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內利
以马内利的希伯来语为עִמָּנוּאֵל,意为 “神与我们同在”,是圣经上出现的一个名词,由2个希伯来语单词“אל”(上帝)和“עמנו ”(与我们同在)组成。这个名称在《圣经》旧约中出现数次(以赛亚书 7:14和以赛亚书 8:8),《圣经》新约中出现一次(马太福音 1:23)。 在耶稣降生前700多年,著名先知以赛亚曾预言以色列人盼望的救主基督要道成肉身,借着童女降生人世。马太福音见证以赛亚预言中的“童女“即是童贞女马利亚的预表。这个预言首先应验在以赛亚的时代,但耶稣的降生才被最终应验 。主耶稣就是”以马内利”,他的出生带进了”神与我们同在”,是神自己的彰显。 圣经记载: 【赛7:14】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 【太1:22-23】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祂的名为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水變酒的神蹟
“以水变酒”是主耶稣出来服事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地点在迦拿,「迦拿」位于拿撒勒东北约十四公里,是拿但业的家乡。那里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祂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古时犹太人的婚筵通常长达七天,给前来祝贺的亲友提供流水席。 按摩西律法,祭司进圣所供职前必须洗手洗脚(出三十19),但犹太教将旧约对祭司的吩咐扩大至一般百姓的生活细节,规定在进食以前必须履行用水洁净的仪式。举办婚礼的那家「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约等于一百公升,如此大量的水摆在那里,说明宾客很多。这时酒用尽了。耶稣让仆人『把缸倒满了水』,然后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便对新郎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因为当时的习俗是先将最好的酒奉上,酒喝多了后味蕾就会麻木,那时再将次等酒拿出来。好酒从何而来,管筵席的人不知道,「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他们明知所送的是自己所倒的水,却不怕出洋相,毫不犹豫地遵行主耶稣的话。虽然在神凡事都能,但我们也需要顺服神的呼召,这是一个双向的呼应。人的信心和顺服,乃是全能之神做工的轨道。只有完全顺服的人,才能经历并见证主奇妙的作为,只有全然接受神权柄的仆人,才能让人享用神的供应。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祂的神性来: 祂就是神,祂就基督,世人将因相信祂的名而得生命。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成聖
成圣即成为圣洁。 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为了特殊的目的分离”,相当于“使神圣”。圣经中数百次提到“成圣”,有时译为“圣”、“圣洁”、“成为圣”、“成为圣洁”,都是指“分别出来”、“从罪恶中分别”及“分别过圣洁生活”的意思。 圣经认为:成圣是神对信徒的旨意,为要把信徒“从罪恶中分别出来归给神”。信徒得以成圣是借着神的话,借着耶稣的宝血、圣灵的感动和神的造就,也借着信徒自己对神的顺服和对圣洁的追求而实现的,使信徒成为完全、圣洁的果子。信徒在认罪、悔改、重生、得救时,在地位上就成了神的儿女,也已经成圣了。但在日常生活中,因与世界接触,仍不免会沾染污秽,应当及时悔改,求主洁净,直到耶稣基督再次降临之时便得以全然成圣。 圣经记载: 【利二十24b,26】…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使你们与万民有分别的。你们要归我为圣,因为我耶和华是圣的,并叫你们与万民有分别,使你们作我的民。【利廿二32】你们不可亵渎我的圣名;我在以色列人中,却要被尊为圣。我是叫你们成圣的耶和华。【帖前四3,7】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 【约十七17,19】耶稣求父神说:“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祢的道就是真理。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 根据圣经和合本 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施洗約翰之死
施洗约翰是耶稣的亲戚(路1:36),为耶稣的传道做准备工作(太3:1–3),宣告祂为基督,受膏者,弥赛亚和救主,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31)。主耶稣受洗后的第一年在犹太地和加利利之间事奉(约3:22-5:47),以呼应施洗约翰的事奉。 那时大希律王的孙女希罗底乱伦,先嫁给在叔父腓力(腓力-I),在其还在世时又离婚改嫁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小希律)。施洗约翰批评小希律违反摩西律法(利18:16),不该娶希罗底(太14:3-4)。施洗约翰的反对代表了正统犹太人的看法,有损于小希律在犹太人中的威望,因此施洗约翰被下到监里,囚在死海东岸的马克路斯堡( 《犹太古史记》卷18第5章)。 希罗底怀恨施洗约翰,想要杀他。小希律生日那天,摆设筵席,请了大臣和千夫长,并加利利作首领的。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Salomé《犹太古史记》)进来跳舞,使小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欢喜。