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后书》背景
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中在欧洲建立的第二个教会(徒十七1)。保罗和西拉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会堂里只辩论了三个安息日(徒十七2),就被犹太人逼走了(徒十七10),传道的时间并不长,但有一些犹太人、向往犹太教的「虔敬的希腊人」和「尊贵的妇女」都信了主(徒十七4)。 保罗和西拉被逼离开帖撒罗尼迦以后,来到西南边庇哩亚继续传道(徒十七10),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追赶而至(徒十七13),保罗只好坐船远避南方亚该亚省的雅典(徒十七14-15)。西拉和提摩太后来也到了雅典,但由于年轻的帖撒罗尼迦教会所受的逼迫非常大,以至保罗非常记挂,就打发提摩太回帖撒罗尼迦探望、坚固他们,自己前往哥林多。保罗进入欧洲以后,连续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和雅典都遇到挫折,「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3),因此当提摩太把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好消息带到哥林多的时候,保罗被神大大安慰和鼓舞,「为道迫切」(徒十八5),就在哥林多写了本信(徒十八1,5),一面劝勉帖撒罗尼迦的弟兄们继续为主站立,一面坚固他们在基督里的盼望。保罗后来继续接触帖撒罗尼迦教会(徒十九22;徒二十1-3),有几个帖撒罗尼迦人甚至成为他的同工,像亚里达古(徒十九29;二十4;廿七2)、西公都(徒二十4),底马(提后四10;门24)可能也是。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很可能是保罗写给教会的头两封书信,也是圣灵写给教会的第一批书信,时间大约是主后51年、主耶稣升天之后将近二十年。这两封书信面向初信者,虽然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基要真理,但却简单扼要,重点是帮助初信者成为圣洁、无可指摘(帖前三13;五23;帖后二13),其中阐述得最详细的是基督的再来(帖前四13-18;帖后二1-17)。本信每一章的结尾都提到了基督的再来(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7;五23),就像不断吹响基督再来的号角。本信的特殊之处,是写给一个传道人匆匆离开的年轻教会。为了回应反对者的毁谤,保罗被迫在信中回顾传道的过程,使本信成为众教会训练传福音最好的教科书;又由于撒但的阻挡,保罗被迫通过书信坚固初信者的信心,使本信成为众教会造就初信者最好的门徒训练手册。仇敌的阻挡,就这样奇妙地成就了神的旨意。
隔断的墙
犹太人的圣殿内部是不许外邦人进去的,外邦人只可在「外邦院」的范围内活动。 在外邦院与犹太人的「以色列院」之间有高高的围墙,有四个进口及石级,每个进口处的墙上均刻有警告的话「外邦人不得人内,否则处死」。 所以外邦人只能在墙外的外邦院行动,如有外邦人愿意学习敬拜神,也只能在外邦院。 埃提阿伯太监上耶路撒冷去礼拜时,也只能在外邦院,该院亦有犹太拉比为外邦人学习礼拜的顾问,并出售犹太圣经的手秒本(徒八章26-40节)。 那几个希利尼人到耶路撤冷去学习礼拜,也是在外邦院,他们愿意见耶稣,耶稣却在以色列院之内,他们见不到耶稣,所以他们对腓力说话(约十二章20-23节)。 有一次保罗带着几个犹太人到圣殿里去行洁净之礼,那些反对保罗的犹太人,因为看见一个以弗所基督徒特罗非摩在城中同行,便以为外邦人曾与保罗一同进圣殿的以色列院,于是大起骚动(徒二十一章26-30节)。 其实特罗非摩只能在外邦院。 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圣殿中至圣所前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二十七章3l节),这神迹的出现表示神与人之间的「隔膜」已被清除,圣殿这一张遮蔽的幔于是非常重要的,也已被神撕裂。 