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奧古斯都時的人口普查

【路二1-2】当那些日子,凯撒奥古斯都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这是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头一次行报名上册的事。 凯撒奥古斯都(Augustus Caesar)是罗马的第一位皇帝,于主前30年至主后14年统治罗马帝国。当时为了征税,凯撒下旨在整个罗马帝国的版图范围进行人口普查。 「叙利亚」是罗马帝国的行省之一,位于以色列的东北方,其巡抚由罗马皇帝直接派任,权限极大,对邻近的藩国(如大希律所管辖的犹太国等)拥有监督权。大希律之子亚基老被废黜后,犹太地归入叙利亚省,罗马元老“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当时罗马帝国规定每个男人都要按原籍贯,返回故乡「报名上册」。听起来有点劳民伤财,但却成就了神的旨意。大卫的子孙约瑟和马利亚不得不从拿撒勒去伯利恒,在那里生下主耶稣,应验了旧约关于基督生于伯利恒的预言。伯利恒的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弥五2)。 基督的降生绝不是偶然的,是神在「创世以前」就已经计划好的(彼前一20),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象陇沟的水,随意流转,地上一切的权柄不过是神手所使用的工具,为要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祂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四4)。

尊主為大的童女馬利亞

在神的永远计划中,神所创造的人虽然受了魔鬼的欺骗,堕落了,但神仍要设法拯救。神在万民中拣选了亚伯拉罕,以色列人成为神的选民,但他们因拜偶像,犯罪而亡国、被掳;以色列人悔改后,神让他们归回故土。长期以来,以色列人中敬畏神、有属灵觉悟的人一直在盼望弥赛亚的来临。 主耶稣的降生——道成肉身——是神预定的,也是主自愿的,但还需要人的配合。路加福音中,有又公义又虔诚的西面在盼望基督的降生(路2∶25),也有女先知亚拿在圣殿里禁食、祈求(路2∶36~38),但还需要有一位贞洁的童女来作主道成肉身的器皿。马利亚生活在加利利地区的拿撒勒,是一个在乡下农村长大的女孩,远离耶路撒冷这个宗教中心及城里的圣殿、祭司权贵和富裕的生活。 当天使向马利亚传达神的信息,“主和你同在了……你要怀孕生子”时,童女马利亚不免感到意外,她没有想到,先知预言“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你要给祂起名叫以马内利”(赛7∶14),这话,竟然要应验在她身上,可是马利亚灵性上是有预备的,她敬畏神,盼望弥赛亚来临。所以当天使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时,马利亚能够回答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她说:“我心尊主为大”(路1∶46),主是她生命中的王,虽然她为未婚怀孕这事要担很大的风险和羞辱,甚至可能会丧失性命,她还是情愿顺服主的安排。 当时马利亚已与约瑟订婚,在神的启示之下约瑟把马利亚娶过来之后,他们因为当时罗马皇帝人口普查的政策去了伯利恒申报户口,在那里,马利亚生下了主耶稣,成就了神借着先知所发的预言。伯利恒的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約翰福音》背景與特點

初期教会的教父们都指出,《约翰福音》是使徒约翰晚年在以弗所写的,作为对另外三卷福音书的补充,大约成书于主后80-90年代。当时许多居住在外邦的犹太基督徒正面临异端的挑战和犹太教的迫害,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主耶稣:”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20:30-31),鼓励犹太基督徒像主耶稣一样勇敢面对一世纪末日益严重的来自犹太会堂的逼迫。 《马太福音》所用的材料与《马可福音》相似的约占全书的45%,与《路加福音》相似的约占65%,因此这三卷福音被称为「对观福音」,即可以互相对照阅读的福音书。但「对观福音」书中只有8%的内容出现在《约翰福音》里,与三卷「对观福音」相比,《约翰福音》有许多独特之处: 1)《约翰福音》启示主耶稣就是神,最初的读者是比较成熟的基督徒,被认为至少读过对观福音中的一本,所以约翰直接从”太初”开始,不必提神的降生和家谱,因为祂是”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来七3)。 2)《约翰福音》强调主耶稣关于永生和复活的信息,”对观福音”则强调主耶稣传扬神的国度。 3)《约翰福音》没有记载主耶稣受洗、受试探、赶鬼、登山变像、设立圣餐仪式。 4)”对观福音”强调未来的末世论,而《约翰福音》强调的是已实现的末世论,即信主耶稣的人已有永生(三36,四14,五24,六47,54),已出死入生(五24),已得到神应许的圣灵(七39,十四16-18、26,十六13),已不被定罪且逃过神的审判(三18,五24)。 5)《约翰福音》中的许多重要情节都是特有的,如与尼哥德慕交谈、与撒马利亚妇人对话、使拉撒路复活、十三至十七章里主耶稣对门徒的临别赠言。 6)相比”对观福音”,《约翰福音》最具浓厚的犹太味,例如:引用旧约经文与典故(约10章/结34章;约3:14/民21:9),提到犹太节庆以及它们的象征性(住棚节/约7章;修殿节/约10:22-39),主耶稣在与犹太人辩论时使用的拉比式辩论法(约5:31-47)。 7)相比「对观福音」,《约翰福音》更多地提到”犹太人”一词。约翰福音中提到反对耶稣的“犹太人”经常指住在犹太地区的人,与撒玛利亚人、加利利人对照,而不是犹太这个民族的人。《约翰福音》有67节经文提到犹太人71次,其中3节说到信耶稣的犹太人,29节以中立的态度描述犹太人,4节以中立的态度描述犹太领袖,8节形容犹太人仇视主耶稣,另外23节描写犹太领袖仇视主耶稣。”犹太人”一词在《约翰福音》中有许多不同的用法,有关犹太人负面的经节,大都是指敌视主耶稣的犹太教领袖。 约翰福音没有掩盖主耶稣也是犹太人的事实。主耶稣最早的门徒都是犹太人,主耶稣也一直强调「救恩是从犹太人而来」。使徒约翰从未暗示所有的犹太人都反对主耶稣,我们不可因此认为犹太人都是主耶稣的敌人,因而煽动反犹情绪。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路加福音》背景和作者