王就对女子说,”你随意向我求什么,我必给你。又对她起誓说,随你向我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我也必给你。”她就出去,对她母亲希罗底说,”我可以求什么呢?”她母亲说,”施洗约翰的头。”她就急忙进去见王,求他说:”我愿王立时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给我。”小希律就甚忧愁。他原先因怕百姓而不敢杀约翰,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辞,随既差一个护卫兵,在监里斩杀了约翰,把他的头放在用来盛肉款客的扁平盘子里,给了莎乐美。神结束了施洗约翰为基督的铺路工作。 主耶稣听见这个消息,就从犹太地回到小希律管辖的加利利,改变了工作地点和方式,正式开始独立的事奉,是要应验旧约的预言,天国之王要亲自建立天国。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四17】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施洗約翰的洗
施洗约翰是旧约圣经最后一部《玛拉基书》成书400年后出现的先知,因在约旦河传道施洗,让人悔改,因此被称为“施洗约翰”。他的父亲是祭司(路一8-13),但约翰却身在旷野,装束和食物完全不是祭司的,反而与先知以利亚相同(王下一8),他后来与小希律的冲突也和以利亚与亚哈王的冲突很相似,主耶稣说施洗约翰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 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施洗约翰的洗又被称作「悔改的洗」,表明人有悔改的心,承认自己在神面前有罪,宣告自己只配死,「因为罪的代价就是死亡」(罗六23当代译本),借着被浸入水中,将已往离弃神的罪行作个结束。那时的犹太人自认是上帝选民中的一分子,又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确有上帝救恩的犹太人,是不需要接受悔改的洗礼。施洗约翰把犹太人认为只适用于不洁的外邦人的洗礼用在犹太人身上,彻底打碎了犹太人的安全感,并让他们认识到其实他们与外邦人无异,也需要认罪悔改,归向上帝。 虽然许多人都很尊重施洗约翰,但他却要把众人的眼光引向那在他以后来的,施洗约翰明确指出:“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马太福音 3:11)。「悔改的洗」不是归入基督,而基督徒的受洗是「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罗六3),表明与基督同死、又与基督同活(罗六3-5)。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因信稱義
“因信称义”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与核心教义。“因信”意为”凭借信心”,“称义”意为”被上帝判为无罪,恢复在神面前的合法地位”。其本意是指一个罪人得拯救,唯独是出于上帝的恩典(礼物)、单单借信心信靠耶稣基督而不是依赖个人的行为,被神称为义。 “称义”是处在法庭上“对的一方”,与神有正确的关系。申 25:1中说“人若有争讼,来听审判,审判官就要定义人有理,定恶人有罪。”这里的“定……有理”原文就是“称义”。因此,“称义”是一个法官在法庭上对一个人的宣判。人在神面前称义也是同样。罗马书4章5节中的“称罪人为义”,不是把罪人变为义,不是成义,而是罪人借着基督进入一个新的与神的关系里,并且被宣告无罪。”称义”并非主观的道德之义;乃是神的判决,洗脱所有罪状,宣告无罪,脱离一切定罪与刑罚。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亚伯兰最蒙神悦纳的不是行为,不是他为神做了些什么,而是他对神的信心,相信神所说的一切话。所以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因信称义”是人得救的唯一途径。 圣经记载: 【林后五19】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罗五1-2】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借着祂,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罗四5】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根据圣经和合本 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新酒與酒袋
在马太福音九章和路加福音五章记载了基督以新酒与酒袋的关系来比喻新约和旧约的不同。主耶稣说: “…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新酒必将皮袋裂开,酒便漏出来,皮袋也就坏了。但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路5:37-38) 在这里耶稣基督非常深刻形象地说明了新旧约的不同。旧约是律法之约,它的(酒袋)外在形式是仪式和场所, 主要是圣殿,包括祭坛、圣所、至圣所。第二圣殿时期,法利赛人把宗教仪式生活化,将律法行为化,形成613条戒律。这是人立的规矩,把犹大和以色列束缚在表面敬虔的重压之下。 基督把福音比喻成新酒,旧宗教仪式和场合不可能与福音匹配。新约的圣殿是人的身体;新约的记号是圣灵的入住;新约的圣洁是耶稣基督宝血的遮蔽;新约的奉献是将自己作为活祭全然奉献给主;新约的安息是进入基督,与祂联合;所以基督徒的安息没有定时 , 而是永恒轻省的在基督里的安息。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猶大曠野