所以希伯来书作者认为,「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来十章19-20节)。 但这件事只表示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了,犹太人与外邦人的文化和心理隔膜仍然存在。 所以彼得也曾装假,不愿和外邦人在一起吃饭(加二章11-14节)。 直到纪元后70年罗马将军提多带兵毁灭耶路撒冷城,曾拆毁及污秽圣殿,连那以色列院与外邦院中间隔断的墙也拆毁了。基督成全了律法(太五17)、丰满了律法(太五21-48),了结了旧造生命的罪案,就除去了这些隔绝。旧人都是亚当的后裔,无法与神和睦,又有出身、背景的分别,所以也无法彼此和睦。若要与神、与人和睦,必须活在新人里面。信徒之间在基督里已经「合而为一」,被共同建造成基督的身体教会,从此不再有犹太人、外邦人的隔阂。主耶稣在自己里面把双方造成一个新人,成就和平,并借着十字架消灭彼此间的敌意,使双方借着自己的身体与上帝和好了。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马梅尔定监狱 (Mamertine Prison)
马梅尔定监狱(Mamertine Prison)是一个古罗马监狱,在古罗马时代称为Tullianum,始建于主前8世纪,比罗马城的历史还要古老,位于古罗马广场(Comitium),卡比托利欧山东北山坡,面对元老院(Curia)和涅尔瓦、韦帕芗和奥古斯都的帝国广场(Imperial Fora)。 古罗马并不长期监禁犯人,对犯人的惩罚是罚款、劳役和处死。因此,监狱不是长期监禁犯人的地方,而是犯人等候受刑的地方,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只是一个黑暗、恶臭和阴冷的地下室。这座监狱通常只关押高级囚犯,被击败的外国将领在凯旋式示众后,关押于此,最后仍公开勒死,除非碰巧自然死亡(罗马法不承认监禁本身作为惩罚)。 公元前63年,喀提林阴谋成员在处决之前,被关押在这座监狱。传统认为,保罗和彼得在殉道之前也被关押在这个监狱里。 不清楚这座监狱何时关闭,但这个地方从中世纪已经用作基督教礼拜场所,目前被2个教堂占用:上层是木匠圣约瑟堂(Chiesa di S.Giuseppe dei falegnami),下层是狱中圣伯多禄堂(S.Pietro in Carcere)。 下层教堂祭台上的十字架是倒置的,因为根据传说彼得是被倒钉十字架。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以弗所书》背景
《以弗所书》有很多不同于其他保罗书信的特征。 本信很少提及其他人、没有问安的话,也没有发信或收信人之间的私人信息。 所有其他保罗书信都根据对方的特定问题加以回应,但本信并没有什么特殊问题需要处理,很少提及收信者的处境,读起来好像是一篇讲章,某些地方甚至像祷文或赞美诗。 《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之间相似之处数量之多、篇幅之长,在新约书卷中绝无仅有。 有人指出《以弗所书》一百五十五节经文之中,有七十五节以不同的相似程度出现在《歌罗西书》里面。 这两封信的组织和论证很相似。 两者的开始都是关乎教义的段落,所赞颂的亦同样是基督的荣耀和祂旨意的威荣。 两者接下来都把其中的教训应用在个人生活中,又都同时进一步作出关乎人际关系的劝勉。 两者论及基督徒生活,都说要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弗四17;西三5)。 两封信都讨论到基督徒当怎样「行事」,又谈及谢恩不但是本分,更要在赞美和唱诗中表达出来(弗五15-20;西三16-17,四5-6)。 有关夫妻、父母儿女,和主仆关系的教训十分相像,只是《以弗所书》中的(弗五22-六9)比《歌罗西书》更详细(西三18-四1)。 两封信都提到保罗所受的捆锁,以及他宣讲福音的奥秘(弗六18-20;西四3-4)。 此外前面谈及使徒被差遣传讲福音奥秘,也颇为近似(弗三1-13;西一23-29)。 保罗曾在凯撒利亚(徒二十四27)、罗马(徒二十八30)长期被囚,最可能是于主后57-62年被囚于罗马期间写下这两卷书信。 他首先针对歌罗西教会特殊的处境和危机,写下《歌罗西书》。 然后,他进一步思考教会在神旨意中的地位,关注全体教会,特别是小亚细亚省的教会,因此写下《以弗所书》供各教会传阅。 