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om
Edom was an ancient kingdom and people located south of the Dead Sea in Transjordan. Its borders were the Levant to the south, Moab to the northeast, the Arabah Valley to the west, and the Arabian Desert to the southeast. It is now part of modern-day Israel and Jordan. This late Bronze Age and early […]
Barnabas
Barnabas, also known as the “Son of Encouragement” or “Son of Consolation,” was an early Jewish Christian in the New Testament who was also called an apostle. He and the Apostle Paul undertook a series of missionary journeys, which led to the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of Christianity. Barnabas’s original name was Joseph. He belonged to the […]
Israel (Original name: Jacob)
Israel was the grandson of Abraham and the son of Isaac, whose original name was Jacob. He had a twin brother, Esau. His father, Isaac, favored Esau, while his mother favored Jacob. Jacob’s life was full of legends: he traded a bowl of red lentil stew for his brother Esau’s birthright; with his mother’s help, […]
The Hem of the Garment and the Woman with the Flow of Blood
In Matthew 9:20-22, “Just then a woman who had been subject to bleeding for twelve years came up behind him and touched the hem of his garment. She said to herself, ‘If I only touch his cloak, I will be healed.’ Jesus turned and saw her. ‘Take heart, daughter,’ he said, ‘your faith has healed […]
Bethsaida
Bethsaida is a Jewish town located o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Sea of Galilee where Jesus once ministered. It sits about 3 kilometers east of where the Jordan River enters the lake. The name “Bethsaida” means “house of the fisherman” or “house of the hunter,” a fitting name given the area’s rich abundance of […]
Eternal Death
We often use the term “breathed one’s last” to describe a person’s death. When a person first dies, their body may still be warm and appear normal, but it lacks one thing: breath. [Genesis 2:7] Then the Lord God formed the man of dust from the ground an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
Chorazin
Chorazin was a Jewish town where Jesus once preached. It is mentioned only twice in the entire Bible, once in Luke and once in Matthew, and both times in a message of condemnation. Chorazin is located about 3 kilometers north of Capernaum and 5 kilometers west of the Jordan River. The city was built on […]
The Temple Tax in Jesus’ Time
In Matthew 17:24-27 (New Chinese Version), “When they came to Capernaum, the collectors of the temple tax came to Peter and said, ‘Doesn’t your teacher pay the temple tax?’ ‘Yes, he does,’ he replied. When Peter came into the house, Jesus was the first to speak. ‘What do you think, Simon?’ he asked. ‘From whom […]
