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 Belshazzar of Babylon

Belshazzar (Akkadian: Bel-sarra-usur) was the last ruler (strictly speaking, co-regent) of the Neo-Babylonian Kingdom. In 562 BC, King Nebuchadnezzar died, and his son Evil-Merodach succeeded him, treating the exiled King Jehoiachin kindly (Jeremiah 52:31). In 560 BC, Evil-Merodach was murdered and usurped by his brother-in-law, Nergal-Sharezer (Jeremiah 39:3). In 556 BC, Nergal-Sharezer’s son, Labashi-Marduk, succeeded […]

The Psaltery

[Daniel 3:5-6] “As soon as you hear the sound of the horn, pipe, lyre, trigon, harp (psaltery), and bagpipe, and all kinds of music, you are to fall down and worship the golden image that King Nebuchadnezzar has set up. And whoever does not fall down and worship shall immediately be cast into a burning […]

陶恕《敬拜的真意》九、真正的基督徒以敬拜神为事

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祂儿子晓论我们;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祂创造诸世界。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充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祂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祂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论到子却说: 神啊,祢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祢的国权是正直的。祢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祢的神,用喜乐油膏祢,胜过膏祢的同伴;又说:主啊,祢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祢手所造的。天地都要灭没,祢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祢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唯有祢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来一 1-4、8-12) 一个真基督徒应该是怎样的?这个近日十分热门的话题,确实需要作更深入的讨论。 有些人自称是真基督徒,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基督徒。我在一本旧字典找到这个字的解释:只是挂名的,没有实质和具体的内涵;因此和实况沾不上边,徒负虚名。 根据这个解释,那些自知名不副实的基督徒便不要再假装是“真”基督徒了。 你是否以耶稣基督为你人生至宝呢?若是的话,你倒可算自己是真基督徒。你是否被耶稣基督身上那独有的荣美、崇高所吸引。驱使你去赞美、敬拜祂吗?若是的话,你正是圣经所指的真正相信神和实践真理的基督徒了。 但我猜想会有人反对说:“若一个人沉迷于基督耶稣,难道他不会只是一个极端主义者,而非真基督徒?”“那些自称是基督徒,实际却偏向人文主义和世俗主义的人,难道会坦白反对全心全意爱耶稣基督是真基督徒当做的吗?” 我倒要怀疑我们读的圣经不同,领受了不同的教训呢?一个人怎么可能一方面宣称跟从耶稣基督、是主的门徒,另一方面却又对祂的神圣品格无动于衷?