弗六21-22和西四7-8几乎完全相同,可能因为保罗在写好两封信准备送出之时,一起写下了结语。 「推基古」(弗六21;西四7)可能就是传递这两封书信以及私人信件《腓利门书》的信差。 本信的上款原是空白的,信差可以在每处地方加上合适的名称。 以弗所教会是小亚细亚省最有名望的教会,因此其所保有的副本最常被人抄录,这成了「致以弗所人」一名的由来。 《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是保罗在监狱里给教会写的三封书信,被称为「监狱书信」,都是非常明确地让人注视基督。 《以弗所书》启示了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歌罗西书》启示了基督是教会的元首,《腓立比书》启示了教会活出基督见证的路。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罗马帝国的邮政
奥古斯都创立了罗马公共邮政(Cursus Publicus),通过罗马道路系统运送官方邮件。邮差会戴着一顶独特的皮制邮帽,战车上有箱子用来装载邮件。在特别的情况下,驿马当天就可以把信件传递到800公里外。罗马道路的开通也促进了私营邮递业兴起,例如Tabellarii就是一家用奴隶送信的邮递业务经营者。大部分平民是靠旅行者来携带信件。那时寄信比现代困难得多,信差需要长途跋涉,信件越短越容易携带,已出土的当时一万四千多封书信通常最多是200字左右。相比之下,保罗的书信都非常长,平均1300多字,《罗马书》更长达7000多个字,可能是当时最长的一封书信。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
罗马的道路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您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吗? 罗马道路是古罗马的重要基础建设,由公元前500年开始,并随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版国的扩大而延伸。 这些罗马道路为罗马军队、官员及平民带来便捷的交通路径,更促进陆上通讯及贸易。 这些道路由地方小路,连接上广阔、长距离的公路,连接各主要市镇及军事基地。 罗马道路是主要由石头铺成,部分混入金属材料。 道路由弧形的石头组成,这些石头形式和高于路面的行人道以方便排水,而道路两旁除有行人道外,还有马道和排水沟渠。 罗马道路的建设有赖于精确的测量工序,包括透过切割山坡,用桥连接河流和沟壑,湿滑的地面部分用木桩作地基支撑。 当罗马国力达到最顶盛时期,有超过29条大型军事公路由首都罗马以辐射式向外扩散,接上罗马帝国内113个省份372条大道,总长超过40万公里,其中8万5百公里 的道路已经铺石。 单在高卢,有超过2万1千公里道路,在不列颠也有至少4,000公里的罗马道路。各地的小路连上了广阔、长距离的公路,把各主要市镇和军事基地连在一起,为军队、官员及平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促进了贸易,更为福音的广传铺平了道路。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
罗马书的影响
因为访问罗马教会的计划一直有阻隔,保罗只能以写信代替亲自造访,结果这卷书信所阐明的福音真理不仅造就了当时的罗马教会,更造就了历世历代神的教会。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罗马书对后世的影响: 1)主后386年夏天,奥古斯丁偶然读到罗十三13-14,刹时被圣灵光照,从此彻底翻转,成为中世纪早期最伟大的神学家。 2)1513年秋天,Wittenberg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读懂了罗一17,理解了保罗所释放的福音真理,从此引发了宗教改革。 3)1738年5月,约翰·卫斯理在参加伦敦Aldersgate街摩拉维亚弟兄聚会时,听到马丁·路德的罗马书注释序言,突然奇妙地得着了得救的确据,从此彻底翻转,燃起了18世纪福音派的复兴之火。 