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書》背景

The Book of Amos is the third book of the twelve Minor Prophets. Its author is the prophet Amos from the Southern Kingdom. He was an ordinary shepherd and fig-grower from the south, with no prominent background, yet he was sent by God to declare judgment to the Northern Kingdom (Amos 7:14-15). During the reign […]

約珥書簡介

The Book of Joel is the second book of the Book of the Twelve Prophets. Its writing date is uncertain. The author is the Southern Kingdom prophet Joel, whose name means “The LORD is God.” His name appears only once in the Old Testament. In Acts chapter 2, the Apostle Peter quotes his prophecy about […]

陶恕《靠圣灵成事》一、神永恒的作为:只靠圣灵成事

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8、11-12) 圣经教导上,指出神一切透过教会进行的工作,都只有靠着圣灵运行其中,才能成事。可是,人却不容易接受,因为这是跟我们肉体上追求虚荣与称誉的私欲背道而驰的。 基本上,神待我们已是无比仁慈与温柔,但并不表示神就愿意容忍我们人类的骄傲与肉欲。因此,祂话语中常常严苛地斥责“骄傲的肉体”,同时,务要我们明白和承认:人不能仗赖本身任何天聪或才华,来完成神自己独特和永恒的工作。 神虽然信实地提醒我们,圣灵其一任务乃要隐藏起基督的工人,不使他个人外露,但神希望人真正谦卑的要求,也往往处以宽容,只作为神的期望,而不定为规律,迫人谨守。 我们应该成熟地承认,许多虽已转向基督,并加入教会的信徒,却未曾摔去人类追求虚荣与称誉的私欲,结果,一辈子花时间干宗教的事情,但是,却只为了一己荣耀而已! 弟兄啊!一切荣耀只属乎神而已!假使我们硬要沾点光彩,那么,神自己在教会内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了。 由此而下,让我们看看使徒笔下基督自己实际的作为吧! 祂赐下特殊恩赐,“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 你可否留意到我们故意把逗号删去?神最初没有在经文中加入标点符号,它们只是后来翻译的人加进去的。而经文中多了这些逗号后,那些恩赐在基督身体内,就俨然产生了一两种不同的效果。 现在圣徒所做的,将来就能建立起基督的身体。那并非为人熟悉受任命的职事,而是每一个基督徒都有份参与的职事。我们都要一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到大家都在信心里合而为一,一同接受神的儿子既是完完全全的基督,又曾取了人的样式,成为完全的人的真理。 来访我们教会的人中,常有人坦白地问及某些他们在我们团契里找不着的东西。他们想知道,为何我们对于别些时兴群体的俗例不感兴趣。 我很难阻止别人不客气地把我们教会跟其他教会或群体比较,但假如我们未能达至属灵或圣经严格的标准,不在乎我们是何许人,神也自然会对付我们。 不过,对于那些神托付我们的工作,经过我们虔敬地细读圣经,并研究如何运用种种技巧之后,则一切的工作表现,我们都要负责。 我认为有三方面基要的方法,让神可以使用基督的身体,实践祂最终的工作,即那永恒的工作。 首先,基督信徒和会众必须完全单独献身于基督的荣耀中,意思是绝对要从现代人力争虚荣与称誉的私欲中回转过来。 为了使“卖艺人”远离我的讲坛,我已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不以为神呼召我们,乃是成为一群“卖艺人”,我们也深信神总不会让教会里筑成一座宗教的舞台,让一群卖艺人在那里狂傲自大,一心追寻自己在人间的声名。 我们不相信那是神成就祂永恒工作的方法,祂从不曾表示,要倚靠人类各种各样表演来传扬福音。 反之,我们很需要留心圣经里如何提及普通人,就是一般普罗大众,像你像我的这些人。 神话语里常常称赞普通人,我相信这是神乐于亲近的一群。 耶稣身边常围着一群普通人,那里没有很多“明星”,相反,主耶稣大部分助手来自普通人,都是好人,但他们却肯定不常是光芒四射、成就杰出的一群。 耶稣最看重的是我们奉献的表现,在我们日子里,确看见祂的灵使用那些不再关心自己好处的人,他们只是一心一意把荣耀归与救主耶稣基督。 