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义人之根》二、神是平易近人的

撒但第一次下手攻击人类,就是用诡计动摇夏娃对神慈爱的信赖。撒但一举成功,对夏娃和对我们都是天大的不幸,因为从那时起,人对神就有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割断了人本有的公义之根,从此人过着肆无忌惮和具有破坏性的生活。 对神存在的错误观念,最能扭曲人的灵魂。某些教派如法利赛教派,以为神是严厉而苛刻的,于是维持着一种颇高的道德标准,然而这种仁义不过是外在的,主曾经指出,他们内心一如“粉饰的坟墓”。对神有错误的观念,就衍生出一种错误的敬拜。对法利赛人来说,侍奉神是一种既无奈又不能逃避的束缚。法利赛人观念中的神是不容易相处的,所以他们的宗教也变得冷酷、无情、缺乏爱,这是必然的现象,因为我们对神的观念,决定了我们的宗教情操。 由于未能正确了解神,今日仍然有很多很好的基督徒生活在一个不快乐的世界里。在他们心目中,基督徒生活是在严厉的父亲监管下,过着怏怏不乐,毫无慰藉的十架生涯;原因就是由于人对神有不正确的看法,认为神是苛刻,容易发脾气和极难讨好的。我们希望像我们的神,假如我们认为神是严厉而苛求的话,我们自然也变成这样。这种歪曲观念所产生的生活,必然与真正的基督徒生活大有出入。 对神常常保持正确的观念,对我们灵命有莫大的益处,而且也是不可缺少的。假如我们以为神是又冷漠又苛求的话,就肯定不能爱祂,而我们的生活也必定充满奴隶式的恐惧。相反,要是我们相信神是一位仁慈和谅解人的神,我们必然会从内心把同样的样式反映到生活中。 实际上,神是万有中最可爱的,而服侍祂乃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乐趣。祂全然是爱,信靠祂的人舍此爱别无所求。不错,神是公义诚实的,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但借着那永约的血,祂就看我们如同未曾犯过罪一般清白,对于信靠祂的人,祂充满了怜悯。 与神相交的快乐,是难以形容的。祂轻松而不拘束,与蒙祂救赎的人交通,使人的灵魂得到憩息和医治。祂既不敏感,也不自私,更不轻易发脾气;祂今天如何,以后也将如何,永不改变。虽然祂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但却并不难于取悦。祂对我们的每一个期望,都先给予供应,每一次我们稍微取悦了祂,祂都立即嘉许,当我们行祂的旨意,却做得不完全时,祂仍然立即宽容接受。神毫不计较地爱我们,神重视我们的爱,远超过那璀璨夺目的宇宙。 很不幸,许多基督徒还是不能摆脱那种错误的观念,这些观念不但毒害人心,更破坏人内心的自然。这些信徒以严肃而冷漠的态度侍奉神,就如浪子的哥哥,毫不热衷、毫无喜乐地做他认为对的事,但对浪子回家时那快乐而又生气勃勃的庆祝,却似乎不能理解。他们不相信神会为属祂的人快乐。这些不快乐的人,注定要沉重地行走他们那条郁郁的路,埋首于他们认为对的工作。 要是我们能认识到神是平易近人的,那该有多好。祂思念我们的本体不过是尘土,甚至有时祂惩罚我们也都带着微笑,祂的微笑,是一个父亲看着祂的不完全却是有前途,而且日益酷肖自己的儿子时,那种赞许和愉快的微笑。

监狱中的神迹

圣经使徒行传记载,因为福音的传播危害到一些腓立比当地人的既得经济利益,保罗和西拉等人在腓立比所受的逼迫。官长吩咐人剥了他们的衣裳,棍打后,收在监狱里。虽然保罗他们的肉身虽然被捆绑,心灵却未被捆绑,肉身虽然在监里,心灵却可与主同在,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罗五3)。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这时忽然发生地震,甚至监牢的地基都摇动了,监门立刻全开,众囚犯的锁链也都松开了。禁卒一醒,看见监门全开,以为囚犯已经逃走(按照罗马法律,如果囚犯逃走,禁卒要替逃犯偿命),就拔刀要自杀。保罗制止狱卒伤害自己并向他传讲神的福音,禁卒和全家就信了神,都很喜乐。 救恩就像一场地震,使监门全开、锁链松脱、光明进入黑暗,使人的生命立刻开始改变。这位禁卒几个小时前刚把保罗和西拉关进内监,对他们的伤口无动于衷,自己蒙头大睡,直到被地震惊醒。现在,他却亲手洗清他们的伤口,又为他们摆上饭食,而主里的喜乐更是重生得救的印记。 以上图片系圣光圣经资讯网授权使用

