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无尽的一章》四、埋怨:一种心灵的疾病

有一些罪是最能伤害心灵、破坏见证的,埋怨是其中的表表者。埋怨既成习惯,平时就很难察觉得到。 一颗抱怨的心是从不缺乏理由的,喜欢抱怨的人永远有足够的原因叫自己不快乐,而埋怨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东西,例如天气、教会、困难、其他基督徒,甚至神自己。 一个经常埋怨的基督徒会使自己在道德上站立不住,门徒的身份成为莫名的争辩来攻击自己:第一,成为基督徒是人自己所选择的,神的精兵中是从没有被迫入伍的,因此,他的情况很尴尬,因为他所埋怨的正是他自己所自由选择的。第二,他随时都可以停止这个信仰,神并没有用锁链把基督徒锁起来,可是他要继续相信下去,却又不停地埋怨,这又有什么话可说呢? 当埋怨的人从属灵的伙伴中找到自己的时候,便会更觉尴尬。他们的灵性可以和圣经的一些“反派”人物相提并论,就如该隐、可拉、含怒的哥哥以扫及玛拉基书中脾气暴躁的犹太人。其实这些只是信仰路上部分不满的追随者而已。经常埋怨的基督徒只要留心看清楚,就会发现他的真我是紧盯着他自己的。 常为信仰路上的困难而埋怨的信徒,证明了他从未体会或理解基督在人间时的哀伤。 只要我们曾凝望客西马尼或各各他山,就不会再认为自己的路是困难的。我们不敢以我们微不足道的痛苦,与为救赎我们而忍受极大苦难的基督相比较。任何比较将成为对我们埋怨最大的指摘,世上可有哀伤与祂所受的一样呢? 说完了这番话之后,我相信没有人可再为埋怨这种习惯找借口了。其实,埋怨不单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种心灵的疾病,唯有靠羔羊的宝血才能获得医治。

《希伯來書》背景

The Book of Hebrews (Greek: ΠΡΟΣ ΕΒΡΑΙΟΥΣ) is the 19th book of the New Testament, a letter written to Jewish Christians. It presents more difficult questions than any other book in the New Testament, and many of these questions have no satisfactory answers. For example, who was the author? Who were the original recipients? When […]

《腓利門書》背景

The Book of Philemon is the shortest of Paul’s letters, yet it is still longer than most letters of its time. Philemon was not a hastily written note but a personal letter that Paul carefully crafted with subtle and deliberate wording. Paul’s purpose in writing Philemon was not to advocate for the “social gospel” or […]