要知道这些神圣的品格,正是祂成为万有之主,配得我们赞美和敬拜的明证。我们常常说尊神为万有之主,但还不足以表达内心对祂的那份尊崇。我很喜欢一首伟大的圣诗: 万有主宰,宝座距离远长,荣耀光芒来自星辰太阳;烧在宇宙心灵中央,祢的大爱,原来就在身旁。 万有之主诚然远超万有之上,祂是灵界、自然界、肉体等一切存有物的主宰。所以每当我们敬拜祂,便即是拥有一切。当年青人了解到耶稣基督是万有之主,是宇宙间至高、至尊的那位时,便能感受到祂呼召他们终身以爱服侍祂是何等重要。他们全然投身科学、科技、哲学、音乐或艺术等范畴的研究,却不知我们敬拜主的时候,其实已包含了这些东西。对那些只承认耶稣是人却不接受祂宣称自己是神永生的儿子的宗教家来说,这是我们的答案。 若我们承认耶稣是人,却去敬拜祂,这些宗教家倒要斥责我们犯了拜偶像的罪。事实上,我们不单相信耶稣以人子的身份来到世间,更相信圣经全部所记载的,祂是神的独生子,祂也是神。 耶稣基督借着道成肉身,与人类紧紧结连,神这永恒的计画不是把神降格到人的层面,而是由祂的儿子把人类提升到祂面前,结果我们得以进入与神合一的奇妙、荣美境界中。这个独一无二的奥秘,神和人都参与其中,它告诉我们:神怎样,基督便也是怎样。所以你敬拜主耶稣并不会惹神不悦,因耶稣是万有之主、生命之主。使徒约翰在约翰壹书清楚地告诉我们,若耶稣没有从父神那里表明永生的真正意义,我们便不可能知道生命的真相。但耶稣来了,约翰便肯定地说:“我们乃是与父神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 以下是查理士•卫斯理(Charles Wesley)所写的诗歌“耶稣,爱我灵魂之主”,它扼要地表达出基督是那些得救、敬虔的人的生命活泉: 在主内无限恩慈,遮盖我一切罪愆;让医治活泉广施,保守我纯洁不变。祢就是生命水源,请让我自由取饮;更在我心内掌权,作君王直到永远。 我们知道世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命存在,亦因此可以认定耶稣就是这一切生命的主。在春天,我们看到树上欲待盛开的新芽,便知那些候鸟快将回归。我不能轻饶这些只能共安乐,不能共患难的朋友。当我们在满是黑暗、风暴,期待它们作伴的日子,它们却飞到老远的佛罗里达州去;但每年春天,它们又会按时飞回来,这种特性是它们独有的生命本能,就像它们天生晓啼叫一样。 我们观察兔子和其他动物,它们也各有独特的生命形态。基督便是它们的创造主和主宰。 除了这些形态的生命外,还有意识层面的生命形态,例如那些会幻想和造梦的生命;当然,我们知道还有属灵的生命。 “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 24)神永恒的儿子是我们的主,也是天使、基路伯和撒拉弗的主。祂是任何生命的主。 在今天,知道耶稣基督是一切智慧和公义之主是很重要的。祂是一切丰富、深邃、永恒智慧的宝库,凡属真智慧的,没有在祂那里找不着的。 祂既有完全的智慧便可计画永恒,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祂永恒计划的逐步落实。智慧的神创造了恶人和义人、顺境和逆境,又使它们互相效力,好在基督再来的日子彰显祂的荣耀。 圣经有不少篇幅向我们说明基督是所有公义之主。 “公义”这个字对那些失落的人类,是不容易接受的事情。或者有人会说:“噢!如果我有一本关于道德伦理的书便很满足了。 ”可是,除了神话语之外,没有其他著作和理论,可以就公义提供一个令我们满意的答案,因为唯有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一切公义的主。公义的国度也就是神的国度。耶稣基督是宇宙间唯一完全喜爱公义、憎恶不义的那位。 在旧约时代,圣殿的敬拜已勾画出一幅关于公义的图画。大祭司每年都要进至圣所献祭一次,那时他头戴冠冕,上面用希伯来文刻着“归耶和华为圣”。我们那伟大的大祭司和中保、复活的主耶稣基督,是圣洁、公义的,祂不单本身就是公义,祂更是一切公义之主。 耶稣基督也是怜悯之主。试问谁会亲自救赎了人民、更新他们心灵之后,反会用暴力去建立国度? 请与我一起思想一切美好事物的主是何等善美。我们细察自己愉快欢畅的经历,便知道神已赐予人类一些素质,能够明白、欣赏、爱慕美好的事物,例如和谐的形象、色彩、音乐……然而,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些美好事物虽能悦人耳目,但相对于一些更深远、恒久的义,它们便显得外在和短暂,我叫这些深远恒久的美为道德的美。 耶稣基督的道德美独特而完全,连历代以来,宣称是祂敌人的也深感折服,我们便未曾听过希特拉对耶稣无瑕疵的道德品格作过任何批评。大哲学家尼采,是反基督教的势力代表,他临终时以头叩地,呼喊说:“我爱耶稣,却不喜欢保罗。 ”尼采反对保罗“因信得救称义”的神学思想,但他却深深被耶稣基督的完美道德、人格打动。 对比于耶稣的完美,便映照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及社会那被罪恶弄成的百孔千疮。罪恶肆意地蹂躏、摧残整个世界,处处充满混乱、丑恶,仿似人间地狱。地狱是天地间至丑恶、龌龊的地方,若你喜爱美善,便当远离地狱。有些粗鄙的人形容某些事物“像地狱一般丑恶”,他们实在是说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 地狱的丑恶就是那么真实,地狱是可怕、消沉的,但感谢神给予我们天国那极荣美地的应许和盼望,那里充满爱与和谐。全美的主住在那里,祂是所有美好事物的主宰。 朋友,只要我一天仍活在世上,便要在光与暗、美与丑、善与恶、喜与忧之间挣扎。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我们的世界正处于天堂和地狱之间。 这情况令我记起曾有人问我:“陶恕先生,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会不会伤害另一个基督徒呢?”我无奈地回答:“我想是会的。 ”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今天真诚跪祷,但在第二天便犯罪攻击和伤害其他基督徒呢?我想是因为我们在地狱与天堂之间,黑影与亮光同时投射在我们身上。但有一个极大的喜讯,就是我们可以脱离这苦况。那荣美之主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丑恶、自私和暴力的世界,救我们脱离罪恶,进入那荣美的天堂。不过,我们可无法明白那荣美的主为救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多重。 先知以赛亚曾预言那将要来的弥赛亚“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赛五十三2),所以我不认同画家笔下的耶稣,面容秀美纤细,他们显然忽略了祂“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事实上,耶稣的外表与我们完全一样,只是祂是人中之强者。由于祂与门徒极为相似,所以加略人犹大为赚三十块钱出卖耶稣时,也特别作一个暗号:“我与谁亲嘴,谁就是祂。”(可十四 44) 我们可以说当耶稣以人的形象来到世间时,只有祂的灵魂是美丽的;只有祂在山上突然变了像,祂才会“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太十七 2)。也只有祂最亲密的门徒才可见到祂的荣美;当祂在人群中,祂完全的荣美便会给遮盖了。 关于形体和模样,旧约中有一段很好的描述,提醒我们基督的身体——教会是要以荣美和恩典为装饰,就像等候天上新郎的新妇般。这段教人难忘的故事记载于创世记二十四章以撒和利百加的事情。 亚伯拉罕差遣他忠心的仆人到他的本地本乡,为以撒娶一个妻子,当然,利百加通过了忠仆给她的一切试验。圣经虽没描述利伯加的美貌,但不难想像她是漂亮的。她一身锦衣美服、珠光宝器,把她衬托得明艳照人,这些都是她那尚未谋面的新郎爱的礼物。 这表明了神在我们中间所做的一切。亚伯拉罕象征父神;以撒象征那天上的新郎耶稣基督;那带着各样礼物到远方为以撒娶新妇的仆人便是圣灵,我们的师傅和保惠师。 我们这些被呼召出来、凭信得在基督身体有份,又等候祂再来的人,得到的是怎样的荣美?神不会待薄我们,祂赐我们各人祂的荣美、圣灵和恩赐。若用忠仆为以撒下聘的珠宝来比拟这些礼物的荣美,也只能表达其中一二。我们的主,我们的王耶稣基督已为我们预备好礼物,在我们与祂相遇时,祂便要以神的恩典和恩赐为我们的装饰。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与那位荣美的主在一起了。 若你不认识祂,也不敬拜祂,不期望与祂同在,心灵里又从未经历过基督受死和复活的奇妙和喜乐,那么,你的信仰是没根没基,与真正基督徒生活和经历无关的。同时,我相信我们作基督徒是必定愿意把生命中每一件丑恶的事情钉在十字架上,并按着心灵和真理去敬拜那荣美的主。然而这并不容易,因为不少基督徒在寻求信仰当中仍坚持他们罪中的享乐。 我曾在宣道会创办人宣信博士门下受教,他曾有这样的忠告,很多时候我们重视神的恩赐到一地步,竟忘了去敬拜那位赐恩典的神。 有一次,宣信博士被邀请到美国参加一个圣经讲座负责讲道,指定题目是“成圣”。他到达会场后才知道另有两位讲员,他们的讲题都是成圣。 第一位讲员 用了整 段时间解释 他对“ 成圣”的看 […]

