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七、我们需要属灵恩赐

  单靠个人力量完成教会重任实在很难,只凭个人才干也是不足以应付都会多元化的工作的。   有见及此,神特别赐给各人不同的恩赐,使他们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教会的使命。这样,各人所负的责任就轻省多了,而神在世人身上的计划也可顺利完成。神赐给教会各人不同的属灵恩赐,无疑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神百般的智慧,更借此一再向我们表明了。   因此,能够公开演唱的人实在不多;被呼召做传道人的,数目亦很有限;而真正的教师,更因得着这种恩赐的人不多,所以十分难求。甚至一些较不显眼的恩赐,如“助人”及“监督”,也只有少数人可以得着。同样地,宣教、牧养、智慧等恩赐,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人若知道自己的恩赐,而且懂得加以运用,服侍教会中的其他肢体,做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实在非常有福。   现在,就让我们重新思想一下,属灵恩赐究竟在基督的教会怎样运行吧。有些极端而且不负责任的人,曾经讨论过这件事,但可惜他们把属灵恩赐与宗教狂热混为一谈,这实在非常可惜,而且令现今教会的属灵工作蒙受极大损失。   关于这方面的评语,无论是好是坏,都已令研究属灵恩赐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可是,我们却不能置之不理,因为所导致的结果是我们无法承担的。新约时代教会真正的奋兴,必定会有属灵恩赐出现于信徒身上。否则,这种奋兴是否合乎圣经教导,实在令人怀疑。

《启示录》中的十四个颂赞

《启示录》中一共出现了十四个颂赞(四8、11;五9-10、12、13;七10、12;十一16-18;十五3-4;十六5-6、7;十九1-3、4、6-8),原文的形式都是可以颂唱的诗歌。当我们和初期教会一样遭受世界的逼迫和异端的搅扰时,当记得四活物仍然在天上「昼夜不住地」颂赞,也向我们「昼夜不住地」保证:圣洁、永恒、全能的神必将保守教会,胜过一切罪恶、仇敌和环境! 1【启四8】「四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他们昼夜不住地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2【启四11】我们的主,我们的神,祢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祢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因祢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3【启五9-10】「他们唱新歌,说:祢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祢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 4【启五11-12】「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 5【启五13】「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 6【启七9-10】「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7【启七11-12】「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神,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8【启十一16-18】「在神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长老,就面伏于地,敬拜神,说:昔在、今在的主神——全能者啊,我们感谢祢!因祢执掌大权作王了。外邦发怒,祢的忿怒也临到了;审判死人的时候也到了。祢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凡敬畏祢名的人,连大带小得赏赐的时候也到了。祢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的时候也就到了。」 9【启十五3-4】「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说:主神——全能者啊,祢的作为大哉!奇哉!万世(或译:国)之王啊,祢的道途义哉!诚哉!「主啊,谁敢不敬畏祢,不将荣耀归与祢的名呢?因为独有祢是圣的。万民都要来在祢面前敬拜,因祢公义的作为已经显出来了。」 10【启十六5-6】「我听见掌管众水的天使说:昔在、今在的圣者啊,祢这样判断是公义的;他们曾流圣徒与先知的血,现在祢给他们血喝;这是他们所该受的。」 11【启十六7】「我又听见祭坛中有声音说:是的,主神——全能者啊,祢的判断义哉!诚哉!」 12【启十九1-3】「此后,我听见好像群众在天上大声说:哈利路亚(就是要赞美耶和华的意思)!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神!祂的判断是真实公义的;因祂判断了那用淫行败坏世界的大淫妇,并且向淫妇讨流仆人血的罪,给他们伸冤。又说:哈利路亚!烧淫妇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 13【启十九4】「那二十四位长老与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宝座的神,说:阿们!哈利路亚!」 14【启十九6-8】「我听见好像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祂。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

