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渴慕神》第三章揭去帕子

「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10:19) 在许多教父的名言中,有一句最好的话,就是奥古斯丁所说的:「你为自己造了我们,我们的心没有安息,直到在你里面找到了安息。」 这位伟大圣徒只用几句话,就说明了人类起初的历史,以及人内部的秘密。神为了自己而造我们。这是唯一能够满足一个有思想的人的答案,不管他曾经推想过什么其他的理由。人如果依从错误的教育和执着的理解,作了其他的推断,任何基督徒都不能对他有所帮助。对于这样的人,我没有信息可以给他。我的呼吁是针对那些已经被神的智慧开导的人,我的话也是对着那些心灵中饥渴的人而说,他们的内心已经被神唤醒过来,因此他们不需要什么理由作证明。他们心中的切慕就证明了。 神为祂的缘故造就我们。韦斯敏斯特会议所订定的「教义小问答」及「新英格兰教义初阶」仿照古老的方式,所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用最简短的字句作答,都是普通世上的文字所不能做到的。问:「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人的主要目的乃是荣耀神,并欣赏和享受神,直到永远。」二十四位长老俯伏在那活到永永远远者的面前敬拜,如此说:「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4:11 ) 神因祂的喜悦造了我们。祂造我们的目的,是叫我们与祂,祂与我们,能在属天的交通里,享受亲属般,神秘的甜蜜。神的意思是要我们在灵里得以见祂,和祂同住,并从祂的笑脸中得到生命。但是我们触犯了米尔顿所描写,撒但和牠的使者背判神的那种恶行,我们和神决裂了。我们不再顺服祂和爱祂,在背逆和惊恐中,从祂面前逃避。 然而,祂是天和天上的天所不能桎梏的神,谁能躲避祂的面呢?所罗门的智慧见证说:「神的灵充满全地。」神的无所不在是一件事实,而且是形成祂的完全神性中所不可少的。然而享受祂的同在,又是一回事。我们原是像从祂面前逃走了亚当一样,躲藏在园里的树木中,或像彼得一样,怀着惧怕的心情喊着:「主阿!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 8) 所以人在地上的生活是一种离开神的面的生活,我们已经从正常美好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再也保不住原来的地位。因为失去了这种地位,遂造成我们永无止息的不安。 神的整个救赎工作,就是要消除因那一次背叛所造成的悲惨结果,使我们和祂自己再一次建立正常而永远的关系。这就必须把我们的罪孽予以圆满的处理,使双方完全协调,打开一条活路,使我们与神再有交通,并能在祂面前过生活。同时,由于祂恩惠的工作感动我们的心到祂面前来,这恩惠的工作,第一步就是使我们对于神渴慕的心,叫我们心中如同浪子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路15:18)这是第一步,正如中国古人说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旧约时代的会幕,是一个灵魂由罪恶的旷野回到神面前路程的最好说明。归回的罪人先进入会幕的外院,在铜祭坛上献血祭,又到洗濯盆把自己洗净;然后经过一层幔子,进到圣所,那里没有天然的光能够射进里面,只有金灯台发出温和的亮光照耀一切,表明耶稣是世上的光;那里又有陈设饼,表明耶稣是生命的粮,而香坛代表无止息的祷告。 敬拜的人虽然享受了这许多的东西,然而还是没有进到神的面前,因为还有一层幔子,把至圣所隔开。在至圣所里面有施恩座,神自己住在上面,显出他的威严和荣耀,只有大祭司可以进到里面去,而且一年只有一次,还要带着血,为他们自己和百姓赎罪。这最后一层的幔子,当我们的主耶稣在各各他山断气的时候已裂开了,写圣经的人解释说,这幔子破裂,就是为每一位敬拜神的人,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直接来到神面前。 新约中每一件事物和旧约是互相吻合的。被救赎的人不必再害怕而不敢进入至圣所。神愿意我们进到祂面前,并且一生都在祂面前生活。这是实际的经验,不止是一种应当遵守的道理,乃是每一天,每时刻可以享受到一种生活。 与神同在,乃是一切事奉神程序的中心。全部利未记,如果没有这件事,会幕中一切的设备,都如同一种不成文字的字母,对于以色列人和我们都没有意义。会幕中最重要的事实,就是神在那里,祂在幔子里面等候着。同样,神的同在乃是基督教的中心。基督教的信息,就是神等候祂所救赎的儿女知道神的同在。现在流行的基督教,对于神的同在,不过知道它的理论,并未晓得这是基督徒现今可以实得的权利。 根据目前基督教的说法,我们只在地位上来到神面前,从没有说到我们可以经验实际到与神同在的事实,像马子贤那样动人的火热,现今是完全找不到了。这一代的基督徒,就这样用这不完整的说法来量度自己,自足的心,代替了火热的情绪。我们停留在称义的地步,就觉得满意了,不注意到缺少个人灵性生活的经验。 