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历史背景
《以西结书》是《希伯来圣经》中《先知书》里「后期先知书」的第三卷。传统认为作者是先知以西结。以西结是个常见“异象”的先知,他虽然住在巴比伦被掳的犹太人当中,但他透过神的灵得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联系,因得神的异象,而向耶路撒冷的百姓说预言。《以西结书》中有很多异象和使徒约翰所写的《启示录》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犹大王约雅斤连同耶路撒冷一起向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投降后,在主前597年,尼布甲尼撒把犹大的精英以及耶和华圣殿和王宫的宝物一并掳到巴比伦去。被掳的人包括王室成员、众首领、大能的勇士、技工、建筑工人,以及祭司布西的儿子以西结。这批被掳的以色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完漫长的路程。他们在迦巴鲁河边,在雄霸一时的帝国境内定居下来。他们四周都是一些遵守奇风异俗,从事异教崇拜的人。尼布甲尼撒容许以色列人盖造房屋,蓄养仆婢和经营买卖。他们若刻苦耐劳,便能繁荣兴旺。他们在流亡之地会受到许多新的考验。 以西结书记载,在这段直到耶路撒冷遭受毁灭的危难岁月中,耶和华并没有忘记为自己和以色列设立先知。当时耶利米留守在耶路撒冷,但以理住在巴比伦的宫廷里,以西结则在流亡巴比伦的犹太人当中作先知。在整本书中,以西结被称为“人子”达90多次。新约圣经里,耶稣也同样被称为“人子”差不多达80次。“他们必知道我是神”是本书的钥句,出现接近七十次,先知的使命是要说明:引致选民被掳受苦的原因之一乃是神的管教,为要使选民认识耶和华是独一真神。 以西结强调“神的荣耀”:以色列所以被耶和华弃绝,是因他们犯罪亵渎了祂的圣名,以致神的荣耀离开了圣殿(参10:18,11:23);将来以色列蒙复兴时,神要亲自寻找祂失丧的羊,医治以色列背道的病,那时神的荣耀将重回圣殿,本书即以神在以色列中间重立圣所结束(40-48章)。 以西结所传讲的信息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谴责以色列人的罪恶及宣告上帝对罪的惩罚;第二部分主要是在犹大沦亡以後宣讲的(参33:21): 先知为了安慰在绝望中的以色列掳民 , 开始宣布上帝的安慰与应许,表明神并非永远弃绝的子民,以色列人至终必蒙复兴,并且回到故士重建家园。
流泪的先知
耶利米对政治的强调胜过其他先知,甚至以赛亚。因为上帝给耶利米的启示,他给以色列的君王提过许多政治建议,让他们不必反抗,谈好条件,直接跟巴比伦投降。以色列的最后几个王当然认为这是叛国的行为。从此他被贴上卖国贼的标签,被其他先知排斥,因为那些都是假先知;他也被祭司排斥,因为他不认同祭司的职务,不认同圣殿中的仪式和献祭;他又被王排斥,因为他是个政治叛徒;他也被百姓排斥,不断有人想要暗中杀害他。不过没有人得逞,他不只一次死里逃生。 后来巴比伦王来的时候,还曾经大大地表扬耶利米一番。这种情况使得耶利米受到了同胞的唾弃和报复。最初他在家乡发预言的时候,就曾经有他的家乡亚拿突的亲戚想要置他于死地,因为他破坏了家族名声,他只好搬走。但是上帝却对他说:这是要训练你面对更坏的情况。 基于以上种种的原因,所以耶利米被称为”流泪的先知“,他不是个快乐的人,我们不断的看见他的痛苦,寂寞孤独又遭到排斥。此外上帝又给他另外一个大考验,上帝说:“你不准结婚,要是你结婚,等到巴比伦人来的时候,你会看见你的子女挨饿”。上帝让耶利米用独身来传达他的信息,“我没有结过婚,我不要有孩子,我不要让孩子出生在这个时代,来承受国破家亡的苦。“ 上帝要先知用自己的生命来传达信息,耶利米必须亲身体验那些信息,才能明白上帝的感受,并且准确传达。在犹大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克尽他先知的职份四十年。
陶恕《受教的心》二十九、四海一家?