The Prophet Daniel

Daniel means “God is my judge.” He is one of the four major prophets recorded in the Bible. In the past, before cuneiform could be deciphered, Daniel was thought to be a fictional character. However, in 1854, clay cylinders discovered in the ruins of the ancient Babylonian city of Ur, containing deciphered palace inscriptions, revealed […]

Background on the Book of Daniel

The Hebrew name for the Book of Daniel is “Daniel (דִּנִיֵּאל / daw-nee-yale’),” which means “God is my judge.” This title aptly reflects the book’s theme: when the defeated people were exiled to Babylon, God revealed Himself as the judge of history to both the Babylonian king (4:37) and the prophet (7:10, 22, 26). As […]

陶恕《敬拜的真意》八、使神失望的教会要在敬拜中失落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做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唯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地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 (弗四 13-18) 很多人以为自己既是“ 为教会而生”, 便理所当然地遵守教会的传统,却从来都不会问:“为什么我们在教会里做这些事,才叫做敬拜?”看来他们对彼得所描述“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属神的子民”的基督徒身份,所知十分有限,或者根本是漠不重视。 然而,我倒要问一个那些有宗教背景的人从不过问的问题:基督教会的真正定义是怎样的?她存在的基本目的又是什么? 现在让我来回答吧。我相信一个地方教会存在的目的,是把基督徒汇聚一起来敬拜神,敬拜神其实是每个基督徒个别当做的事情,为要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光明者的美德,以及借圣灵彰显基督在我们身上的荣耀。 有些事情你我可能会感到新奇,甚至在基督教圈子里也很少听闻,但我还是打算告诉你:我们得救原是去敬拜神。基督在过去和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引导我们朝向这目标。如果我们否认这个事实,甚或认为敬拜神并不是这样的重要,我们就是被基督教圈内普遍流行有关崇拜的观念误导了 若把耶稣基督的教会喻做一间四年制的学院,为什么信徒要完成第一年的初阶课程是那么困难?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笑话,有一个人被问及他曾否受过高深教育,他马上肯定地回答说:“当然,我共花了五年时间来读四年级的课程。”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要用上十九年在属灵学院第二、三年级,却还自认是个好基督徒,那绝不是一件幽默的事。 谁可在圣经找到证据说明基督的教会该是停滞不前?何以你认为一个基督徒的属灵生命不需成长的?你凭什么叫我们不需要在真道和灵性上长进呢? 若你问教会的信徒他们信主的原因,他们一般会说:“因为这样我们便会十分快乐!快乐!快乐!快乐的人就是说阿们。”可见这是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在北美及很多其他地方也是这样,我想世界各地的教会可能都忙于传扬福音,和制造大量初级信徒。