住在幔子后面,显出烈火威严那一位是谁呢?不是别人,乃是神自己,就是「独一的神,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并造有形无形的万物的主,」「独一主耶稣基督,神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首生而非被造,与父一体」,和「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爱敬拜,同受尊荣。」然而这神圣的三位,又属一体;「我等敬拜一体三位,而三位一体之神。其位不紊,其体不分。父一体,子一位,圣灵亦一位。然而父、子、圣灵同一神圣,同一荣耀,亦同一永恒之尊严。」 在幔子的后面是神,世界对祂的感觉是:「或者我们可以找到祂。」祂他籍著大自然把自己的一部分显示出来,又籍著道成肉身把自己更完全地彰显出来;如今祂正等候着要向谦卑和清心的人来一个夺取心魂的完全显现。 这个世界因为缺乏对神的认识而趋向灭亡,同样地,教会因为没有神的同在而濒于生命枯干。我们大部分灵性疾病的紧急疗治方法,是要在经验上进到神面前去,使我们猛然觉得我们是在神里面,神也在我们里面。这要救我们脱离狭隘的心思,使我们的胸怀宽广;这会把我们生命中不洁净之物,统统烧掉,如同在荆棘中的火焰,会把臭虫和霉菌烧掉一样。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是一个多么广大任我们漫游世界,多么壮阔让我们浮游的大海。祂是永在的神,这就是说,祂是在万古之先就有了的。而且超越时间的限制。时间从祂开始,也要在祂里面终止;对于时间祂无所要求,也不因时间的变换而受亏损。 祂是永不改变的,这就是说,祂从来没有改变过,也不会有任何一点丁点儿的改变。若是有改变,就是说祂必须由好的变为不好的,或由不好的变成为好的,但祂不能有任何一种的改变。祂既是完全的,就不能够变为更完全;若是祂会变为更完全的,那祂本来就不够成为神。祂是无所不知的神,这就是说,祂一下子很自由而不费力地知道一切的物、一切的灵、一切关系、一切事情。在祂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祂是,此外就没有其他形容活物的名词,可以应用在祂身上。 慈爱,怜悯和公义,都是属祂的。祂的圣洁无法形容,没有任何比喻或数字可以把它表明出来的,只有火能把它略略加以描写。祂曾经在烧着的荆棘中显现;祂住在火柱中,一直经过那漫长的旷野道路。在圣所中的基路伯翅膀中间名叫「舍吉那」的火焰,在以色列民族繁荣的年日曾显现过。旧约过去,新约来临,祂又在五旬节降临,如同火焰,分开落在门徒的头上。 斯宾诺沙写过关于神的理智之爱,也说出了一点真理;但是神最高的爱并不是属于理智的,乃是属灵的。神是灵,只有重生的人的灵才能真实的知道神。在人的心灵深处必须燃着这种灵火,不然的话,他的爱就不是神的真爱。天国里最大的人,就是那些爱神比别人爱得更多的人。他们事奉的敬虔,深而且诚,备受敬仰。只要默想一会儿,他们的名字就会在我们脑际一个一个的浮现,而且都带着象牙的天宫里,发出来没药、乳香和桂皮的馨芳。 费伯是一位渴慕神如鹿切慕溪水的人。由于他的渴慕,神向他特别的显现,使他整个人生燃起火热的爱焰,可以与宝座前的撒拉弗相比。他对神的爱用在同一神性的三位一体其中的每一位,是无分彼此的,而且似乎他对于每一位,都有一种特别的爱情,单单为他存留的。三位一体神的第一位就是圣父,弗伯这样歌颂他。 就这样坐下思想神, 啊何其快乐! 思想你的思想呼吸你的名字, 地上更无再高福乐 爱的酬报竟就是父神, 啊我心喜悦难鸣 俯身你座前伏下, 凝视复凝视! 他对于基督的爱极其炽烈,炽烈的程度几乎要把自己吞灭了。这种爱在他里面燃烧,如同一种甘甜而圣洁的狂热,又如同熔解的黄金液一般,从他口中流了出来。在他的一篇讲章中他这样说:「我们在神的教会中,无论面向那一个地方,都是耶稣。祂之于我们,是一切事物的起始,中间以及终结。祂是祂仆人的一切,凡是良善的。圣洁的、美丽的、可喜乐的,主耶稣就是。任何人都不必贫穷,他若愿意,可以把耶稣作他的产业,为他所占有。任何人都不必沮丧灰心,因为耶稣是天上的喜乐;祂最乐意进入懮伤的人的心中。我们对于好多事情都都曾言过其实,但是说到对于主耶稣的感谢,或者说到耶稣对于我们的丰盛慈爱和怜悯,便从来不曾言过其实。我们即使把一生的时间用来讲说耶稣,对于应当说的甘甜事情,还是述说不完。永远无穷的时间,都不足够叫我们认识祂的一切,或是称颂祂的一切作为,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因为我们可以时常与祂在一起;此外,我们没有其他愿望。」当他直接和我们的主倾谈时,他这样说: 我是如此爱你我不知 约束的途径 你的爱似一团燃烧着的火 烧在我灵深处 弗伯向着圣灵,也是一样的热爱。他不只是在神学上承认圣灵具有神性,和圣父、圣子同等,而且经常在歌唱和祷告中,也不住的颂扬他。他真正的俯伏下来,前额触地,以表示他对第三位神那种热烈而又虔敬的崇拜。在一首颂赞圣灵的著名诗歌中,可以见到他那种热烈而虔敬的心意: 神的灵啊美丽复可畏 我心不得不为你而裂 你爱情温柔备至 全为我们这些可怜罪人 我恐怕引用的句子已经太多,不如把要说的,用直截了当的话说明出来。