远在人高度自觉,甚至在法律上承认不同种族的人,都有同等地位之前,身为犹太人的使徒保罗,就已对雅典的希腊人说过以下的话:“神……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徒十七26) 可见所谓世界大同、人类平等这些近代社会学的理论,并非什么新见解,也绝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先进思想,甚至所谓人类进步的明证。 根据圣经所说,人类源出于一。几千年前,圣经对今天所谓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的认识,早有所见。创世纪早就记载了人类源出于亚当、夏娃的历史事实。今天的人,以及一切在地上存留过的人,都出自这两位人类的始祖。从圣经所载,可见人类血统中,从来没有掺杂过亚当以外的成分,以致构成人与人之间有何基本上的差异。在挪亚的洪水时代之前,神已把住在全地上的人,统称为“人”,并无分别。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创六5)洪水以后,神仍照样用这个称呼,说:“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创九6) 后来,以色列人从世人中被分别出来,是为了成就神至高的旨意。但这并不构成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生理上有何分别,事实也不可能如此。所有人都是亚当的后裔,都是照着人的样式而生。不错,以色列人是蒙恩被拣选,并与神立约,也是承受律法而服侍神的,还承受了诸般的应许,而且救赎主也是出于以色列。但尽管如此,以色列人在生理构造上,和其他的人并无分别。基督也没有否认这个事实,所以自称为人子;祂虽是借以色列人的血统而生,却是为了救赎全人类而降临地上。 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一样,同属于一种被造的生物体系,因此人与人之间也就不免有许多共通之处。尽管人类经常彼此争斗,他们之间的相似接近,远胜于其他受造物。在亚当里,人人皆是兄弟。 可是,人虽然认识到这一点,却仍旧不能避免各种因个人、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分歧而产生的问题。其实这些分歧,都只是人共同生活时所产生的一些偶发性现象。人有生理上的差异,如身材、体型、颅盖骨骼和肤色的分别。此外,还有后天所带来的分歧,如政治思想、语言文字和社会习惯等。这一切差异,看来无关重要,却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 直至今天,该隐仍要把亚伯置诸死地而后已,雅各仍要千方百计骗去以扫的长子名分;以往如是,将来亦然。不管关怀社会的人如何满腔幻想,事实却是这样。 为什么事实非如此不可呢?原因是人类已在道德上和灵性上堕落了。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四海一家,其实是罪人的大联合;就算如诗歌所说,“世人在祷告中合而为一”,世人仍然是失丧的。纵使联合国真的团结一致,也不过是许多与神为敌之国家的大联盟而已。 近年来,许多所谓哲学家,苦口婆心地倡导四海一家;但这些口号,不但没有给我们带来安慰,反而叫我们在神面前更加恐惧战兢,因为使徒保罗多年前受圣灵感动,说过以下的话:“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五12)人类大统一,就等于世上所有的人都被定罪。 奇妙的事是:我们的希望,并不在于与世人更紧密联合,而是要与世人分离。我们若对这被定罪的大家庭还存什么幻想的话,就等于是要和他们一起沦亡。 基督教的信息中,有几个小小的介词,格外有意思。这几个介词就是:“从”、“出来”、“到”。新约圣经最先的呼召,就是叫人从罪中悔改,然后从世人当中分别出来。 唯有失落的人把对人类大家庭的寄望,转移到基督身上时,他才尝到得蒙赦罪的喜乐,以及与神和好的平安。他必须从世人中分别出来,才能到主面前。 四海一家亲,一点都不错;但这事实并未给人带来任何盼望。基督要从被定罪的世人中,把属自己的人呼召出来。这些人是得赎重生的人,脱离了亚当的族类;他们联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组成了得赎者的大家庭。他们虽然本与沉沦的世人有关系,但现已分别出来;就如挪亚的方舟,虽浮沉于洪水中,却不被洪水淹没;方舟内的人,亦丝毫不被洪水所伤害。
属灵的先知