罗马书除了在教义上有若中流砥柱,在教会历史上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从教父时代的奥古斯丁开始、路德、加尔文、约翰韦斯利…因着罗马书被圣灵彻底翻转,成为被神大大使用的仆人,这些教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因为罗马书得到属灵的复兴或洞见,进而对教会作出了不凡的影响,更有无数的信徒因为深读罗马书而翻转了生命,从历史的回顾中,我们发现罗马书有一项特殊的功能,这卷书有若一道大光,它催逼罪人回到神的面前,引领偏离神的教会归正。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罗马书》背景
新约圣经由历史和书信组成。历史包括四福音和使徒行传,四福音是讲神如何借着衪的儿子来预备救赎,把人恢复到起初被造的目的里;使徒行传是讲圣灵带领使徒传扬福音,建立被称为基督身体的教会;书信是讲到教会的属灵建造,神指导祂的教会在地上如何行事,成就神荣耀的目的。 当时的罗马是一个同性恋的温床, 罗马的头15个皇帝之中,有14个皇帝是同性恋,保罗一再谈到罗马的情况,整个社会道德败坏到了极点,子女违抗父母,人民无法无天,暴力和犯罪到处泛滥;在政治和社会上,罗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当时的罗马人个个想尽办法逃税,人头税根本收不到,可是罗马书第十三章吩咐基督徒一定要好好地纳税。 罗马的教会并不是由使徒建立的,可能五旬节在耶路撒冷信主的「从罗马来的客旅」将福音带回了罗马,百基拉和亚居拉就是来自罗马教会(徒十八2)。第四世纪的拉丁教父安波罗夏斯特(Ambrosiaster)指出,罗马人「接受了基督的信仰,不过却是按犹太教的方式;他们没有先看见神迹,也没有见过任何一位使徒」。罗马教会最初大部分是犹太信徒,大约主后49-50年,因在罗马的犹太人中发生骚乱(可能是犹太教徒逼迫基督徒引起的),罗马皇帝革老丢(主后41-54年在位)大规模驱逐犹太人离开罗马。后来此令未被彻底执行,离境者也逐渐回迁(徒二十八17)。在犹太人被驱逐期间,罗马教会的外邦信徒大大增长,等犹太信徒回来以后,外邦信徒人数已经超过犹太信徒,罗马教会变成了以外邦人为主的教会,所以保罗提醒他们不可向犹太弟兄夸口。这卷书信从头到尾都在讲这个情况。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都是罪人,都要靠同样的方式得救,将来要进同样的天国; 接着保罗批判了外邦人的放纵和犹太人的律法主义,并强调要因信称义。 罗马教会收到此信后,可能再三抄录,广为流传。从第二世纪开始,保罗的书信就以全集形式流传,称为《保罗书信全集》。目前最古老的保罗书信抄本是来自埃及的第二世纪末蒲草本46号(Papyrus 46),《罗马书》居首。在新约圣经最后所定的保罗书信顺序中,《罗马书》位列第一。这既是因为它是最长的书信,也因为它非常重要,堪称「保罗福音」。 《罗马书》完成后约4年,即主后60年,保罗终于来到罗马。他以囚徒的身份被押送到罗马,却得到罗马信徒凯旋式的出城迎接(徒二十八15),使保罗大得鼓舞。此后两年中,他留在罗马,在他自己所租的房子中被兵丁看管,但可以接待访客,并在罗马帝国的中心宣扬福音(徒二十八30-31)。 《罗马书》完成后约8年,即主后64年,罗马被一场大火所吞灭,尼禄皇帝把基督徒当作替罪羔羊来逼迫,保罗可能在这次逼迫中殉道,被斩首于奥斯田大道(Ostian Way)旁的亚奎撒斐亚(Aquae Salviae,即现代的 Tre Fontane),他的坟墓在「圣保罗墙外」(San Paolo fuori le Mura)大教堂的祭坛底下。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保罗书信
