长久与神同行的人,要他死并不是太大的试炼。他还会觉得能最后以微弱的眼光注视他那有为的儿子,让他活下去,作接续他的后嗣,使很久以前神在迦勒底的吾珥所应许的话得以应验,这对他正是一种最后的甜蜜的安慰。 然而,现在竟要他把孩子杀掉,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即使他那颗受伤而不顺服的心可答应,但这种行为和神所应许的「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创21:12),怎能相符合?这是亚伯拉罕所受的火的试炼,他没有在磨炼中失败。点点星光在以撒睡觉的帐棚上空闪耀着,黎明的曙光还未从东方照射过来,这位年老的圣徒下了决心,他情愿照着神的指示把儿子献上。他相信神必叫他从死里复活,据希伯来书的作者说,这就是他那颗沉痛的心,在黑夜之中所得到的答案。于是,他「清早起来」实行这个计划。值得欣慰的,他虽然误解了神所用的方法,但到底是摸着了神的心。事情的解决恰好合乎新约中的那句话:「凡为我的缘故撇下的,必要得着」(太19:29)。 神叫这位老人经历痛苦,到了无可后退的地步,然后制止他在童子身上下手,或许他此时会对这位怀着奇异心情的先祖说:「好了,亚伯拉罕,我从来没有意思要叫你杀掉童子,我只是把他从你心中深处挪去,好叫我可以绝对掌权在你里面。我要把你的爱的次序改正过来。现在你可以得回孩子,他完整无恙,把他带回你的帐棚去,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我的,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那时,天开了,有一个声音对他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6-18) 这位属神的老人,抬起头来倾听神的声音,他站在山上,显得坚强、洁白,和尊贵。这是一个被神分别出来,予以特别恩惠的人,是一个至高神所喜爱的密友。现在,他是一个完全降服的人,一个完全顺从的人,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曾经把一切心愿集中于儿子身上,现在神把他拿开了。神本来可以从亚伯拉罕生命的边缘开始动工,渐渐往里面深入进去;但是,他宁可对于他的心脏正中开刀,很利落的一劈而完成了祂的工作。神这样做是最简单而且节省时间的。这方法固然残忍,可是是最见效的。 上面说过,亚伯拉罕是一无所有的。可是,这个贫穷人不是很富足么?他以前所有的一切仍然归他享有–那些羊群、骆驼、牲畜,以及每样财物。他仍然有妻子和朋友,其中还有最好的,就是他的儿子以撒在他身旁安然无恙。他虽然有一这一切东西,可是没有一样是属于他的。这里就是一个属灵的秘密。这最宝贵的神学功课,只能够在「撇下」的学校里学习得到。系统神学的著作竟把这个忽略了,但是有智慧的人,自会明白这个道理。 自从受了那次痛苦又蒙福的经验之后,我想亚伯拉罕的心目中,「我的」和「属于我」这些字眼,再也没有原来那种意义了。它所包含「占有」的意义,已经从他心中失去了,所有的「物」(things)从他心中永远清除出去。一切对于他都成为身外的东西,他的内心已从「物」的辖制下得了释放。世人会说:「亚伯拉罕真富有。」但这位年老的先祖只是笑笑而已,他不能向世人解释,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一样东西,他真正的财富是属于里面的,也是能留永远的。 无可怀疑的,在人的生命中最有害的事,就是受了对「物」的占有欲的捆绑。因为这是很自然的,所以很少人认识它的害处,然而它所造成的结局,却是非常悲惨。 