【耶三十一33-34】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利米很强调属灵的生活。他被称为属灵的先知,因为他说:如果不是出于真心,宗教仪式就毫无意义。外在的仪式不太重要,上帝要看的是你的心,看你是不是真的属灵。耶利米要说的是,重点并不是肉体上的割礼,重点是内心,要有上帝的灵同在。但祭司却误导百姓,让百姓以为宗教仪式可以取代敬虔的生命。其实上帝真正想要的是敬虔的生活。 耶利米很强调信仰生活的属灵层面,他是一个很重视属灵的人,很关心人的灵命,他也是在预备神的百姓面对将来失去圣殿时的景况,到那个时候他们就不能再献祭了,因为他们在巴比伦不会有圣殿,只有会堂。 “会堂”一词指的是很多人聚在一起。因为此时祭司已经没有办法献祭,所以这些被掳百姓聚集的时候要做三件事:向神赞美、向神祷告、研读圣经。这为新约圣经中的教会生活奠下了基础,后来会堂的敬拜形式成为基督徒的敬拜形式。 这是《耶利米书》中一个独特的重点,先知耶利米释放犹太人脱离外在的仪式,好叫被掳的神的百姓在没有圣殿,无法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仍然可以做上帝的子民。
圣殿讲章
【耶七1-4】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你当站在耶和华殿的门口,在那里宣传这话说:你们进这些门敬拜耶和华的一切犹大人,当听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改正行动作为,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仍然居住。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 《耶利米书》七-十章的信息可能发表于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即约西亚阵亡的第二年 (王下23:34)。其中七1-八3是在圣殿门口的讲道,所以被称为「圣殿讲章」。这番话谴责百姓「倚靠虚谎」,所以激起了强烈的反对,可能记载于耶26:7-24。 当时百姓认为圣殿是至圣的、是永活真神的殿,所以当然也是耶路撒冷牢不可破的绝对保证。因此,虽然他们的心已经远离神,但却非常重视宗教仪节。当人把信心从神转移到圣殿身上的时候,圣殿就成了偶像、宗教就成了迷信。因此,神让先知特别「站在耶和华殿的门口」,唤醒那些进进出出、忙着献祭的百姓。先知的信息非常简单:如果百姓还想在「这地方仍然居住」,就当「改正行动作为」,因为圣约的应许只属于谨守遵行神话语的人(申7:12-15)。 「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这是假先知用三次重复的修辞方式,强调神既然「拣选了锡安」(诗132:13),当作自己的「永远安息之所」(诗132:14),祂就绝不会允许「耶和华的殿」被毁。因此,不管有什么危难,信实的神必然会出手拯救圣殿,所以圣殿必能给人提供庇护)。这套「圣殿神学」听起来既有圣经根基、又严密推理,实际上却是似是而非的「虚谎的话」。因为神在宣告悦纳所罗门献殿的同时(王上9:3),也清楚地警告:「倘若你们和你们的子孙转去不跟从我,不守我指示你们的诫命律例,去事奉敬拜别神,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剪除,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王上9:6-7)。假先知把圣殿当作避难所,却不把神自己当作避难所;把圣殿当作神的居所,却忘记「心灵痛悔、谦卑的人」(赛五57:15)才是让神真正「安息的地方」(赛66:1-2)。他们使人把信心放在建筑物上,用外面的仪文代替里面的敬畏和顺服,以致不听神的一再警告。 今天,普世教会中也充斥着许多这样的假教师,他们并不否定神的话语,但却断章取义地引用、偷梁换柱地扭曲,用人所定义的「恩典」淡化神的圣洁,用人所定义的「慈爱」抹杀神的公义;结果是误导信徒「倚靠虚谎的话」,活在虚假的「恩典、平安和属灵」的感觉里,沦为「不受惩治」(三20;五3)、「不受教训」(耶7:28;17:23;32:33;35:13)的人。
陶恕《受教的心》二十八、福音派的势利
