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以斯帖
以斯帖是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古代波斯的王后,是一名美丽、善良、勇敢的犹太女英雄。她是便雅敏支派的人,原名哈大沙(意为「番石榴」)。由于她的父母死了,表亲末底改收养了她,改名”以斯帖“(意为“星星”)。 为了挽救在波斯境内犹太人的性命,以斯帖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当时波斯王亚哈随鲁的面前揭露了仇敌哈曼的阴谋,使得哈曼获得被绞死的下场(这个绞刑架是哈曼为阴谋绞死以斯帖的养父末底改而制造的),粉碎了哈曼阴谋消灭波斯境内犹太人的罪恶计划。 为了歌颂以斯帖王后的英勇,纪念和庆祝古代流落波斯帝国的犹太人从灭种的毁灭中幸存,从此以后,犹太人设亚达月十四、十五这两日为节日。犹太人在这两天举办酒席欢庆胜利。根据掣签的名字“普珥”,犹太人称这两日为普珥日。为了纪念神借着以斯帖和末底改「拯救他们脱离恨他们人的手」,使百姓从忧愁变为喜乐、从哀哭变为欢庆,享受得胜所带来的「安息」。
陶恕《敬拜的真意》六、神可敬畏的临格
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祂的荣光充满全地!因呼喊者的声音,门槛的根基震动、殿充满了烟云。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用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有一撒拉弗飞到我跟前,手里拿着红炭,是用大剪从坛上取下来的,将炭沾我的口。说:“看哪,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恶就赦免了。”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六1-8) 多年来,我经常听到一些知识份子这样说:“让我告诉你我怎样找到神吧。”他们是否就从此谦卑下来去敬拜神,我不敢说,但我却肯定知道.如果不是这位慈爱、怜悯的神向我们显明祂自己,我们是无法亲近及认识祂的。 我为那些不断希望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寻找神、明白神的人忧虑和不安,他们几时才会明白人若能凭个人智慧“寻找到神”,他们岂不是等同于神? 我们可以从先知以赛亚寻见神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 (赛六 1)。以赛亚那时触目所及的是他前所未见的,他活到这刻,对神所造的美好事物熟悉不过,但却从未与那位非受造物的神相遇过。对以赛亚来说,神与被造物之间的对比是那么鲜明强烈,实在不是言语能表达的。明显地,是神亲自向人启示祂自己。以赛亚若凭个人才智寻找神,即使他花上千百万年亦是徒劳无功。事实上,即使汇集全世界的智慧也不可使人来到神的面前;但永活的神却能在一瞬间向那些愿意寻求祂的心灵显露祂自己。因这缘故,以赛亚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谦卑但肯定地说:“我认识祂!” 神与人不同,祂做事总有祂的旨意。神此刻正向以赛亚显明祂永恒的计画。虽然以赛亚已尽量把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但当时的实况必然远超过他所写的,就如神远超我们的想像一样,甚至以赛亚自己也承认他过去从未见过神坐在宝座上。 现代圣经评论家论到以赛亚书这段记载时,警告我们拟人法的危机,就是会把种种人的性情加在神身上。然而,我从不为这些夸张的说话担心,随便他们怎样说,我始终相信神坐在宝座上行使祂自己的权能掌管一切,并且最后祂必按着世界创立以先,在耶稣基督里所定的旨意成就一切。 由于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是敬拜,就让我们看看那环绕在天上神宝座的受造物——撒拉弗敬拜时的欢欣及喜乐吧!以下是以赛亚的记录: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彼此呼喊说: “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祂的荣光充满全地!”(赛六 2-3)我们对撒拉弗的认识很少,但他们对神的颂赞态度却使我感动。他们靠近宝座,心底燃烧着一股对神的热爱,全情投入的唱诵“圣哉!圣哉!圣哉!” 我常奇怪古犹太那些拉比、圣徒及诗人在读到撒拉弗颂赞“圣哉!圣哉!圣哉!”时,为什么还不认识神是三位一体的呢!我是三位一体论者:我信独一真神,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神的独生子,在万世之前为父所生;我信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子出来的,并与父、子同当受敬拜及尊荣。这是一个何等动人的场面。我愈多翻阅圣经,便愈相信三位一体的真神。 当婴孩耶稣卧在伯利恒的马槽上时,即表示三一真神中的圣子来到世间与我们同在,马利亚便为此发出喜乐的欢声,却原来早在八百年前以赛亚的异象中,撒拉弗已向三一神歌颂赞美。我们赞美的基调必然是“圣哉!圣哉!圣哉!” 我发觉有很多基督徒对神圣洁的属性感到不安,这种情形令我怀疑他们敬拜神的素质。 “圣哉”不单纯粹形容神的圣洁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热切要将荣耀归给三一神的赞美。 或许我们未完全了解圣洁的意义,但好歹也给它下个定义。道德上的绝对纯净只可以用在神身上,纵使人有万般好处也不足为凭,因为我们都是人,没有人在道德上是完全的。亚伯拉罕、大卫、以利亚、摩西、彼得和保罗等都是好人,都曾与神相交,但他们既都是亚当的后裔,便都有人性上的瑕疵和软弱,都须要为自己的罪在神面前谦卑悔改。神清楚我们的心思意念,祂要向那些有信心的儿女重新表彰祂的信实。 