陶恕《无尽的一章》三、抓紧重要的事

生命中有些重要而根本的元素,像柱子承托起整座建筑物一般重要。幸好这些元素并不多,而且不难发现。这些元素包括:爱、忠诚、正直及信心,再加上其他较次要的元素,就成为了一切高度复杂的上层结构的基础。 有智慧的人会简化他的生命,直接走向中心点。因为他知道自己只需留心那些生命的基本元素,其他一切就不用担心了。 在我们这个痛苦复杂的文明里,生命是可以了无生气的,除非我们懂得分辨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通常摧毁我们的绝对不会是些重要的事,而是那些被我们误以为是很重要的琐事。这些琐事非常多,除非能够远离它们,否则我们的身、心、灵必定会被压得粉碎。 愈来愈多证据显示,身体上的毛病往往是由生理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医生渐渐发现,许多无可估计的重担会为人带来致命的影响,他们知道如果真的想病人痊愈,除了医治病人肉身的病外,还要医治他们内心的病。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也同样有这个情形出现:重要的事情不多,但累赘而不重要的事情却是无数。受圣灵教导的基督徒应该撇下次要的事情,去找寻那些不多但重要的事;然后重复地这样做,以鼓励自己。重要的事情虽然不多,但却出奇地叫人容易辨别。圣经已经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些事情包括神的作为、基督的位格及工作、信心和顺服、盼望和爱等。基督将律法的纲要概括为爱神及爱人。基督的拯救建立在祂对神及祂所差遣的人的信心之上。保罗将属灵生命的奇妙简单地以下列字句表达出来:“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西一27)。 忘记那些属灵的重要事情,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徘徊,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试探;特别是那些好奇的基督徒,这等人认为先贤对神的信心太过温驯了,他们在神面前要做“非凡的猎人”,并因这个名称常引以为荣。无论任何时候,我们只需举目一看,就会看到他们四处追逐,之后总是扛着一些新的神秘事物回来。 通常这些人所追逐、攻击的事情都是圣经中较为隐秘的教训,例如圣经中一些空泛的暗示,一些在翻译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且意思比较含糊的经节,以及一些没有学术权威的旁注。他们特别喜欢提出一些不属于基督教真理的问题。他们只热衷于那些飘忽不定的论点,但他们的论断随着他们所讨论的神秘题目而愈加牢固。 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哲学家。他曾经说过,常常要使人震惊的思想是理性不成熟最确切的表现。基督徒接受得太多奇异、古怪和不可思议的思想,在属灵上已经变得不适合接受或欣赏正确的教训,他们生存就是为了接受令人震惊的新事物及令人发抖的奇事。他们会相信任何事情,只要这些事情与清醒冷静的基督徒所持守的及得到时间证明的信念有所不同。对于一堂严肃的,呼召人要悔改、要谦卑、要过圣洁生活的讲道,他们认为这是过时、沉闷、不能吸引听众的事情。但这一切正是我们所需要听取的,亦是基督将来审判我们的凭借。 一间追寻刺激的教会完全不是新约所描述的教会。追求虚浮的刺激明显是一个堕落的标志,而基督就是以死来把我们从这堕落中释放出来。一些曾受洗的所谓基督徒,每个星期日都在等待类似信仰的针刺他们一下,借此扶他们一把,但又不需跟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扯上任何关系。这些人坚决认为他们对圣经不朽的信心并不能改变什么。主曾经说过:“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 每个信徒及神的管家都必须认定生命的重点,是在大事上,还是在小事上呢。一生持守的,是以圣经为中心的真理;远是那些只会带来分裂,对我们走天路毫无帮助的教训呢? 没有人有权提出一些不得圣经完全同意的教训,除非他非常熟悉教会的历史,以及历代以来基督教教义的发展。从历史方面探讨是最好的。在我们发现圣人所信的是什么、伟大的改革家和圣徒教导的是什么、纯洁的心灵和伟大的工人为圣洁的生活和死亡的持守并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之后,我们才能从合宜的角度评估我们的教导。 谦卑是研读圣经唯一、也是最正确的心态。圣灵会教导一颗谦卑的心有关祂的拯救,教他如何在圣经的真道上行走,以及什么才是有果效的侍奉。

羊皮紙

Parchment is an ancient material used for writing, made from sheepskin or calfskin that has been de-haired, treated with lime, and then softened and dried with pumice. These sheets of parchment were bound into booklets called codices. The best quality parchment, known as Vellum, was used for transcribing the most important books. It is said […]

克林特島

Crete is an island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Sea and the southernmost part of the Aegean Sea. It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Mediterranean civilization. Crete is a mostly mountainous island, about 260 kilometers long from east to west, with a width ranging from 12 to 60 kilometers. Its area is 8,236 square kilometers, […]