若要讨主喜悦,我们就必须单单成为神手里的器皿,任由主使用。 用数秒时间,在你脑海中浮现家里林林总总既实用又美观的电器,它们都是为了各种不同用途而制造出来的。 可是,不接上电流,电器只是金属或塑料品,全无功用,唯有待外面的电源送来能量,它们才真正发挥应有功能。 这也一如神在教会里的种种工作。 不少人传道和教导,也不少人以音乐来侍奉神,当然,还有许多人管理神的工作。可是,若圣灵的能力不能自由运行于各人工作上,予以能力,那么这些工人倒不如留在家中还好! 单独倚靠人自己的天资,不足以应付神的工作,唯有借着至高神的灵自由地运行,以祂自己创造力与赐福,才能使每项工作充满生气和加快完成。 昔日曾出现过一些伟大的传道者,世上各处都想邀请他们前去。其中一位最杰出,在英国最受尊崇的传道者,或许我们还有人认为他是布道家,可是他却并非以传讲圣经而闻名。反之,他长于自然科学、文学、哲学等方面,著作非常畅销,他在讲坛上雄辩滔滔的表现,吸引了无数群众。 但是,那位传道者去世后,昔日曾使他极其忙碌的种种工作一下子都烟消云散,因为他没有让神的灵引领他所有天赋和能力,于是神永恒的工作也没有因他而得到进展。 我们却仍记得司布真(Spurgeon)与摩根(G.Campbell Morgan)离世后,他们生前的工作却依旧如昔,因为这两位著名的传道者能把一生事工建立在神的话语和圣灵的能力上。 你可以把这事实写下来:就是不论一个人做什么,不论他在自己行业里如何成功,但假如他没有倚靠圣灵行事和加力,那么他一死后,任何生前作为也必定全然粉碎。 或许最可悲的更是他的天分与才华,死后可能被人尊崇,但是他却要晓得在主再来的日子里,主要审判每一个人的工作,那单靠自己天赋所做的一切,在主眼中只是草木禾秸而已! 第二个有关神用教会的重要事情,乃是神回应我们凭真信心向祂发出的祷告。 祷告这回事,确是我们这群普通人,身为神儿女的特权。不管各人身份为何,我们都有权在神家里凭信心向祂祷告,那祷告能占据神的心,并且能使我们达到神对属灵生命与得胜生活的要求。 我们若思索祷告的能力和效用,那就同时在问自己为何是个基督徒,和自己正为了什么东西而奋斗。 我们要问自己,是否走上信仰的欢乐轮上,不停地团团转,还是紧握住那机动木马须毛,在音乐中毫无意义地旋转旋转。 有些人可能以为信仰的路途乃是一种进程,但神家里的人往往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四周有许多人的信仰,绝不仅是每个主日守礼拜,而是相信一群得救的信徒聚集一起,而神在其中要奇妙地答应我们的祷告。 我们相信神垂听并且在圣灵里应允我们的祷告,就让我们说:神在会众里成就祷告一事,要比其他任何事情更能振奋人心,更能鼓励和团结属祂的子民。 神垂听我们祷告,又能把人在挫败里下垂的手重新举起,并且使属灵里发酸的腿再次得力。 我很相信人无论如何宣传神的工,也总及不上凭信心向神祷告,让祂透过圣灵应允祷告,丰丰富富地施与恩惠,成就祂的事工。 实际上,这样的一种祷告与切合神要求的做法,将带来神借教会而成就工作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基督徒倚靠圣灵行事,并甘心乐意地运用圣灵所赐的恩赐。 这样做使我们有满溢的福气,不易倦怠。并且,要引领我们,晓得唯有借着圣灵行事,才能领略到神的同在、能力和赐福。 真正明白神的基督徒,不会再争论是否常常需要圣灵同在的事实,假若我们亲眼见过奇妙复兴,就必然了解那是不容否认的事情。 在我的档案中,仍留着一份有关教会复兴的旧提纲。我年轻时,在讲台上就传复兴的信息,但迅即发现,知易行难,讲复兴不难,但要教会真正实践出来,却甚为不易。 我所讲“奇妙复兴”是什么意思呢? 当会众里有人踏上一步,经历簇新而奇妙的属灵经验,你就会发现我所谓的奇妙复兴是怎样一回事。这种灵里的复兴,能比一切教会的聚会或特别令会,更能使年青人工作振奋和上进,因此,就让这复兴发生在一个年青人身上吧! 对于年长的基督徒,道理也是一样。只要有一人凭信心向前走上一步,口里宣扬圣灵的丰富,高举耶稣基督为主,那么整个群体里的信徒都会一同感受到,并深深分享到那种属灵的喜乐。 我认为我们要接受和相信,它是按照神有关圣灵的应许而产生的一个属灵定律。 另一方面,我们却不相信那种属灵的福气,可以用钱买到。我们也不相信飞机或任何运货的交通工具可以把它运来。同时,神在人灵里的同在和赐福,人也不可能自制。 我们相信只有在传讲神话语时,有圣灵运行其中,那奇妙复兴才会出现;只有待圣灵运行在人心里,把人内心搅动,叫人相信,那时神真正的赐福才会降临。 好了,综合上述而言,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假如我们单一专注于神荣耀之中,运用祷告而来的资源,服从于神的灵的带领,于是基督的教会就必然满有真正的大喜乐。 认识我的人,相信总不会认为我是一个常常嘻嘻哈哈的人,但是感谢主,我知道在主内的真正喜乐,同时也相信我们应该成为喜乐的一群。 基督身体内每一员,总得面对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配称为“喜乐的人”吗? 我们有多少人,主日往教会敬拜神,但脑海却堵住无数家里烦忧? […]