《启示录》中的四活物

【启四7-8】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脸面像人,第四个像飞鹰。四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他们昼夜不住地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启示录》中「四个活物」的身分不能确定,可能是代表被造万物的天使。「狮子、牛犊、人、飞鹰」,可能分别代表最高贵、最强壮、最智慧和最敏捷的生物。主后300年左右的犹太拉比认为:「鸟中之最有能力者是鹰,家禽之最为牛,野兽之最为狮,而人则冠于一切之上」(《米大示 Midrash》Shemot Rabbah 23:1)。也有人认为,「狮子、牛犊、人、飞鹰」都是象征基督:「狮子」象征《马太福音》里国度的王,「牛」象征《马可福音》里神的仆人,「人」象征《路加福音》里完全的人子,「鹰」象征《约翰福音》里神的儿子。 这四个活物与先知以西结看到的四活物不同:先知以西结看到那四活物都「有人的形象」(结一5),这四活物各有不同的形象;那四个活物各有「四个脸面」(结一6),这四活物只有一张面;那四活物各有「四个翅膀」(结一6),这四活物与撒拉弗一样(赛六2)有「六个趐膀」;那四活物的「四个轮辋周围满有眼睛」(结一18),这四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可能象征智慧机警、洞察一切。 《启示录》中四活物的颂赞与《以赛亚书》中撒拉弗相似(赛六3)。希伯来文的最高级是用两次重复来表达,而「圣哉!圣哉!圣哉」是用三次重复来表达最高级中的最高级。原文的形式都是可以颂唱的诗歌。当我们和初期教会一样遭受世界的逼迫和异端的搅扰时,当记得四活物仍然在天上「昼夜不住地」颂赞,也向我们「昼夜不住地」保证:圣洁、永恒、全能的神必将保守教会,胜过一切罪恶、仇敌和环境!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六、成功非侥幸

  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早于事情尚未发生之前,成败往往已经决定了。历史教训如是,圣经的教训亦如是。譬如军队打仗,最关键的时刻并不是与敌人交锋的时候,而是早在一天之前、一个月之前,甚至是一年之前。   同样地,一个歌手最重要的时刻,也不是站在台上面对屏息静候的观众的时候,因为假若他尚未预备好他的歌曲,他的演出便注定失败。每次成功的演出,其实都是多年勤奋练习、不断努力的成果。年青歌手如果以为可以不必刻苦练习就能成功,那他必定会很快被观众遗忘。纵使他能因冲劲十足、性格样貌讨人喜欢等因素而红极一时,但终必很快被人忘记,因为他未有付上代价。   拳师比赛,数星期前早已胜算在握,否则必败无疑。农夫栽种也要在多个星期前把田地弄妥。否则收成必定不好。其实,无论是人生哪一个环节,这个原则都适用。没有预备,就注定失败,所以事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那些靠运气、使强的人也许暂时得逞,但最终都会失败,而高兴的日子通常都不会太长。   英国古语有云:战争胜利是在伊顿公学的运动场开始的(译者注:伊顿公学是培育英国上层政界人物的一所中学)。无疑,年青人在学校里受到严格训练,从激烈的比赛中领悟何谓体育精神,确能预备他们面对真正的战争。由此看来,这个原则放诸四海皆准,甚至属灵的战争亦然。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过红海,使他们解除捆锁,重得自由。整个过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之所以能够承担这项使命,乃是多年来攻克己身的结果。同样,大卫击败歌利亚,虽花了短短的几分钟,但在此之前,他已打倒过很多巨人,只不过他们是以狮子猛兽的形状出现而已。以利亚面对板着面孔的亚哈王,仍能奉耶和华的名盯着他,这份勇气,实在是多年来侍奉万君之主得来的。基督能够面对十字架的苦楚,默然站在彼拉多面前,为我们的缘故平静地步向死亡,实在是因之前一晚经历过客西马尼园的煎熬。这样看来,这些人以往的经历直接促成以后所要发生的事。   反过来说,失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于事情发生前一天,甚至一年,其结果已定,只不过它要在事情真正发生后才出现吧。其实,如果我们留意一些,便可以准确地预计到事情的结局,因为事情总是按因果定律发生的。   正如罗得的损失,并不是从他撇下家人和财物,自冒火的所多玛逃出来那一晚开始的,早于他举目看见约旦这个富庶的平原,一时贪爱了它便开始的。同样,犹大把耶稣出卖的意念,也不是从与主亲嘴那一夜萌生的,它只不过是在那夜才显明而已;其实在数月之前,犹大已私自扣下了他所托管的少量金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并为死亡铺了路。如果有人知道他在出卖耶稣前几天所想的事,大概也可以准确地猜到他会背叛耶稣,而且会走上自我灭亡的道路。   让我们每天都提醒自己,凡事都并非一朝一夕的。今天我们寻求神,就可预备自己接受明天的试探。不过,如果我们不先与神相交,就要抵挡仇敌,毫无疑问,我们必会失败,因为种什么,就会收什么。   蚂蚁尚且懂得在夏天预备冬粮,我们也应效法它们,凡事做好准备。