染料骨螺

「紫色」在古代西方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专属于皇家、贵族等特权阶层。并且越接近深紫红色,颜色越稳定持久,会随着风化和日照变得更加鲜亮,所以非常贵重,是古代社会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古代​罗马​的​法令​规定​,​如果​平民​穿​上​染​了​上等​紫色​的​袍服​,​就​会​背​上​叛国​的​罪名​。 ​这种紫色染料非常特殊,需要从骨螺科的地中海骨螺(Murex)提取。尽管10000枚骨螺仅能产出1克纯紫染料,而1克染料只够染制一件衣服的边角料,但这依旧是西方古人趋之若鹜的色彩。 古时西方人一般用骨螺科的贝类来染紫色,工艺复杂,且消耗巨大,制作的时间必须精准。骨螺打捞出来必须立即割开,否则染色液便会变干,所以非常贵重。这种骨螺壳呈棒球状,螺塔短,体层膨大。壳表面通常具雕刻纹理、结节突起,体层上有6-7条纵胀助和两列棘刺。骨螺的分布甚广,在热带海域尤其丰富。多种骨螺的鳃下腺可以分泌黄色黏液,在光照的作用下,粘液成为紫色,而且骨螺紫染色非常牢固。最早使用骨螺紫染色的是腓尼基人,他们使用地中海的染料骨螺(Bolinus brandaris)为原料,在泰尔(今属黎巴嫩)建立了染色中心。到公元前1700年,腓尼基人已经开始了紫色羊毛的贸易。随着后来希腊殖民地的扩张,骨螺紫染色技术得以继续传播。 在使徒行传中提到,保罗在马其顿的第一座城——“腓立比”得着的第一个人就是卖紫色布匹的推雅推喇城女商人“吕底亚”,她素来敬拜神,主就开导她的心,叫她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叫她听得明白而愿意接受。她和她一家都领了洗,打开心门来见证主的救恩。吕底亚开放她的家,甘心乐意地奉献家中的一切,为主使用。她这样虔诚的态度,热切的心意,使保罗无法推却,就一直住在她家中,到离开腓立比为止(徒十六40)。 以上图片系圣光圣经资讯网授权使用

陶恕《义人之根》一、认识神是要花时间的

灵命迟滞不前,相信是基督徒最普遍而又长久存在的问题。许多基督徒信主多年,仍然觉得自己的灵命和初信时差不多,没有多大长进,原因是什么?有人直截了当地说,因为那些人根本未曾重生得救,不过是挂名基督徒而已。也许当中有小部分确是如此。但这个解释似乎忽略了一点:挂名的基督徒根本就不会慨叹自己的灵命不长进,只有真正经历过救恩,悔改信靠的人才会为此不安。事实上正有无数这样的信徒,在痛惜自己的灵命不长进。 灵命迟滞不前,原因很多,不能归咎于某一个错误,但有一个比较普遍,也可能是主要的错误,就是没有花时间去追求认识神。 我们很容易将与神的关系看作是一种法律上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密切关系。愈来愈多人把救恩看成是一种一次完成的交易,得救以后,便万事大吉,无需再有任何交往。初信的基督徒都以为接受救恩只是一个行动,却忽略了要追随和尊崇一位永活的生命之主。 一个基督徒灵命的强弱,完全在乎他下了多少工夫去追求认识神。保罗就反对一次交易的态度的,他自己将整个生命完全投入认识神。“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使我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同受苦,效法祂的死……向着标杆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8、10、14) 基督徒生命的长进,其实就是在个人经验上,对三一神有不断增进的认识,这需要我们将整个生命投入,付出大量时间才能经验和得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神。 有些书或诗歌叫做《与耶稣短谈》、《神的片刻》之类,决定这类书名或诗歌名的人在无意中显示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思想。那些满足于把“片刻”给神,满足于“耶稣短谈”的人,正是那些在聚会中为自己灵命不长进而悲哀,要求讲员指点迷津的人。相信我们都同意,成圣是没有捷径的。即使那些在我们灵命中似乎是突然而来的转折点,也是长时间思想、祷告和默想的结果。经过长期的操练,到后来便产生一次突然的转变,追溯起来,这突然的转变是与过去的操练不可分割的。这转变如同突如其来的爆炸,内心的泉源压抑不住要涌溢出来。这是我们长久以来在神面前等候、预备和耐心建立的结果。 世上有数以千万计的事令我们的心思转离神,但如果我们有智慧,一定会选择专心致志地让神做主做王,讨祂的喜悦。有些事情即使忽略了,对灵命也不大有损,可是忽略与神交通,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对认识神所付出的努力,神必报答,经上早有明言,问题全在乎我们对此所下的决心有多大,所付出的努力有多少。