所说的就是,神如此的伟大而奇妙,又是如此的全然可爱,他不用加上任何别的东西,只有他自己,就能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像费伯(他不过是属于数不过来的一大群人中的一个)所认识到对神的敬拜,决不是单从神学的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凡为爱神而至于「心裂」的,是到神面前的人,他们的眼目也仰望过神的威荣。 「心裂」,是另一个心情,为普通人所不知道,也不明白的。这些人常带着属灵的权柄说话。他们到过神的面前,并且向人说他们到过那里。他们是神的先知,不是受教的文士,因为文士只把他所读的告诉人,而先知却把他所看见过的告诉人。 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抽象的,只读过圣经的文士,和亲自看见过神的先知,二者的差距就如同海洋那么宽阔。我们现今的世代、充斥着正统派的文士,先知到底在哪里呢?文士们生硬的声音,充满了福音信仰的团体,但是神的教会却等候着要听那曾进入幔子里面,用心灵眼睛看见过奇妙圣者的人的柔和声音。像这样的往深处里去追求神,和从实际生活经验上进到神的面前,乃是每一位神的儿女可以享受的特殊权利。 由于耶稣的肉身受死,已使幔子为我们裂开了。在神那方面,没有什么东西拦阻我们进到他面前去,为什么我们还在外面滞留呢?为什么我们竟让自己一直在至圣所外面过日子,从来不进去朝见神呢?我们听见新郎的声音说:「求你容我得见你的面貌,得听你的声音,因为你的声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歌2:14)我们觉得这人呼声是为我们发的么?然而我们还是不走进去,于是岁月如梭,我们渐成衰老,而且疲倦,到底还留在会幕的外院。究竟是什么拦阻我们亲近神呢? 通常见到的答案,只是因为我们太冷谈了。这并不是以解释全部的事实。还有比内心冷淡更加重的问题,在冷谈的背后必定有东西,必定另有使冷谈得以存在的原因,我们要把它找出来。这到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心中存留着一层「帕子」吗?这「帕子」未曾像会幕的幔子已经被拿掉,乃是还存留着,阻挡神的面的神的光,使我们不能看见他,这就至今还活着的败坏性情构成的肉体的「帕子」,它生长在我们里面,还没有被交出来接受审判,还未被钉死,也还未予以舍弃。这就是我们从来未真正认识的自我生命所组成的坚韧「帕子」。我们曾经暗中为它而惭愧,而且就因这个缘故,我们从来没有把它交给十字架予以审判。这暗昧的帕子,并不是如何的神秘不可捉摸,也并不难以辨识。我们只要向自己心里察看,就会看见它–织得好好的,或许还有过修补的痕迹;然而,它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大仇敌,也是我们灵程长进中的一个最有力的拦阻。 这「帕子」并不是一样好看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常爱谈论的事情。我在此是要对那些心灵中渴慕神,决志跟从神的人说话。我知道他们不会回头,虽他们所走的要经过死荫的幽谷,里面仍有对于神的切慕,使他们继续的往前追求。纵然面临任何痛苦,总为着将来的福乐,情愿忍受十字架。因此我大胆地把这一层帕子的内容作一个介绍。 这「帕子」是用「已」的生命细纱组成的,它是人类天性中的罪恶。它并不是我们的所为,乃是我们的所是。在它里面还隐藏着他们的狡猾和力量。 明白地说来,「已」的罪就是以下这些东西:自义、自怜、自信、自满、自足、自我欣赏、自爱,以及其他一大堆类似的东西。这些罪住在我们里面深处,是我们天性中的一部分,使我们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除非神的光照到它们。这些罪性若有更露骨的表现,就成为自尊自傲、自我表现、高抬自己等等,基督教领袖中也有这些罪,真是令人惊异。但更令人惊奇的,就是人认为非此不足为伟人,这些并不妨碍他们的见证,与所传的福音。这不是故意讽刺,事实上有些教会团体,为了要深孚众望,这些罪恶竟然成为必须有的;在高举基督的伪装之下,人高举了自己,这在目前已是非常普遍的事,甚至到了不再有人去注意的地步了。 有人以为明白了人类堕落,和必须籍著基督才能称义的教理,就可以救我们脱离「已」的罪恶权势;可是事实上并不如此。那个「已」可以在祭坛上生长,它会眼睁睁地看着神的羔羊流血至死,而一点都不受感动。它会为更正教的信仰而奋斗,会大声宣扬靠恩典得救的道理,同时因工作而心志增强,总而言之,它接受正统神学的培养,它对圣经的讨论,比起闲杂的谈话要高明得多。甚至我们对于神的渴慕,会为它造成一个顶好的环境,让它蔓延和生长。 「已」就是这一层不透明的帕子,把神的面遮住了。不是知识可以把它除掉,乃要属灵的经历。这就如大麻疯不会因着教训而离开我们的身体。我们得自由之前,必须让神做一步拆毁的工作。我们必须让十字架在我们里面作致命的对付。我们要把一切「已」的罪恶带到十字架面前去接受审判;我们必须准备经历一种最剧烈的痛苦,如同我们的救主在本丢彼拉多的手下所受的痛苦一样。 我们要记住这个:我们谈论裂开「帕子」的时候,只是在想像中说话。