我们与圣洁的神沟通的最大障碍, 是不少基督徒只为自己的罪行悔改,却不是为自己罪人的本相悔改。 以赛亚面对完全圣洁的神时,不禁自惭形秽,深感自己是多么的不洁,他的态度该令我们汗颜,反省自己敬拜神的素质。 试细想一下,以赛亚是当时一位备受爱戴、敬重的年轻人,他有教养,又敬虔,而且是皇帝的表兄弟。若在今天,他可能是教会的好执事,或是差会力邀加入的物件;但那时的他,惊愕失措,天地仿佛于霎时间给神那极大、永恒的荣光消化了。在这荣光映照下,他看到红、黑这两种罪恶的颜色,他给震慑了、呆住了。 究竟什么回事呢?以赛亚,一个凡人,虽曾瞥见了圣洁完美的神,却也只能这样有限地见证说:“我的眼睛看见那位君王!”若我们要更能敬拜神,便要承认“圣哉!圣哉!”的含义,必然有我们不能测透的“奥秘”存在。 在基督教圈子内,有很多领袖对神的事情十分熟悉,他们随时可以为你解答每一个疑问。我当然希望自己也能如此,但在神的国度里,却有很多属天的“奥秘”是人无法理解,也不是科学家透过观察大自然所能洞悉的。有些人装作能明白和解释神的一切:祂的创造、意念和审判,其实他们已落在福音派理性主义的桎梏中,否定了生命和敬拜中有人不能识透的范围,结果,他们同时也否定了神。这种以为对神“万事通”的态度,在今天绊倒了不少教牧,他们动辄批评、谴责身边意见不同的人。我们的聪明才智、善辩应对的能力把我们蒙蔽了,使我们忽略了我们原来缺乏灵里那份对神的敬畏,我们本该在神面前肃敬,谦卑俯伏,微声说:“噢!我的主,我的神,祢知道一切。” 在以赛亚书第六章,我们看见个人经历神同在的奥秘是怎样光景。以赛亚放下了自己,谦卑地承认“我是嘴唇不洁的人!”他认识到神的位格奥妙奇特之处,知道祂是轻慢不得的。 神是充满罪恶、世俗化、自满的人类所不能了解的,若一个人有以赛亚那种感觉 ,便绝 不敢戏谑的 称神为 “楼上的人 ”或“ 在天上爱我 的那位”。一位电影女明星信主后仍然流连于夜店间,并这样向人说:“你应该认识神,你知道吗?神只是一个活的洋娃娃,什么都听我的。 ”我也听过有人说:“神是一位好好先生。” 每当我听到这些说话时,心里便感到一阵一阵的刺痛。弟兄姊妹们,神是独特的,祂的意念比我们的高,祂的智慧超越我们的想像,我们必须谦卑地敞开我们的心门,向主求说:“神啊!求祢向我显明,否则我永不能认识祢。 ” 一切的奥秘都在于神。我们的主不愿意我们信祂后活得像个木偶,却是希望我们的心灵向祂的奥秘敞开。或许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本身就必然是个活生生的奥秘、神迹,借着圣灵大能的带领,他的日常生活和习惯都超越常人的理解,也不是心理学或自然律能解释的,因他是活在属灵的律中。 神是那吞灭一切的火焰,我们知道落在永生神的手里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你还记得以西结,第一章的经文吗?那位沮丧的先知见到天开了,看到神的异象,有四个脸面的活物从火中出来?当我想到我们的见证和侍奉,我们都要像从火里出来一样,因为神是圣洁的、是与罪为敌的,祂会不断对付罪,直到永远。 在以赛亚书的另一处说:“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我们中间谁能与永火同住呢?”(赛三十三 14)以赛亚不是论及那些与神隔离的人,他是说一些为神而活、与神同住的人。他回答自己的问题说:“行事公义、说话正直……他必居高处。 ”(赛三十三 15-16) 救世军的口号是“血和火”,我觉得用来形容神,最是恰当。因为基督以宝血洁净我们,神的工作则以火来进行。施洗约翰就曾指着基督的来临预言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祂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太三11)当以赛亚呼喊说:“我灭亡了!”这是痛苦的呼喊,表示他醒觉自己的污秽、不洁。他体验到在圣洁的创造主跟前,一切受造物都要归于灭亡。 究竟真正的归信基督是怎样的呢?在重生过程中又有什么感受呢?他们是应当有像以赛亚那样的痛苦。因此我不同意某些福音派教会的做法,让人在卡片上签名便算是接受了主。重生应该从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我们在全然圣洁的神面前,当为自己的不洁而颤栗,除非我们有这种伤痛忏罪的心怀,否则我真怀疑我们的悔改有多少真情和诚意。 今天问题不在于我们有没有以赛亚的圣洁,却在于有没有他的醒觉。诚然他是不洁的,但感谢神,他惊觉到这一点。今天的世代是不洁的,然而,世人却偏偏没有这种醒觉。污秽不洁与缺乏醒觉都会带来悲惨的后果,这正是基督教会及改革宗犯错的地方,在所谓正直、圣徒、伟大心灵的人的圈子中,依然可见堕落犯罪的情况。 我们喜爱以赛亚的异象及醒悟,但却不喜爱那从火中取出、沾过先知嘴唇的红炭。血与火能除掉罪恶,以赛亚的嘴唇只是他全人的象征,被火洁净了,神便对他说:“你的罪孽便除掉。”(赛六 7)本来惊愕伤痛的以赛亚霎时经历罪,得释放,他随即投入敬拜神及渴望遵主旨意的去侍奉祂。若我们期待这种被原谅、被赦罪的保证,神恩典的火也要沾上你。唯有那些愿意回转、服侍神的人,才能经历神赦罪的爱。同一道理,作为被造物的我们,还有其他途径、方法预备自己敬拜神吗?我只能提醒大家,今天我们最大的困乏就是不少人努力改造神来迎合他们自己,以为自己可以控制这位权能的神,而且可以随己意的利用祂。 即使在基督徒圈子里,我们也往往倾向倚靠方法和技巧去做神所交付我们的工作。若不完全倚靠圣灵,以为靠己力可以完成圣工,最终的结局只会是失败。神所重用的不一定是完全的人,但他一定是见着这位君尊的、荣美的人。 弟兄姊妹们,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你知道谁给我最多麻烦吗?在我牧养的侍奉中,谁是我为他代祷最多的呢?这人就是我自己。我不是故作谦虚,因我在生命中也曾向一些比我好的人传讲信息。我再强调神拯救我们的目的,是要叫我们敬拜祂,我祈愿神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本相,好叫我们完全降卑,神便能升高我们去敬拜和见证祂。
大祭司亚希米勒