有一个比较乐观和可以接受的态度,就是继续尽力去保守那群初级信徒,直至主再来,这样,主便可恩赐、差遣他们去统治祂的地方。你若明白我,便会知道我无意标榜自己或取笑我们的教会,真的,我这样说他们,绝不是要表示我比别人圣洁。 生活在这个时代,神的灵不断提醒我们:“对失丧的人,你的关怀有多真诚?为基督的教会及她在世界的见证,你付上的祷告有多认真?你的家庭幸福美满,但对那些生活在现代社会和生活压力下的灵魂,你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有多少?” 若我们不能了解现世的日子有多残酷, 无论对教会或我们所关爱的人,都只会带来很大的伤害。难道你还天真的相信和期待一切事物会日复日、年复年的保持不变吗? 我们可能对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历史比对其他国家的熟悉得多,但我们最好记一下罗马的历史和终局。 罗马是世界闻名的文明帝国,最后竟像一棵朽坏的树一般倒下。尽管她外在仍然强大,军力雄厚,但内里却已腐蚀朽烂不堪。她的国人放纵自己,只顾吃喝玩乐,沉溺于肉欲和不道德的事情上。 到底是哪方的精兵倾覆罗马帝国?难道是来自北方的野蛮民族伦巴底(Lombard)、匈奴(Hun)和东哥特(Ostrogoth)?都不是,他们甚至替罗马人提鞋也不配。罗马是因内部腐化、积弱和废弛松懈覆亡的,就在西元四七六年西罗马帝国随着国君罗母路(Romulus Augustulus)被废黜而告终。 发生在罗马的悲剧,实际上也同样危害及侵蚀着外表看似完备的世俗化教会内部。要把一个冷漠、自以为是的教会变为一个属灵、成熟及以敬拜为事的教会是很困难的,因此她在神面前跌倒的危机是迫在眉睫的。虽然今天很多忠于教会传统及仪式的人都否认基督教是千疮百孔,但教会内部不断的淌血正带我们步向衰败和死亡,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我们完全崩溃。 别忘了神对基督教会和信徒——基督的身体——的期望。神从来没有表示过基督教会要降格成一个只有社交的联谊会 ,圣经 所叙述的圣 徒相交,是从不仗赖今天教会所仗赖的各种不同社交关系。基督的教会也绝不是要成为时事论坛,神无意将流行的新闻杂志捧为经典,让我们公开讨论并引为时尚。 若你曾经听过我讲及关于戏剧、演技、骗术和伪善等题目,便不会奇怪我直接地宣告,基督教会不应当沦为宗教剧院。当我们建立圣所,要全心全意去敬拜神时,有必要让当中的某些人去表现他们的三流剧码吗?我不相信一位圣洁、慈爱及权能的神,既已借耶稣基督的受害、受死为我们成就了永恒救赎计画,会悦纳祂的教会落在这光景中。 我们并非圣洁或有智慧到一个地步,可以去辩驳圣经中那些有关神如何期望自己子民、教会、基督身体的记载。但是彼得却提醒我们,若我们相信及以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工为宝贵,我们便是那被拣选的族类、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成为神眼中独特的子民。 保罗告诉雅典人,一个既顺服又有影响力的基督徒和属神的儿女,就是那些生活、行为、存活,都在乎神的人。若我们愿意承认我们被召出黑暗,是去宣扬那召我们出来者的荣耀,我们便该也愿意用任何方法去完成教会那崇高的计画和呼召。 如果做不到这要求,便是完全的失败!神会失望、救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会失望;连我们和我们的儿女也会失望。更可悲的是圣灵也失望了,祂从基督而来住在我们心里,本是要使那些圣洁的子民为神完成圣工,但祂却失望了。 从这点来看,使神失望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整体教会失去了合一的见证;二是个别基督徒的灵性低潮。 当我们环视四周、彼此相顾,并以常用的论据反驳说:“噢!这样的失败绝不会在我们中间发的。”若我们全然关注及经常祷告,便会发现教会灵性发展的一种模式,就是当教会在某个世代软弱,不能担负神的使命时,在下一个世代,她便要与纯正的真理完全分离。这正是教会变质、背离、基要真理被漠视、自由和模棱两可的论调充斥基督教教义的由来。 