The Mustard Seed
In Matthew 13:31-32, “He told them another parable: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a mustard seed, which a man took and planted in his field. Though it is the smallest of all seeds, yet when it grows, it is the largest of garden plants and becomes a tree, so that the birds come and […]
陶恕《渴慕神》第八章与神和好
神阿,愿你崇高,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诗57:5) 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就是自然界中各样的秩序,是靠着正常的关系来维持的。物与物之间的协调,有赖于各自有其正确的地位,以及互相保持正当的关系。人类的生活也不外乎这个原则。 我在本书的前几章已经暗示过,人类痛苦的起因,乃是道德伦理本末倒置,我们对于神,对于人的关系已经颠倒了。人类的犯罪堕落了,无可否认的,就是人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起了急剧的变化。人对于神采取了另一种态度,改变了人与神原来的关系,这种关系正是人生快乐的关键,但是人却不知道。就本质上说,人的得救乃是恢复人与创造者之间的正常关系,把人从不正常的关系中带回来,回复正常。 神与罪人之间的关系恢复正常之后,一种满足的属灵生活就要开始,这种改变不止是法律上的,乃是一种自觉而有的经验上的改变,足以影响罪人的整个性格。主耶稣流血赎罪,使这种改变在法律上成为可能,而圣灵的工作,却使人在感情上得到了满足。圣经中浪子的故事把后半段的工作解释得很完全。浪子给自己找来了一身的痛苦,都是因为他舍弃了原来作儿子的地位。最后他的归回,恢复父子关系,这种父子关系乃是他出生之后就有了的,但在他犯罪离家出走之后,就改变了。这个故事没有提到救赎工作在律法方面的意义,但对得救经验方面,描写得非常明显,而且美丽动人。 任何关系该有一个起点,就是一个中心点,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这个中心点不用什么定律,就能够确定它的「是」,亦不必用其他东西予以支持;这个中心就是「神」。神把祂的名字告诉人类的时候,祂找不出别一个字比「我是」来得更好。祂站在第一人称的身份说:「我是。」我们讲到祂的时候,说:「祂是。」我们向着祂祷告的时候,说:「祢是。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物,都以这一个固定的点作为衡量的标准。我是我所是(I am that I am,编者按:中文圣经和合本译作「我是自有永有的」)(见出3:14)。」神如此说:「我不改变」。 水手以六分仪测量太阳的高度,可以算出自己在海中的位置,我们测定我们道德的方位,是凭着神,我们必须以神作为起点,只有在我们站在正确位置上,与神有正常关系的时候,我们才是对的;除了那个位置之外,任何地方,都是错的。 基督徒大部分的难处,都是由于不愿意把神当作神看待,使我们的生活与祂失调。我们限制祂,要祂来迎合我们。我们的肉体哭泣,埋怨神冷酷与固执的命令;我们装出乞丐的模样,要求一点怜悯,给肉体可以放纵一下,可是丝毫也没有效果。我们只有接受神的命令,照祂的旨意去爱祂,凡事为了祂才可以有好的开始。我们认识祂更多的时候,就会有说不出的喜乐,因为神原来就是那样一位能使我们喜乐的神。我们所有最喜乐的时刻,就是对这三位一体神予以虔诚的敬拜,只要对祂稍一转念,就会难以忍受。 让我们以神为起点,在一切的背后,在一切之上,在一切之前,只有神。在秩序上,祂是首先的,在等级与地位上,祂是最高的;在尊贵和荣耀上,祂在一切之上。神是自存、自有的,祂使一切得以存在,万有都是出于祂,也是为祂而存在。「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4:11) 每个人都属于神,而且是因祂的旨意才能活着。神就是神,我们就是我们,神与我们之间,唯一可想像的关系,就是在祂方面有完全统管的权柄,而在我们只能够完全的顺服。在我们力量范围内,把每一分荣耀都当归给祂,我们要永远觉得遗憾的,就是归给神的太少了。 追求认识神,首要的是使我们的性情,和神的性情趋于一致。这并非在法律的地位上如此,实际上也要如此。在此我并不是指在基督里因信称义而言。我所说的乃是一种自愿的高举神,适当的把祂放在管理我们的位置上,把我们整个人放在俯伏敬拜的位置上,达到创造者之间正常的关系。 什么时候我们决心高举神在我们之上,就从世俗的行列中走出来,我们会发觉自己与世俗的生活很不调和,越是我们走向成圣之路,越不调和。我们会有一个新的观点,一种不同的心理感觉,同时会有一种新的力量,它所表现的巨大变化与复兴,会使我们大大惊异。 由于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恢复,直接造成我们与世界的决裂,因为世上已堕落的人们并不荣耀神。成千上万的人奉神的名聚集,这是不错的,而且也对神表示了一点尊敬,但是稍微一试验就可以看出,人真正尊重神的程度委实太少。让我们用「谁居首位」的问题试验一下,神在人心中的真正地位,就立刻显明出来。若人要作一次的选择,神和钱财,神和人,神和个人志向,神和自己,神和人的爱,每一次神要屈居较次的地位,其他的东西都被放在神之上。不管他如何否认,在人的一生中,日复一日,他的选择确实是如此。 「愿祢被高举」,这是成圣经验中的秘诀。这是一把小小的钥匙,可以开启贮满丰富恩典的大门。这该是人里面生命的中心,一个追求神的人口唱心和不断地说:「愿祢被高举。」许多小问题便都迎刃而解,他的基督徒生命再不似以前那样混杂,并且趋于单纯。借着他的意志的锻炼,他走上正轨,而且在这一条正轨上,如同有一位自动的舵手在带领着他。