长老

「长老」是一个古老的职分,在摩西的时代,长老是以色列(出三16)和埃及(创五十7)社会中的重要角色,神在旷野里设立七十位长老帮助摩西(民十一16-17)。在王国时代,长老是先知们的挚友(王下六32),是君王的谋士(王上二十8),与首领共同管理国事(拉十8),每城都有长老坐在城门口施行判断(申二十五7)。到了新约时代,长老也管理犹太会堂的事务,与大祭司长、文士和官府相提并论(太十六21;徒四9),犹太人的最高法院犹太公会中大部分成员都是长老。 在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宣教途中,他们在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建立教会,并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长老是各教会的领袖。这是在耶路撒冷教会以外首次提及长老的地方,也是新约圣经首次提到教会中长老的设立(徒十四23;徒二十17;提前五17;多一5;雅五14;彼前五1、5)。长老在原文是复数,是各教会的领袖。这些长老由设立教会的使徒选立,这是新约时期教会设立领袖的模式之一。 保罗第一次传道旅程的时间大约是一年左右,这几个教会的长老信主的时间可能只有半年左右。这些教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选立长老、独立运作,既是因为圣灵的大能,也是因为使徒愿意顺服圣灵、及时地「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还有一个可能是保罗到一座城市总是先进犹太会堂。他们中很多人对旧约圣经已经非常熟悉,只要明白耶稣是基督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胜任教导和传道的工作。因为教会不是使徒的教会,而是基督的教会。长老并非是对使徒负责,而是对基督负责。

腓立比

保罗在第二次的宣教旅程,因为夜间看到异象,马其顿人呼求帮助。于是在圣灵的指引下他从特罗亚上船,首次来到腓立比。腓立比位于希腊东北部,爱琴海的北岸,东南偏南离尼亚波立约 10 公里,西南离暗妃波里约30 公里,始建于主前第四世纪,是马其顿省东部的古城,主前360年由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立二世起名。当时那里是罗马的殖民地,不受马其顿省的管辖,行政制度仿效罗马城,公民在罗马法律下享有自治权,且可免纳税。有许多罗马退役官兵定居于此。 那时会堂的设立必须至少有十个男人,腓立比的犹太人稀少,没有会堂。因为政府不许犹太人在城内集会,虔诚的妇女们在城外靠近甘阐河(Gaugites)或克理耐河(Crenides)边的地方聚会,离城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距离(2000肘)。其中有一个卖紫色布的妇人,名叫吕底亚,是推雅推喇人,吕底亚和她一家既领了洗(徒16:15a),是保罗在全欧洲所结的第一个果子。后来保罗也曾接受她的邀请去住在她家(徒16:13-15),福音顺利地在腓立比生了根,而且也长得很好,印证了圣灵对保罗的带领(腓一3)。 圣经圣光地理资讯网授权使用以上图片