白馬:勝了又勝

And I looked, and behold, a white horse! And its rider had a bow, and a crown was given to him, and he came out conquering, and to conquer. Revelation 6:2 Some interpret the rider on the white horse as Christ, the Gospel, a false Christ, or a false gospel, but for the readers at […]

七印

【启五1,4-5】我看见坐宝座的右手中有书卷,里外都写着字,用七印封严了。因为没有配展开、配观看那书卷的,我就大哭。长老中有一位对我说:『不要哭!看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祂已得胜,能以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 圣经里“七”是完全的数目。古代以色列人的所有权状写在羊皮上,卷起来用印封严,到约定的日期才打开封印,正式承受产业(耶三十二10-14)。只有七印全部揭开,书卷的内容才能完全成就、神的旨意才能执行完毕。当时的法律文件在书卷绳结上封印,最重要的文件必须由七个见证人封印,与此处的书卷形式相似。当时的书卷通常只写一面。这个书卷却「里外都写字」,内容非常多。 启示录中六1-八1是羔羊揭开七印时出现的异象,羔羊每揭开一个印,就带出一个异象;前四印是一组,后三印是一组。此时只是掲开封严书卷的七印,书卷本身还没有展开,所以前六印带出的只是主耶稣所预言的「灾难的起头」(可十三8;太二十四8);第七印所带出的七号(启八1-2),才是书卷中记录的真正灾难。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五、道成肉身的逻辑

  圣经的教义中大概没有一条比道成肉身更难理解。保罗称它为“敬虔的奥秘”,至于以后的作者,不是避重就轻,略去不谈,就是提供一些扑朔迷离,令人费解的注释。其实要说明这个现象并不困难。   神道成肉身之谜带来重要的信息,不但向神学,也向哲学和形而上学提出挑战,它几乎涉及人类思维的各个范畴。医术再高明的医生,每逢研究这个问题时,都感到其高深莫测,必以尊敬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从边缘探索,这种恰当正确的态度,实在是我们这些来自尘土的世人应有的。   冒着被指斥为妄自尊大的危险,我们大胆地说:“神化身为人是个奥秘,不会与理智有所抵触或不合乎逻辑。”虽然面对着这样深奥和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不敢妄下结论,可是它叫世世代代的人心悦诚服,叫他们跟天使一同下跪敬拜,我们敢说:“从神的角度来看,化身为人是完全合理的,与神性没有冲突,放进神的计划里,不会产生突兀或不一致的现象。”   我们相信这事,因为人本是按神的形象而造的。圣经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一27上),这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即使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真真正正的神学问题,我们也无需对这条教义字字深究,要完全明白它所包含的意义,因为信心可以带领我们到达理论不能攀至的境界,我们只需付上信心,相信这个真理就是了。真理的威力,不在于我们明白多少,乃是我们相信多深,因为最要紧的是“人按神的形象而造”这个事实。   如果人是按神的形象而造,那么,我们一定有些地方跟神相像(虽然罪叫这个形象磨灭,在人性中加进了外来和破坏性的成分,可是也不能推翻这个论点)。如果儿子长得像父亲,那么父亲一定像儿子。人性即使如何扭曲变样,总会有像神的地方。只要对圣经有认识的人,也不会对这一点有太大的质疑。有些神学生会不同意我们对道成肉身所作的结论,但没有一位会否认这是事实。   如果在神的无限恩典里,人造得跟创造者相像,那么,神披上人性的外表,化身为人,来到我们当中,又岂无道理呢?这不但合情合理,对神来说,更是易如反掌的事。所以,神成为人绝对不是把两种不同、不协调的东西硬凑在一起。   当道成肉身的时候,祂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没有被排斥的感觉,因为父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一26上)人既然与神相像,道成肉身就不是强合之躯,那岂有不和谐之理?   因此,我认为主在地上那一种“被放逐”的形象是过分夸张了。人在一个简单美丽的事实上加添了许多枝节,例如远离家乡、孤独上路的伤心人,或是流落他方的异乡客等等。但这些形象不一定就是事实。就记忆所及,圣经中没有叙述基督化身为人后,有不自然或痛苦的感觉。祂喜欢人们称祂为“人子”,而不是“被放逐的人”。   以上所说的,并不是要揭去这个奇迹的神秘面纱,又或者叫我们不再存有敬畏之心去深思主道成肉身,来到我们当中生活那奇妙的奥秘,而是希望驱走那些没有根据的见解,使这个奇迹能够亲自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不多不少、百分之一百的真像。

