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受教的心》三十七、游戏人间?还是人生如战场?
游戏人间?还是人生如战场?对我们来说,一切事物之所以然,不但要看事物的本身,也视乎我们对事物存有什么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可能比事物本身更为重要。这道理可说是人所共知的,也是老生常谈了。但既然有道理,我们就不能因此把它当作陈腔滥调而置诸不理。说来奇怪,事实本身虽然确定不变,但我们对事实的阐释,却往往随着时代而转变。人随着所爱慕的形象改变受教的心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这世界已存在不少个世纪了,已是固定的事实,并未因时代变迁而有显著的变易。但近代人对世界的看法,与我们的祖先有天渊之别。由此可见,我们对事物的阐释能产生何等巨大的影响。对我们来说,世界不只是它本身是怎么样,而是我们以为世界是怎样。因此,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与阐释完美与否,就决定了它带给我们是福是祸。我们只要追溯至美国立国的初期,就能领会近代人的心态,如何与前人大有分别。在当年,美国人一般的思想,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视世间如战场。他们相信世间有两股对峙的势力:一边是罪恶、撒但和阴间的权势;另一边是神和公义,并天国的能力。这两股势力成了对垒的阵营,彼此互不相容,世人就要从中取舍,不能保持中立;不是生,就是死;不是天堂,就是地狱。如果人要站在神这一边,就得好好准备向神的仇敌宣战。在地上的争战,是认真而又致命的,而且会持续一生。人盼望争战完毕便安返天家,到时可以放下武器,安享神为他们预备的产业。当年教会讲道的信息和诗歌,往往是关乎争战的,有时还充满思乡的情怀。基督精兵渴望返回天家,与主永远同在;当他们想到争战结束,凯旋而归的时候,歌声充满了悲壮的情绪。不管是在仇敌面前浴血冲锋,或是渴慕战争结束后安返天家,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身处的世界是战场,其中已有多人负伤流血,甚至牺牲了。这种态度无疑是合乎圣经的真理。除去圣经中无数的修辞格和隐喻,我们仍可得出一个切实的教导:世间充满了灵界的无穷力量,而人是属灵的,所以就不免被夹在其中。邪恶的势力决意要毁灭人类,但基督要借着福音的大能,把人拯救出来。所以人若要得拯救,就必须凭着信心和顺服,站在神的一边。这就是我们祖先所相信的,我们亦相信这正是圣经的教训。今天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了。事实虽然依旧不变,但人的看法已完全改变了。人不再以世界为战场,倒把它当作嬉戏娱乐的场所;我们在世上非为争战,乃是要尽情欢乐;我们不是身处异地,而是已经以世界为家了;我们不是准备好好地去活,而是已正在舒适地过活了,最多只不过是设法摆脱一切的抑制和阻挠,以便能够尽量享受人生。我们相信这就是近代人的人生哲学。不少人已这样公开承认,还有更多人索性心照不宣地如此游戏人间。这种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基督徒,甚至是深信圣经的福音派信徒,也不能幸免。他们把数字反覆颠倒,算错了还强说已求得正确的答案。说出来真叫人难以置信,但事实确是这样。现在的福音派信徒,大部分已接受了这个看法,认为人间非战场,而是娱乐场所。如果有人直截了当地提出质询时,他们或会设法逃避,不肯正面答覆这问题;但他们的行藏是没法掩饰的。他们其实希望两者兼得:得着基督,同时又得着世界。他们还喜滋滋地告诉人,信主不一定要放弃享乐的人生,信奉基督教是最快活不过的事了。基于这种对人生的看法而举行的教会「崇拜」,实际已全然失去真正的意义。只差没有香槟酒和酩酊大醉的酒徒,否则就简直与夜总会相去不远。这些年来,这种情形愈趋严重。今天,每个基督徒都有责任认真地在圣经的光照下,好好地再检讨一下自己的属灵光景,而且必须明白了圣经的教导后,就立刻依着去做,即使要舍弃自己从前曾接受的生活方式,也在所不惜。如果要对神和将来的新天新地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就必须对目前所处的世界,有正确的观念,弄清自己与它应有的关系。这件事实在太重要了,我们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啊!