陶恕《义人之根》序

陶恕博士(Dr.A.W.Tozer,1897-1963) 美国教会一代杰出的神仆,在芝加哥南方宣道会牧养教会多年,兼任《宣道见证》主编,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先知”、“牧师的牧师”。其著作极有深度,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时代需要、教会偏差,以及信徒灵性的疾病,并给予正确的真理教导。 对于信仰,古人和今人有一个显著的差异,古人所重的是根本,而今人所重的只是果实。 这一点,从我们写教会史上伟大信徒的传记时(如古时的奥古斯丁和百纳德,较近期的马丁·路德和卫斯理),就可看得出来。对他们,我们好像只盛赞其果实,而忽略了这果实由来的根本。可是箴言书说,“恶人想得坏人的网罗,义人的根得以结实。”(箴十二12)我们的远祖所着眼的是根本,故愿意耐心等待果实的出现,可是我们却要求立刻取得成果,即使那根还是软弱的,不牢固的,甚至是无根的。今天,急躁的基督徒把古代圣徒单纯的信仰抹煞掉,又对他们对神的敬畏和对圣职的严谨态度一笑置之。一根被大风吹折下来的树枝,也许在短暂的时间内仍会开花,使匆匆走过的路人产生错觉,以为那是一根健康且能结果累累的枝子,而其实枝上的花迅即凋零,树枝本身也会干枯而死。离开了根,生命是不会长久的。 今天有很多基督徒,也像离根的枝子一样,表面上似乎欣欣向荣,但与那至高至深的生命之律实不相称,先知们早已说过,世人总是关心外在表现,没有兴趣理会那看不见的真正属灵生命之根,但我们却好像听而不闻。只问即时结果,马上收效,这种宗教实用主义正在正统派当中风行。即时产生效力的就是真理,有结果的就是好的。宗教领袖所面对的考验只有一个,就是成功。只要成功,其他一切都可以原谅。 一棵树只要长得根深蒂固,就能经得起任何风暴。反之,像那棵被主咒诅的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使徒保罗曾经用比喻劝我们要注意根源,他说:“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弗3:17)又说“要在祂(耶稣)里面生根建造”(西2:7)。保罗同时把基督徒比作一棵植根深入泥土的树,和地基稳固的殿。 整本圣经以及所有伟大的圣徒都一致对我们说:不要自欺,要回到根源处去。要打开你的心门去查考圣经,背起十架去跟从主。不要管那只会流行一时的宗教学说,一窝蜂地拥着做的事情多半是错的,不论在任何时代,义人往往都是属于少数,但千万要站在他们的一方。 “义人永不挪移,恶人不得住在地上。”(箴10:30)

不合格的拿细耳人

参孙是士师记中以色列的一个著名的士师。他生来就是拿细耳人(拿细耳人即离俗人。 古代希伯来人中一批经过洁身归圣的人,拿细耳人不可剃发; 不可饮酒,以及酒作的醋、葡萄、葡萄干,乃至葡萄树上结的; 不可触摸尸体),但是他却是个不合格的拿细耳人。 参孙想娶一个非利士女人,尽管他的父母反对,而且违反了神禁止异教通婚的律法。由于参孙的坚持,他的父母无奈之下陪参孙到亭拿为他订婚。路上到了亭拿的葡萄园,有一只狮子攻击参孙。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虽然手无器械,却将狮子撕裂(士师记14:6)。后来,参孙路过那里时,他离开大路,转向道旁的葡萄园,去看那个死狮子,是他主动靠近试探、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因为拿细耳人应该远离一切葡萄制品。他看见那狮子的尸首,尸首上满了蜜,就吃了。这是对拿细耳人律法的违背: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民数记6:6)。参孙似乎知道他做得不对,因为当他把蜂蜜给他父母的时候,只是没有告诉这蜜是从死狮之内取来的(士师记14:9),让他父母也违反了食物洁净的条例。 【士十四10】参孙在亭拿设摆筵宴。作为一个拿细耳人,参孙要远离清酒、浓酒(民数记6:3)。虽然士师记的作者并没有指出参孙本人是在这个宴会上喝的是清酒还是浓酒,但这是一个导致犯罪的场合。在筵席上,参孙下了赌注:谁能猜出谜语,就给他三十件里衣,三十套衣裳(士师记14:12)。参孙那非利士的新妻背叛了他,将谜语的意思告诉了本国的人。参孙就大怒,杀了三十个非利士人,将他们的衣裳给了那解谜语的人,再一次违反了拿细耳人不可挨近死尸的条例。参孙的妻后来也归了别人。 参孙心甘情愿地陷入罪恶的境地,但每次神都使用他来荣耀神。即使我们的罪也不能阻挡神的主权。参孙满怀愤怒和报复,发誓要报复非利士人,因为他们偷了他的妻子(士师记15:3)。他烧毁了非利士人的庄稼,后来,在非利士人杀害了他的妻子之后,他大大击杀他们,连腿带腰都砍断了。 参孙在犹大躲藏了一段时间,但是犹大人担心参孙使他们与非利士人的关系恶化,就把他捆起来交给仇敌(士师记15:8-13)。当非利士人靠近被捆绑的猎物时,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臂上的绳就像火烧的麻一样,他的绑绳都从他手上脱落下来。参孙拾起驴腮骨,用它杀了一千非利士人。 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只是孤军作战,动机也只是为了自己;百姓对自己陷入的属灵黑暗也麻木不仁,甚至没有人起来跟随参孙。但神仍然顾念他的子民,兴起参孙作士师,赐力量来拯救他们。但是他们的软弱也导致神的拯救没有在他们的世代完全实现。士师只是神所使用的器皿,拯救不在乎士师的所能、所是或属灵光景,神自己才是真正的拯救者,祂要把制服非利士人的工作交给撒母耳(撒上七13)、扫罗(撒上十四47)、大卫(撒下八1)来完成。