巴勒斯坦的前世今生

“巴勒斯坦”这个地名在犹太人的历史上最初只指公元前12世纪非利士人居住的迦南地的沿海地区,《旧约》中称“非利士”,意为“非利士人的土地”。后来“非利士”一词的希腊语形式“巴勒斯坦”渐渐被用来泛指“希伯来人之地”,即整个地区。这个地区也被称作“圣地”、“耶和华的地”、“所应许之地”和“迦南地”等。 在圣经中并没有巴勒斯坦此一地名,它的范围各家的说法不一,而且也随时代而有所变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由国际联合会所勘定,其公认的范围是:地中海东岸,约但河以西,叙利亚和黎巴嫩以南,埃及的西奈半岛之北,东邻约但王国。故其幅员与旧约圣经中的原迦南地相近,所以可认为即是迦南地。又因是神所应许赐给以色列人的土地,故亦称以色列地及应许之地。这片土地在主前十五世纪以前,住了统称是迦南人的十个民族,所以当时称为迦南城,待以色列人进迦南,取得这地之后,就改称是以色列地。到后来以色列的南北两国相继灭亡后,才逐渐改用巴勒斯坦来称迦南地。 1. 巴比伦帝国时期(主前587- 538);巴比伦击败了亚述,建立了更大的帝国,586 BC 耶路撒冷被巴比伦彻底的毁灭,拆了圣殿,将人民和财宝掳去,犹大王国到此结束。 2. 波斯帝国时期 (主前538 – 332):波斯帝国灭巴比伦、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成为波斯的一省。古列大帝在538 BC 准许犹太人回归建殿,首批人在设巴萨之带领下,回归的约有五万人,444 BC 尼希米再带一批人回国,此期间重建圣殿和城墙,与撒玛利亚人常发生冲突。  3. 希腊时期(主前332 – 63):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建立希腊帝国, 321 BC 他死后帝国分裂,巴勒斯坦先受埃及多利买之治统,198 BC 起受波斯西流基之统治,直到166 BC止,其间政治,宗教和文化都彻底的希腊化,犹太人受到极大之迫害。  4. 马加比和哈斯蒙王朝(主前167 – 63): 因反抗在宗教上的迫害,犹太人马加比家族起义,驱逐罗马人,收复失土,建立哈斯摩王朝,其版图几与大卫时相同。 5. 罗马帝国时期(主前 63 – 主后 324):罗马帝国兴起,取得希腊所有的土地,主前63攻占巴勒斯坦,置犹太省,主前37任命大希律作犹太人的王,希律死后不久,于主后六年起,再改由罗马帝国直接统治,犹太人和基督徒备受迫害,也不断反抗,70 年罗马的提多将军彻底破坏了耶路撒冷城,人民被杀或被掳去罗马,主后132 年哈德良皇帝重建耶路撒冷,并改名叫Aelia Capitolina,又在圣殿的原址上建筑了一座罗马神庙,禁止犹太人进入,违者处死,因此又引起犹太人之叛乱,结果失败得更惨(主后136),犹太人悉数被逐出耶路撒冷,犹太人一切根基均被铲除。此后的两百年间,耶路撒冷成为一彻头彻尾的外邦人城市。  6. 拜占庭帝国时期 (主后324 – 636):君士坦丁即位为罗马皇帝之后,宣布基督教为罗马的国教 ,并迁移首都到拜占庭,这是一段基督教兴盛的时代,持续有三百年之久。 326 年君士坦丁之母海伦娜前来朝圣,在巴勒斯坦建了数个教堂,很多的教堂和修道院都是在此时期所兴建。但在 529 年有撒玛利亚之乱,614 年又被波斯人入侵,教堂多被毁坏, 基督徒受迫害。 7. 阿拉伯回教帝国时期 (主后636 […]