指望之门—亚割谷
【何二15】她从那里出来,我必赐她葡萄园,又赐她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她必在那里应声,与幼年的日子一样,与从埃及地上来的时候相同。 【赛65:10】沙仑平原必成为羊群的圈;亚割谷必成为牛群躺卧之处,都为寻求我的民所得。 「亚割谷」位于耶利哥城附近,Wadi Makkuk 的中段,靠近耶利哥城的一个小山谷,是一条流经吉甲地区的旱溪,意为「连累」、「灾难」。约书亚率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后,犹大支派的亚干违背耶和华的意志,私藏战利品,致使以色列人攻取艾城时大败,查出后在此处死。该谷由此得名。以色列人分配地业时,这里是犹大属地的北界。先知以赛亚与何西阿都预言,终有一天,这个死亡之谷、荒芜之谷将变成 「牛群躺卧之处」、「指望之门」,将来整个应许之地都将被恢复成「我们所羡慕的美地」(书 7:20-26;15:7;赛65:10;何2:15),其故址是今埃布奎亚。
先知何西阿
先知何西阿是何西阿书的作者。他的名字是何西伊亚的缩短式,意思是“为耶和华所拯救”或“耶和华已拯救”。(在他事奉的早期,有南国的阿摩司、北国的约拿同时做先知,南国的约珥可能也同时事奉;在他事奉的后期,有南国的以赛亚、弥迦同时做先知,北国的那鸿可能也同时事奉) 何西阿是上帝差到北方十支派的最后一个先知,这是上帝最后的话语,最后的警告和最后的恳劝。何西阿书除了提及他是备利的儿子外,很少披露这位预言者的生平。他的预言绝大部分都与以色列国有关,犹大国则只是顺带提及而已。何西阿没有提到耶路撒冷,但提及以色列的主要支派以法莲37次,谈及以色列的首都撒马利亚则有6次。 这位先知的预言和阿摩司的预言大不相同,他的话充满了感情,比较不是责备,是要吸引他们来,而不是要警告他们,是温柔,不是严厉,怜悯多过公义。何西阿的文风将他的为人显露出来。他遣词用字温文细腻,笔触敏鋭,经常反覆强调耶和华的慈爱和怜悯。他观察入微,敏于留意每个显示出悔改的细微迹象。但他有时却笔锋鋭利,言词凌厉,平淡中显出力量。他在言词间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而且思路改变得很快。 神使用他,主要向北国以色列发表谴责和审判的信息,也传达了对救赎的盼望。
陶恕《受教的心》三十六、过分自由的危险
自由无价,有了自由,人生才有幸福;没有自由,人生亦无幸福可言,人就只有勉强地活下去。 千万人为自由而牺牲,无数人天天歌颂自由之可贵。但可惜自由却给人全然误解了,人把自由的真义混淆了。 真正的自由,是有一定规范的,就如:听从神的律法,遵守主的吩咐,服务人群,使得赎的生命发挥最高的潜能等等。基督徒真正的自由,绝对不是任由自己放纵情欲,顺从自己败坏的天性。 为了要搜取绝对不受管束的自由,撒但因而堕落,有些天使亦因此犯罪、灭亡。它们为了得着为所欲为的自由,就把遵行神旨意的自由丢弃了,而世人竟亦步亦趋地重蹈覆辙,犯了这致命的错误。 只要人肯细心想一下,就会明白宇宙间根本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神是完全不受限制的,受造之物天生就要被造物主管治;他们的自由,也受到本身被造的本性所限制。从属天的受造物所享有的自由,我们可以看见天上的荣耀。无数天使天军,和教会内成圣称义的人,都有自由去满足神的心意,这自由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喜乐,远胜于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所能获致的。 在人类任何一个生活领域中,不受约束的自由都是致命伤;在政府而言,不受限制的自由,会沦为无政府主义;在家庭方面,就会带来未合法的婚姻关系;在宗教方面,会带来反律法主义(antinomianism)。人身体内最不受约束的细胞,就是癌细胞,它会破坏人体的器官。任何健全的社会,都要求其中的成员只接受有限度的自由。各人都接受某种程度的约束时,人人才可以享有真正的自由。这个法则适用于整个被造的宇宙,也包括神的国度。 没有限度的自由,只会令事情变坏。一粒麦子要结出许多子粒来,就必须放弃本身的自由,依从大自然的规律生长。