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四、信心还是迷信?
信心和迷信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者之间实际上是隔着一道鸿沟,就像光明与黑暗、天国与地狱一样有着天渊之别。 可是,迷信与信心可以极为相似,一不留神,便会为之混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为类似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果观察得不够深入,很多原本相反的事物,我们也看不出有什么分别来。即使在自然界中,这些例子也俯拾即是。例如有毒的和可吃的草菇看来样子差不多,如果眼光不够锐利弄错了,把死亡使者当作营养食物,很容易就会一命呜呼了。 那么,究竟怎样分辨真信徒和迷信的受害者呢?既然有些“善”男“信”女的的确确能与虚无飘渺的境界沟通,在幻想出来的世界中找到安慰,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所见所闻的都是真实而不是虚幻呢?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幸好不是无法解决的。只要我们肯停下来,以应有的谦虚对待神所启示的真理,思索我们以往的经验,我们必能在灵境中找到出路。 信心和迷信相异之处,在于不同的盼望基础。信心建基于性格上,特别是神的性格。 一个字顶多只会与说这个字的人同样值得信靠,只此而已。可是,迷信的人却只考虚字词章节,忽略了背后的那一位。他们相信某些字或某句话拥有神奇力量。与写这个字或说这句话的人没有多大关连。这些有魔法的字眼,必须在适当的场合中说出来才会灵验。在这种概念下道德或性格根本无法立足,文字才是一切。凡有以上类似迹象的,必属迷信无疑。 可是,在基督徒的圈子里,这种信赖声音符号的病态也常常见到。例如,有些信徒不敢把耶稣的名字和祂的称号分开来说。他们从不说“耶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只敢说“主耶稣基督”。很明显,他们相信神十分着紧这些字眼原有的排列次序,如果弄错了,祂便会不高兴。有些神圣的字眼,像“阿们”、“哈利路亚”、“荣耀”等,他们也只管毫无意识地不停地念着,妄想它们有奇异的力量,可以带来好运。如果真的是这样,基督教只不过是种高明的掩眼法罢了。 任何实实在在的宗教体验,首先一定要对神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对神的性格存有不足取的概念,很可能会演变为崇拜邪恶的力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任何宗教经验,如对神的概念包含卑微下贱的成分,那不用说,这本质上就是迷信。 迷信的“神”不负责任,且喜怒无常。相信这个“神”的人,常常要用言语哄骗、安抚及控制,使这个“神”为自己做事。可是,这些信徒心中没有一丝安宁,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他们的盼望虚无飘渺。无法捉摸,他们信仰的背后擭有倚靠,只有文字。 真正的信心不只在乎文字,更在乎这些文字背后的神。文字只是用来表达祂的性格。 与这个性格同样重要,不多也不少。 跟随基督的自由人,已不再受这种“文字狱”所害。他们已超越了文字,直接到了神那里,找到真正的祖国和永久的家园,从此不再受那些迷信的奴隶所恐吓,害怕因为记不起这个宗教字句,或说不出那个神圣字眼而会遭受惩罚。他们已发现了盼望的真正基础——神的性格。对他们来说,圣经就是神的话语,与神分开了便失去意义。只有把他们合而为一,才能显出神的荣耀。
Golden Crowns
[Revelation 4:4] “Around the throne were twenty-four thrones, and on the thrones I saw twenty-four elders sitting, clothed in white garments, with golden crowns on their heads.” The original Greek word for “crown” is στέφανος (stephanos), which does not refer to a king’s crown but rather to a wreath or garland given to victors in […]
Hezbollah
Hezbollah, also known as the Islamic Resistance in Lebanon, is a Shiit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organiza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in 1982 with support from Iran and also has deep ties with Syria. Hezbollah’s focus is on Lebanon, and its initial primary goal was to end Israel’s occupation of southern Lebanon. This objective was largely achieved […]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三、真心的侍奉
认真的基督徒有时会怀疑自己的侍奉不是最好的,甚至害怕一切劳苦都会白费,徒然把生命虚度。 但事实并不那样差劲;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善用,这种态度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优点。 基督徒的侍奉,可以像其他宗教活动一样,只是虚有其表。教会界定了一些认为是神所悦纳的事工,虽然,他们通常都是没错的,但我们必须谨记,真心的侍奉不重类、不重量,只在乎质。 在基督的审判台前,规模、数量是微不足道的,要紧的只有道德的好坏。如果我们是明智的话,便应该从现在起注重侍奉的质素。等到侍奉完毕,神要算清账目的时候才亡羊补牢,那便为时已晚了。 今天,人们的互勉都着重热诚和行动,不重思考,福音工作者最爱用的鼓励口号便是:“努力!前进!”结果,人人都不好意地只是坐下来思考,虽然这样也可以得到益处。 如果我们发现神怎样看我们忙得透不过气来的去完成祂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十分意外:假如我们再发现,神如何评价侍奉的真正质素,很多人必定震惊不已。神不一定悦纳所有的福音工作,即使这些侍奉看来很有成果,或者能够解决问题,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 神所悦纳的侍奉,必须是清洁的、真挚的,任何出于习惯的都不及格,马马虎虎的例行公事也未能合乎要求。一首唱粗心大意的诗歌,一篇只因为是主日而讲的道,一些扔进奉献袋里的多余零钱,一次循例的见证,这一切一切都逃不过神的监察。 基督徒的侍奉全在乎动机,因为动机是决定一切道德行为的最终准则。
Ancient and Modern Lebanon
Lebanon, formerly transliterated as Libanon, is a region with a very long history. It has been inhabited since at least the late Paleolithic period. The name “Lebanon” first appeared in the Ebla tablets, dating from the 25th to 23rd centuries BC. As early as over 2,000 years ago, the Phoenicians lived on this land, which […]
The Tel Dan Stele
In ancient times, the Aramean people lived in the regions of Syria and Mesopotamia. They were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who spoke a dialect of a West Semitic language known as Aramaic. They developed powerful city-states that had a strong cultural influence in the Near East during the first millennium BC. The Aramaic language, […]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二、谁欠了谁?