亚希米勒(希伯来语意为“国王的兄弟”),是以利的曾孙,大祭司亚比亚他的父亲。亚希米勒是第12任大祭司,住在挪伯。大卫及其同伴逃避扫罗追捕时曾逃至此处。亚希米勒战战兢兢地出来迎接大卫,并对他的要求提供帮助,赠与大卫5块陈设饼和歌利亚的剑作护身武器。 扫罗得到以东人多益告密,追杀大卫到挪伯。扫罗王吩咐侍卫去杀亚希米勒全家和城里其他耶和华的祭司,臣子却不肯。 王吩咐多益去杀祭司,以东人多益就去,杀了穿细麻布以弗得的祭司八十五人; 又用刀将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驴尽都杀灭。唯有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幸免于难。大卫后来写了诗篇第52篇,记述多益的滔天大罪。 耶稣也曾提及大卫与亚希米勒的这次经历(太12:3-4;可2:25-26;路6:3-4)。
波斯王后瓦实提
瓦实提(希伯来语:ושתי ,波斯语: وَ شتی آ ,英语:Vashti),是希伯来圣经以斯帖记中记载的人物,波斯国王亚哈随鲁的妻子,她的父亲奥塔尼斯(Otanes)是帮助大流士一世取得王位的七个功臣之一,母亲是大流士一世的妹妹,家世显赫,个性强势。 由于瓦实提不肯遵照国王的命令,来到王的宴会展示她的美貌(瓦实提抗命可能认为展示其容貌有失体统,也可能因为她正在怀孕。后来即位的亚达薛西王就是这一年出生的)。亚哈随鲁王决定惩罚她的抗命,以免全国的妇女效法她违抗自己的丈夫,于是将其废黜,后来王后的位置被以斯帖取代。 《以斯帖记》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哈曼(又称亚甲人哈曼המן האגגי,或恶人哈曼המן הרשע 处决),是亚甲人哈米大他的儿子。公元前5世纪哈曼是亚哈随鲁王的波斯帝国的贵族和大臣。亚哈随鲁王抬举哈曼,吩咐一切臣仆都在王门那里跪拜他,惟独以斯帖的养父末底改不跪不拜。于是哈曼和他的妻子细利斯企图灭绝波斯帝国境内的全体犹太人。哈曼劝说亚哈随鲁王杀死末底改和全国所有的犹太人。 亚甲人哈曼谋害犹太人表面上看是他个人的诡计,其实背后更是撒但对整个民族的攻击。以斯帖就在那样的背景下进入皇宫取代了瓦实提成为王后。一些犹太世俗史学家的资料记载:18年后,瓦实提的儿子亚达薛西继位,这位被废的王后东山再起,长期影响朝政。以斯帖短暂而及时的提升,正好是神至高主权的更大证据。
陶恕《敬拜的真意》五、单要敬拜永恒的神
“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 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 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 ’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 ”(林前三 18-23) 这是个高举科技的世代。有很多关于敬拜的想法,都反映出我们其实意图以只为现在而活(here-and-now)这种短视的观念,来代替神那崇高的永恒观。 在传讲神话语的侍奉中,我从没被那些真科学流行的言论动摇过,我倒曾经向那些企图将神摈出宇宙的假科学主义观念提出质疑。对我来说,我绝不会敬拜一个与永恒无关的神。 科学提供给我们的答案十分有限 , 科学家虽能延长我们的寿命若干年,但其中的生命意义,可能一个基督徒比爱恩斯坦知道的还多。举例来说,我们知道在世生存的意义和目的,也知道我们所相信的有、永恒的价值。 我承认我曾经研究过第四度空间的理论,但我亦已经放弃了。我不反对科学,也不反对它对事物相互关系的研究精神,更不会无知地去跟科学家辩论。我的态度是科学家有他们的工作范围,我也有的。当然我会高兴看见他们研究有成果,而且我很希望他们能早日研究出医治心脏病的方法,因我不少好友都是死于突发性心脏病的,但请注意肉体短暂的生命跟信徒和神之间永恒的关系,两者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或许你可以抢救一个肚泻的婴儿,又在他青年时治好他的天花病,甚至在他五十岁心脏病发作时,把他抢救过来。但你所做的有什么意义?就是他能活到九十岁,若仍未认识神,也不知道为什么生存,你所做的只不过是延长了一只泥塑乌龟的寿命而已。他的生命既没有神,也未经重生,就像一只无壳、无尾巴的两足乌龟般,依然不知道生命的意义。 感谢神!我找着神的应许,祂的恩典是直到永远的。我和那些用单纯信心相信圣经真理的人一样,相信神从起初创造天地万物,又按祂自己的形象造人,将生气吹入人的鼻孔里,并对他说:“现在你要活在我面前来敬拜我。 ” 是的,这些单纯相信神的基督徒会告诉你神创造美丽的花朵和晓唱歌的鸟儿是让人去欣赏的。然而,科学家们却持不同的观点来否定这事实,他们力言雀鸟歌唱是另有原因。 “那些唱歌的都是雄鸟,它们是要吸引雌鸟来交配和繁殖后代,这纯粹是生理上的需要。 ” 我倒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雀鸟不是吱吱喳喳的叫便算了,却是要歌唱,而且唱得清脆和谐,仿如竖琴的美妙清音?”我相信答案非常清楚,因为是神使它们歌唱。 我想假如我是一只雄鸟 , 我会翻筋斗或耍各种不同的花样去吸引雌鸟,但为什么它要唱得那么动听?因为它的创造主是宇宙的总音乐指挥、作曲家,祂把竖琴放进它的小小喉咙里,又给它披一身羽毛,吩咐它说:“飞去歌唱吧!”感谢主!它们都听命顺服,从它们被造起,便一直歌唱赞美神。 也许科学家会抗议说:“不!”但我的心却告诉我这是真的;圣经也宣告这是真的:“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传三11)同样,树木结果是神对人类的恩赐,不过科学家们只会耸一耸肩膀,说:“树木结果自然是为了结出种子来繁殖更多果实。”我却要问:“树木结果只是为着繁殖那么简单吗? 你有看到背后神对人的赐福及帮助吗? ” 神造了果实便对人类说:“享用这些果子吧!”神创造田野间的走兽供人类剥皮做衣服;又造绵羊让人剪毛织衣,好穿着取暖。还有神创造卑微的蚕虫,给桑叶它们作食物,使它们吐丝蜕变成蚕茧,人类又可剥茧抽丝制成我们所喜爱的丝绸。