Agape的耶和華神

In Greek, the word “love” can be expressed with four different words. Agape is one of these words, but it was rarely used by the Greeks because this kind of love is very uncommon. Agape love is a selfless, sacrificial love of care and giving. This word doesn’t apply to everyone, but is reserved for […]

踹谷和耕田

[Hosea 10:11] “Ephraim is a trained heifer that loves to thresh; so I will put a yoke on her fair neck; I will make Ephraim pull the plow [or be ridden]. Judah shall plow; Jacob shall break the fallow ground.” “Threshing” was the ancient method of separating grain from husks. Farmers would spread harvested grain […]

陶恕《受教的心》三十九、基督在教会的权柄渐失

我要在此说出自己心灵里的负担。虽然我不敢自认有任何特别的启示,但我感觉到我这负担,也正是圣灵的负担。我有自知之明,深知我所以必须把这些话写出来,不外是出于爱心的催迫,绝非因为与其他基督徒起了争端,情绪受了激动而写这些话。事实上,我从来未受过任何人的诋毁、挖苦或攻击。我说这些话,也不是基于与任何人有不愉快的交往;我和我所属的教会,甚至和其他教会的基督徒,一直都保持融洽而愉快的关系。我所以感到痛苦难堪,纯粹是因为看到今天普遍存在各教会中的一种情况。我必须首先承认,我自己也正厕身在这个令我恨恶的境况中,我的感受就如以斯拉一样,当他为犯了罪的百姓代求的时候,也把自己包括在内:「我的神啊,我抱愧蒙羞,不敢向我神仰面,因为我们的罪孽灭顶,我们的罪恶滔天。」(拉九 6)在这里,我指着别人所说的每句责难的话,也是指着自己说的,因为我也犯了同样的罪。我说这些话,是希望我们各人都能回转归向主我们的神,不再犯罪。让我先展明我里面的重担:今天,耶稣基督在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人当中,几乎完全没有权柄可言。我所指的这些人,不是天主教徒,不是自由派,也不是那些类似基督教的教派。我所指的,是一般基督徒,连那些大声表示抗议,自辩是直接从我们的主和使徒们,承继属灵传统的福音派,也包括在内。新约圣经的基本信仰是:人子耶稣复活以后,神称祂为主、为基督;天父赋予祂绝对的主权,管治教会——祂的身体。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是祂的;将来在祂所指定的日子,这个绝对的权柄要完全彰显出来。但在这个日子尚未来到之前,祂允许自己的权柄受到挑战、被人漠视。今天,世人就正好向这权柄挑战,而教会也忽视了基督的主权。目前在福音派教会中,基督的地位就如一位在宪法政制下,权力受到约束的君主一般。这类君主,在国家里充其量不过是维系国民的中心点,只是团结与效忠的象征,作用就如一面国旗、一首国歌。他备受推崇,受人盛宴款待,被人拥戴;但他真正的权力,却十分有限,名义上只是全体的元首,但在国家危急之际,决策权却落在别人手中。在官式场合中,他会穿着全套礼服出席,宣读那平淡无奇的讲辞,而讲稿也是那些真正掌握大权的人事前为他拟写的;这一切都不过是门面装饰,没有实质的意义,但因为自古已然,众人又兴致勃勃,于是就没有人肯废除这些传统。在福音派教会里,基督的地位,只不过等于一个受人爱戴的表记。不错,「齐赞耶稣大能圣名」(「AllHailthePowerofJesus‘Name」)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可以说已成了教会的会歌,而十字架就是教会的旗帜。但在教会每周的聚会中,以及教会的日常事务上,不是由基督作主,而是另有其人。