我们不肯把自己宝贵的东西交给主,是因为恐怕不安全,尤其是当我们以所爱的亲戚朋友为宝贵的东西时,更是不肯交出来,其实我们用不着害怕,主来到世上不是要毁坏,乃是要保全。我们所交托给他的一切,都是十分安全的,反之,凡我们没有交托给他的,没有一样是安全的。 我们的恩赐和才能也要献给主,我们只能按它本身的价值来看它,以这些东西为神暂交给我们的,而不能看作是属于自己。我们既没有任何理由,把身体上的眼睛和臂力归功于自己,也就不应把特殊的才干归于自己,「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林前 4:7) 一个生命活泼的基督徒,对他自己若稍有认识,就会很容易的觉察到这种占有欲的作祟,而且要尽量从心中把它挖出来。如果他对神的追求迫切,就愿意叫那件事情得到适当的解决。那么他该做什么呢? 首先,他应当放弃用理由作辩护,不论在自己眼中或在主面前,一点都不原谅自己。任何人若是辩护,总是拿自己来替自己辩论,但是,他若毫无帮助的来到主面前,就不能得到神自己作他一切的帮助。每一个追求长进的基督徒,当把心中一切诡诈的、反复无常的巧计,践踏在自己脚下,并且坚持和主保持坦然和无阻隔的关系。 其次,他必须记住,这是神圣的工作。随便应付一下或偶然来一次,并不能收到完满的效果,他要来到神面前,下决心只听从神的话。他要坚持叫神接受他的一切,让神把他心中的「物」完全取出去,使神可以居住心中掌权。很可能他需要神分别予以指示,把东西和人一个一个列举出来,如果他肯忍心残酷一点对付自己,他就可以把许多年的灵程道路缩短成几分钟。他这样的,要比那些溺爱自己、顾惜感情、与神慢慢交涉不大长进的弟兄们,更早进入美地。 我们总不要忘记这里的真理,不能像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那样凭着默记。这道理必须亲身经验,才能真正明白。我们必须从心中经历到亚伯拉罕那样的残酷对待与痛苦,才能得着跟着而来的福气。人类因犯罪所招来的咒诅,不会毫无痛苦地清除开去的;我们心中的那个吝啬鬼,不会乖乖地听从我们的吩咐倒下死了。它必须像一棵树从地里连根拔起那样从我们心中拔出来。它要象拔牙一样觉得剧痛,血淋淋地从牙床拔出来;它必须用激烈的行动,从我们的魂里面被逐出去,像基督驱逐兑换银钱的人出圣殿一样。同时,我们还要以冷酷的态度,拒绝它的哀求乞怜,要认定把自怜从心中轰出去,就是去掉人类心中一种最不可恕的罪恶。 若是我们要与神更亲密更有认识,便必须照着这条「撇弃」的道路去走。若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追求神的生活,祂迟早要带领我们经历这样的考验。亚伯拉罕受考验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这考验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可是若是他改取了其他的步骤,而不完全顺服神,整个旧约历史都要改变了。神还可以另外找到祂所要的人,这是一定无疑的,但是亚伯拉罕所遭受的损失就无法细说了。我们一个一个都会被神带到受考验的地方,而且事前并不知道几时会来到那地方。在那受考验的地方,并没有给我们许多可能的选择;你只能有两个选择,我们整个前途将根据我们的选择而决定。 祷告:父亲,我深愿更多认识你,但是我胆怯的心不敢放弃它所喜爱的东西。若不是经过里而的流血,我不能割弃它,我不向你隐藏离开它所带来可怕的光景。我战兢恐惧地来到你面前,我实在是来了。求你从我心中把一切我长久溺爱,与及和我属已的生活连在一起的东西统统除掉,让你进到我里面居住。没有任何东西与你相争,这样你就使我立足之地,成为荣耀的所在。使我的心不再需要外面的阳光照射进去,因为有你作我心中的光,使我里面再也没有黑暗。奉主耶稣的名祈求,阿们。