特庇

特庇(Derbe)是在小亚细亚吕高尼地区的一个城市,属加拉太省(徒十四6)。在路司得被发现之后,圣经学者在路司得附近寻找特庇。他们从使徒行传中了解到特庇的位置,和路司得只有一天的路程。 1956年,在土耳其南部 Karaman 附近圣经学者发现了一个新的碑文,提到特庇的名字,这个用希腊文写成的、重达近1吨的碑文,告诉我们特庇的位置,于是这些争论都结束了。特庇与歌罗西和路司得一样,是唯一在土耳其尚未发掘的新约遗址之一。在该地点发现的两处碑文提到特庇。到目前为止,发掘工作已经发现了采石场,墓地和古城墙。 转载自: 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archaeology/Derbe.htm 保罗宣教旅程中曾多次到访特庇:第一次为末站(徒十四20),也是保罗第一次传道旅程中最东的城市,第二次为首站(徒十六1),第三次宣教旅程的同工该犹即特庇人氏(徒二十4)。在特庇保罗的工作没有遇到犹太教人士的反对,十分顺利。保罗和巴拿巴到了特庇本来可以继续向东,一路下坡,经大数很快就回安提阿,但他们却原路返回,绕道探访曾遭遇逼迫的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教会。这些教会都位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加拉太省南部。 作为神所使用的器皿,保罗他们在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遇到挫折和逼迫时并未气馁,而是坦然离开,把结果交在神的手中,相信圣灵会继续在那里工作。但把结果交托给神并未成为他们懒惰的借口,他们可能从特庇的顺利中领会到圣灵开门的信号,所以迅速沿原路回访各教会。果然,在回访过程中圣灵不允许再有意外发生,而是让使徒们从容地坚固门徒的心,选立了长老看守主的教会。 接受福音,不是叫人生活更容易,而是叫人生命被改变。天路历程不是只有平安喜乐,还有属灵争战;只有付出舍己的代价、才能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整个传道旅程,都是在圣灵的掌管、带领之下,而神的工人也以顺服、忠心来配合,这是信徒与神同工的美好榜样!

陶恕《超然的经历》十、圣灵充满(全书完​)