在某些情形下,人还可以让基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也可以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但讲道完了以后,教会的事务就全由人代策代行了。教会的道德标准,甚至一切活动的方针和方法,都由教会内有权有势的人作主。就因为有了冗长精密的组帜,一位刚从神学院毕业出来的小伙子当上牧师以后,他在教会中实际享有的权力,可能要比主耶稣基督所享有的大得多。基督不但没有多少权柄,甚至是毫无权柄可言,祂给教会的影响,也愈来愈少;我不是说已经全无影响,我只是说:那些影响实际上已微不足道,而且渐渐减弱。举个恰切的例子:就看林肯总统所给予美国人民的影响吧。以诚实著称的林肯,仍不失为全国人民的偶像。他那仁慈而粗犷的肖像,仍然随处可见,既好看,又叫人倍感亲切,令人对他充满钦佩;而小孩子们也从小就听惯了他的事迹,无不知道他是个充满爱心、诚实而谦卑的人。但当人把这些感觉按住了,他对我们还有什么影响呢?那时候,就只剩下一个好榜样,人们对他的印象,却渐渐褪色淡忘,愈来愈变得模糊了,他给人的影响也就愈来愈少。不法之徒也可以披上林肯的黑长大衣,招摇活动了。在使人心寒的政治舞台上,美国的政客们还不断提说林肯作例子,那简直是极具讽刺的大笑话。这也不是说基督徒已把基督做主做王的事实全然浑忘了,只不过这个事实,已给搁置一旁,人们只在唱诗时便挂在嘴边,在情绪激动时就重温一下而已;那感受只如惊鸿一瞥就消逝了,又如在课堂中,大家把这件事当作纯理论般研究一下,但绝少应用到实际生活上去。今天的福音派基督徒,根本就不承认人子耶稣基督在教会中应有绝对的权柄这个事实,也不承认基督有权管治每个信徒的日常生活。我们目前的光景就是这样:我们认为自己所接受的基督教信仰,与当日基督和祂的使徒所传讲的一模一样;我们的信仰、实践、道德和活动,都与新约教会看齐。无论我们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和实际行出来的,都以圣经为根据,绝无问题。我们还认为主所要求我们的,就是要我们忙碌地参与教会活动,这样,我们就是遵守基督的诫命了。对我们的主在新约圣经中所显明的教训,我们不是顺从,就是拒绝;但为了避免要在这两者之间作出困难的抉择,我们就宁愿将这些教训,随意加上解释。诡辩术并非是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家独有的,我们这些福音派人士,也会用一些好听和巧妙的解释,借以推卸责任。这种手按正合乎人属肉体的性情:让人有借口不去顺服主;叫那体贴肉体的,不再感到不安;又使基督的话全然失去功效。这一切的表现,反映出我们并不相信基督的话所包含的真正意思,总以为祂另有所指。祂的教训,经过人一番解释后,已变得面目全非,但人们却仍旧把它当作一般理论而继续接受下去。尽管如此,今天带着「问题」来向基督求教的人,日益增加,还有一些渴求心灵平安的人要寻找祂;可是,人们所推举的基督,却只像一位属灵的心理学家,专给人解决疑难,使人消除内疚,避免产生严重的心灵创伤,又能使人轻易和顺利地适应社会。当然,这样一位新奇的基督,与新约圣经所显示的基督,全无关系。真正的基督,是做主做王的基督;但这位事事迁就人的基督,至多不过是众人的仆人而已。也许我该再提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支持我所说的,指证基督在今天的教会里已没有权柄。好吧,让我提出几个问题,大家可以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找到证据。有哪一个教会的执事会在商讨事项前会先寻求主的话才作出决定?参加过教会执事会议的读者,不妨回想一下:曾否记得有那一次开会时,有执事引述圣经来支持论点?或是做主席的会提议大家参考主的教训,来处理某个问题?这一类会议开始时,习惯上先来一个公式化的祷告,或是几个人轮流领祷。祈祷完了,教会的元首基督就再没有发言的机会,却由大权在握的人讲话。若有人不同意我的说法,就让他们提出证据反驳,我一定乐意聆听。有哪一个主日学教职员会寻求主的话作引导?那些教职员不都是以为他们老早就知道应该作什么吗?他们认为只须思想有效的办法去执行就是了;他们把时间和注意力,都放在计划、规则、进行程序、方法技术上。开会前的祈祷,不过是求神加力给他们去完成拟定的计划。显然地,他们从没有想到主也许会有别的吩咐要他们遵行。有谁见过主持会议的主席,携带圣经出席会议,以备应用呢?他们要的是会议纪录、条例、章程之类,而不是主的命令。他们把灵修时间和讨论会议事项,分得一清二楚,两者之间可以全无关联。