我们的思想、意念,会以为这是很愉快的事,但是实际上,这是没有一点愉快可言的。在人的经验中,这一层「帕子」是活的,有生命的纤维物,是用我们身上有感情、有知觉的东西造成的,触到它,就是摸到我们的痛处,把它撕掉,就是叫我们受伤流血。若不是这样,那十字架就不成为十字架,那种死,根本就不算是死了。死并不是一件儿戏的事,把我们天然生命中一种骄养而柔嫩的东西撕破了,那不是别的,乃是叫我们经历最深的痛苦。然而这乃是十字架对主耶稣所作成的事,也是十字架对每一个信徒所要作的,为的是要使我们得到自由和释放。 我们要当心,不要希望籍著修补里面的生命就可以自己去撕裂「帕子」,要让神亲自给我们作为一切;在我们方面,只要信靠和顺服。我们必须承认,舍弃,拒绝那「已」的生命,算它是钉死了。但是我们还要把那种懒惰的顺受性情,和神实在的工作分别清楚。我们要坚决非达到目的不可。我们不可单单靠一套自我钉死的理论,就停下步来,以为满足了,那就是效法扫罗,把最好的羊羔和牛牲留起来。 十字架是残忍的,也是致命的,但也是最有功效的。它不叫你一直挂在那里。时候到了,它的工作要告成,受钉者要断气,此后就是复活的荣耀和权能–痛苦忘记,喜乐来到,并且帕子揭去了;我们在属灵的实际经验中,进到神的面前来。 祷告:主啊!你的道路何等完美,人的道路又是多么邪僻与黑暗,求你指示我们怎样叫自己死去,好叫我们再活过来,得着生命的更新。求你把我们「已」的生命的帕子从顶上裂开,如同你裂开圣殿的幔子一样,我们要凭完全真实信心,与你亲近。我们要在这地上,在经验中与你同在,好叫我们到天上与你同住的时候,不怕看见你的威荣。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陶恕《渴慕神》第二章贫穷的福气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 耶和华神还未造人住在地上的时候,先在这世界为人预备好许多有用而且悦人的,为的是叫人类可以生存和享受,据创世记记载,神创造这些东西的时候,只称这些东西为「物」。这些「物」都是为人类的需要而被造的,一直被看为属于身外的,而且必须完全受人的支配。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宝座,是除了神以外没有别的东西配得占据的。在人的里面是神自己,在人的外面是神所倾福赐下的无数美物。 但是罪给这世界带来极大的混乱,同时也是因为罪的缘故,使神所赐的美物,成了败坏人灵魂一种潜伏的根源。 人类允许外面的「物」进入内心,而把神从内心的宝座上赶逐出去,就在这时候,我们的灾祸就开始了。外面的「物」既然把人内心的位置接收了去,所以今天在人的内心根本没有平安,因为神已不再留在他心中掌权,而是那些顽强凶暴的僭位之物,在昏暗的心中各自争抢,夺取那心中宝座的首位。 上述所说的并非单单一种比喻的说法,乃是我们灵性上真正毛病的正确分析。在人类内心之中,有一条强韧的根,从堕落的生命发生出来,它的天性就是要占有,不断的占有。它以极深而且激烈的情感贪求获得外面的「物」。「我的」和「属于我」这两个词,在字面上并不是罪,但若经常和无限制的使用它,就有很大的问题。这两个词所表示出的老亚当天性,比一千部神学著作所能告诉人的更清楚。它是我们灵性上病入膏肓的症候。我们的心向着那些「物」,一直在往下扎根,而且除非我们死了,我们都不敢把一条根拨起来。现在我们已到了不能摆脱这些「物」的地步,这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如今,神所赐之「物」夺取了神的地位,由于这可怕的取代,整个自然的秩序都颠倒了。 我们的主耶稣曾经提到「物」对人的害处,他对门徒说了这样的话:「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4-25) 讲得更清楚一点,这真理似乎是说,我们每个人里面有一个仇敌,我们竟冒着很大的危险让它居住,这个仇敌耶稣称为「生命」和「己」,或者我们可以说,就是「己的生命」。它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占有性,通常我们见到的「获得」和「利益」等字眼,就含有这种意思。人若容让这个仇敌住在里面,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切都要失去。若是拒绝它,为主的缘故把一切都舍弃了,到最后却是一无所失,反而积蓄一切,直到永生。在这里也给我们暗示毁灭仇敌的唯一有效方法,那就是籍著十字架,「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引我们达到认识神更深的路,是要经过灵里贫穷孤寂的幽谷和弃绝一切外物。这些拥有天国的有福之人(「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乃是把一切身外之物都舍弃,又把心中占有欲的根统统拔掉的人,他们就是「灵是贫穷的人」(马太福音五章三节「虚心」两字英释为「灵里贫穷」–译者注)。他们内心的光景,是贫穷到像耶路撒冷街头的乞丐那样,一无所有。基督所用「贫穷」一词的意义,实际就是如此。这种有福的「贫穷」人,再也不受外物的辖制,他们已经折断那个暴君——「物」——所加在他们身上轭。