“乃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 每个信徒都“可以”和“必须”被圣灵充满,这是无可怀疑的。但有的人仍以为圣灵只会充满牧师及宣教士,普通的信徒不能得着。有的人以为我们重生时所得的圣灵的“份量”,跟昔日使徒们在五旬节所得的相同,若再多求是不合真理的。很少人相信信徒重生时得圣灵住在他里面是一件事,被圣灵充满又是另外一件事。还有人因为不认识何谓被圣灵充满而难为情,一提起此问题,即设法避开不谈。 我在此要欢欢喜喜地见证,我深信每个人一一凡称为基督徒的,都可以得到圣灵充满,是远超过他重生时所得着的。我更可以说,不一定是宣教士、牧师、布道家才可得圣灵充满,一个平常的信徒所得的,可能比他们更多。可能很多信仰纯正的人,仅有信仰,却没有圣灵的充满。 我们要先把这一点说破,因为疑惑会阻碍信心,疑惑不除,信心不能工作。神绝对不会将祂的灵充满疑惑的和认为圣灵充满为违背真理的人。要扫除疑惑,并产生一个纯粹出于信心的盼望,我想最好的办法,莫如虔敬地考查神自己的话。我愿意搁笔停止我的辩论,让新约里关于圣灵的话来解决。若基督和使徒们的话不能使我们相信我们可得圣灵充满,其他的书卷便无用再研究了,因人所说的,无论赞成或反对,皆算不得什么,圣经里若没有说起这件事,人的辩论怎足以维持?一切的劝勉,也都无价值。 我请每个寻求真理的人,去研究圣经,看看新约里有否说他可被圣灵充满,若新约里没有此说,他最好掩卷不读这本书的下文,免得徒费精神与时日。我现在要对一切深深相信我们可被圣灵充满的男女说话,若一个人履行了被圣灵充满的条件,他必定会被充满。 一个人未被圣灵充满之前,必须渴慕圣灵的充满,这是最要紧的一步,许多基督徒想被圣灵充满,但他们的心意,把此事当作可有可无,这不能说是渴慕,因为他们丝毫不知被圣灵充满所要付的代价是什么。 譬如这里有一个青年的信徒,渴慕圣灵的充满,坐在我们的面前,与我们谈论此问题。我们用极温柔的态度问他说:你真的渴慕圣灵的充满吗?你知道圣灵虽然温柔、慈爱、像主耶稣,却要求绝对的主权,来管理你的生命吗?你愿意把你一生交给一人掌管吗,那一人就是圣灵?圣灵在一切的事上要求绝对的服从,祂决不容许你心中私藏一些“己”的罪恶,纵使这些罪恶,是许多基督徒所准许,所原谅的。我所说的“己”的罪,就是自爱、自怜、自求、自靠、自义、自大、自辩。圣灵极端反对世界的轻举妄动,就是混杂在宗教团体里面群众的行径,亦为他所定罪。祂是忌邪的,祂不许你自夸,或在人前显耀自己,祂要将你的主权拿去,祂还要试验你,并为你的益处管教你,甚至将你一切的正当的享受拿去。这些肉身的享受,是普通信徒看为合法的,圣灵却要你看为变相的罪恶,但祂要用爱包围你,祂的爱是伟大的、强烈的、多方的、奇妙的,好叫你看损失如同益处,痛苦如同乐趣。但肉体望见祂的轭,总是逃跑,并唉哼地说太重,担当不起,此外你还要蒙圣灵特殊的权利,令你为基督受苦,“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就是为着教会来受苦,这些是被圣灵充满的条件,你明白了这些条件,还要被圣灵充满吗? 若你认为这些条件过于苛刻,要记得十字架的道路,不是容易的。今日被大众所欢迎的一切宗教运动,无疑显出了不少的光彩,但要知道这些光彩不过是魔鬼变作光明天使时候的两翼,这些运动不敢将十字架的真相告人,是不可原谅的属灵的胆怯。起先若不将十字架说清楚,结果只有失望与悲伤。 未被圣灵充满之前,渴慕充满之心必须十分强烈,要强烈到一个地步,甚至看此事为最要紧,其他一切可以不顾。充满的程度与渴慕的程度成正比例,我们要多少,就要得到多少。被圣灵充满最大的阻碍,就是自满自足,这种心情在笃信福音的信徒中亦普遍存在,这种心理不但不勉励信徒渴慕圣灵,且认此种强烈的渴慕为缺乏信心,或认为是不明白圣经。自满自足绝对是神的圣经所不许的。我们可从圣经里拿出够多的证据,证明自满自足的信徒,结果必定是不像信徒。 凡得着圣灵充满的人,没有不经过一个内心深自控诉与忧闷的时期。在属灵方面,自满常是进步的仇敌。古代成功的圣徒,所留下的经历,总是给我们看见,属灵的伟大是从内心的痛苦及许多的患难来的。