有那一个差传会是真正寻求神的话和圣灵的引导?他们也许都以为自己已做到这一点,但事实上他们早已假定自己的目标是有圣经根据的,因此无需再寻求主的引导,只需求祂帮助他们达成目标就可以了。他们或者也会整夜祷告,求神使他们的计划成功;但他们只求基督帮助,却没有尊祂为主,只求用人的方法,去达成自以为合神心意的目标。这些目标,日久便成为他们的工作方针,从此主在他们当中就连投票权也给剥夺了。在举行公开崇拜时,基督的权柄何在?事实上,今天教会的聚会,绝少是由主掌管的,而祂也不能在其中产生多少的影响力。我们唱诗颂赞祂,传扬祂,但却不许祂干预我们的事;我们要照自己的心意去敬拜,还以为传统上既是这样,其他教会也是如此,那就一定错不了。有哪一个基督徒在碰到道德上的问题时,会想到从登山宝训中,或新约圣经的其他书卷里找寻答案?在有关施舍、节育、儿女教养、生活习惯、什一奉献、娱乐、买卖交易,或其他重要的事情上,有谁愿意遵从基督的吩咐?如果神学院在一切决策上高举基督的话,还会站得住吗?也许其中有一两所是可以维持下去的,我倒盼望事实真的这样。然而大多数神学院,虽说是教导圣经的,但为了得以维持下去,都已被迫采取一些全无圣经根据的工作程序。我这样说,大概也不会错。摆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个反常的现象:神学院是教导人们有关神的教训,其中包括基督的权柄;但为了令学院能维持下去,往往将主的命令置诸不理。引致基督在教会中逐渐失去权柄的原因有多种,我在这里只提其中两种:其中之一就是教会中各种习惯、先例,和传统的影响。这些东西,有如地心吸力一般,影响着教会内一切的活动,还经常施加压力,使这些活动朝一定方向走。不用说,结果就是令教会向现状屈服。在这种情况下,做主的就不再是基督,而是人为的习惯。这种情形也同样见于基督教其他宗派里。在北美洲,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但也许情形没有在福音派教会中那么严重。第二个原因是福音派中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些讲求知识之风,并非源于人对学问知识的渴求,只不过是爱慕虚名而已。正因为这样,一些本来该有亮光的、大有作为的人,结果就和仇敌妥协。让我再将这一点详加解释。福音派信仰原是基督和祂使徒的真正信仰;但现正落在四面受敌的光景中:在西方国家里,仇敌已放弃采用暴力的方式,不再拿刀枪对付我们,而是满脸笑容,手拿礼物来迎着我们;他们也举目望天,起誓说自己也是信奉我们所持守的真道,然而他们实际的目的,是要破坏我们的信仰,就算不能破坏,至低限度也要改变我们的信仰,使它完全失去属天的样式。仇敌借着哲学、心理学,或人类学等,用听来合理的甜言蜜语欺哄我们重新思想我们在历史上的地位,要我们放弃严谨的态度,对于各种不同的主张,要尽量包容、谅解。仇敌们所用的词句,是学院派那种专门术语,结果我们当中部分一知半解的信徒,就趋之若惊,极力去奉承讨好他们。他们也大派学位,就如洛克斐勒(Rockefeller)在大街上向穷孩子们乱抛角子硬币一般。福音派一向受人批评为不学无术(有时这样的批评也是对的),现在既有机会,当然不会轻易放过,死命要抓住这些可以抬高自己身价的衔头,一旦得手,他们简直难以相信,整个人飘飘然,就像隔壁教堂的女高音独唱者,一旦被邀在大会堂登台演唱一般。对于基督徒而言,要衡量任何属灵事物的好坏和最终价值,都必须以主在其中所占地位之多寡来作准则。基督是元首?或仅是一种象征?祂是在管理着呢?还是仅在帮闲?一切宗教活动,小至基督徒个人的行为,大至牵涉整个宗派、动用人力物力、耗资庞大的行动,都可以用以下问题的答案来作衡量:耶稣基督是否在其中管理、作主?到那一天,我们的工作究竟是草木禾秸,还是金银宝石,那就要看看我们能给予上述问题什么答案了。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面对我们的,是三种选择,而每个人都得作出自己的决定:第一,你听了我以上的话,可以恼羞成怒,力斥我传闻失实;第二,你可以点头默认我所说的,但自我安慰一番,力辩事情不可一概而论,还马上声明自己是例外,并未同流合污;第三,你听了这些指责后,谦卑下来,承认自己实在是使圣灵担忧,羞辱了主名,没有照着父神给予祂的地位尊崇祂,祂本是教会的元首。上述第一、二种反应,只能叫我们所犯的错误更根深蒂固;第三种反应,如果持之有恒,可以除去我们当得的灾祸。这一切就全凭我们决定了。