我虽然不是什么世界十大杰出穿着的人士,但我还是觉得丝质比化学纤维制的领带要好。 天下万物都有它的存在目的,相信它们都是神赐给我们享用的,那种喜乐和满足是大得难以形容的。 世上最有智慧的,就是那些深深认识神的人。那些配称为真正圣贤名哲的,都会承认创造、生命和永恒等问题的答案,是属于神学范畴而非科学上的。当你一切以神为起点,你便能从一个合宜的角度去了解万事万物的因果和本相。 我希望你明白我以下所讲的一番话。有些福音派的基督徒染上了一个坏习惯,就是过分受那些享有学位及荣誉的“知识份子”影响。我们必须平衡这种过分崇尚知识及成就的偏差。 作为基督徒,我们理当尊重科学的研究,欣赏那些长期研究而得的学术成就,但我们必须时刻在心中存记神的智慧及诫命。无论我们在学卫研究上受过多少教育及训练,最终必发现这些都不过是浩瀚真理海洋中的一粟罢了!一个单纯的基督徒信主或许只有几天, 但他却已找到真理的中心,通晓许多奥秘事,并且可以宣告说他已认识神了。 认识本来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是世上任何教师能完全教导的,因为没有基督生命的教师,就像是一个局外人,从外往内看,结果只是一知半解。然而,奇妙的地方就在这里,一个原是失丧、不被宽恕的罪人,借着信心及神的恩典成为神的儿女,现在他是从内往外观看了! 我们无意轻看知识份子的学术成就,但我们的研究和努力若单单为了世界是不够的。 关键就在神那里,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凭着信心,祂至终必定为我们开启所有研究之门。 若果我们对生命有任何持久的了解,这必定是从神而来的。首先我们因着神的自我启示,得以知晓祂就是那位托着万有的统治者。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便能进一步体察神那伟大永恒的旨意。神按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现在又借着祂的救赎计画拯救、挽回我们,叫我们爱祂、敬拜祂,直到永远。 神说:“我按自己的形象造人,叫他在一切地上走兽、空中飞鸟、海中的鱼等受造物之上。得蒙救赎的人甚至比天上的天使还要尊贵,他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我的跟前敬拜我、仰望我的面,直到永远。 ” 神是唯一可信的根基,喜乐的应许是属于那些信祂的人的。我十七岁信主,在这之前,我不晓得什么是在神里面的爱、盼望、信心和真理。可惜的是,今天仍有千万人像昔日的我一样失丧、没有神,既不知道生存的意义,也不知来生的盼望。 我刚提到的那些信徒是圣徒,是神的子民,他们看世界比科学家看的单纯和美丽得多,他们说:“我们知道自己相信的是什么;知道活在世上是要敬拜神,并以祂为乐;知道神为爱祂的人在永恒中所预备的一切。 ”他们知道这些重要、永恒的事情,但这些事对那些只晓得在今世知识库中寻找答案的人,却是隐藏了。 今天世上大部分人都没有真理,没有神和没有盼望,他们花一生精力在个人的追寻上,但却不知自己正在什么光景、在做什么、要往哪里去。令人婉惜的是,他们用借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盲目寻索,但他们自己也知道,一切会在他们死亡的一刻烟消云散,到头来,他们会茫然叹说:“我们在人生路的什么地方失去了神。 ” 人失去神会怎样呢?很明显地,他们忙于找其他东西来敬拜。人被造时原比其他受造物更像神,但现在却变得最不像神;人本来是要彰显神的荣耀,现在却羞涩沉郁地瑟缩在山洞里,显露的只是自己的罪孽。这可说是世上最大的悲剧。人被造时本给赋予了敬拜、赞颂神荣耀的心灵,现在竟无声无息地瑟缩在山洞中。他心中不再有爱和光。没有神,他就只是在这黑暗世途中摸黑前行,跌跌碰碰,最后以一坯土坟为归宿。 一位享誉盛名的加拿大籍作家,一次就现代世界局势接受电台访问。访问时,有人问他一条尖锐的问题:“你认为在现代社会和文明中,我们所犯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他迅速而一针见血地回答说:“我认为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相信自己比世上任何事物都来得重要,是那位全能神的宠儿,最能讨祂的欢心。 ”噢,亲爱的弟兄姊妹,人在最初被造时确是神所喜悦、宇宙所爱顾的,今天依然是这样。 自从我认识基督耶稣来到世间是要做我的救主后,我便以圣经上神的启示作为我行事为人的原则,即使有人聪敏捷思、雄辩滔滔,也不能打动我,影响我跟神的关系。事实上,信与不信、无助与肯定,以及人与神观点之间的分别往往在于人面对死亡的一刻,才显明出来。 听说约翰•卫斯理临终时仍想唱诗,但他那时差不多九十岁了,几乎发不出声音来。他过去为了建立教会,曾策马纵骄,驰骋千里,在一天之内讲道三四次。他的神学观点是属于亚米念派(Arminian),但在亲友围环他床前时,他竟唱出那首古老的加尔文派(Calvinist)诗歌。当我还有生命气息,我要赞美创造主宰;即使死亡步步紧迫,我灵仍要歌颂不怠。因此,我不以任何神学学派自居,若果加尔文派的以撒•华滋能够写出这样赞美神的诗歌,而亚米念派的约翰•卫斯理可以把它唱出来;那么,他们会在未来的荣耀中相遇和拥抱,那我又何必介意是属于哪一派的。我被造是为了敬拜、赞美神;我被拯救是为了敬拜神及永远以祂为乐。 弟兄姊妹,这是最基本的观念,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竭力传福音,叫未信的人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神叫人归向基督并不单是要人活得更好。祂造我们是去敬拜祂,祂期待人认识祂的救赎,并以敬拜和赞美回应祂。
《以斯帖记》背景介绍