我们只将“十字架的道路”一句话常作一句美丽的诗句来看,但一个真实的信徒会感觉到这是一条被拒绝、蒙损失的路径。没有人以十字架为可乐的,正如没有人以吊死为可享受的。 追求进步的基督徒若感觉自己是无可救药的,不要灰心。对于自己失望,从信心的眼光看,是一件好事,因为“自己”是我们的强敌。唯有不信任自己,才不会阻碍保惠师的工作。自觉空虚、失望,乃如一个谷中的黑影,可是此谷也许会把我们领到前头光明而肥沃的田地。所以我们不要误会何以神使我们对于自己更加觉得失望与空虚;若我们误会了,我们就失落神为我们预备一切丰盛的福气。但我们若与神合作,仍然坚心倚赖神,神就要拿去我们一切的帮助和安慰,好叫我们因着一无所靠而单单地依靠祂。我们为了顾全面子,不免倚赖自己,虚张声势,神却要扯破你的面皮,给你看见你自己的面目,原来你是何等可怜,何等的微小。我们若真的到此地步,我们就真的明白主所说的,“贫穷的人有福了”。 在这种自卑的过程中,要记得,神绝不会撇下我们,祂不离开我们,也不丢弃我们,祂不怀怒不责备,祂不违背也不更改与我们所立的约。祂要保守我们如同眼中的瞳人,抚养我们如慈母之抚娇儿。祂的爱永不失败,虽然我们此刻是被钉于十字架,将自己钉死,如同主耶稣当日被钉一样的真实,一样的可怕。我们好似在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开我?” 有一件事,我们要十分小心,我们这样自卑在神面前,并不是功劳,人心诡诈,很容易看自卑为一种的义行,可以博得神特别的眷佑。我们绝对不是借着内心的痛苦,来换取我们所渴慕圣灵的充满。把自己钉于十字架(因信心算自己钉死),是表示自今以后我对于今世没有兴趣,对于永世,孤注一掷地专一爱慕,这不过是倒空自己,留下空器皿,为圣灵充满的准备。 综上而观,被圣灵充满需要我们放下一切,甘心经过十字架的死,将里面多年所积蓄的亚当的败坏除清,并将心里一切的房间向这一位属天的贵客开放。 圣灵是有人的位格的,我们要待祂如贵客,千万不要想祂只是一种力量。祂有感觉能闻能见,如人一般,祂能说话,且懂得我们所说的话。我们可令祂喜悦,也可令祂忧愁,也可令祂一言不发。若我们想认识祂,无论我们的心意如何微弱,祂必体会,并会起来回应,我们仅走到中途祂就与我们相遇。 圣灵充满的经历虽是奇妙,我们务要记得这不过是初步,更大更要紧的是一生一世行在圣灵里面。圣灵时刻住在我们心中,指导我们,教训我们,并借着祂自己来刚强我们。要这样继续不断地行在圣灵里面,有几个条件圣经里说得很清楚,只要我们去看,就会明白。 要时常行在圣灵里面(试举一个条件为例),要生活在神的话里,如同鱼生活在水里。这不是仅仅读圣经,或参加研究一项圣经的课程,我的意思是我们要昼夜思想神的话。我们要喜爱祂的话,享受祂的话如享受筵席一般。虽然我们的生活忙碌,但在我们忙碌之中,仍可回忆神的话,将宝贵的真理,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若要讨圣灵的喜悦,我们就要高举耶稣,在凡事上让主居首位,并让主为其中的一切。圣灵今日的工作,是荣耀主,凡祂所做,都以此为最终的目的。圣洁的思想是圣灵居住的至圣所,圣灵居住在我们思想中。不洁的思想是圣灵所厌恶的,正如君王厌恶不洁的衣服。最要紧的我们要时常有喜乐的信心,无论遭遇什么,情绪怎样,我们总当相信神并感谢神。 圣灵内住的生活,并非由有着“特级的基督教信仰”的一些特殊基督徒所专有,乃是每一个被救赎的男女应有的正常生活,正如(西一26-27)所说的“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祂的圣徒显明了,神愿意叫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费伯在一首诗写及圣灵,诗词敬虔而可爱: 你如浩荡流动的海,满着超然的爱, 此爱流动在我心里,令我俯伏归依。 祢如伟大无边的海,大至无法比拟, 但是此海竟然缩小,在我狭窄心里。 (全书完)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