保罗书信(唐朝景教译称宝路法王经)是使徒保罗写给各地教会就各教会内的情况或是对来信询问教义的人的回信,书信中解释了许多有关基督教教义的疑难问题及阐明教理原则,是基督教的重要文件,后在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中确认为正典而被列入基督教《新约圣经》中。 在新约21卷书信中,保罗写了13卷,大致写作时间是: 主后50-51年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期间: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徒十八5,11)。 他想回帖撒罗尼迦,但却不能(帖前2:18),于是打发提摩太去鼓舞归信者,并要他回报他们的情况如何。 前书是他在提摩太回来后,因感谢而写。 后书则于稍后写成。 主后52-56年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期间:于主后54年在以弗所写了《哥林多前书》(林前十六8-10;徒十九22),主后56 年在马其顿写了《哥林多后书》(林后二12-14;徒二十1),回答问题并矫正哥林多圣徒中混乱的情形。 主后56-57年的冬天在哥林多写了《加拉太书》、《罗马书》(徒二十3)。 加拉太境内教会有些成员正舍弃福音,追随犹太律法。 在此书信中,保罗说明了摩西律法的目的及灵性宗教的价值。 保罗从哥林多写给罗马人的信,有部分是让罗马圣徒准备好他的来访,他希望去探访他们。 信中并再次确认某些已归信基督的犹太人所争论的教义。 主后57-62年保罗第一次被囚期间:于主后60-62年在罗马写了被称为监狱书信的《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 《腓利门书》(徒二十八30-31)。 保罗写给以弗所人的信极为重要,因其中包含了保罗有关基督的教会的教导;保罗写给腓立比人的信,主要是表达他对腓立比圣徒的感激和挚爱,并 鼓舞他们不要因他长期被囚而失望;保罗写信给歌罗西人,是因有报告说歌罗西圣徒陷入严重的错误中,他们相信完全是来自小心遵守外在教义,而不是 来自培养基督般的品格;写给腓利门的信是封私人信函,谈到腓利门的奴仆阿尼西谋抢了主人的东西逃到罗马。 保罗差遣阿尼西谋带着此信回主人处,求他宽恕阿尼西谋。 主后62-64年保罗第一次获释后,写了被称为教牧书信的《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其中《提摩太后书》是保罗第二次 入狱、即将殉道之前写的。 保罗前往以弗所,留下提摩太去制止某些荒谬思想的扩散,并打算以后再回去。 他可能是从马其顿写第一封书信给提摩太,鼓励并劝告他完成职责。 保罗给提摩太的第二封书信是第二次在狱中时写的,即保罗殉教前不久。 信中包含保罗最后的话,并显示出他在面对死亡时的无比勇气和信任。 保罗给提多的书信是他从监狱获释期间写的,他可能已拜访过当时提多服务的克里特地,信中主要述及正义的生活和教会内的纪律。 保罗书信与现代的信函有所不同,既不是写给富有文学素养的人,也不是完全的私人信函,大多数书信是特别针对当时的教会写成的。 这些书信让我们窥见到主后五十至七十年代教会的情况,反映出异教社会所带来的问题、信仰上的困惑、异端的挑战等。保罗书信广泛地阐述了信仰、神学、伦理等问题,成为后世基督教教义、教规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研究早期基督教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亚伯拉罕家族的墓地──希伯仑麦比拉洞
希伯仑是圣经时代最大的城市之一,现今被认为是犹太人四大圣城之一。希伯仑为在约旦河西岸,是犹太人、穆斯林的圣城,也是大卫王朝第一个首都。麦比拉地名原意:“双倍”、“羊圈”,位于迦南地希伯仑的东方,在创世记中亚伯拉罕用四百舍客勒银子(一舍客勒合希腊一个大银币,约值880美元)向赫人以弗仑买了这块地和其中的洞,就将撒拉葬在这里(创23:8-9,15 ,18-20)。之后亚伯拉罕,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亚,都埋葬在那里。 唯一缺席的犹太列祖是拉结,她在分娩时死在伯利恒附近,因此被葬在那里 麦比拉洞上面的建筑已有2000年历史,是由希律王在第二圣殿时期建造,而后麦比拉洞穴才被发现处于建筑物之下。第二圣殿时期后的1200年,穆斯林征服这地,改变了建筑物,加上尖塔,现在被视为穆斯林圣地之一。 建筑物里面分为犹太会堂与易卜拉欣清清真寺,基督徒可自由进出各处;犹太人被限制可在一些地方进出,一年有10天可到其它区;而穆斯林人一年有10天可至犹太会堂里。 犹太人一直以来都住在这城,1929年被赶出此,但在六日战争期间,1967年重新获得主权并回归。 现在约有800名犹太人居住,周围约有20万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