《以斯帖记》的希伯来名是「以斯帖 אֶסְתֵר / Estēr」。本书与《路得记》是圣经中仅有的以妇女名字作书名的书卷。记叙了圣殿重建之后、以斯拉回归之前,在神的暗中看顾和保护之下,波斯王后以斯帖和养父末底改挫败了哈曼灭绝神百姓的企图,成为「普珥节 Feast of Purim」的由来。这段历史对应于中国的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 犹太有传统认为,本书的作者是末底改,但并不能确定。本书的文学技巧高超,记录细节精确,使用了不少波斯和亚兰文词汇,风格与《历代志》和《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相似,没有希腊文化的痕迹,成书时间可能在波斯帝国时期。 波斯人是现代伊朗的一个民族。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部落的古列(又译为居鲁士二世、居鲁士大帝、塞鲁士)于主前559年自称波斯王,附庸于他外公统治的玛代王国。主前549年,古列征服了玛代。主前547年,古列征服了吕底亚和小亚细亚。主前539年,古列攻陷了巴比伦,缔造了亘古未有的超级大国,疆土从西方的小亚细亚延伸到东方的印度河。与亚述和巴比伦的高压统治相反,古列王心胸宽广,对被征服的国家采取宽容的怀柔政策,下诏重建各民族的神庙,允许各民族一定程度的自治,以避免广大帝国的内乱。因此,古列王并不介意把感谢归于被认为助他得胜的外族神明,并且把自己塑造成被各族神明所拣选的解放者和统治者:在巴比伦人中,他是被马尔杜克神拣选的,保证马尔杜克神庙不遭毁坏;在以色列人中,他是被耶和华神拣选的,资助重建圣殿。因此,在波斯帝国两百多年(主前549-330年)的统治期间,中东基本维持和平,文化艺术得以兴盛,是形成新约犹太民族最重要的时期。 主前538年,「波斯王古列元年」(拉一1),所罗巴伯带领第一批被掳的余民回归耶路撒冷(拉二1-三1),次年开始重建圣殿(拉三8-13)。 主前530年,古列王在中亚阵亡,其子冈比西斯二世(主前530-522年在位)继位。圣殿的重建工程因仇敌控告,被下令停工(拉四7-22)了九年多(《犹太古史记》卷11第2章第30节)。冈比西斯二世于主前525年征服埃及,许多埃及的庙宇遭到亵渎和破坏,却保留了当地的犹大会堂。耶路撒冷位于巴比伦和埃及之间的道路上,是波斯帝国重点维稳的地方。 主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在从埃及回国的路上去世,王室远支大流士一世(主前522-486年在位)、即大利乌继位。此时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开始事奉,圣殿的重建工程得以继续。主前516年,圣殿于「大利乌王第六年」(拉六15)完成重建。之后,大流士一世于主前490年在入侵希腊的马拉松战役中失败。 主前486年,大流士一世与古列女儿的儿子亚哈随鲁(即薛西斯一世,主前486-465年在位)继位。亚哈随鲁于主前480年在入侵希腊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失败,之后,以斯帖于「亚哈随鲁王第七年」(斯二16)成为王后,保护犹大人免受灭顶之灾。 「以斯帖 אֶסְתֵר」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星星」,本书正像神摆放在夜空中的一颗星,在祂隐藏自己的时候,仍然给百姓指明方向。
亚希多弗
亚希多弗(Ahithophel)生于犹大山区的基罗城(撒下15:12),是大卫军中的勇士以连的父亲,可能是拔示巴的祖父(撒下11:3;23:34)。亚希多弗名字的意思是「愚蠢的弟兄」,他的行为自以为聪明,但在上帝眼中却看为愚蠢。 本来亚希多弗是大卫手下精明的谋士,所献的计策就像人求问耶和华所得的话一样,深受器重(撒下16:23)。可是,大卫的这个密友,跟大卫的儿子押沙龙串通谋反,发动叛乱。身为叛军的领袖,亚希多弗献计叫押沙龙污辱大卫的妃嫔,又请押沙龙准他带领1万2000个士兵去追赶大卫,好趁大卫疲乏手软、惊惶失措的时候将他击杀(撒下15:31;16:15,21;17:1-4)。但耶和华使押沙龙听从户筛的计谋,从而破坏了亚希多弗的“良策”(撒下15:32-34;17:5-14)。亚希多弗给押沙龙献计追赶杀死大卫一一是皇族内部夺嫡篡位的惯用策略。中国的玄武门之变和靖难之役都很成功地遵循了这个方针。亚希多弗出的计谋很极端,性格也很极端。当押沙龙不依从他的计谋,反而采取全民内战的战略时,亚希多弗知道押沙龙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也知道自己绝没有好下场,就备上驴,归回本城;到了家,留下遗言,便吊死了,葬在他父亲的坟墓里(撒下17:23)。 这是神应允了大卫的祷告:「神啊,祢必使恶人下入灭亡的坑;流人血、行诡诈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祢」(诗55:23)。
陶恕《敬拜的真意》四、为教会而生
“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 ’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句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这路。 ”(创三 17-24) 现今世代比过往世代文明、进步,但有数以千万计的人仍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存,这是人类最大的悲剧之一。或许你和一些人会否认这事实,但世上任何有人的地方,就必然有人 被这种“失忆症” 折腾得绝望和沮丧,迫使他们大声疾呼:“我竟不知道我为什么生存!” 为申明这一点,我愿与你分享下面的故事,它会发生在任何地方,是关于一个人因失去记忆而丢掉身份的故事:有一天,我跟一位朋友约好在大会堂见面,我坐在行人道旁一张椅子上等他,突然一个衣着讲究的青年人来到我身旁坐下,向我笑了笑,可是神情看来有点迷惘“我们是认识的吗?”我他。“不!我想不是的。”他又补充一句:“我觉得自己的情况很不妥。”他说下去:“我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是在什么地方摔倒昏了过去,实际情况如何我记不起来,但我醒来后,发觉给人搜掠过,钱包、信用卡、卡片、身份证统统不见了。