基比亞的日子

Gibeah, meaning “hill,” was a small town belonging to the tribe of Benjamin’s allotted territory, located about twelve miles north of Jerusalem (Judges 19:12, 14). Because a ruffian from this town disgraced and killed a Levite’s concubine, whom he had brought back from her father’s house in Bethlehem of Judah, the other tribes of Israel […]

鷹一樣的亞述

Assyria was a nation that rose in Mesopotamia (the region between the Euphrates and Tigris rivers in modern-day Iraq), with its capital at Nineveh (near modern Mosul, Iraq). By the late 8th century BC, Assyria gradually grew powerful, conquering eastern Asia Minor, Syria, Phoenicia, Palestine, Babylonia, and Egypt. The Assyrians were active in the ancient […]

陶恕《受教的心》三十八、人随着所爱慕的形象改变

「人必须首先放弃自己本来的形象,才可以有所改变。」——屈梭多模(Chysostom) 人人都在不断改变中。我们今天的形象,已有别于往日的模样,而今天我们也正迈向明天的新样子。我们的性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转变的,我们不必为此不安。相反地,凡深识自己的人,都会乐于知道自己并不停留在现况中,可以有一天完全脱离自己过去时形象,不断更新变化,更接近自己心中的理想模式。可是,叫人感到不安的,其实不是我们在不停地变化,而是究竟我们将会变成怎么样。重要的是我们正朝着那个方向变,因为人性的改变,总不会在平面上进行;我们不是向上升高,就是下降;不是向上爬,就是向下沉。当人从一种模式变为另一种模式时,结果不是变坏,就是变好,这正是启示录中所表明的属灵法则:「不义的,叫他仍旧(或作「更为」)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或作「更为」)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或作「更」)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或作「更为」)圣洁。 」(启示录二十二 11)【括号内为古恣比德〔Goodspeed〕英译本原意。 】我们不仅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事实上我们正向自己所爱慕的形象改变。我们的为人,其实就是自己所喜好、所爱慕的总和,我们亦必然至终会长成自己最爱慕的那种形象,因为「爱」本身具有一种创新性的吸引力,能改变人,塑造人。除了神的圣灵直接在人心灵里动工,爱是最能影响人性的一股力量,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们以什么为爱慕的对象,不能等闲视之,也不能轻忽;这对我们目前和永远都有极重要的影响,能决定我们的将来,并能准确地昭示自己未来的模样。我们爱慕的对象如果不纯正,属灵的长进就会受阻,灵命就会受损,以致基督的样式无法从生命里彰显出来。只有当我们爱那应该爱的,自己才会得益;如果能持之有恒,我们就会不断经历改变,逐渐变成自己所爱慕的样式。圣经中最大的诫命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太二十二 37)上述的道理,已部分解释了这条诫命。