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罗马帝国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明帝国。中国史书称其为「大秦」或「扶菻」。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主前27年-主后200年)、中期(主后200年-395年)和后期(主后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在最强大的时期,其领土扩展到西欧和南欧(沿地中海),英国,小亚细亚和北非,其中包括埃及。罗马帝国是由皇帝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并通过军队、行政机构和法律来维持统治。帝国时期,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出现了新的等级,如骑士阶层和官僚阶层。奴隶制仍然存在,但其规模和影响力有所下降。 新约撰写的时间处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基督教脱胎于犹太人的犹太教。犹太教信上帝耶和华,他们笃信的经典是《圣经》旧约。而基督教的经典不仅包括“旧约”,也包括“新约”,记载耶稣事迹。耶稣最后被钉上十字架,就是在耶路撒冷的犹太祭司压力下,被罗马帝国犹太行省执政官彼拉多处死的。 主后70年,罗马人摧毁了古代耶路撒冷,但罗马帝国的迫害始终伴随着福音的传播,基督教从罗马社会的边缘开始向内部渗透。罗马人秉承希腊文化,有着自己的多神教体系,对基督徒的一神崇拜十分不以为然,人们纷纷传言基督徒在仪式上喝人血,而基督徒们也拒绝向罗马皇帝献祭。 罗马帝国在3世纪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这表现为政治混乱和内乱外患加剧、中央集权的帝国政府陷入分裂和瘫痪状态,史称三世纪危机。这时也出现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崩溃的情况,饥荒、疾病和洪水比以前更多见了。罗马的哲学和科学发展就趋于停滞。艺术和工艺水准也开始下滑。混乱的政治和经济社会秩序难免使暴乱频发,流氓、强盗横行。 每当国家有难时基督徒就成为替罪羊。公元3世纪末,基督教会的建筑被摧毁,所有的基督徒被勒令向异教诸神献祭。那个时期罗马帝国杀戮基督徒,一如在两个半世纪之前杀害基督一样。但罗马的残暴反而使这座城市成为了基督教福音传播的中心舞台,基督徒对信仰的坚持、宗教理论的提升和不厌其烦的传教,最终使基督教由一个地区性教派,逐渐演化成一个超种族、超民族的世界性宗教。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十四、信心还是迷信?

  信心和迷信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者之间实际上是隔着一道鸿沟,就像光明与黑暗、天国与地狱一样有着天渊之别。   可是,迷信与信心可以极为相似,一不留神,便会为之混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为类似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果观察得不够深入,很多原本相反的事物,我们也看不出有什么分别来。即使在自然界中,这些例子也俯拾即是。例如有毒的和可吃的草菇看来样子差不多,如果眼光不够锐利弄错了,把死亡使者当作营养食物,很容易就会一命呜呼了。   那么,究竟怎样分辨真信徒和迷信的受害者呢?既然有些“善”男“信”女的的确确能与虚无飘渺的境界沟通,在幻想出来的世界中找到安慰,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所见所闻的都是真实而不是虚幻呢?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幸好不是无法解决的。只要我们肯停下来,以应有的谦虚对待神所启示的真理,思索我们以往的经验,我们必能在灵境中找到出路。   信心和迷信相异之处,在于不同的盼望基础。信心建基于性格上,特别是神的性格。   一个字顶多只会与说这个字的人同样值得信靠,只此而已。可是,迷信的人却只考虚字词章节,忽略了背后的那一位。他们相信某些字或某句话拥有神奇力量。与写这个字或说这句话的人没有多大关连。这些有魔法的字眼,必须在适当的场合中说出来才会灵验。在这种概念下道德或性格根本无法立足,文字才是一切。凡有以上类似迹象的,必属迷信无疑。   可是,在基督徒的圈子里,这种信赖声音符号的病态也常常见到。例如,有些信徒不敢把耶稣的名字和祂的称号分开来说。他们从不说“耶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只敢说“主耶稣基督”。很明显,他们相信神十分着紧这些字眼原有的排列次序,如果弄错了,祂便会不高兴。有些神圣的字眼,像“阿们”、“哈利路亚”、“荣耀”等,他们也只管毫无意识地不停地念着,妄想它们有奇异的力量,可以带来好运。如果真的是这样,基督教只不过是种高明的掩眼法罢了。   任何实实在在的宗教体验,首先一定要对神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对神的性格存有不足取的概念,很可能会演变为崇拜邪恶的力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任何宗教经验,如对神的概念包含卑微下贱的成分,那不用说,这本质上就是迷信。   迷信的“神”不负责任,且喜怒无常。相信这个“神”的人,常常要用言语哄骗、安抚及控制,使这个“神”为自己做事。可是,这些信徒心中没有一丝安宁,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他们的盼望虚无飘渺。无法捉摸,他们信仰的背后擭有倚靠,只有文字。   真正的信心不只在乎文字,更在乎这些文字背后的神。文字只是用来表达祂的性格。   与这个性格同样重要,不多也不少。   跟随基督的自由人,已不再受这种“文字狱”所害。他们已超越了文字,直接到了神那里,找到真正的祖国和永久的家园,从此不再受那些迷信的奴隶所恐吓,害怕因为记不起这个宗教字句,或说不出那个神圣字眼而会遭受惩罚。他们已发现了盼望的真正基础——神的性格。对他们来说,圣经就是神的话语,与神分开了便失去意义。只有把他们合而为一,才能显出神的荣耀。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