教会竟会跌倒,实在是一个悲剧,关键就在她不再成为基督的教会,当中的信徒也知道神的荣耀已离开他们。 当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旷野地,神在日间以云柱、夜间以火柱来表明祂的荣耀和恒常的保护。假若神今天仍然以云柱、火柱作为祂永久同在的凭据,我怀疑还有多少教会仍拥有神这样的印证。 倘若你有属灵的洞察力, 相信不用我说你也会发觉我们这一代的教会,不管在哪里,是大是小,她只是以一贯的纪念碑形式存在,虽然刻铭著神过去的作为,但神的荣光已不复存在,祂救赎和永生的见证已落得模糊不清。纪念碑仍旧在那里,但教会的意义却已经失去。 神不期望我们放弃所持守的, 让步接纳教会的现状和容忍正做的一切,祂要我们以神话语中的标准和应许去建立教会。这样的话,我们以一颗充满爱、敬畏、祷告的心,顺服圣灵的引导,便能安静、忍耐地使教会与神的话语渐趋一致。当神的话语回复它应有的地位时,圣灵也会再次临驾,这正是我内心所热切渴望见到的。 现在让我们检讨个别基督徒的失败。 神在创造人类的同时,已把祂的旨意放在人类中间,祂期望我们知道那从上而来的重生和被救赎的意义。祂要我们被圣灵充满,了解敬拜的真义,更愿意我们去彰显这位召我们进入祂奇妙光明者的荣耀。若我们都做不到,那不如不生在世上!理由很简单,这是一条单程路,我们重生之后,便当义无反顾承担我们所肩负的、受托的责任。 一棵无花果树绿叶成荫,却不能结出果子,那简直是个悲剧;同样,我们知道神对我们的期望,是要我们彰显祂的荣光,但到头来却不得不承认我们一筹莫展,毫无作为,这又是何等令人叹息! 朋友,我们终究会察觉自己的失落。最令人类惊惧的莫过于神赐予我们永恒的意识,叫我们有能力去感觉。这实在是神赐人类的礼物。假若我们没有这种意识、感觉的能力,便没有事情可以伤害我们。试想若人类在地狱里只是睡觉,没有意识感觉,地狱也就算不上是地狱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感谢神赐人灵敏、良知和自由意志,你愿意一偿神的心愿,做个忠心的基督徒? 假若神召你出黑暗进祂的光明中,你应当敬拜祂;假若神召你来宣扬祂的美德、荣美和卓越,你更应当心悦诚服,带着圣灵在你生命中所散发的光辉和祝福来敬拜祂。可悲的是人类常不能喜乐地达到这要求,总是让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骚扰我们与神的交往和向人见证这位救赎主。 我曾有机会到另一个教会讲道,聚会后我与那里的牧师到一间餐厅用膳。当时有一位男士与他的太太走近我们的桌子,顿了顿,说:“陶恕先生,你的讲道深深打动了我们,就像以前我们听道时一样。 ”他眼里含着泪水,低声述说他早年教会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当年我愚蠢地离开教会,今天才知道我为此失去了什么!” 他说完了便向我们道别。他是完全醒觉到自己离开圣灵引导下所作的错误选择。我非常清楚感动他的不是我的讲道,而是人对神话语的忠心,还有爱主的人那甜蜜称心的交往,和因不服从神真理而内心感到的那份失落感。 如果我们是顺服、圣洁的子民,一心一意要敬拜、宣扬神的荣耀和信实,祂的旨意便必无阻隔的透过我们得以完成。 我们当省察有什么罪和污秽的事情正包围我们。罪是无远弗届、无孔不入的,它不单在贫民区内,也在大城小镇、乡郊城廓。无论你在哪里,罪就是罪,只要有罪的存在,魔鬼就会横行无忌、遍地游行。身处这个罪恶充斥的世界,你在神的光照和提醒下能做什么呢?你在交友、享乐和每日繁复的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与神同行呢? 心理学家经常告诉我们,只要不破宗教“缠累”,便不会有太多的烦恼;摒除罪疚感,大部分的个人问题便可免去。可是我仍感谢神赐予我们永恒的意识,因为祂知道怎样以最好的方法来爱顾和关心我们。不少人要求我给他们属灵的指引和辅导,但我能做的不多。 我相信当一个人愿意完全降服在神的面前时,神必会给他需要的安慰和平安。 我抵达多伦多之后 , 一次有一位文雅美丽的女士来到我的办公室找我,一番寒暄后便进入正题。她说她一直为自己和室友之间的同性恋关系困扰,也曾经跟不少心理专家谈过。从对话中,我强烈感觉她只是希望我认同她的行为,于是我严正地对她说:“朋友,你是行了可羞耻的罪,神不会赞同的,除非你从罪中回转并寻求神的饶恕和洁净,否则神绝不会安慰你。 ” […]