巴兰和会说话的驴

巴兰是旧约圣经《民数记》第22 到24章中记载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不是以色列人 ,是个外族人的术士和预言家。摩押王巴勒认为巴兰为谁祝福,谁就得福;他咒诅谁,谁就受咒诅,因此聘请巴兰去诅咒以色列人。 巴兰骑着驴去见摩押王,正走在途中,耶和华的使者拦住他的去路。驴看见使者站在路上,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就离开大路跨进田间,巴兰便打驴,要叫它回转上路。耶和华的使者又站在葡萄园之间的一条窄路上,两边都是墙。驴看见就靠着墙边走,将巴兰的脚挤伤了。巴兰又鞭打它。耶和华的使者又往前去,站在狭窄之处,左右两边都没有侧身通过的余地。驴看见耶和华的使者,就卧在地上,巴兰大怒,便用杖打它。耶和华使驴开口对巴兰说:“我做错了什么,你竟打我三次!”巴兰说:“因为你戏弄我。如果我手中有刀,早就把你宰了!”驴对巴兰说:“我是你从小就骑的驴,我可曾这样对你?”巴兰说:“没有。” 那时,耶和华开了巴兰的眼,他才看见耶和华的使者持刀拦在路上,便俯伏在地。使者对他说:“你为何三次打你的驴?我特意来阻挡你,因为你走的路在我眼中是邪路。你的驴看见我,一连躲避了三次,它若没有躲开,我早已杀了你,只放过驴。”巴兰对耶和华的使者说:“我有罪了,我不知道是你拦在路上。如果你反对我去,我就回去。”耶和华的使者说:“跟这些人去吧,但你只许按我的指示说话。”于是,巴兰跟巴勒的使臣去了。(民数记 22:22-35) 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驴子的感受比巴兰还要敏锐,巴兰确实连驴子都不如。没有灵性的驴子不必被神特别打开眼睛,就能「看见耶和华的使者」;而有灵性的人却需要神使他「眼目明亮」,才能「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路上」。巴兰所做的事情与卖主的犹大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趋向灭亡。神打发使者去向他显现,是希望他能悬崖勒马,及早回头。虽然巴兰表面上看接受了耶和华使者的警告,但是内心并没有真正悔改。后来他仍然企图帮助摩押王巴勒咒诅以色列人,并且唆使他让摩押和米甸女子诱惑以色列人纵情淫乱,让以色列人陷于罪里。 巴兰在《圣经》中被多次提起,是让人引以为戒的负面人物。彼得在《彼得后书》中,形容那些贪得无厌、纵情私欲的人时说:他们离弃正路,就走差了,随从比珥之子巴兰的路。巴兰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他却为自己的过犯受了责备;那不能说话的驴以人言拦阻先知的狂妄。(彼得后书 2:15-16)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民数记》中的耶稣之铜蛇

在《民数记》二十一章中记载,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民数记 21:4)他们来到亚拉法山谷,从那里进去是一个深谷,叫做蛇蝎谷,那是一个很可怕的地方,干旱、漆黑、到处都是蛇蝎出没。以色列人抱怨连天,就怨讟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神所赐的吗哪)。”【民21:5】上帝就惩罚他们,让一条火蛇进来,结果很多人被蛇咬,死亡的人数不断攀升,他们才呼求上帝,承认自己不该发怨言。他们认罪悔改求上帝拦阻那条蛇,但是神没有拦阻那条蛇,而是吩咐摩西在杆子上挂一条铜蛇,把它立在山上,俯瞰山谷,被蛇咬的人只要抬头看一眼杆上的铜蛇就不会死。这是上帝的解药,果然有效。 《约翰福音》三章14-16节,“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圣经从前所启示的,是基督的代死,所流的血的功效和因信称义。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乃如铜蛇被举在杆上,以色列人因仰望铜蛇而得活,罪人因相信主耶稣而永生,整个救恩都是主耶稣成就的,人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用信心去接受祂所成就的,就能得着永生。 虽然中国是一个无神论国家,但与国际医学界一样,“蛇杖”图形同样被应用在各类和医学有关的标志上,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蛇杖背后的意义,其实它就来源于圣经的这段关于铜蛇的记载。圣经从未距离我们千里之外,而是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大卫鲍森《旧约纵览》系列录音编辑整理