使徒行传中论及理想的人生时说:“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作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徒十三36上) 我们若希望自己做人做得比大卫更好,即使不是异想天开,最少也是困难重重。这个理想包括信仰的整个范畴,涉及神、人和社会三方面,人类就在这个简单的“三角关系”里进行着形形色色的活动。然而,这个理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只有神、个人和他人三方面。我们不能,或甚至不应尝试超越这个界限。如果我们按神的旨意行事,服侍这世代,我们就能成就任何事。 大卫是个聪明人,在离世前服侍了神,也服侍了他那个时代的人,做人能够如此,相信也死而无憾的了。要是我们可以像我们祖先一样,安详地、无牵无挂地离去,也算是一件美事,但若生前没有为社会出过一分力,叫世界变得美好一点,那就无疑是个莫大的遗憾。没有人有权在未使世人欠他之前死去;我们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权利入土为安,除非我们已经付出力量,从人心中把一点点世俗思念带走,协助别人脱离世上种种束缚,带领他们踏上天路,不再依恋世界。 大卫的信仰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不仅是个善心人,也不是个只懂得用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来医治世界创伤的庸医。他一生按神的旨意行事,他的侍奉有属灵的质素,且永垂不朽。有很多善行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例如:一个病人鼓励、帮助另一个病人与病魔搏斗,场面可能十分感人,但当中没有保证,没有盼望,因为安慰人的和受安慰的都难免一死。可是,侍奉能把神的温柔和慈爱带进人生,医治人的创伤。把永生的盼望加给受苦的世人,原是神的旨意。 我们要记着,如果要服侍这世代,便要坐言起行,从现在开始,因为他们不会永远留在我们身边。以撒·华滋(Isaac Watts)这样写道: 时间,像永不止息的流水, 把孩子也带走; 他们远去了,被遣忘了,像梦一样, 活不到黎明再来的时候。 我们生下来便欠下世界的债,我们愈年长,背负的包袱就愈沉重。如果我们从圣灵得着智慧,便会设法把情况扭转过来,叫世界倒过来欠我们债。要达到这个目的,便要及早按照神的旨意,服侍这世代,以免将来后悔莫及。
Aram and Syria
Aram is a regional name from the Bible, located in central Syria. Its territory extended from the Lebanon mountains eastward across the Euphrates River, including the northern plains of Mesopotamia. The name “Aram” is derived from Aram, the grandson of Noah and son of Shem, who i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he ancestor of the Arameans, a […]
Iraq: Past and Present
Iraq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Asia,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Arabian Peninsula. It is bordered by Turkey to the north, Iran to the east, Syria and Jordan to the west, Saudi Arabia and Kuwait to the south, and the Persian Gulf to the southeast, with a coastline of 58 kilometers. […]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一、它不会慢慢过去
当身边的朋友为了不如意的事情而烦恼时,我们有时会开解他们说:“别理它,事情慢慢就会过去的了!”这句安慰的说话最能道出我们常犯的通病:把灵性的问题置之不理,妄想它们只是过眼烟云,终有一天不再烦扰我们。 所有人生来都带着同一个重大的问题:创造我们的神跟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历代哲学家深邃的哲理都及不上这个问题能为个人生命意义,带来更关键严肃的信息。除非这个难题首先得到解决,否则其他一切的疑问根本不能存在。可是,这个问题没有附上答案。我们必须亲自作答。即使我们不加理会,它也不会过去,直至我们临终之日,它也会死缠不休。到了最后审判的时刻,我们最终也要面对,那时候,什么也来不及做了。 这个问题不是纯哲学的,甚至也不是神学的,而是私人的问题。人心的虚伪爱用学说争辩的烟幕,把它的真正意义盖过去。可是,这个人人乐用的方法并不中用,因为它会从烟雾中再次走出来,向我们讨个圆满的答案——一个从良心发出的答案。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疑问:第一,我应该如何处理罪的问题?第二,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位名叫基督的耶稣?这个看来已累积了千万年智慧的世界,曾设法解决罪的问题,但始终毫无结果,叫亚当夏娃的子子孙孙痛心,这份灵魂深处的痛楚从没有痊愈过,也没有慢慢地过去。魔鬼和人类世世代代都在寻找方法,解决这个烦恼,结果,他们发明了种种娱乐,为求减退心中的悲痛。可是,曲终人散之后,罪仍是没有离开我们。 第二个疑问其实就是第一个疑问的答案,因为耶稣来,是为了拯救人类免于罪恶。那么,只要能够正确回答第二个疑问,第一个便可迎刃而解了。如果我们带罪来到耶稣跟前,求祂的怜悯,我们必能脱离这个古老的咒诅。但请谨记:罪需要解决,它不会随时间消逝;它只能由赎罪的血冲走,而赎罪的血也只有神的羔羊才可为我们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