他们得以达到这地步不是凭着争战,乃是凭着降服。虽然他们不再有任何占有的欲望,但是实在是得着了一切,「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请你郑重地实践这个教训,因这教训并不像一般圣徒教训一样,只求其了解;也不象其他呆板的教条一般,堆积在头脑里。这乃是通到青草地去道路上的标志,是通到神的山上去的一条凿出来的小径。我们若是要走在这条追求成圣的道路上,就不能忽略这教训。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如果拒绝一步,我们的行进就要宣告停止。 这个新约属灵生活原则,通常都可以在旧约里找到最好的说明。从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幅描写舍已生命的动人图画,也看到这第一位蒙大福者的经历是怎么一回事。 以撒出生时,亚伯拉罕年纪已经很老了,照他的年纪,该作以撒的祖父,因此孩子一生下来,就立刻成为他心中的喜乐和偶像。老态龙钟的他俯下身去,把孩子抱在手里,那时候起,他就成了热爱儿子的一个奴隶。由于他过于爱儿子,以致在神那方面出了事,这本是可想而知的。那个小孩子代表着他父亲心中一切神圣的东西:神的应许、神所立的约、日后的盼望,以及弥赛亚降临的美梦。他看着孩子从婴孩长成少年,他的心和他儿子的生命越连越紧,直到最后,这种关系临到危险的边缘。这个时候,神插进来要把父亲和儿子从不洁的爱中解救出来。 神对亚伯拉罕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批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 写圣经的人没有描写那一晚在别是巴附近山坡上,这位老人要忍受怎样的痛苦。我们若闭目想象,就可以看见在星光之下,那场惊心动魄的挣扎,可以说直到那比亚伯拉罕更大的一位在客西马尼园经历的争战,一直再没有人遭受这样大的痛苦。假若是叫亚伯拉罕自己去死,恐怕要容易得多,因为他已经年老,对于这一位长久与神同行的人,要他死并不是太大的试炼。他还会觉得能最后以微弱的眼光注视他那有为的儿子,让他活下去,作接续他的后嗣,使很久以前神在迦勒底的吾珥所应许的话得以应验,这对他正是一种最后的甜蜜的安慰。 然而,现在竟要他把孩子杀掉,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即使他那颗受伤而不顺服的心可答应,但这种行为和神所应许的「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创21:12),怎能相符合?这是亚伯拉罕所受的火的试炼,他没有在磨炼中失败。点点星光在以撒睡觉的帐棚上空闪耀着,黎明的曙光还未从东方照射过来,这位年老的圣徒下了决心,他情愿照着神的指示把儿子献上。他相信神必叫他从死里复活,据希伯来书的作者说,这就是他那颗沉痛的心,在黑夜之中所得到的答案。于是,他「清早起来」实行这个计划。值得欣慰的,他虽然误解了神所用的方法,但到底是摸着了神的心。事情的解决恰好合乎新约中的那句话:「凡为我的缘故撇下的,必要得着」(太19:29)。 神叫这位老人经历痛苦,到了无可后退的地步,然后制止他在童子身上下手,或许他此时会对这位怀着奇异心情的先祖说:「好了,亚伯拉罕,我从来没有意思要叫你杀掉童子,我只是把他从你心中深处挪去,好叫我可以绝对掌权在你里面。我要把你的爱的次序改正过来。现在你可以得回孩子,他完整无恙,把他带回你的帐棚去,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我的,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那时,天开了,有一个声音对他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6-18) 这位属神的老人,抬起头来倾听神的声音,他站在山上,显得坚强、洁白,和尊贵。这是一个被神分别出来,予以特别恩惠的人,是一个至高神所喜爱的密友。现在,他是一个完全降服的人,一个完全顺从的人,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曾经把一切心愿集中于儿子身上,现在神把他拿开了。神本来可以从亚伯拉罕生命的边缘开始动工,渐渐往里面深入进去;但是,他宁可对于他的心脏正中开刀,很利落的一劈而完成了祂的工作。神这样做是最简单而且节省时间的。这方法固然残忍,可是是最见效的。 上面说过,亚伯拉罕是一无所有的。可是,这个贫穷人不是很富足么?他以前所有的一切仍然归他享有–那些羊群、骆驼、牲畜,以及每样财物。他仍然有妻子和朋友,其中还有最好的,就是他的儿子以撒在他身旁安然无恙。他虽然有一这一切东西,可是没有一样是属于他的。这里就是一个属灵的秘密。这最宝贵的神学功课,只能够在「撇下」的学校里学习得到。系统神学的著作竟把这个忽略了,但是有智慧的人,自会明白这个道理。 自从受了那次痛苦又蒙福的经验之后,我想亚伯拉罕的心目中,「我的」和「属于我」这些字眼,再也没有原来那种意义了。它所包含「占有」的意义,已经从他心中失去了,所有的「物」(things)从他心中永远清除出去。