可拉等人的叛乱

在《民数记》中记载,有一些人公然违背上帝的旨意,其中最嚣张的是利未支派哥辖族人可拉。可拉一党与流便子孙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造反,由于不满足于只听命亚伦祭司的指导,可拉质疑亚伦的祭司身份,指控摩西、亚伦专制独裁; 而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是以政治的理由,来反抗摩西的带领。利未支派哥辖族和流便支派都在会幕的南面安营,都处在会幕”右边”尊贵的位置,但这两伙尊贵的人却合谋背叛,谋求更尊贵的地位。 此外,以色列会中有名望的二百五十个首领,也聚集攻击摩西、亚伦,一起质疑摩西的权柄和亚伦的祭司职分。他们不相信是上帝拣选摩西和亚伦而认为他们俩自封领袖,甚至说他们无能,这些以色列首领不但没有自己检讨自己的错误,反而推卸责任,把不能进迦南地的原因推卸给摩西。 面对这样的挑战,摩西没有替自己争辩,而是把主权交给神。摩西让可拉党的人和亚伦各拿自己的香炉。把香放在上面,站到耶和华的面前。于是他们各人拿一个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亚伦站在会幕门前。可拉招聚全会众,要攻击摩西、亚伦;耶和华的荣光就向全会众显现。摩西叫大家远离可拉、大坍、亚比兰那些人帐篷的四围,接着就有火和闪电从天而降,耶和华击打那些帐篷,那些叛徒脚下的地就开了口,把他们和一切跟从他们的人都吞下去,活活坠落阴间,又有火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然而神并不因为“可拉的背叛”而不再使用他的后裔,撒母耳先知、大卫诗班的领袖“歌唱的希幔”都是可拉的后裔,诗篇中有十多篇出自可拉的后裔。 接着,摩西让所有的首领,按着支派,共取十二根杖,各支派族长把名字写在每支派的杖上,并将亚伦的名字写在利未的杖上, 把那些杖留在上帝约柜前过夜。到了早上,只有亚伦的杖发了芽,上头还开了花,结了熟杏。上帝借此证明亚伦是祂拣选的,亚伦没有自封为领袖。 可拉高举“成为圣洁”,却不肯“记念遵行神一切的命令”、不肯顺服神所设立的权柄。《犹大书》就提出可拉这个例子,目的是要警告基督徒,千万不要质疑上帝的拣选。圣经告诉我们,那样的人“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犹11】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光圣经地理网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十二支派安营方式

在《民数记》中上帝告诉以色列人,他们在旷野中安营必须按照上帝帐幕四周的正确地点和顺序。 上帝给以色列每个支派分配了固定的安营地点,支派的帐篷跟上帝会幕的入口都有一定的距离。犹大支派安营的地点最重要,是在上帝会幕入口的正前方,因为以色列人所等待的弥赛亚将会出自犹大,然后其他支派按逆时针的方向围着会幕安营。 十二支派有先后之分,是上帝设立的次序。四个重要的支派,在东西南北安营,是最靠近帐幕的,其他支派再以逆时针方向安营。在角落安营的则离上帝的帐幕比较远。十二支派的帐篷和上帝的帐幕之间,必须要有利未支派隔在中间。利未支派分成三个宗族,每一个宗族也都有不同的位置。摩西、亚伦和祭司必须守住入口,所以他们必须安营在会幕入口的方向。 第一组安营在会幕的东边,包括犹大、以萨迦和西布伦三个支派。他们都是利亚的后代,犹大是其中的领导支派。大卫王和主耶稣都从犹大支派而出。 第二组安营在会幕的南边,包括流便、西缅和迦得三个支派。流便、西缅都是妻子利亚的后代,迦得是利亚婢女的后代,流便是其中的领导支派。 第三组安营在会幕的西边,包括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三个支派。他们都是拉结的后代,以法莲是其中的领导支派。约瑟的次子以法莲在雅各的祝福中,被排在约瑟的长子玛拿西的前面。 第四组安营在会幕的北边,包括但、亚设和拿弗他利三个支派。但和拿弗他利是拉结婢女的后代,亚设是利亚婢女的后代,但是其中的领导支派。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新约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组成。新约是《圣经》的第二部分,指耶稣降生以后写成的《圣经》各卷。公元397年,第三次迦太基宗教会议确定了新约的内容与目次,共27卷。内容包括叙事著作、教义著作和启示书三部分。虽然这几个部分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主题,即强调耶稣的身份、生平和地位。 耶稣去世及复活升天之后,基督徒在各地宣讲耶稣的言语和事迹,《使徒行传》记载他们在各处传道的经历;几年之内,地中海东岸就建立一些基督教会。部分杰出的基督徒如使徒保罗、彼得和约翰等人通过书信来问候、告诫这些教会,而这些书信构成新约的主体。 耶稣的事迹最初并没有文字纪录,六十年后,人们才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记录耶稣言论及生平事迹的文字,就是我们所说的”福音书”。这些福音书原本分散于不同的教会,并非一本统一的著作。 最早编辑“新约圣经“的人是马吉安,他在西元2世纪编辑出来的版本,被后人视为新约圣经最早的雏形。正统教会不认同马吉安的学说,将之视为异端,但仍被马吉安的圣经编辑工作所刺激,于是正统教会也着手编辑圣经。历经多人的努力,新约圣经逐渐成形。 圣经记载 【耶31:31-33】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祷告