我们这些亚当的子孙,都是坏家伙。 要证明这一点,就只需看看我们如何习惯把善事变为坏事,将祝福化成咒诅。人说:罪恶不过是正义的反面,而善的歪曲就成了恶,这句话不无道理。归根究底,犯罪就是滥用了本来无害的东西,以不正当的途径,去妄用本来是好的恩赐。 我们基督徒在本质上和其他世人无异。我们虽然是新造的人,有新的性情,但事实上并未完全脱下旧我,因此常受诱惑,落在肉体的情欲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旧有的性情。我知道有人会反驳这一点,但是他们的辩驳并不能叫我信服,尤其是持这些相反见解的人,他们话还没说完,里面旧我的本相就已不自觉地表露无遗了。 正因为我们还是属血气的,所以有时无意中做出属血气的事,将祝福颠倒了。除非我们时刻警醒,切切祷告,否则就会把事情弄糟,使神的恩赐,由祝福变为网罗。 真理是我们从神领受而来最美善的恩赐;另一样同样珍贵的恩赐,就是领会和享用真理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真理就毫无意义。为了这些无价的珍宝,我们理应衷心地感谢神,并且夜以继日地向这位厚赐诸般恩典的神献上不住地感谢。正因为这些恩典是白白赐给我们这些不配的人,我们就必须极其谦卑,警醒谨守,免得失落了我们所不配得的恩惠。 人从来不会感恩,这已经是臭名昭彰的了。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常满不在乎地领受神的恩惠,结果祝福反成了咒诅;新约圣经也记载了人类这弱点,而历世历代的基督徒所作所行的,也印证了这件事,表明随着真理而来的,常是使人心里骄傲的试探,正如昔日撒但如何尾随基督来到旷野一样。叫人得释放的真理,往往反成了锁炼,把人捆绑了。还有一件事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人在正统信仰上的自高自大,时常辖制人心,叫人无法得释放。 骄傲产生出来的结果,就是势利。起初的时候,骄傲也许是出自热切的心和雄心大志,想竭力为自己占一席位,或切望要证明自己已有一定的成就;但当失去了这份热切,变成事事维护自己,最后更落到事事自以为是的地步,自认无上权威,十全十美,无需再挣扎或为自己辩护了。这时候,他们的骄傲变成势利,而势利的人,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是势利的。 对于一些因物质上的富裕而目空一切的人,我们还可以容忍一下,因为这些可笑的人,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对于一些只会炫耀先贤丰功伟绩的人,我们也许较难容忍,但仍然可以置之不理,因为他们所炫耀的成就,都已经埋藏地下了。但对于一些自以为学问高人一等的势利者,我们能做什么呢?他们简直叫人难以忍受,很难对他们生出好感。 近年来福音派中,兴起一种新学派,险些制造出一批势利的知识分子。信奉这学派的人,在信仰的认识上还算正统,仍信奉传统信仰的基本原则;但他们与新约教会信仰相同之处,就止于此而已。这学派的精神,绝对不同于初期教会的精神。 这批新学派基督徒的特徽,甚易辨认。其中之一,就是爱昂首阔步,趾高气扬,不时发出洋洋得意的理论,简直像雄鸡鸣叫。另一种特色,就是爱把巢高筑,以致普通的信徒难以翘首高瞻;就算能看到他们那高高在上的巢窝,也无法高攀。而且,他们的高调也格外容易辨认,因为所高唱的,都是抄袭别人的,绝少有人能创出新意,人人只会留心一些大师所说的。然后尽量模仿,最多不过改头换面,换上一些较正统的调子。每年九月至翌年六月的上课期间,在福音派的高等学府里,就四处闻得这些人的高调,就如雀鸟所发出的求偶叫声,要极力吸引别人的注意。 这学派的人都忽略了一件事:真理并非仅限于头脑上的认识,也是维系道德的。存着骄傲的心来高谈阔论使徒信经,虽然仍是谈论真理,但对他们来说,真理已不再是真理了,因为谈论的人缺乏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德——谦卑。神学上的道理,只有当人肯存心谦卑来接受,才能成为属灵的真理。骄傲的人,不管他的信仰如何正统,永远不能认识真理,就如瞎眼的人,永远不会晓得光是什么一回事。 在信仰生活上,当我们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得最多;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所明白的十分有限,而且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永远不会了解的时候,我们才领会得最多。根据圣经,知识是人一种经历,而智慧是有道德内涵的。没有谦卑,知识也是徒然。 在信仰上自高自大的人,并不认识真理,因为自以为是的势利,是与真理互不兼容的。
耶利米