陶恕《无尽的一章》二、质与量

时间或许可以证明,现代文明最大的弱点就是重量不重质。 这个现象在美国最为明显。我们常常看见很多耗资庞大的建筑物落成,但没有人期望它们可以长久保存。在我们的大城市中,不时会觅到工人拆卸一些数年前曾被视为设计出色的建筑物。现代人的品味转变得十分迅速,对于那些已经建成超过五十年仍然存在的建筑物来说,这是一个很可悲的讽刺。 其实,这种短暂性的心理到处可见,并不单只在于建筑方面。一间美容院最近为一个一直以来都需要澄清的字眼下了这样的定义,是写在其广告上的:“永久发型——保护维持三个月。”原来永久的意思就是三个月!或者这个例子过分极端,但这表明了离开神之后,人的盼望和梦想都变得很短暂。 教会现时亦受到这种不合理的短暂性哲学困扰,基督教正受到价值下降的冲击,原因是来自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与一些当时出类拔萃的公众人物比较,希望能赢取一点短暂的注意,希望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在人前表现出色。 上述观念在圣经中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一个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应不会被这些东西欺骗。神的道从不在乎大小或数量,却是非常着重质素。基督,祂有一大群跟随者(比任何人都要多),当祂满足了群众的需求,给予他们帮助后,就静静地从他们当中退出来,然后将永恒的真理向祂所拣选的十二个门徒讲解。祂拒绝选择那登上宝座的快捷方式,却拣选了那漫长而痛苦的十字架道路。祂没有接受群众的奉献,只将祂的成就,建立在永恒的事情上。永恒的事情已植根在那些蒙拯救的人心里,历代无数的人也都因神昔日所作的而感谢祂。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牧师和教会都受到试探的困扰,他们不惜代价去寻求人数上的增长。群众高叫要求数量的增加,而不会体谅那只会坚持永恒和稳固价值的传道人。有不少神的仆人受到他牧养的群羊中一些不良分子无情的压力,他们蔑视他的方法,要求很快得到果效,不顾质素,只求追随潮流。他们贪婪地寻求刺激,在戏院里找不着,就往教会去找。 作为跟随基督的人,我们是属于永恒的,不应将信心建立在这个将要过去的世界上。 魔鬼正用一切方法把那会衰败的价值观硬塞给我们,我们必须全力抵挡。看到世界疯狂地互相争夺,只为了一剎那的光辉,我们只能投以怜悯同情的眼光。相信一个与神同行,并将价值建立在神身上的人必定会认为“每月之书”是一个很奇怪的字眼——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已经不多了,对于追求永恒的人来说,即使是什么“一代巨著”,亦不能在他们的心坎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会必须重寻神曾经赐予她的永恒性,并且再次确定要面对的乃是漫长的岁月,并非短暂的一年半载。教会也不应只看数字,而忽略了根基;应该为永恒而工作,不要为外表而努力。神的儿女应竭力寻求那些不会朽坏的事情。流行的信念好像浅溪一样激荡着,对它来说,海洋只会深沉地躺在那伟大的海床上,不为阵雨所动,实在是太沉静、太苦闷了。 信心不但可以移山,更可以教我们忍耐,在应许的实现仍是遥不可见之时,叫我们能安静地继续等候。如果我们坚持心灵上的每个要求都要有实时的答复,那只是表明了我们在信仰上的幼稚和肤浅。要知道神种植一棵橡树所需的时间,比种植一株玉米长得多。 当现代人乱冲乱撞地进步之时,若我们仍慢慢走的话,的确要付出一些代价,但将来我们一定会得到回报,相信真正的基督徒是不会介意等待的。

《提多書》背景

The books of 1 & 2 Timothy and Titus were written by Paul to Timothy and Titus, respectively, but most of their content was intended for the churches that Timothy and Titus were pastoring. These three letter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form, content,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are known as the “Pastoral Epistles” for their […]