祷告就是祈祷,英文里的Pray被翻译成祷告,Pray的本意就是“要求”或者“表达某种愿望”。祷告是信徒主动与神的沟通,来赞美、倾诉、祈求、寻求神的旨意、支取抵挡魔鬼和试探的能力、忏悔或者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祷告不是宗教仪式,不必念虚假的仪文,而是借着神儿子耶稣基督的救赎得以与神有真实的交谈。信徒呼求神,奉耶稣的名祷告,相信神会垂听。 摩西时代以色列民曾到会幕去祈祷。所罗门王建立圣殿后,他向天举手祷告说:”惟求耶和华我的神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愿你昼夜看顾这殿。……你仆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王上8:28-30)耶和华是无处不在的神,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向神敬拜、祈求和祷告。(创24:26-27,25:22,28:20-22等章节) 新约时期,神差圣灵时刻与信徒同在(约14:16)。信徒可以随时祷告,不拘形式、地点。圣经中记载,祷告可以跪下,也可站着、坐着、走路、病卧在床也可祷告。信徒多习惯闭上眼睛祷告,以使心门与外界隔开,也效法耶稣早上、晚上祷告,吃饭前先祝谢,祷告后再吃饭。 圣经记载: 【约四24】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 【路六 12-13】那时,耶稣出去 ,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 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 【腓四6-7】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帖前五16-18】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以色列十二支派

以色列十二支派是由以色列第三代始祖雅各的12个儿子发展起来,其中第11子约瑟后来成为埃及首相,成为重要支派,并得到长子的名分从而得了两份家产,分别由其子以法莲(Ephraim)和玛拿西(Manasseh)继承,后来由于雅各三子利未(Levi)成为耶和华拣选的祭司,不参与分配土地,住在其他支派之内,故而总数还是12。 流便,新译为吕便(Reuben):雅各的长子,利亚所生。西缅(Simeon):雅各次子,利亚所生。利未(Levi):雅各三子,利亚所生。此支派特殊之处在于其为耶和华拣选的祭司,由其他支派共同供养,因此不参与分配土地。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及他的哥哥大祭司亚伦和他的姊姊女先知米利暗都是此一支派的。犹大(Judah):雅各四子,利亚所生,家族领袖。按照家谱,耶稣就是从此支派所出。但(Dan):雅各五子,辟拉所生。拿弗他利(Naphtali):雅各六子,辟拉所生。迦得(Gad):雅各七子,悉帕所生。亚设(Asher):雅各八子,悉帕所生。以萨迦(Issachar):雅各九子,利亚所生。西布伦(Zebulun):雅各十子,利亚所生。约瑟(Joseph):雅各十一子,拉结所生。虽然约瑟本身算一支派,然而因为雅各曾在约瑟两个儿子头上按手祝福,按照当时的习俗等于是雅各收养了此二子;因此《旧约圣经》中凡提到这约瑟这一支派,都区分他两个儿子的半个支派。这两个半个支派也与雅各其他十个儿子的支派(利未除外)平等参与分配土地。以法莲(Ephraim)半支派:约瑟次子。虽为次子,但因雅各将右手按在他头上,立他大于他的哥哥玛拿西,所以一般次序都是他为先。玛拿西(Manasseh)半支派:约瑟长子。便雅悯(Benjamin):雅各十二子,拉结所生。使徒圣保罗就是从此支派所出。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阿门

“阿门”一词的使用,可见于《圣经》。亦作“阿们”,希伯来语“Amen”的译音,意为“真诚”,表示“诚心所愿、心愿如此、但愿如此”。 “阿门”最初用于犹太教,后来为基督教所采纳。基督徒常在祷告或赞美时,运用阿门作为总结和肯定。 在旧约中共用“阿门”22次,在新约中有51次。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愿众民都说:阿们!”(诗篇106:48)。耶稣在启示录3:14中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 “阿门”是全世界基督徒都听得懂的两个语词之一(另一个是哈利路亚)。因为全世界任何语种的圣经中,都把这两个语词的译音保留下来。并在所有教会的祷告赞美中,很自然地直接应用。所以无论说什么方言语种的基督徒,在任何地方,只要开口呼出阿门(或哈利路亚),人就知道你是一个基督徒了。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