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 大多地方是「干旱无水之地」(结19:13),几乎寸草不生,是「沙漠有深坑之地,和干旱死荫、无人经过、无人居住之地」(耶2:6)。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分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来自干燥的沙漠的东南风,炎热程度可使花草在一日之间枯萎;只有在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能牧放耐旱的山羊和绵羊。今天的犹大旷野人烟稀少,只有贝都因人游牧于此,至今仍保持古代的生活方式。 在整本圣经之中多次提到犹大旷野:摩西内兄的后裔「基尼人」也住在犹大的旷野(士一16);大卫少年时就在犹大旷野牧羊(撒上十七28) ,后来他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23:14,24;24:1;撒下15:23),大卫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63: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16:10),在那里死去,代赎人的罪孽;先知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47: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3:1-6)等等。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小城拿撒勒
拿撒勒是现今以色列的北部城市,位于历史上的加利利地区。拿撒勒源自希伯来字“Netzer”,意思是枝芽或苗。《以赛亚书》曾经以「枝子」来形容大卫家系的后代,在古代,许多大卫家族的不同分支居住在此地,这可能是此地名称的由来。 拿撒勒本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旧约》以及一些中东史书都未记载,甚至在古代犹太地区声名狼藉,从拿但业的一句:“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约1:46)就可见一斑。那里的人生活都很清苦,只能自给自足。他们豢养牲畜、捕鱼和耕种土地,就是为了让家人能够温饱和缴税。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那时村庄里没有任何防御工事;没有铺砌的街道或重要的建筑,房屋没有大理石、马赛克或壁画等奢侈的装饰,每户人家也没有进口的精品。从被挖掘出来的两栋在第一世纪盖的房舍来看,似乎就是简陋的一层住宅,有两个房间,一个茅草屋顶和一个小庭院。根据犹太社会丧礼的习俗和发掘出来的一些石灰石器皿的残片显示,住在那里的是犹太人而不是外邦人。 福音书中描述主耶稣的父母马利亚和约瑟住在拿撒勒,天使加百列到马利亚那里告诉她,她将因圣灵怀孕,所生的是救世主,主耶稣降生以后在拿撒勒长大。这座小城因主耶稣的缘故而声名鹊起,成为不少基督徒心目中的圣地。拿撒勒现有人口4.5万,交通发达,是加利利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为穆斯林,亦有不少阿拉伯基督徒,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人聚集的城市。
大希律王
希律(前74年-后4年),亦被称为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是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从属王,其名字的意思是「英雄世家」。希律的父亲安提帕特是以东人,由于他曾救过罗马的凯撒大帝,所以获得凯撒特准而统治以色列旧地全境。后来安提帕特被毒死,希律独自逃亡寻求罗马帮助,并带回军队重新占领以色列,约在主前37年左右希律被罗马封为治理犹太地的王,史称“大希律王” 。因为他不是犹太人,因此娶了马加比王朝的后裔为妻,在犹太人心中的王位继承权才算勉强合法,但是希律一生因其血统原因不被犹太人真心接受。 大希律王是位暴君,在《新约圣经》中记载,他知道伯利恒有君王诞生,就下令罗马驻军将伯利恒及其周围境内两岁以下的所有男婴杀死。此外,为了巩固王权,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儿和很多拉比。 然而大希律王在建筑艺术上很有造诣,他是犹太历史上最著名的建设者,一面为自己修建希律堡和马萨达堡,一面为讨好犹太人扩修圣殿,一面为奉迎罗马帝国建设希腊化港口城市凯撒利亚,并在凯撒利亚、撒马利亚和凯撒利亚腓立比建造了三座敬拜罗马皇帝凯撒奥古斯都的庙。此外还在罗马帝国境内大手笔到处赞助城市建设。大希律王曾提供粮食救济希腊的饥荒而被希腊人选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席,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赞助者和策划者。 大希律王于主前37-主后4年在位,共统治以色列地区近40年,死后被埋葬在圣城以外12公里的希律堡。罗马帝国把其辖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即亚基老、希律安提帕(小希律)和腓力。其中亚基老继承了犹太地、撒马利亚和以土买(但因他暴虐无道,主后6年被罗马帝国废黜,改由罗马巡抚管理犹太省);希律安提帕(小希律)的辖区是加利利和比利亚,主耶稣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他的辖区内;而特拉可尼则由腓力统治,境内犹太人不多。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