一切对于他都成为身外的东西,他的内心已从「物」的辖制下得了释放。世人会说:「亚伯拉罕真富有。」但这位年老的先祖只是笑笑而已,他不能向世人解释,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一样东西,他真正的财富是属于里面的,也是能留永远的。 无可怀疑的,在人的生命中最有害的事,就是受了对「物」的占有欲的捆绑。因为这是很自然的,所以很少人认识它的害处,然而它所造成的结局,却是非常悲惨。 我们不肯把自己宝贵的东西交给主,是因为恐怕不安全,尤其是当我们以所爱的亲戚朋友为宝贵的东西时,更是不肯交出来,其实我们用不着害怕,主来到世上不是要毁坏,乃是要保全。我们所交托给他的一切,都是十分安全的,反之,凡我们没有交托给他的,没有一样是安全的。 我们的恩赐和才能也要献给主,我们只能按它本身的价值来看它,以这些东西为神暂交给我们的,而不能看作是属于自己。我们既没有任何理由,把身体上的眼睛和臂力归功于自己,也就不应把特殊的才干归于自己,「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林前 4:7) 一个生命活泼的基督徒,对他自己若稍有认识,就会很容易的觉察到这种占有欲的作祟,而且要尽量从心中把它挖出来。如果他对神的追求迫切,就愿意叫那件事情得到适当的解决。那么他该做什么呢? 首先,他应当放弃用理由作辩护,不论在自己眼中或在主面前,一点都不原谅自己。任何人若是辩护,总是拿自己来替自己辩论,但是,他若毫无帮助的来到主面前,就不能得到神自己作他一切的帮助。每一个追求长进的基督徒,当把心中一切诡诈的、反复无常的巧计,践踏在自己脚下,并且坚持和主保持坦然和无阻隔的关系。 其次,他必须记住,这是神圣的工作。随便应付一下或偶然来一次,并不能收到完满的效果,他要来到神面前,下决心只听从神的话。他要坚持叫神接受他的一切,让神把他心中的「物」完全取出去,使神可以居住心中掌权。很可能他需要神分别予以指示,把东西和人一个一个列举出来,如果他肯忍心残酷一点对付自己,他就可以把许多年的灵程道路缩短成几分钟。他这样的,要比那些溺爱自己、顾惜感情、与神慢慢交涉不大长进的弟兄们,更早进入美地。 我们总不要忘记这里的真理,不能像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那样凭着默记。这道理必须亲身经验,才能真正明白。我们必须从心中经历到亚伯拉罕那样的残酷对待与痛苦,才能得着跟着而来的福气。人类因犯罪所招来的咒诅,不会毫无痛苦地清除开去的;我们心中的那个吝啬鬼,不会乖乖地听从我们的吩咐倒下死了。它必须像一棵树从地里连根拔起那样从我们心中拔出来。它要象拔牙一样觉得剧痛,血淋淋地从牙床拔出来;它必须用激烈的行动,从我们的魂里面被逐出去,像基督驱逐兑换银钱的人出圣殿一样。同时,我们还要以冷酷的态度,拒绝它的哀求乞怜,要认定把自怜从心中轰出去,就是去掉人类心中一种最不可恕的罪恶。 若是我们要与神更亲密更有认识,便必须照着这条「撇弃」的道路去走。若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追求神的生活,祂迟早要带领我们经历这样的考验。亚伯拉罕受考验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这考验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可是若是他改取了其他的步骤,而不完全顺服神,整个旧约历史都要改变了。神还可以另外找到祂所要的人,这是一定无疑的,但是亚伯拉罕所遭受的损失就无法细说了。我们一个一个都会被神带到受考验的地方,而且事前并不知道几时会来到那地方。在那受考验的地方,并没有给我们许多可能的选择;你只能有两个选择,我们整个前途将根据我们的选择而决定。 祷告:父亲,我深愿更多认识你,但是我胆怯的心不敢放弃它所喜爱的东西。若不是经过里而的流血,我不能割弃它,我不向你隐藏离开它所带来可怕的光景。我战兢恐惧地来到你面前,我实在是来了。求你从我心中把一切我长久溺爱,与及和我属已的生活连在一起的东西统统除掉,让你进到我里面居住。没有任何东西与你相争,这样你就使我立足之地,成为荣耀的所在。使我的心不再需要外面的阳光照射进去,因为有你作我心中的光,使我里面再也没有黑暗。奉主耶稣的名祈求,阿们。

陶恕《渴慕神》第一章紧紧的跟随

“我心紧紧的跟随你,你的右手扶持我。”(诗 63:8) 基督教神学中,有一条教义称为“神恩先惠论”,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还不能寻找神的时候,神首先找到他。 一个罪人还不能对神有正确认识的时候,在他里面,必须先有灵里的光照;这或许是不完全的一步工作,然而却是真实的工作,而且这步工作,也是这人以后渴慕神,寻求神,和祷告神的内在原因。我们追求认识神,唯一的原因,乃是由于神首先把寻求他的心放在我们里面,激起我们的追求,我们的主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约6:44)由于是神先吸引我们,因此他就拿掉了我们自己能来到主面前的一切功劳。