知更鸟可以在整个夏季内自由飞翔,但假如它要养一窝小鸟的话,它就只好放弃四处飞翔的自由,乖乖地伏在窝里,让奇妙的生命,在自己柔轻的羽毛下慢慢孕育出来。知更鸟有它的选择:可以自由自在,却不能孵下小鸟;它亦可以放弃这分自由,甘受约束,养育幼雏。 在自由社会中,每人都必须作出决定:要尽量享用自由?还是为了明智而属乎道德的目的,甘愿接受约束?他可以负起对事业和对家庭的责任,对人类作出贡献;但也可以推卸一切责任,结果就潦倒终生。不错,街头的流浪汉远比总统或君王更逍遥自在,但这种不受约束的生活,正成了他的祸根,使他活在社会中犹如废人一般,死后亦没有留下什么可纪念的功业。 基督徒逃避不了这种不受约束的引诱。一点都不错,基督徒是自由的,正因为如此,这种自由反成了试探。他已从罪的捆锁中得释放,不会再因过去的罪而被定罪,也不再受律法的咒诅,神的愤怒也不会临到他。从这几方面而言,他都是真正自由了,神的恩惠已为他打开囚牢,就如昔日的巴拉巴,因为已有了代罪者,他就可以自由地走出监牢了。 对真理有正确认识的基督徒,都清楚知道他已获得自由,不会再受假师传或谬误的宗教家所蒙骗,让自己再背上枷锁。可是,他有了自由又如何?他可以选择的途径有二:他可以利用这用宝血买赎回来的自由,作为放纵肉体的借口,如新约圣经所说的一些人那样;但他也可以像骆驼一般屈膝,接受他甘心情愿背上的担子。这担子又是什么呢?是竭尽所能去拯救他的同胞脱离苦难,是与保罗一同欠下失丧灵魂福音的债,还有其他不同的催迫,诸如:受尽饥饿煎熬的孩子们夜里的啼哭,被掳到巴比伦的教会的呼声,异端邪说的泛滥,假先知们的猖獗;所谓基督教国家的道德沦亡,并且种种向基督徒发出的要求,例如:舍己、背负十架、彻夜祷告、勇敢见证、减轻人间的痛苦,以及扭转败局。 基督教是叫人得自由的宗教,而民主是具有健全制度的社会里的自由状态。可是,如果我们继续误解自由的话,不久我们就会丧失自由,丧失民主。要保护国家在政治上的自由,人人就得自动自觉地负起责任;要保守神白白赐给我们的救恩,信徒就得放弃自己个人的自由权利,肩负起他们从未承担过的沉重使命。 国家一旦出现危机;政府可以征募人民入伍,为捍卫自由而战;但基督精兵并不是靠招募入伍的。基督徒要背十字架,就得自动自觉地背上它,没有任何权柄能强迫我们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或向失丧的灵魂传福音,或为教会的复兴祷告,或为基督和许多受苦的人牺牲自己。 基督徒若果知道自己已得释放,做了自由人,却又甘心情愿地做主的奴仆,才是最美好的;这也正是基督的脚踪。跟随祂脚踪的人有福了。
《何西阿书》历史背景
《何西阿书》的希伯来名是「何西阿 הוֹשֵׁעַ/ Hôshēa」,是《十二先知书》中的第一篇。作者是北国的先知何西阿,事奉的时间,从耶罗波安二世末年到撒马利亚被围之前(约主前760年 – 725年)。在耶罗波安二世执政期间,神使新亚述帝国陷入了持续三十九年的衰落,君权受到贵族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对外扩张,使以色列有了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 神赐给北国四十多年的繁荣稳定,但繁荣并不表明神的悦纳。耶罗波安二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一切罪」,百姓的属灵光景也极其黑暗。北国以色列完全离弃了对耶和华神的崇拜,转而从事一些放荡、狂饮的宗教仪式,包括与庙妓发生苟且关系。 何西阿宣告神必追讨邪淫背道之北国以色列,但将来也必接纳她归回,并将复兴她、显明神对她不离不弃的爱。新约多次引用《何西阿书》(路二十三30;太二15;九13;十二7;林前十五55;林后九10;罗九25-26;来十三15;彼前二10;启三17;六16)。 本书贯穿着两条彼此交织的主线:神毫不妥协的审判和坚定不移的爱。「祂撕裂我们,也必医治;祂打伤我们,也必缠裹」(何六1);「我的神必弃绝他们」(何九17),但也「常常等候」(何十二6)他们。因此,如果用一句新约的话来总结本书的信息,那就是:「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六23)。