若是被一阵逆风吹离轨道,他会因心灵中有一种隐秘的倾向要再次转回,圣灵暗中的帮助他,并且「星宿从其轨道」(士5:20)为他争战。他找到了生命问题的中心,其他的一切问题都照此安排而行。 人不要以为把一切都转让给神,会使他失去人间的尊贵。他如此做,并不减低他为人的地位,他恢复本来照着神的形像造出来的人的模样。人的最大羞辱,乃是道德伦理的错乱,和反常地侵夺神的宝座。他一交还所窃夺的宝座,就会再得荣耀。他高举神在一切之上的时候,也高举了自己。 不愿顺服别人意思的人,该记住主耶稣的话说:「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8:34)犯罪的人自夸他是独立自由的,却完全不知道,他事实上是在辖制众人的罪恶权势之下的一个懦弱的奴仆。凡归服基督的人,是脱离一位残暴的压迫者,而另外找到了一位仁慈的主人,祂的轭是容易的,祂的担子是轻省的。 我们既是照神的形像被造的人,本当把神作为我们的一切。神原先是我们的居所,每当我们的心回到那古老而美丽的住处,便会觉得舒服无比。 我希望人都认识神,知道神居一切之上是理所当然的,祂应当保有那最高的位置。我们夺取了应属于祂的位置的时候,整个生活规律都会脱节,没有别的法子能够纠正这种脱节的生活,只有等到我们下了最大的决心说,神应当被高举在一切之上,问题才得解决。 有一次神对以色列的一个祭司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撒上2:30)虽然年代过去,宗教的规条数经变易,这一条天国的古老定律,到今天仍无改变。全部圣经和每一页历史,都在说明使这一条定律永存不变的原理:「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12:26)这是耶稣说的,祂把旧约和新约连在一起,同时把祂对待人的一贯原则宣示出来。 有时观察一件事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它的反面。以利和他的儿子只须遵守所立的约,一生尊重神,就可以得到祭司的职分,但他们却没有遵守,所以神差遣撒母耳宣布事情的结局。虽然以利事前不知道,但是这个定律一直在暗中发生效力,现在宣告结局的时候来到了,何弗尼和非尼哈两位堕落的祭司在战阵上死了,非尼哈的妻在生产的时候死去,以色列人在敌人面前逃跑,神的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年老的以利从他的位上跌倒,折断颈项而死。这一连串可怖的惨剧,连着发生,都是由于以利不尊重神的缘故。 现在再照此原则去看,圣经中几乎任何一个在一生中诚实地荣耀过神的人,神对他们都是不计较软弱,不重视失败,而把说不尽的恩典倾赐下来。例如亚伯拉罕、雅各、大卫、但以理、以利亚,或任何一个你所要举出的人物,他们所得的荣耀,如同种子有百倍的收成一样。属于神的人,他的心把神高举在一切之上;神悦纳他的心意,也照样地把他高举起来,使那人不同的不是他的完全,乃是他那种归给神的意念。 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身上,这个原则更显得单纯而且完全。祂降为人子的时候,自己谦卑下来,把一切荣耀都归给在天上的父。祂并不求自己的荣耀,只求差祂来的父神的荣耀,有一次祂说:「我若荣耀自己,我的荣耀就算不得什么。荣耀我的,乃是我的父。」(约8:54)骄傲的法利赛人离这个原则太远了,以致不了解这个舍弃自己而荣耀神的主,耶稣对他们说:「我尊敬我的父,你们倒轻慢我。」(约8:49) 耶稣还有一种说法,是最令人扎心的,就是祂用问话的方式说出一句话来:「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约5:44)若我对于这句话的了解不错,主耶稣在此提出一个叫警惕的道理,就是人若求人中间来的荣耀,就不能相信神。是否这就是造成不信的罪的根源呢?人通常说造成不信是因为理智上的困难,其实只是掩饰真正的原因的烟幕而已。这种贪图从人来的荣耀的心,叫人变成法利赛人,这就是隐藏在宗教徒心中的自义,和空洞的崇拜背后的秘密。我相信可能就是这样,为了没有把神放在应该属于祂的地位,使人整个生活的常轨破坏了。我们不高举神而高举了自己,因此咒诅就跟着临到我们。 我们渴望得着神的时候,要常常记住,神也是一样的渴望,祂的渴望特别是对那些愿意一次完全高举神在一切之上的人,这些人在神看来,比地上或海上一切财宝都可贵。在他们里面神有一个地方,可以借着基督耶稣把超载一切的慈爱向他们显现出来。神可以无拦阻地与他们同行,神对着他们可以照着自己的意思自由运行。 这样说来,还有一事必须当心,就是我们会想先把理智说服,然后让神得着我们的心。让神居于一切之上并不是容易的事,理智可能同意如此做,但是却不允许意志去实行。当脑子里想要跑到前头去荣耀神,意志却落后在后面跟不上去,那样会使人的心不知要分散到什么程度,所以整个人必须先下决心,然后心灵才觉得满足。神要得着我们的一切,而且若未整个的得着我们,祂就不停止工作,单单是一部分被神得着是不够的。 让我们好好的为这事祷告,俯伏在神脚前,叫我们的心和口完全一致。凡是用这样诚实的态度向神祷告的人,都不必再长久等待神悦纳的凭据。神要在祂仆人眼前揭开祂的荣耀给他看,祂要赐下祂的一切珍宝,任他自由使用,因为祂知道把荣耀赐给完全奉献的人,是最妥当的。 祷告:神啊!让我的心高举祢,在我一切所有之上,只要祢在我生命中得荣耀,地上任何财宝都不足以令我珍爱。让我的心高举祢,超过我一切的友谊。我立定主意,祢必须在一切之上,即使因此遭人厌弃,成为地上一个孤单的人,也是我所情愿的。让我的心高举祢,在我一切安慰之上,即使会使我失去肉身的慰籍,和要背负沉重的十字架,我也要守住在祢面前所立的誓约。让我的心高举祢,在我一切荣耀之上。求祢使我渴望得祢的喜悦,即或是令我降为卑微,和我的名字被人如梦一般地忘掉。我的主啊!求祢在我里面兴起。求祢站在当得荣耀的地位,在我的意志、我的好恶、我的家庭、我的健康,甚至我的生命之上。让我衰微,使祢兴旺,让我降低,使祢升高。求祢骑在我的身躯上,如同骑着当日进入耶路撒冷那匹小小的驴驹,让我听见孩子们向祢的欢呼:「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