追求认识神热切的心是源于神;而热切的外在表现,就是紧紧的跟随他。正当我们追求他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他的手中了,因此说:“你的右手扶持我。”这样,在神那一方面有“扶持”,在人这一方面有“跟随”,二者之间并无冲突,一切都属于神,正如许格勒(Hugel)所说的:“神总是在一切之先。”然而,在实行的时候(就是说神的工作先临到人时人的反应),人必须追求认识神,既然神的吸引是为要造成与他合一的经历,在我们方面就必须有积极的交互反应。在个人感觉中,描写这种经历最热烈的,是诗篇四十二篇,这里说:“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诗42:1-2)这是深处的呼求,凡是切慕神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因信称义的道理——确是出自圣经的真理,把人从无效验的律法,和无益的自我努力中释放出来——“到我们这一时代”,已经误入迷途,而且被许多人误解到一种程度,实际上是在阻止人认识神。整个宗教信仰所表现的生活是机械而无生命的。现在的信仰可以和天然生活互相协调,可以对自我老亚当的生活没有妨碍。人可以“接受”基督,而在心灵中,没有一点特别倾向于主的爱。有人是“得救”了,但对神不饥也不渴。其实他是被误导,以为就此满足。 现在的科学家,研究神所造的奇妙宇宙,却失去了神;我们基督徒真正的危险,也是在领受神自己奇妙和话语时却失去神,我们几乎忘记了神是一位有位格的神,忘记祂是如同任何人那样,可以与之建立亲密关系的神。我们当然晓得,一个人可以认识另一个人,但是一个若要完全被另外一个人认识,就不能单凭一两次接触,只有长久相爱和心灵互相的交通,双方才能有深刻的了解。 一切人与人的社交往来,都是人与人的相互反应,从偶然的接触,渐渐进到人所能达到最完全而亲密的交通。宗教既然是真实的,在本质上乃是被造的人对于创造者神的回应。“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 17:3) 神是一个有位格的神,在祂的全能神性的深处,祂会思想、决定、享受、感觉、爱、要求,也会忧伤,如普通人一样。为要使我们能认识祂,祂一直保持和人一般的性情,祂通过我们的思想、意愿、感情,和我们交通。神和被救赎的人之间,有不断而无阻隔的相爱、思想交流,这就是新约活泼宗教生活的核心。 与神交通,是有意识的,是个人的,那就是说,与神的交通并不是透过一群信徒的团体而产生,乃是从个别有此经验的信徒,而及于这些信徒所组成的团体得知这经验。与神交通是可以感觉到的;那就是说,它并不是藏在意识之外,不为人所能领会(如同有些人想婴孩受洗的道理那样),它乃是在我们意识的领域中,就如同人能感觉任何事物的经验那样。 凡是在你我方面是顶微小的,在神那一方面是大的(除罪以外)。我们既是神照着他的形像造的,里面就有认识祂的能力。我们犯罪后,所失去的只是那种能力而已。但当圣灵重生了我们,我们整个人就与神有生命上的关系,我们因这种关系而涌起无限的喜乐。这就从天而来的重生,若没有这种重生,人就不能见神的国。但这不过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局,因为从这时起,才算开始追求神的荣耀,心灵才有一种喜乐去探求认识无限的丰富。我说这只是起头,至于究竟到那地步为止,还未有人发现过,因为在三而一的神那可畏而奥秘的深处,是没有穷尽的。 你是无边的海洋,谁能测透 你以永远无穷作居所 你至尊至高 找着神而又继续追求认识神,乃是人心灵中爱的矛盾。那些易于自满自足的教徒,轻看了这种爱,然而热心追求的儿女们有过喜乐的经历,就认识它的真价值。圣伯尔纳把这种神圣而矛盾爱写成一首四行诗,每一个真心敬拜的心灵都极容易了解其中的意义:  我们尝了你这生命饼 乃渴慕饱餐你 我们喝了你活水的泉源 乃更干渴的把灵魂投进你里面求充满 若你仔细研究以往那些男女圣人的生活,不久你就会觉得他们对于神的渴慕何等迫切。他们为神的缘故而忧伤,昼夜祷告为要寻求神,且是继续不断地寻求,当他们得着神的时候,那种甜蜜足以抵偿从前寻求的代价。摩西把他对神的认识作为要更深一层认识他的理由,他说“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将你的道路指示我,使我可以认识你,好在你眼前蒙恩。”(出33:13)跟着他就大胆地向神作这样的要求:“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神显然因他这样热心追求感到喜悦,于是第二天叫摩西到山上,在那里庄严地使他的荣耀从摩西面前经过。 大卫的生命是一条属灵追求的河流,他的诗篇充满着追求神的呼喊和寻到了神的欢乐。保罗自认他生命中最主要的,是对于基督的热烈追求。“使我认识基督”(腓3:10)就是他心中的目标,并且为此丢弃万事,他说:“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为要得着基督。”(腓3:8) 对于一个追求神的人来说,唱诗是最甜蜜的事,因他知道,他也找了诗人所寻找的那一位神。在上一个世代,我们先人唱着:“我看见祂的脚踪,我要紧紧的跟随。”