没有身份证明,现在我不知道我是谁。”“你一定有家人的,难道你一点都想不起他们?”“可能有,但我实在想不起来。”我不知怎样帮这位困窘的年轻人,正要劝他最好找员警帮忙。这时,我看到一位气派不凡的男士正站在离我们不远的行人道上,他的神情是同样的迷惘和疑惑,可是当他向我们这边望过来时,陡然发出一阵欢呼,他简直是尖叫的。他向我们奔来,对那位正不知所措的朋友喊著名字,又紧握他的手。“你究竟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整个管弦乐团的人都在担心你呢!”这位忘了自己是谁的朋友仍然不知所措。“对不起,先生,我不认识你,不知道你是哪一位。”“什么?你不认识我?三天前我们一起来多伦多的。你忘了我们都是管弦乐团的成员,你是我们的首席小提琴手吗?我们已经演出过,就是少了你,一直到处找你呢!”“那么我知我是谁,也知我为什么在这里了,但我还是不晓得是不是懂拉小提琴。”类似的事在世上不断发生,警方不断寻找众多这类“失忆症”的受害者,医生也要处理无数这类个案。为什么我要说这故事呢?是为了要提醒你人类两位始祖的事,他们男的叫亚当,女的叫夏娃。亚当因犯罪堕落,与他的妻子夏娃双双承受悲惨的打击。他们心里充满迷惑,努力要理出个头绪,但当他们彼此互望,竟发觉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为什么活着,生存的目的在哪里。从此人类与神隔绝,在这个堕落及败坏的星球上挣扎求存。他们不断发出哀号:“我竟不知自己为什么生在世上!” 凡接受创造主启示的人都相信神做事从不会无的放矢,因此我们可以相信,神创造我们必然有祂尊贵的旨意。祂按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是要叫人与在万有之上的祂相交,借着人对这位创造及统管万有者的尊崇敬拜,建立一个完美的团契。 如果你熟悉“简要教义”(Shorter Catechism),你会知道它里面提出一个屡被探究的老问题:“什么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它以神的启示和智慧的话语为基础,提供一个答案:“人的终极目标就是永远荣耀神和以祂为乐。 ”这答案对愿意思想的人来说,实在是显明不过的。敬拜、荣耀神确是人类终极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有这许多人茫然不知呢?为什么有这许多人终其一生仍然无视于神的爱和祂的旨意呢?为什么有这许多人在生命中遇到不幸和逆境,最终是发出绝望的呐喊:“噢!我不知为什么竟生在这世界上!”难道创造主在亚当后裔身上所定的旨意,就是彻底的失败? 在这个充满罪恶、暴力和恶行的世代中,我们必须指出差不多普世都否认人类因犯罪堕落,但这正是圣经创世记毫不忌讳记录下来的事实。让我向你郑重宣告,唯有透过神话语的启示,我们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神的话语清清楚楚地说明,我们生命中所承受的极大创伤,全是因我们的“失忆症”所致。这是一个人类从他原来完美无瑕地位堕落的可悲记录。 亚当、夏娃在那天早晨,决定将自己的个人意愿凌驾于创造主旨意之上时,便立刻从本处堕落,失去了神所赐给他们的身份。他们努力尝试细察、弄清自己的内里,但在他们相视互望的一刻,却惊觉自己不再知道生存的目的,就好像忽然染上一种奇怪的失忆症。这都是由于人类蓄意对神不顺服的罪招来的,他们不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再认识被造时神在他们身上所定的旨意。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悲剧!亚当、夏娃被造原是要像镜子般彰显那全能者的形象,但他们却亏缺了神的荣耀。他们本来既是按神的形象被造,便比天上的天使更像神,也比那繁星闪烁的夜空更能让神看到祂自己荣耀的彰显。可是,这面镜子已变得暗淡、模糊,神在人身上再找不到祂自己的荣耀。人因不顺服而犯罪,不能达到被造的目标——在创造主的圣洁、荣美中去敬拜祂。 现代人忙于面对家庭与社会的种种不幸,显得疲乏、内疚和迷失,已无暇回顾人类堕落这个更大、更惨烈的悲剧。 这是一个纠缠复杂的悲剧,神曾愉快地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创一 26)于是取了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造主叫那人观看大地,说:“这些都是你的,我也是你的。我要从你的面上看到我荣耀的影显,这是你被造的目的。你是受造来敬拜我、荣耀我,并永远以我为你的神。”就在神离开片刻的当儿,那称为撒但的恶者,怂恿迷惑那人及他的妻子,他们因此犯罪违背了神。神回来了,祂装作不知道已发生了的悲剧,祂只呼唤说:“亚当,你在哪里?”亚当深知己罪,自觉羞愧,躲起来了。神又呼唤:“亚当,你做了什么事?”亚当承认说:“我吃了祢吩咐我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是那女人怂恿我吃的!”神于是问那女人说: “你做的是什么事?”女人说:“是那蛇引诱我!” 在顷刻间,我们的始祖已晓得把罪责转嫁到别人身上去,这是人犯罪最大、最显明的证据之一。我们就直接从始祖那里学到这一套,只会指责人,却从不承认自己的罪和不义。不知丈夫之道的男人会责怪妻子、祖先或他的工作环境;没尽本分的年轻人会责怪父母;不懂妇道的女人会责怪丈夫,甚至儿女。正因为罪,我们宁愿责怪别人,也不愿去承担自己的罪,无怪乎我们落在现今的光景中,病痛紧缠我们,把我们赶至死地;意外不断;精神病院、监狱和坟场处处。对,一切都是人类堕落这大悲剧、大灾难造成的。 这就是所有事情的终结吗?断乎不是!我们要向全人类宣告:“我们给你带来一个奇妙、佳美的信息,就是创造我们的神从没有放弃过我们。祂没有对天使这样说:’把他们从我的记忆里抹掉吧! ‘相反,祂说:’噢!我仍爱他们,我仍要他们作我的镜子去彰显我的荣耀。我要我的子民敬拜我,永远以我为乐和称我为神。 ’” 因此神差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借着奇妙的道成肉身来到世间。当耶稣在世上生活时,祂影显了神的荣耀,如新约圣经形容耶稣是神荣耀的光辉及位格的影显,所以神从马利亚的儿子耶稣身上,看见了自己的荣耀。 耶稣昔日向群众说:“你们看见我,就看见了父。”祂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祂是说:“你们看见我,便能看见父神荣耀的彰显。我来是要完成祂交付我的工作。”神的荣耀虽曾因祂儿子受死而一度受大亏损,但至终都借着基督彰显出来。那些罪人拔祂的胡子、掴祂的脸、扯祂的头发,用荆棘编的冠冕戴在祂头上,最后更把祂钉在十字架上。在那里,祂呻吟、流汗,忍受六小时苦楚,直到终了才把自己的灵魂交在父手中死去。天上的钟声随即敲响,失丧的人类可以得蒙拯救,因赦免及饶恕之道已为罪人赐下。 在第三天,耶稣从死里复活,坐在神的右边。神不断拯救人类回到祂那里,归回他们原来荣耀神的目的。是的,敬拜慈爱的神是人类唯一存在的最大理由。我们出生、重生;我们被造,又被再造;神起初创造这世界,又改造这世界,都是为这原因,也即是复兴的意思。教会的成立也是为此。基督教会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敬拜神,其他的事都是次要的。 多年以前在欧洲,我们十分敬重的罗兰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弥留之际,体力虽正在迅速减弱,但他仍对围绕他病榻旁的人作见证,说:“我不是要死,我只是在做我四十年来一直做的事,我期望将来在永恒中也是这样。 ” 有人问他:“这是什么事呢?”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在敬拜我所爱的主!” 敬拜神是罗兰斯弟兄眼中第一等大事,虽然他当时快要离开人世,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生,也知为什么重生。是的,罗兰斯弟兄今天仍然在向神敬拜。他肉身虽死亡,且被埋葬,但他那按神形象而造的灵依然活着,与其他圣徒一同绕着神的宝座下拜。 哀哉!哀哉!这是今天大部分找不着生存目标的人的呼声,这使我想起诗人梅敦(Milton)对我们始祖被逐出伊甸园后,那种感情迷失、孤单的描述,他说:“他们手牵手的越过山谷,踏上了那漫长而孤寂的路途。”
《传道书》背景及简介
《传道书》的希伯来名是「召集人 קֹהֶלֶת/ko·heh’·leth」,意思是「聚会的召集者、演讲者」,和合本圣经译为「传道者」。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书名(Ἐκκλησιαστής/ Ekklēsiastēs)译自希伯来书名,而英文书名(Ecclesiastes)是拉丁文转译的希腊文书名。 传道者自称是「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犹太传统认为就是所罗门,而本书所描述传道者的经历也与所罗门非常吻合。但传道者不一定就是作者,本书也有可能是别人根据传道者的教导编辑而成的。虽然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作者和写作日期,但本书的内容却是超越时空的,适用于任何一个世代。因此,「传道者」这个书名非常贴切,本书可以作为任何世代的「传道者」,传授人生真相和生活之道,帮助神的百姓在日光之下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教导敬虔的人如何享受生命——看清生活的本质,却仍然热爱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敬虔和勇气。 传道者对人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观察,使人难以总结其思路和结构,所以一些读者就懒惰地把《传道书》看作各种「默想、考查、陈说」的堆砌。有些人肤浅地用「虚空、捕风」来概括一切,只注意「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却忽略了之前的「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有些人简单地提取零星的智慧,只注意「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却忽略了紧随的「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实际上,传道者强调自己「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表明本书的结构是精心设计的。 《传道书》中的人生困境,就像一个被关在房间里的人想逃出去,但窗户太小,烟囱又太高,让人束手无措;但只要尝试拧一下门把,他就会发现房门一直没锁。传道者要让我们认识到,如果人将视野局限在日光之下的世界,那么一切都是悲观的,世事循环往复、徒劳无益、没有目的,善人和恶人同样死亡,智慧人往遭丧之家比到宴乐之家学到更多。但只要仰望日光之上,我们就会发现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在地上实现某些目标,也不是在日光之下到达某个终点,而在于享受和善用旅途本身,到达日光之上的终点。因此,《传道书》是要教导敬虔的人如何享受生命——看清生活的本质,却仍然热爱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敬虔和勇气。神赐给我们「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绝不是让我们哀怨悲叹,而是要我们为「一生虚空的年日」向祂交账。因此,人不必追求「虚空」,也不必悲观厌世;而应当在日光之下的人生旅程中劳碌享福、感恩和知足,简单并快乐着,「预备迎见你的神」(摩四12)。 