陶恕《受教的心》三十五、基督徒与钱财
基督徒和自己拥有的钱财,往往夹缠不清,叫人不大乐意去仔细思量这问题;但它实在太重要了。立志做神忠仆的,断不敢因此逃避不谈,以免在将来交账时受责罚。人应当照着圣经的亮光,好好地讨论一下这问题。若有人肯放胆探讨这方面的真理,我们属神的人都应该感谢神。 基督徒在钱财上的奉献,有四点原则要注意:㈠经常定期奉献;㈡存正确的动机奉献;㈢照着自己所有的,按本分奉献;㈣奉献的钱财,要用得合宜。 首先,我们必须按时定期奉献。在金钱奉献的事上,我们最易养成善忘的习惯,总推说手头上不方便,还答应自己,当钱财较宽裕时便如数补足。亦有人不按时经常奉献,却自我解嘲地说自己所献上的,事实上已远超十分之一。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行为。不按时和间歇性的奉献,叫人自觉献上的数目不少,事实却正好相反,如果我们不怕麻烦,好好地计算一下的话,就必会发现自己所献上的数目,实际上是少得可怜。 其次,我们奉献的动机要正确。奉献给教会或差会的金钱,如果不是出于挚诚,对奉献的人来说,可能是徒然浪费。不是出于爱心的奉献,或许会给收受金钱的人一点小帮助,但一定不会叫奉献的人得赏赐。“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十三3) 第三,我们要照自己所有的按本分献上。寡妇和她那两个小钱的比喻,就是个贴切的例子。寡妇是“自己不足”,却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虽然献上的数额微不足道,但在神眼中看来,要比那些富人“自己有余”而拿出来的巨款宝贵得多。这是个重要的告诫,我们务要留心。 人是照自己的眼光而下判断,因此对金额大的奉献,就大事宣传,至于小额款项,则只字不提。我们如果存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到了基督再来的日子,就不免大感震惊。若要对奉献作出合理的评估,并叫自己在审判的日子不致大失所望,最妥善的守则就是:别忘了将来我们各人因奉献而得的赏赐,全视乎我们为自己留下多少,并非根据我们献上的有多少。牧师站在讲台时,大多对这个教训避而不谈,以免得罪教会中一些重要的奉献者。 可是,我们宁愿得罪人,也不要叫神的灵担忧。老实说,从来没有教会因为有人赌气收回他所奉献的钱财而垮下来的。最初的教会,都不是靠人赞助的。从来没有人能用经济封锁的方式,叫教会受损。如果我们承认害怕开罪那些属血气的奉献者,那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教会是属地的,不是属天的。属天的教会,应该享有属天的兴旺,不会有何匮乏,主会供应教会一切所需。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我们必须把奉献的钱财用得其所,才能得到天父的喜悦,叫我们所献上的,在主再来的日子,不致沦为“草木禾秸”。 我们奉献的金钱何去何从,这是个大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作出合宜的安排。福音派信徒漫不经心地或存有偏见地奉献,实际已把分别为圣的钱财,大量浪费了。许多信徒随随便便在各处奉献金钱,好像不用向主交账一般。信徒在奉献的事上,没有先寻求神的心意,结果只要有人鼓其如簧之舌,他们就解囊。因此,不少非法的宗教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敬畏神的信徒,绝对不应该给这些勾当捐献一文钱。 说了以上一大堆话,一定有人会劝我还是不要管人闲事,任由人喜欢怎样运用自己的钱财好了,反正钱财是他们的,要怎样使用,也与我无关。但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既然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有一天必要全部向神交代,照样,当审判的日子,神也要一一察验我们那些未经祷告便任意奉献的钱财。趁着还有今天,我们必须好好地处理这问题,否则就会太迟了。