Haman

Haman (also known as Haman the Agagite, Hebrew: המן האגגי) is a significant character in the Hebrew Bible’s Book of Esther. The Persian name Haman means “magnificent” or “eminent,” and his character was as ostentatious as his name. Jewish tradition believes that “Haman son of Hammedatha, the Agagite” was a descendant of Agag, the Amalekite […]

Mordecai

Mordecai was a Jew from the tribe of Benjamin.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Esther, he had been carried away captive to Babylon. Later, Mordecai served as an official in the Persian palace. He adopted his cousin, Esther (also known as Hadassah), and raised her as his own daughter. Esther was exceedingly beautiful (Esther 2:7). […]

陶恕《敬拜的真意》七、释放你的感情来敬拜

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求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扑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他说:“主啊!祢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徒九 1-9) 你认为在耶稣再来之前,那些新成立的教会,好像印尼爪哇伊里公岛中的原始巴林谷教会的宣教士。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福音传到加拿大和美国去?若果这问题令你困扰,你极需要阅读本章的内容。 我有理由相信以下的事情将来很可能会发生的。我在芝加哥时认识了一位原在印度土生土长的基督徒,他庄重、严谨,生命里充满神的恩典,是一个叫人激奋感恩的明证。 我问他的教会背景,他说他不属于五旬节教会、圣公会或浸信会,也不是什么长老会或循理会 , 他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超宗派 ”(interdenominational)。他又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主内弟兄。他出生于印度教的一个 家庭, 但他曾阅读 和仔细 研究新约有 关基督 受死和复活 的记载,最后归信基督成为主的门徒。 他能以很流利的英语清楚地表达他对世界各地教会的关怀,于是我邀请他到我教会讲道。透过这次接触,我察觉到除非我扪在灵里苏醒,重拾对神的那份真爱、尊崇和敬拜,否则我们的灯台迟早会被挪去。或许我们需要宣教士来到我们中间,向我们展示怎样才是真正有活力的基督教。 我们不能忘记神创造我们,是要我们成为喜乐的敬拜者;然而,罪却引诱拉扯我们转向其他事情,不再敬拜祂。但在神的慈爱及基督耶稣的恩典里,我们可以透过奇妙的重生,得以重新与神联系。神提醒我们:“你已经被饶恕和接纳。我是你的创造主、救主及主,我以你的敬拜为乐。 ” 朋友,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感觉,但我感到我必须向神敞开我的心、释放我全部感情,高兴自己成为一个敬拜者。好了,提到“感觉”,我知道很多人马上会表示反对。其实,曾有许多人武断地告诉我,在他们属灵的生命及经历中,绝不容许有任何“感觉”的成分,我都回答说:“这实在糟透了!”因我相信真正的敬拜,是要用心灵去感受的。 在基督教的信仰里,我们该大胆表达感觉而不必难为情的。对基督徒来说,有什么比被人批评为一群毫无感觉的人更差劲呢? 敬拜一定是由内心发出的,它包含了三种元素:理性、心灵和情感。你的敬拜未必每次都流露一样的赞叹和敬爱,但内心深处对神的崇敬意念和态度,却是一致的。 一个丈夫或父亲,可能为了长时间工作而疲累不堪,亦会因一些事情感到受挫,因此不能每时每刻都对家庭表现一样的关怀和爱护,但无论如何,爱仍存在,因爱不单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态度和意志,虽然表现形式和程度会有不同,但本质上是恒久深远的。 我是充满喜乐地进入神的国,因我知道自己已完全被赦免,我也体会到因归信基督而有的感情层面。但我记得很清楚,当我刚参加团契时,有人提醒我要小心单靠“感觉”的危险,他们引用圣经中以撒凭感觉误把雅各的手当作是以扫的,来说明只有感觉是不可靠的。 有趣吗?但你可不要把这说法看为基督教的教义。还记得马可福音中那位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吗?她曾在好些医生的手里吃了许多苦头,及至她听闻耶稣的事后,就从后头来,混在众人中间,要摸耶稣的衣裳。就在摸的一刹那,“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可五29)她知道救主在她身上所成就的事后,便“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祂”(可五33)。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已被医治,她的见证充满敬拜和赞美。 那些生命获得内在改变的人不会“随从自己的感觉”的,反过来说,若我们的内心毫无感觉,那我们便是死人!若果你明早起床,发觉右手完全麻木,毫无感觉,你当然立刻用你正常无事的左手打电话找医生。 真正的敬拜是内心对我们的主、我们的神的一种感觉,是我们十分乐意用当有的态度表达出来的。敬拜的形式有很多,但若我们真爱神及随从圣灵的引导,我们的敬拜便会带来尊崇的敬畏和诚恳的谦逊。