可是这种渴慕神的诗句,在今日的聚会中已不再听得见了。在这个黑暗的世代,我们的属灵追求,竟让我们的老师代替我们做,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我们只把目标放在初步的“接受”基督(在圣经中并没有这个名词),而再不求神更进一步的向我们显现。我们受了一种假逻辑的欺骗,说我们只要找到了主就不用再追求。这种说法在教会中,说得堂皇极了,仿佛很正派,以至一般人都认为这话正确,也就没有一个接受圣经教训的人不相信这种说法,这样,教会的追求、崇拜、培灵诗歌都被搁在一边,先前那种满有香气的古圣徒,注重经验的心灵神学已遭摒弃,受人欢迎的是一套完整的解经,这种解经方法,叫以往的属灵伟人如奥古斯丁、卢塞福或布锐内德听起来,一定觉得新奇不已。 在这种极冷淡的空气之中,我引为欣慰的,是仍有一些对于这种“逻辑”不感满意的人。他们承认反对的势力很大,在遭遇反对之后,他们就含着泪另外找个地方,自己向神祷告说:“神阿!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他们希望尝一尝主,用心灵的眼睛去观看奇妙的神。 我要尊重地鼓励这种有力量的追求神的生活。因为缺乏追求之故,才使我们陷入今天这种虚浅光景。我们信仰生活死硬呆板,就是因为缺少属灵的渴慕。自满自足是属灵长进的死敌。人必须有强烈的愿望,不然的话,基督就不会向他的子民显示。最令他伤心难过的,就是他一直在等候我们,而且等了许久,仍得不到反应。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点,就现在来说,正是一个信仰混杂的时代。在基督里保持纯朴的信仰的已很少见。所看到的,只是那些崇拜秩序、工作方法、教会组织,以及许多急急忙忙的活动,这些只能消磨时间吸引人注意而已,永不能满足人心灵的渴慕。属灵经验的虚浅,崇拜生活的空洞,以及卑俗地模仿世界,这一切是促进教会事工所用种种的方法,证明在这时代中的我们,对于神的认识不够完全,在心灵中根本少有神的真平安。 如果我们想要在宗教活动当中寻找神,首先要决定单找神自己,然后循着单纯的路子走。既然神时常向婴孩显现,而向聪明和通达的人就隐藏起来,我们要把亲近神的事予以简单化。我们必须剥夺外面的一切,只留下简洁单纯的本质。我们必须努力使所做的不是去取得人的注意,如同一个婴孩那样的坦然无伪。若是我们如此做,毫无疑问,神会很快给我们回答。 在明白宗教理论之后,我们所需要的再没有比神更重要的了。那些要找神同时也要找其他东西的恶习惯,是我们寻求神完全显示的最大拦阻。在这“其他东西”除掉,就会很快找到神,而且在祂里面,我们会得到生命所默默渴望的一切。 我们不用害怕,以为单单寻求神会限制我们宽阔的内心感情,使生活趋于狭隘,事实恰好相反。我们可以把神当作我们的一切,我们所着重、所牺牲的,都是为了要得着祂。 英国古典名著“未识之云”的作者,教我们如何达到这个地步:“用柔和而激动的爱,把你的心献给神;单单想祂自己,而不想祂的任何好处。此外还应当厌恶你自己,除神以外,别无任何事物是你所想念的。心中要毫无杂念,意志要化为乌有,单单剩下神自己。这种心灵修养功夫最能令神喜悦。” 他又教导我们在祷告中更进一步,抖空一切,甚至我们的神学观念也当放弃:“这么就够了,以一种赤露的心意向着神,不为别的原因,而单是为着神。”然而他的思想,是有新约真理基础的,因为他在解释时说到“他自己”,就是指“创造你,买赎你,以仁爱慈悲召你到蒙恩地位的那一位神”。简化是他的心中思想,他认为如果我们要把宗教“归结成为一个字,为了使人更容易抓住,就要用一个单音节的字表明出来;这比用双音节的字更好,因为越简短越好,且与圣灵的工作相谋合,而所用的字就是’神'(God),或是’爱'(love)”。 当神把迦南地分给以色列从支派的时候,利未支派没有得到土地。神只对他说:“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产业。”(民 18:20)由于这些话,神使他比他的众弟兄更富有,比世上历来一切君王和王子更富足。这是一条属灵的原则,这原则对每一位作圣高神的祭司的人都可以适用。 一人以神为财富的人,他一切所有的,都积蓄在一位神里面。许多平常的财物都与他无分,即使他能得到那些东西,他也不觉得必须有了它才会快乐;即使那些财物一一相继失去,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因为他已经有一切财富的总源头——神;他已经非常满足,极其喜乐和高兴。无论失去什么,他在实际上都毫无损失,因为现在他一切所有的,都在那一位神里面,他所拥有的是纯洁的、合法的,也是永远的。 祷告:神啊!我已经尝到你的美善,你的恩惠使我满足,也令我更渴慕你。我极其迫切要求更深的恩典,我因自己缺少此愿望而抱愧。神阿!我要更加渴幕你;我要一直仰望你,我渴望你给我渴慕的心。求你将你的荣耀显给我看,使我认识你。求你动怜悯之心,在我里面用新的爱激动我,对我的心说:“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歌2:10)然后给我力量,使我能够从这盘桓已久的雾境中出来跟随你。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