小先知书简介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十二先知书》被合为一卷,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中被列为《先知书》的最后一卷,又被称为“十二先知书”。 在这十二位先知中,何西阿、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约拿和弥迦生活在北国即将灭亡之前,那鸿、哈巴谷和西番雅生活在南国即将灭亡之前,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生活在犹大被掳回归以后。神在这三个多事之秋,密集地差派先知发表信息,启示祂永远的救赎计划。 十二先知书涉及到以色列生活的许多场景,每一种场景都有自己的挑战。在基督教传统中通常称之为小先知书,是因为它们与大先知书相比,篇幅较短;但是先知们传讲的信息同样重要。小先知书包括下列著作: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它构成某种选集,在其中有着统一的主题和不断发展的思路。 这一选集的基本背景是神与百姓所立的圣约;所有的书卷共同讲述了以色列背约、神惩罚管教以色列、神慢慢地恢复以色列国和社会结构的故事。
天开了
【结一1】当三十年四月初五日,以西结(原文是我)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中,天就开了,得见神的异象。 以西结当时的年纪是30岁。以西结是祭司,如果他不被掳,应该25岁开始实习(民八24),30岁正式担任祭司(民四3),但他却在25岁被掳到了巴比伦,30岁在被掳之地蒙召作先知,成为神向落在黑暗之中的被掳百姓说话的出口。 「天就开了」是圣经里天向人敞开的记录,第一次是向被掳的以西结(结一1),第二次是主耶稣受洗的时候(太三16),第三次是在司提反殉道的时候(徒七56) ,第四次是在彼得领受异象的时候(徒十11),第五次是基督再来的时候(启十九11)。此外,在约翰福音1:51中,主耶稣也提到“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主耶稣在地上传道的三年半对门徒也是一个“天开了”的认识神的经历。
陶恕《受教的心》三十四、不要再缄默
一位伟大的圣徒,在他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里,要求自己的舌头不再缄默,要向神发出赞美,免得得罪神。 这诗句的涵义在提醒一件事:既然神是配受称颂的,那么我们闭口不言,就是不对了。因此,舌头不作声就是犯罪。叨当(R.A.Torrey)曾经这样说过:既然最大的诫命是爱神,我们若不爱神的话,就是犯了极严重的罪。这一类不称颂、不爱神的罪,可以称为“疏忽的罪”,因为没有确实犯罪的行为,只因没有做该做的事,就构成了犯罪的事实,故可说是一种消极的罪,有别于积极性的犯罪行为。但即使如此,它还是不折不扣的罪。 根据摩西的律法,人若知道神的子民中有人犯了罪,却不作声,他也是犯罪。在新约圣经中,雅各书亦曾直截了当地说过:“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有好些生活圣洁自守的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犯罪行为,不致于被控诉,但因为他们保持缄默,没有行动的缘故,他们里面也犯了罪,只不过这些罪不形于外而已。在某些情况下,人如果不直言,不采取行动的话,可以构成缺德,甚或是卑鄙的行为。 圣经常论及谨慎的美德,但提到怯懦时,却只有贬斥。新约圣经明说:如果我们在人面前不认主,将来主在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我们。启示录论到胆怯的人,将他们与不信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和一切说谎话的,相提并论,都要一同被丢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明显地,道德上的怯懦是一种罪,是极其严重,而且遗害不浅的罪。 