耶利米出身于耶路撒冷东北不远的亚拿突,是便雅悯支派境内祭司希勒家的儿子,他的名字前半部有两个含义:建立和拆毁;后半部意为上帝,所以耶利米的意思是“上帝建造和拆毁”。 耶利米生来就有祭司的地位。犹大国约西亚王第十三年(前627年)蒙召,那个时候他可能很年轻。耶利米蒙召时的反应是畏惧和自感不足,但神承诺将引领他未来的路程,最后作先知四十年。 他感情丰富而又多愁善感,通常被称作「流泪的先知」(参9:1),他奉差遣传神审判的信息,他的逆耳忠言为所爱的同胞所痛恨,一再忍受反对、鞭打、监禁等逼迫,面对百姓的罪恶与神将临的惩罚,他内心的痛苦与冲突达到极点,但他仍忠心地传讲与国家政策相违的信息,甚至必须与政治,宗教领袖敌对,在那个周围有各样攻击的环境中,神让耶利米单独凭着信心继续传道。 当新巴比伦王国大军攻陷耶路撒冷时,耶利米怀着一颗破碎的心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预言应验。在国家沦亡,百姓被掳后,耶利米获释,并受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优待。耶利米与先知哈巴谷、西番雅、但以理、以西结是同时代的人,他们有人被掳到巴比伦,但耶利米选择仍留在耶路撒冷。 但后来,留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叛逆巴比伦,耶利米被迫随他们逃往埃及,在埃及去世。 圣经记载 1) 耶利米是在犹大国第十六代国王约西亚年间开始作先知的,历经五代国王。直到犹大人亡国被掳时,耶和华的话常临到耶利米(耶1∶1-3)。耶利米共作先知40余年。 2) 耶利米初蒙召的时候还很年幼。但耶和华对耶利米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耶1∶4-10)。神并且慰勉耶利米,要成为「坚城,铁柱,铜墙」(耶1∶18)。 3) 耶利米列举以色列人及犹大人的罪恶,劝勉他们悔改,预言他们将受耶和华神的刑罚(耶2-11章)。但是他本乡的亚拿突人首先反对耶利米,不让耶利米再说预言,并且用死来威吓他(耶11∶21)。然而耶利米继续警戒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耶12-18章)。甚至激怒了某些人要设计谋害耶利米(耶18∶18)。 4) 耶利米指责以色列和犹大的首领们说:「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的贪婪,从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虚谎。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8∶10-11)。 5) 论到以色列及犹大人被异族人杀戮时,耶利米说:「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百姓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耶9∶1)。 6) 他预言犹大人被掳后将像两筐无花果。好的一筐无花果将要归回耶路撒冷,作神的子民;坏的一筐无花果将在天下万国中被抛来抛去,被人凌辱、讥笑、咒诅(耶24∶1-9)。 7) 耶利米预言犹大人被巴比伦人掳去70年后,巴比伦王将遭受刑罚(耶25∶11-12)。这一预言以后果然应验了。历史记述,巴比伦灭了犹大国以后70年,巴比伦却被波斯王古列所灭。当年古列王即下令允许犹大人回国(拉1∶1-3)。 8) 由于耶利米直言指责犹大的先知和祭司,曾多次被打被囚,只是第一次被囚仅一天,第二天便获释了(耶20∶1-3)。 9)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耶 31:31-34) 10) 犹大王约雅敬第四年,耶利米遵照耶和华的托付,召了巴录来,把耶和华对耶利米所说的话,让巴录都写在书卷上,并且叫巴录在圣殿中,把书卷上的话宣读给百姓们听,希望犹大人回头离开恶道(耶36∶1-8)。 11) 巴录所念的书卷,使一些首领们听了十分害怕。后来这一书卷被辗转送到了犹大王约雅敬面前。犹大王听人读了很少一部分,就割破书卷,把它烧毁,并且下令捉拿文士巴录和先知耶利米。但耶和华却把他们隐藏起来了(耶36∶20-26)。 12) 以后耶利米按耶和华的吩咐,把约雅敬所烧的书卷上的话,叫巴录重新又写了一部书卷;并且另外又添了许多相仿的话(耶36∶20-32)。 13) 到西底家作犹大王时,西底家和他的臣仆也都不听耶利米的话(耶37∶1-2)。 14) 后来,迦勒底人(即巴比伦人)围困了耶路撒冷。但迦勒底人听到埃及王的军队出来帮助西底家,迦勒底的军队就拔营离开了耶路撒冷(耶37∶5,7)。