陶恕《无尽的一章》一、无尽的一章

四福音是叙述耶稣的一生及其工作的书卷。叙述的方法完全根据普通传记的写作次序。从祂的出生、成长、工作、死亡直至埋葬顺序写成。根据韦伯斯特(Noah Webster)的解释,传记(biography)一字是由“生命”(bios)及“写”(graphein)两部分组成,意思是“写出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看四福音,会发现当中一个既奇怪又奇妙的地方:完结后面还附有新的一章,为什么呢?从定义上看,传记是要记录一个人的一生。谈及整个族谱的只算是历史,算不上是传记;讲述一个人死后的事情的,只可说是评论,或褒或贬,也不算得是传记,因为“生命”(bios)的部分没有了,描述的对象再不是有生命的个体。故此,传记中描述主人翁的逝世,应该是全书最后的一章。 世界上唯一打破这定律的作品就是四福音。四卷书均叙述耶稣从出生至死亡的事迹,四位作者亦采用传统的传记形式作结。马太说:“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太二十七59-60)马可说:“约瑟买了细麻布,把耶稣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可十五46)路加说:“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祂的身体怎样安放。”(路二十三55)约翰在他的福音书说:“……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约十九41-42)他们都同意耶稣已经死了。描述一个人生命的完结,传记亦应到此搁笔。 但写传记的人均在他们的书中加上一个真实的部分,在完结篇后加上新的一章,相信这是人类历史中仅有的一次。这次的故事并不是以葬礼作结:一个本应以死亡作结的人物再次来到人间,激励更多作家,续写永恒生命的故事。现在所写关于祂的一切,是描述一个活着的人,祂虽在昨日死去,却存活到永远。 其实从主耶稣在世上所行的神迹,就知道这事是可能的——寡妇的儿子复活;睚鲁的女儿从死亡中苏醒;拉撒路因主的命令就起来行走。也许这些都不足以提示我们,耶稣将要复活,也许这只是暂时阻延那不可改变的定律而已,因为有生必有死,死亡是最终的结局。这些人最后也死了,传记的原则再一次获得支持。每个人最终也得躺在坟墓里,坟墓就是终结。 但挺奇妙的是,耶稣的传记必须继续下去。路加续写的不单是一章,而是整整的一卷书——使徒行传。他说:“祂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的显给使徒看!……”(徒一3)新约其他书信让我们知道主在这刻的工作,祂亦通过使徒向我们揭示祂将来要做的事。 无尽的一章是所有基督徒的盼望,因为我们确知道神已胜过死亡,叫我们从以往的痛苦中得释放。死亡并不表示神的工作已经终结,也不能干扰神的工作。虽然祂的身体躺卧在约瑟的新坟里,但却借圣灵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彼前三18-20)。三天后,祂的灵与身体再次合一——新的、无尽的一章开始了。 假若耶稣没有从死里复活,祂的生命再灿烂,也不过是人间的一个悲剧。因为祂确实从死里复活,主的生命就成为永远的胜利。昨天所流的血,遭受的痛楚、弃绝,死亡的煎熬,冰冷僵硬的身躯,以及比尸体还要冰冷的坟墓,这一切一切都已成过去。今天所有的是盼望、生命及永恒的自由。 成就在基督身上的,必定成就在每个信祂的人身上。从新约到现在,试问有多少圣徒的生命——等候盼望、努力工作、全心信靠主,只换来年老无助、静候死亡呢?假若死亡就是一生的终结,我相信基督徒会是世上最悲惨的一群。但神绝不会让祂儿女的生命悲惨地结束,祂必为我们预备新的一章,从祂复活开始,直到永远。 死亡的权势不能阻挡,基督的精兵踏遍各方;就让胜利的呼声传遍万邦。哈利路亚!悲哀的三天一去不再,基督从死里荣耀归来,就让荣耀尽归于我主我王。哈利路亚!他摔碎了阴间的锁链,祂打开了天堂的大门;就让赞美的诗歌唱颂凯旋。哈利路亚!

異端諾斯底主義

1 Timothy 4:3: “[They] forbid people to marry and order them to abstain from certain foods, which God created to be received with thanksgiving by those who believe and who know the truth.” Gnosticism: “Forbidding people to marry” and “abstaining from certain foods” were teachings of early Gnostic dualism. The “teachings of demons” do not […]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