当信心、爱心和忠心都在催迫我们直言,而我们却因惧怕而闭口不言时,这确是不义;在永远公义的审判台前,我们必被定罪。当为了神的荣耀、人的好处,而必须勇敢行动时,我们竟然畏缩不前,那也是不折不扣的罪。神不会放过这种罪孽;如果我们还是一意孤行的话,神必不会饶恕我们的罪。 这种缄默不言、胆怯消极的罪,并非仅是神学上的问题,而是直接与实际生活有关,随时都会叫我们的灵命受损。当情势需要我们为正义大声疾呼,并采取行动的时候,理论便须化为实践。如果我们仍袖手旁观,静坐不动的话,那就构成真正的罪了。 今天世人普遍犯上这类缄默不语的罪,这情况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同时世上正出现一股邪恶得叫人震惊的思潮,极其狠毒凶暴、灭绝人性,正在有计划地蚕食世人的心思。 我所指的当然是国际共产主义,它是撒但至今最得意、最有效的杰作,就好像阴间满盛害人毒气的大锅破裂了。漏出的毒气直袭人的心思,使人退化到跟原始人一般,丧尽天良,恬不知耻,如着了魔似的失去理性,其严重程度,可算得是空前绝后。信奉这种主义的人虽然不多,但足以对世人构成无可比拟的致命威胁。 在这么强大的一股邪恶势力笼罩下,任何稍有思想的人,怎能仍然闭口不言?共产主义者正在肆意摧残一切使人有别于禽兽的道德价值,正在竭力毁灭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一切属灵品质;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一些坚持中立的政客,事实上已经表明了立场。他们姑息共产主义,就是出卖了祖国,出卖了人类。 这情况看来严重,但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就是仇敌正高视阔步地闯进圣殿,玷污至圣所,但我们竟视若无睹,不言不语!人性的价值虽然高,如自由、正义和个人尊严等,但属天的价值更可贵;圣灵所启示,并靠永约的血所获致的属灵宝藏,要比一切属地的都更可贵,简直有天壤之别。神在启示和成全祂的救赎大功时所显明的智慧,要比地上任何财富价值更高。“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比珍珠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他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他的道是安乐,他的路全是平安。”(箴三14-17) 世界历史发展至今,教会正面临丧失此无价宝藏的危机,精金快要变成废铜,钻石也要变成玻璃。该隐的哲学,在十字架旗帜的掩饰下,已占尽优势,就算在一群声称相信圣经的信徒当中,圣经实际上已不能发挥影响力,而充斥教会的,却是小说、电影、娱乐节目、荷里活作风、做生意的手法,还有低级趣味的属世哲学等等。在一片混乱黑暗中,忧伤的圣灵亦无从突破阴霾。教会虽有所谓“奋兴”,但信徒对有计划的罪行,竟视若无睹,既不能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亦不能使自称基督徒的人生活圣洁。究竟原因何在? 是否有太多神的儿女们,尤其是做传道的,都缄默不言,因而得罪神?唯有当我们受基督的光照,打破缄默,采取行动时,神才能站在真理的一边为我们争战。我正在等候先知们和改革者振臂一呼,唤醒沉睡中的教会。 不错,他们的勇敢是需要付代价的,但这代价始终是值得的。
陶恕《受教的心》三十三、谦卑的真与伪
基督徒必须谦卑,这是绝对需要的。没有谦卑,也就没有自知之明,没有悔改的心意,没有信心,因此也没有救恩。 神的应许是给谦卑的人。骄傲的人,不会得着神应许予谦卑的人的一切福气;他们只能从神手中接受公义的审判。 但我们可别忘了,谦卑也有假装的,几乎可以乱真;因此,许多基督徒都不能把这种假装的谦卑分辨出来。 真正的谦卑,对人大有裨益。谦卑的人认识自己的本相,深知自己的犯罪天性中没有良善,也承认自己若离开了神,就算不得什么,将会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也不能做什么。但他并不因此灰心失望,因为他知道在基督里,他是受到重视的。