这时耶利米要往便雅悯地去得自己的地业。就杂在民中出离耶路撒冷。但守门官却拿住耶利米,说他是去投降迦勒底人。当地的首领们恼怒耶利米,就打了他,把他下在监里(耶37∶12-15)。 15) 耶利米被囚多日,西底家下令把他改禁在护卫兵的院子里。但不久,又被西底家的大臣下在枯井里,陷在淤泥中,等他死在里面。幸而有一个太监请求西底家,西底家又下令把耶利米从井中系上来,仍然囚在护卫兵的院子里(耶37∶16-38∶13)。 16) 耶利米被囚期间,曾直言不讳地向西底家讲明,西底家应该听从耶和华神的引领。但是西底家并未听从耶利米的忠言。最后巴比伦人(即迦勒底人)攻陷了耶路撒冷,犹大国从此灭亡。那时耶利米仍在囚禁中,巴比伦王把耶利米放了出来。于是耶利米住在居民之中(耶38∶14-39∶14)。 17) 有些人不听耶和华的话,要到埃及去,耶利米警戒他们不要去埃及(耶42∶13-17)。但这些人不肯听从耶和华的话,却把耶利米和巴录带着都一同去了埃及(耶43∶4-7)。然而,耶利米在埃及仍旧继续传讲耶和华神的预言和真道(耶43∶8;44∶30)。
陶恕《受教的心》二十七、不断重复的思想
传道人和著作属灵书籍的人,常因为说话重复不休而受人批评。人总以为:说话表达了一个意思以后,就不要再去重复,就如人都只有一个生辰,不可能有两个;如果有人说他有两个生辰的话,他不是脑筋有问题,就是说谎。 但事实上,我们的思想是绕着圈子,不断重复的;绝不像乘搭火车,车子离站开行后,便向前直驶不回头。我们脑袋的构造,迫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兜圈循环,同样的意念会重复出现,令我们感到熟悉亲切。 人所能运用发挥的思维,其实很有限,上自思想大家柏拉图,下至学童小子,也不过如是。不错,在我们的一生中,可以不断增加我们知识的宝库;但这不过是量的增加,就如织布,多织几匹可以增长幅度,但布的颜色和图案,并不会有显着改变。所谓伟大的思想,只不过是把人熟知的旧有概念,重新组织起来,而产生“创新”的、前所未有的意念。 这不是说每个人运用思维而获致新概念的能力都是一样。有人抓住了一些有限的意念,便穷一生把它们重新组织整理,所得出来的,只是单调刻板、毫无光彩的旧有花式。但学养丰富的学者和伟大的思想家,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基本意念可让他们发挥运用。 假使以上的话叫人丧气,那么大家不妨想想:历世历代伟大的艺术名作,事实上亦只是艺术家们运用仅有的七种基本颜色画出来的。他们的天才,使他们能调和出无数色彩,然而他们却不可能发明另一种新的基本颜色。又比方贝多芬,或董尼才弟(Donizetti)的伟大乐曲,其实也不过是把为数不多的音符,巧妙地配合而成。 因此,不管是天才的创作也好,或是天分不高的传道人口中所讲的信息,都离不开人所熟知的思想框框。人类思想领域中所出现的,都不过如是,基督教神学所倡导的亦然。 比方,圣经有一百五十篇诗篇,每篇都极其珍贵,对信徒犹如珍宝一般。可是,如果我们把其中重复出现的字句删去,不难把整卷诗篇缩为几章。在这些篇幅中,有不少的意念是重复出现无数次的,就如名画中的色调,或乐章里的音符一样。但尽管如此,爱慕神的人读诗篇时,却永远不会感到厌倦。每一句熟悉而甘甜的句子,带给人不断更新的领受,好像不久前才发现那经文一般。 新约圣经也是一样。如果有圣经学者妄下决定,不许保罗把相同的意思反复重述,保罗所写的十三卷书信,可以由八十多页的篇幅减为几页。当然,绝对不会有基督徒做出这样的事,我们都愿意保罗的书信一字不改地留存下来。里面包含的思想虽然不多,但它们有如支撑着整个宇宙的巨柱,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十多个世纪以来,基督徒就在这信仰根基上过得胜的生活,亦有些因此而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又比方我们所唱的诗歌,里面虽然蕴藏华美的歌词,但事实上仅可归纳出为数有限的一些基本概念。只要翻阅一下任何一本编纂得较好的歌集,你就会发现诗歌内容所涉及的,不外下列几个范围:父神、基督、圣灵、十架、复活等等。如果查看诗歌内容,要找出里面的属灵意义,那就不管诗歌数量多寡,其中所涉及的也不会多;但若把这些意思组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上,又或以这些诗歌为感情的抒发,在敬拜中献给神,那么无论今生,或是永世,这些意思都足够我们所需用。因此,我们可以一遍复一遍地欢乐歌唱,把那些熟悉的字句重复唱诵,不但没有叫我们厌烦,反而给我们带来欢欣,就如离家片刻以后,重睹家园时一般的愉快。 有些传道人不喜欢把已说过的意思复述,对一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存着莫名其妙的恐惧,结果他们不断追求新奇、耸人听闻的话题。每个周末,报章所刊登的各堂讲道题目中,总有一两个不知所谓,甚至怪诞荒唐,除非能运用非凡的想象力,否则人们无从领会该话题与基督教有何关系。我们无意贬低想出这些玄妙话题的人的诚意,但我们着实为他们的态度,感到痛心。我们如要创新,亦只能限于使徒们所说过的。