传道者对人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观察,使人难以总结其思路和结构,实际上,传道者强调自己「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表明本书的结构是精心设计的。看透「虚空」,是为了超越「虚空」;看清「捕风」,是为了不再「捕风」。有雾的早晨并不意味着阴天,只有知道了结尾,才能明白开头。《传道书》并没有消极悲观,而是积极潇洒,充满了光明的盼望。虽然传道者把自己的一切成就都视为「虚空」,但他却不是一位悲观主义者,也不是享乐主义者、虚无主义者,更没有主张不可知论、怀疑论或宿命论。他没有把大卫吩咐建造的圣殿和对神的敬拜当作「捕风」,也没有把神所赐的生命(和恩典称为「虚空」,更没有劝告年轻人避世遁空。相反,他从日光之下的虚空中得出了一个积极而有盼望的结论:「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为现世而活的人是虚空的,为永恒而活的人却是快乐的。因此,犹太人在欢乐的住棚节诵读《传道书》,一方面,「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另一方面,「凡事都是虚空」,人不应当在节日欢庆得过了头。没有神的人生毫无意义,人只有遵行神的律法,住棚节的快乐才会延续全年。 《传道书》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59首开篇引用传一9-10)、托尔斯泰(《忏悔录》)、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标题引用传一5)等许多著名作家都引用过《传道书》。一些名言已经称为英语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吃喝快乐 eat, drink and be merry」、「日光之下无新事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生有时、死有时 a time to be born and a time to die」、「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vanity of vanities; all is vanity」。1862年12月1日,当南北战争陷入最黑暗的时候,亚伯拉罕·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最雄辩的国情咨文中引用了传一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我们的争执属于我们——即将过去的一代;这争执可以随着一代人的过去而销声匿迹、不再惊天动地。One generation passeth away, and another generation cometh: but the earth abideth for ever. … Our strife pertains to ourselves—to the passing […]
《耶利米哀歌》背景及简介
《耶利米哀歌》(希伯来语:איכה)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中被列为《五小卷 Five Megillot》的第三卷。在原文中,书名取自书中的第一个字“艾卡!”(’ Eh-khah′)意思是“何竟!”。「何竟」这个书名,贴切地表明了本书的主题:每一个人都应当好好思想,蒙神拣选和恩典的圣民、圣城和圣殿,「何竟」沦落到这个地步呢? 在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把耶路撒冷夷为平地。先知耶利米眼看着自己的预言应验,国破家亡,百姓被掳。这首哀歌为上帝的选民在历史上所经历的惨痛毁灭发出深切的哀悼,并告诉犹太人,他们只要悔改就可以归回、恢复过去的光荣。 传统认为,本书是先知耶利米为耶路撒冷被摧毁和神的百姓被掳而作,所以本书七十士译本的序言是:「在以色列被掳、耶路撒冷成为荒凉之后,耶利米坐下痛哭,并以此哀歌为耶路撒冷悲叹」。 先知耶利米的事奉始于约西亚十三年(耶一1;二十五3)、终于被掳之后(耶一3;四十四1),大约是主前627-586年,对应于中国春秋五霸之秦穆公、晋文公和楚庄王的时代。耶利米在南国的最后四十年中一直在劝诫百姓。但摩西事奉四十年,见证了神把百姓领出埃及、带进应许之地;而耶利米事奉四十年,却目睹了悖逆的百姓被逐出应许之地、回到埃及。主前586年,巴比伦第三次入侵犹大,攻陷耶路撒冷。圣城和圣殿被毁,犹大王西底家和大部分百姓被掳巴比伦(王下二十五7、11),本地只剩下最穷的人(王下二十五12),沦为新巴比伦帝国的行省。先知耶利米被逃亡的百姓带到埃及,在埃及度过余生。他可能在离开耶路撒冷时写成本书。 《耶利米哀歌》与《申命记》第二十八章有着密切的关系,摩西在九百多年前所预言的背约咒诅,如今在《耶利米哀歌》中都不幸成为现实,但这种不幸也带来了盼望——既然背约的咒诅(利二十六14-39;申二十八15-65)应验了,复兴的应许(利二十六40-45;申三十1-10)也必指日可待;既然神信实地成就了圣约的每一个方面,祂与百姓所立的圣约也必然有效。正因为如此,先知才能在痛苦中满有盼望(三19-33)。而本书给我们的信息,就是要每一个被神管教的信徒都去回顾《申命记》二十八章,从而回转归向我们的主。 读《耶利米哀歌》最好的方法不是分析,而是用灵去体会真正的作者圣灵的感觉。这五首哀歌让我们体会到神的心肠,在苦难中祂与我们同在,与我们一同经过水火、经历痛苦悲伤;施行管教的天父比接受管教的儿女更加伤痛,「因祂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耶三33)。这五首哀歌也是人的肉体被十字架对付的经历,能让我们学到如何在管教中降服和祷告,虽然被神「终日再三反手攻击」(耶三3),却能经历到祂的慈爱和怜悯在「每早晨,这都是新的」(耶三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