傲慢人的敬拜和高傲的魔鬼一样,都不会被神所接纳,因此我们内心谦卑,才可以按心灵和真理去敬拜神。 不少现代人对敬拜的态度令我不安,真正的敬拜是否可以由人操纵和程式化呢?你有想过将来教会的牧师被称为“属灵的工程师”吗?我听过精神病医生被称为“人类的工程师”,当然他们只是处理我头脑方面的问题。我们把很多事情都简化成一些机械化、科学化或心理学的名词,“属灵工程师”在将来出现是不足为奇的。但我相信圣经常常提到敬拜者那属灵的敬畏,是不能简化和代替的。 在使徒行传里我们看到全卷书满是属灵的敬畏,在那些被圣灵引导的信徒身上找到这些内涵。相反地,在那些没有圣灵同在的人身上,你绝不可能找到这些属灵的敬畏。 工程师可以在他的本行内做很多伟大的工程,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能力和意志可以左右神在我们中间所施行的奥秘。如果没有经历过、赞叹过神的奥秘,我们的敬拜便毫无意义;如果没有圣灵的同在,就没有敬拜。 假如神的一切能以人的方法去了解和明白,我便不要敬拜祂。一个肯定的事实,是我绝不会向一个可以被我理解看透的神跪拜;那些我可解释的事也不会令我敬畏,更不会使我产生赞叹和景仰之心。 哲学家历来称神位格中的奥秘为“玄妙之谜 ”(mysterium conundrum)。我们借着信心成为神的儿女;称神为“我们在天上的父”,因此在教会中,敬拜是有着属灵的生命、祝福和敬畏,也有从上而来的奥秘。这正是保罗所说“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的意思。如果圣灵在教会中施行祂的复兴工作,那将会带来怎样的景象呢?就我的研究和观察,复兴通常带来一种出乎意料的属灵敬拜,这绝不是人所能控制或安排的,而是神赐那些心灵饥渴的人的。随着灵命的更新,赐福的灵使我们可以喜悦地去敬拜神。 这些信徒能喜乐地去敬拜,是因为神在他们心中占有很高的位置。可是在某些情况下,神却被简化、缩小、修改、变更或改造,祂不再是以赛亚所见到、坐在高高宝座上的那位。正因为不少人在意念中已把神规限缩小,所以他们不能像我们般对神有着无限量的信靠。 我们来到神面前,根本无须怀疑和惧怕,因祂诚实无伪,必定遵守祂所立的约和所定的旨意。凭着绝对的信心,我们能够来到神的面前,在我们心里必有这样的委身:“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罗三4)全地的主绝不出错,也不需要救助,神须救助只是人对祂错误的观念。 感谢神,当祂按自己的形象造我们的时候,祂同时赋予我们一种可以欣赏、景仰祂的属性的能力。我曾听过一位伟大的圣经学者温逊博士(Dr.George D.Watson)说,人对神有两种爱:感激的爱和仰慕的爱。他勉励我们越过起初对祂的感激之情,进到因神是神、因祂超然的属性而爱祂的地步。 但不幸地,少有神的儿女能超越这种出于感激的爱,我很少听到人因神永恒的完美而发出尊崇和赞 美的祷告,我们许多人都看神为“圣诞老人”,认为祂来只是要派礼物。这种爱是肤浅的,我们要更进一步去体味在神面前敬拜祂的那份恩典,我们不用想着要抽离这境界,只要享受与这位无限、完美的神同在时的喜乐。 这样的敬拜令我们着迷和兴奋,事实上,不少圣经人物也曾沉醉在这种与神相交的经历中。如果我们愿意去认识、去爱和服侍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圣灵必定光照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要因神的同在而沉醉和喜乐,并讴歌颂唱:耶稣,耶稣,至爱主宰!因我对祢热爱,请饶恕我每日千遍呼唤祢名不倦。烧吧!烧吧!心内爱火,日夜焚烧不改,直到属世爱情灰飞烟灭不复再。以上诗歌是费百发自内心对神的敬拜情愫,他在与挚爱的神同在、相交中,完全给神那不可测透的崇高、伟大所震慑和迷住,心头只觉兴奋难禁。 这种恋慕之情正是敬拜神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你在这里问我敬拜的含义,我会说:我们敬拜神时,一切敬拜所应有的美好素质都要被圣灵的火燃烧,发出璀璨炽热的光彩。 敬拜神即是尽我们内里所有的能力去爱神,这种爱是带着战兢、赞叹、恋慕和敬畏 的。耶 稣给我们的 命令: “你要尽心 、尽性 、尽意爱主 你神……”(太二十二 37)其实指向一件事,就是要敬拜祂。 敬拜这个词语意义深远,我不会随便乱说,我喜欢婴孩,爱惜人类,但我不会去敬拜他们,因为只有神才配得敬拜的,再没有任何人或物同样令我敬畏、赞叹、恋慕得不能不向他下拜,并且内心满足地呼喊“我的神!我的神!” 信徒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颂赞神,但几时他们在敬拜中找不着神,几时便呼喊说:“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祢,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诗六十二1)敬拜成为纯粹敬拜者个人与神之间一种爱的交流,就像昔日大卫、以赛亚、保罗和一切渴慕得着神的人一样,要经历独自与神同在的相交。 “神是我的神”,真是一个令人何等喜乐的真理。 弟兄姊妹,除非我们先尝过神与我相遇的滋味,否则说与神同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你的心灵独自与神相遇,仿佛天上地下只剩下你和神,你才晓得爱世上其他人是什么意思。 […]

Abiathar, the Last Priest of Eli’s Family

Abiathar was the son of Ahimelech, the priest of Nob, and a descendant of Aaron and Eli the high priests (1 Samuel 23:6). Biblical and Related Accounts: When David was fleeing from King Saul’s pursuit, he came to Ahimelech, the priest of Nob, and received help from him. When Saul learned of this, he had […]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