耶利米书背景
《耶利米书》是希伯来圣经旧约“后期先知书”的第二本。本书由数个单元的文集编辑而成,没有时间或者是主题的顺序,只是把全部的资料集合起来放在一起,把先知耶利米讲过的话或者做过的事挑重要的记载下来,也包括以第三人称提及先知的传记材料。书中内容都出自先知耶利米的口,但部份内容可能来自耶利米助手巴录的记录。 本书以犹大末年为背景。当时,犹大在玛拿西王的影响下,拜偶崇邪,作恶多端,神的忿怒总不止息。虽然在约西亚王第十八年间,朝廷从事大刀阔斧的宗教改革(参列王纪下22至23章),可惜后来流于表面的革新,未能深入民间实际的崇拜的生活中,百姓并没有真正悔改归向神,反而迷信圣殿,认为那是民族安全最大的保障。整个国家堕入虚假的安全感中,从先知到祭司一味作假。 先知耶利米蒙召时,犹大还臣服于渐趋衰微的亚述帝国,主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巴比伦,玛代联军攻陷,公元前609年埃及法老尼哥率军北上援亚述,犹大王约西亚出兵拦阻,不幸阵亡。其子约哈斯继位,作王仅三个月就被尼哥带到埃及,由尼哥另立约哈斯的兄弟约雅敬为王,从此犹大成为埃及的附庸。 主前605年(耶二十五1;四十六2),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击耶路撒冷,约雅敬王和部分圣殿器皿被掳(代下三十六6-7),先知但以理也在这次被掳(但一1、6)。约雅敬后来被释放。主前597年,耶路撒冷城被围三个月后陷落,约雅斤王和所有的犹大精英被掳,先知以西结也在这次被掳(结一1-2);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攻陷、圣殿被毁,剩下的百姓大都被掳,犹大国灭亡。
米吉多
米吉多(Megiddo) 是欧、亚、非洲的十字路口,“米吉多”的希伯来文意思是集合地点或军队的结集,是古代迦南的商业中心和军事重镇,距今海法港约32公里,位于耶斯列平原西南面的边界上,米所波大米至埃及间的交通要道由此经过,位置连贯两洲军事与贸易路线的要冲,是当地交通咽喉要道,又扼迦密山的隘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米吉多平原座落于群山包围里,有迦密山、加利利山、他泊山及撒玛利亚山的环绕下,成为以色列地最广大的平原,也成为易守难攻的战场。历史上有多次战役在此展开。 米吉多有多个别称:哈米吉多顿、美吉多或帖尔∙美吉多(Tell Megiddo),地名原意是军区、群集、会晤所、约会及烙印者。考古学家已确定今之美撒林废墟即米吉多城,发掘出城墙、城门、王宫、馬廄、神庙等。 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进军迦南时,击败米吉多王,夺得该地(书12:21)。分配地业时,米吉多城以及属于该城的镇市归玛拿西支派所有(代上7:29称米吉多是以法莲人的地业)。玛拿西的子孙不能赶走居住在米吉多等城的迦南人,但让他们做苦工(书17:11-13)。到士师时代,迦南诸王曾在米吉多与以色列人争战而大败(士1:27-28, 5:19)。 在所罗门的时代,重点修固了米吉多、夏琐、基色等要塞作为军事要地(王上4:12, 9:15)。南北分裂后,犹大王亚哈谢在避耶户而被人击伤之后,亦死在米吉多(王下9:16-27)。犹大王约西亚年间(约主前609年),埃及法老尼哥要攻击亚述王,约西亚出去抵挡,重伤而死在米吉多(王下23:29-30;代下35:20-25)。先知撒迦利亚预言,将来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必为他所刺的哀哭(亚12:10-11) 。 在新约时代,使徒约翰在启示录提到的三个污秽的鬼魔,叫普天下众王争战的那个地方,希伯来话叫作哈米吉多顿。(启16:13-16)「哈米吉多顿」,原文即「米吉多」,是基督教《启示录》所预言的末世末期善恶对决的最终战场,只出现在《启示录》第16章所记述的异象中出现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