一切有道德意识的受造物,都必须以学像神为至高的目标,而这也正是他们被造的原因。没有了这个目标,生存也就失去意义。对于圣经中曾提及的其他又奇异又美丽的受造物,我们暂且不提,只集中讨论犯罪堕落的人类。人本来是照着神的样式造的,但转瞬间却离了本位,跟从撒但,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着祂对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就为我们预备了救赎。基督救赎的大功,最终的目的不在救我们脱离地狱的刑罚,乃在叫我们恢复与神相似的模样,就如罗马书八章所说的: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罗八 29)不错,要完全恢复与神相似的模样,是要等到基督再来的日子;但这个恢复的工作,现在已经开始了。当我们那充满信心的灵,不住仰望耶稣基督脸上所彰显的荣耀时(林后三 18),鄙陋卑贱的人性,才会逐渐而稳定地朝向与神相似的模样改变,如同烂铜变成精金一般。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预见一种困难,一种由于对「爱」的错误观念而引起的困难。问题是这样的:一般人都认为,爱是反覆无常,难以捉摸的,而且全不受控制。爱一燃点起来,就烘烘地燃烧着,直到烧尽为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爱」控制下来?怎样使我们的爱心对准值得我们爱慕的对象?尤其是怎样才能迫使我们对准神,以祂为我们永远爱慕的对象?如果爱是真的捉摸不到,而又不受控制的话,这些问题就永远不会有满意的答案了,我们的前途也就漆黑一片。可是,事情却是简单不过:属灵的爱慕,并非如一般人所相信的那样反覆无常、不负责任。这种情操其实是完全受制于人的意志,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和驱使。我们惯以「堕入爱河」来描述恋爱中的人,如此罗曼蒂克的语句,总使人以为引发爱的情怀,就像中了爱神的箭,叫人浑然失去自制。时下青年以为恋爱就该如西方童话中的仙子一样,爱得浑浑噩噩、不知方向,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我们不知不觉地把这种观念,同样应用到与创造主的关系上,往往追问自己,如何才能使自己全心爱神?要回答这问题,以及其他一切有关的问题,首先要认识一件事情:我们对神的爱,不是感觉上的,而是意愿上的,完全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不然的话,圣经就不会命令我们要爱神,而我们也不会因为不爱神而在将来要受责备。我们若将罗曼蒂克的爱情观念,应用到与神的关系上,就会令自己属灵的生活严重受损。所谓人「爱上」神的说法,实在毫无圣经根据,也不是我们配说的,更不能叫至高的神得荣耀。我们绝对不是因情感上一时的冲动而爱神。我们爱神,是出于痛悔的心,出于生命里的改变,也是出于对神坚定不移的专一。当神在我们心中渐渐取得地位时,我们就会爱慕祂,并且这爱会涌流出来,直至把其他一切的杂质都冲洗干净。但是我们不能单单等待这种强烈感觉的来临。我们的责任不是去感受;我们的责任是去爱,而真正属灵的爱是出于意志的。不管爱心看来是多么冷淡,只要我们坚决爱神,而且不断借着对神话语的顺服,使我们的爱更加坚定;那么,欢欣的感受自然接踵而来。春天不是因为小鸟的鸣唱和花朵的绽开而降临地上,而是因为春临大地了,小鸟才开始鸣唱,花蕾才陆续绽放。在这里,我要赶快说明一下,我绝不同意所谓「凭意志力得救」的说法。任何类似基督教信仰,但高举人的「内在力量」,或信赖人的「创作性思考能力」,而不信靠神的大能等一切教派,我都坚决反对。这些脆弱的哲学理论,都犯了严重的错误,误解人性是可以改善的。这个谬误,就等如相信下泻的瀑布,可以回转向上,流向它的源头一般;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同样,「救恩只出于耶和华」。失丧的人在得救那一刻,整个人就被神放在更高的地位上。