神看重他,就如看重自己眼中的瞳人;他也知道因着那位加给他力量的主,他凡事都能做,也就是说:他能完成神一切的旨意。 伪装的谦卑,其实是以另一个姿态出现的骄傲。试看看那个在神面前彻底为自己的软弱、罪孽和无知而认罪的人,如何因为自己的妻子指责自己软弱无知而大发雷霆。 这个人其实也不一定是个伪君子,他认罪的祷告可能完全出于至诚,在妻子面前为自己辩护也可能是诚意的。这两种表现虽然看似彼此矛盾,但两者都是出于自爱自怜和过分的自信。 自信心强的人,自然以为自己能成大事,一旦失败,他就极度灰心。自信心强的基督徒,通常都有很高的道德理想,纵或不至于自认是当代最伟大的圣徒,但至少也认为自己是教会中最圣洁虔诚的,可以高谈阔论人的堕落、神的恩惠,以及基督徒的信心等问题。 他在不知不觉中,常常单靠自己的能力,高举自己,为自己而活。 正因为这样的人有太高的理想,一旦理想不能实现时,他就失望、厌烦,然后把良心上的不安,误以为谦卑,其实那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失望,兼且不能原谅自己而产生的表现。举一个比方:做父亲的,骄傲自满、雄心万丈,盼望儿子成龙,能够完成他自己不能达成的理想,然而当儿子令他失望时,他便无法宽宥儿子。做父亲的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疼爱儿子,而是因为自己太自私和自怜。 其实,真正谦卑的人,从不以为自己有什么好处,所以当他果真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时,也就不会感到失望。他深知他若能行善,那不过是神在他身上显明祂的工作;如果工作是出于他自己的话,尽管工作看来做得妥善,但实在是有缺点的。 当人有了这个认识以后,在他里面就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反应,使他内心得到释放,不再因为竭力要自己达到完全的地步而背负重担;相反地,他会全心倚靠圣灵作成他当做的工,结果他生活的重点,就不再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放在基督身上,基督原该是我们的生活中心。如此,人才能摆脱一切拦阻和捆绑,得着自由,可以照着神的旨意服侍那世代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不慎得罪了神,心里自然因为感到难受不安而痛悔;但绝对不会徒然自责。他会像劳伦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那样对主说:“假如祢由得我去做主,我就永远不会成事;只有祢能保守我不至于跌倒,亦只有神能补救我的错误。”之后,他们“就不再让自己烦躁不安”。 尤其是当我们读到圣徒的传记和著作时,虚假的谦卑就分外作祟。读到奥古斯丁(Augustine)的书时,我们自知远不及他的明智;读克勒福的圣伯纳德(Bernard of Clairvaux)生平时,我们就感染到他灵里的火热,反映出自己里面的冰冷;读怀特菲(George Whitefield)的日记时,我们在相形之下,就显得自己何等浅陋——在属灵的事上,自己就像初入行的新丁,而在自己所谓“忙乱的生活”中,也是一事无成;读罗哲夫(Samuel Rutherford)所写的书信,更叫自己自惭形秽,在爱主的热切上怎也追不上他。 在这些心理压力下,虚假的谦卑就会蠢蠢欲动;外表装成真诚的谦卑,使自己匍匐在尘土中,其实满了自怜和自责。我们的自爱会反面无情,严严责备自己太不象样。因此,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要格外小心。我们的所谓痛悔,可能只是一种变相的嫉忌而已;我们不过是嫉妒这些属灵的伟人,同时也自愧不如,在痛心之余,便自以为也很属灵了。 我见过两种基督徒:一种是骄傲自满,却还自以为谦卑;另一种是自卑的,常常担心自己会自高自大。除了这两种以外,应该还有第三类,就是那些忘我的基督徒,他们把一切的事情都交托在主手中,不再浪费时间妄想改良自己。这类基督徒,在奔跑属灵道路时,会较前两种更先抵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