他必须先经历奇妙的重生,接受了从神而来的生命,那么,使徒的话才适用于他: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 18)我希望我以上所说的话,足够确定一个事实,就是:人性是不断改变,至终会变成本身所爱慕的形象。不论男女,每个人都受到自己所喜爱的对象影响,因着心中的喜好而改变自己的形象,不断地随着这些有力的塑造力量而改变。因此,在未蒙救赎的亚当后裔中,世人每天都在上演极大的悲剧。只要想想:那天真无邪的小孩,如何改变为杀人不眨眼的古罗马尼禄王,或纳粹德国的希姆莱;而那个连狗都不屑去啃的耶洗别,难道生下来就是那「该受咒诅的妇人」吗?她不也曾和一般充满纯情幻想的少女一样,每想到恋爱就脸红吗?可是,曾几何时,她渐渐地对邪恶的事发生兴趣,后来更热衷地爱上了一切恶事,结果就如窑匠手中的泥团一样,被这些邪恶的事模造成为失去理性、令人憎厌的妇人,以致太监把她从窗户扔下去。我们在天上的父,为祂的儿女们预备了该羡慕和喜爱的对象,它们犹如宝座前的天虹一样瑰丽夺目。这些东西并非神自己,但却是最接近神的。如果我们不爱慕这些东西,就不能爱神;但如果我们爱慕它们,就能更多爱神。究竟这些东西是什么呢?第一是公义。我们的主耶稣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来一 9),因此,神就用喜乐油膏祂,胜过膏祂的同伴。这里说明了一个必然的道理:有爱就有恨,我们的心受公义吸引,也就必对罪恶有同等程度的厌恶;最圣洁的人,也是最热爱公义,嫉恶如仇的人。其次就是智慧。英文词汇中,「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出于希腊文,意思就是渴慕智慧。但未有希腊哲学家之前,就有了希伯来人的先知,他们对智慧的领会,远较希腊人所知的更高,也更属灵。旧约圣经中的箴言和传道书(还有一部分诗篇),都充满了对智慧的爱慕,甚至柏拉图,虽身为哲士,对此亦一无所知。旧约书卷的作者,高举智慧到一个地步,以致我们有时亦难以把从神而来的智慧,与神自己分辨出来。在希腊人之前几个世纪,希伯来人早就认识到神就是智慧的本源,只不过他们对智慧的观念,侧重道德方面,甚于学术上的研究。对希伯来人来说,智慧人就是行善的人,也就是虔敬、与神相似的人。智慧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就是爱神,遵守祂的命令。希伯来的思想家,都不能将智慧和公义分开。在旁经中最伟大的两本书卷——《所罗门智慧书》和《传道经》,智慧与公义相伴而行,其精彩处与圣经所论及的不相伯仲。基督徒该爱慕的另一个对象,就是真理。神的真理与神本身,也是不易划分清楚的。基督说过:我就是真理。这句话把真理和神自己联在一起,不能分割开来。爱神,就是爱真理。而当我们以坚定不移的热心去爱慕真理时,就会不断长进,愈来愈接近真理,渐渐远离虚谎与谬误。此外,神希望我们追求的其他善良圣洁的美德,我无须在此一一列举,因为圣经已把它们胪列在我们眼前,就如:怜悯、仁爱、清洁、谦卑等。肯接受圣灵教导的人,都知道怎样培养这些美德。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渴慕这一切美德,正如保罗写信给腓立比教会说: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 8)

何西阿的比喻之二——薄餅

[Hosea 7:8] “Ephraim mixes himself with the peoples; Ephraim is a cake not turned.” The Northern Kingdom of Israel mingled with other nations, gradually losing the distinctiveness of God’s people. God’s people were meant to be a “people who live apart,” meant to solely follow and rely on God. However, the Northern Kingdom sought help […]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