《路加福音》按照历史的次序详细记载了主耶稣的降生、工作、受难、复活和升天,是四福音中对主耶稣出生前及童年描述最详细的一部,在许多细节上非常精确,至少有六个神迹和超过十二个比喻是其他福音书没有提及的,非常适合向未信主的人介绍主耶稣。 作者路加是一位医生,出身于安提阿,他是使徒保罗的亲密同工,是圣经中唯一的一位外邦作者。新约中收录了路加的两封书信一一《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有人认为路加是在保罗被囚该撒利亚的两年里收集这些资料的(徒24:27),目的是为了给保罗辩护。 路加福音是最受人喜爱,也是最没有名气的一本福音书,作者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路加既不是门徒,也不是使徒。他从没见过耶稣,也不是目击者,所以他尽可能详细考察了许多资料,并访问了许多目击证人,可能包括其他使徒,甚至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路加福音中关于主耶稣的出生和童年的资料是从马利亚而来,都是从马利亚的角度来写的。 在《路加福音》里作者使用了300多个医学术语,体现了路加的医生身份。他毫不避讳用“神”这个字,随心所欲地提及“神国”,这一点跟犹太作者的作风不同。犹太人,唯怕妄称神的名(因此马太不爱用“神”这个字,在马太福音中他称“神国”为“天国”)。路加也是旅行家,他走遍很多地方,而且还跟彼得一起旅行。他见多识广,只有他称仅仅13英里长,8英里宽的加利利海为加利利湖,在行遍世界的旅行者眼中,它确实如此。 《路加福音》是适合每个人阅读的福音书。每个人都能够在路加福音当中找到适合的位置,都会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路加希望“凡有血气的”都能够来认识耶稣。这个说法在《路加福音》里不断出现,无论一个人是什么出身,什么种族,什么肤色,都能看见神的救恩。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馬可福音》背景和作者

《马可福音》被早期教会公认为是马可在罗马写成的。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曾与保罗和巴拿巴同工,马可也是使徒彼得的亲密同工(彼前五13)。 《马可福音》的最初读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比较少提及摩西律法,需要经常解释犹太人的各种习俗和犹太地的地名、植物、钱币价值、亚兰文等等,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拉丁词语。《马可福音》挑选题材的目的是为了介绍神的儿子来作服事人、替人受苦的仆人,所以有人称之为「附有大量引言的受难故事」,其中没有提到主耶稣的降生、家谱、许多称号,而是一开始就提到主耶稣的服事(1:14),最后以十字架为服事的巅峰(15章)。 《马可福音》的资料很多来自彼得的讲道,因为彼得就是目击者,所以对主耶稣的服事有许多生动的细节。彼得感情强烈,因此马可的记录也是节奏明快,措辞生动地描绘出主耶稣的感受和反应。 由于马可的简洁、精炼文笔,使《马可福音》成为基督信仰的理想介绍。在新的宣教工场里,《马可福音》常常是首先被翻译成新语言的书卷。在本卷福音书中,我们看见神的完美仆人,就是那撇弃天上的荣耀,在地上取了奴仆形象(腓二7)的主耶稣,“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45)。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馬太福音》背景和作者

《马太福音》作者的文学造诣非常高,成书时间大约是主后50-70年代,早期教父均认为《马太福音》的作者是使徒马太。虽然马太福音可能并不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但是却列在新约的最前面。因为它跟旧约的关联比其他福音书大,可以作为旧约的延续,是新约与旧约之间的桥梁。 使徒时代最早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福音与旧约的关系是使徒时代传讲福音的关键。《马太福音》最初面向散居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基督徒,所以对此问题比其它三福音着墨更多,书中开篇就是一长串家谱,接着就谈到律法和传统,谈到旧约圣经的应验,以及耶稣与犹太教的冲突。马太福音中直接引用旧约经文共有29处,而间接提到旧约的地方则多达121处。马太在写作的时候,特别喜欢强调“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这句话光是在耶稣降生的故事里,就出现了13次之多。马太还分别引用了先知弥迦、何西阿、耶利米和以赛亚的话。此外这部福音书里还讨论了许多犹太读者关心的具体问题,比如:禁食(6:16-18)、守安息日(12:1-14,24:20)、献祭(5:23-24)、丁税(17:24-27)、文士的教训(23:3、23)等等。《马太福音》和《希伯来书》是新约中犹太色彩最浓的两卷书。 《马太福音》也被称作”教会的福音”,是主后二世纪基督教著述中引用最多的福音书,不但因为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太福音》使用了”教会”(16:18,18:17)一词,也因为这本福音的内容非常适合教会教导新信徒和训练教会领袖,同样《马太福音》也非常适合今天的初信基督徒。耶稣升天的时候吩咐我们,在祂再来以前,要完成一项大使命,“使万民做我的门徒,传福音给他们,不分国家,也不分种族,为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使徒马太把耶稣的吩咐原原本本的教导给门徒,《马太福音》好像一本量身定做的门徒训练手册,专门用来教导信徒们如何成为耶稣的门徒。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四福音書

福音书(英语:Gospel)是以记述主耶稣生平与复活事迹为主的文件、书信与书籍。在基督教传统中,它通常指《新约圣经》中的内容;更狭义的说法,则是专指四卷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 。 主耶稣到地上来,不但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大工,也透过祂自己把父神向人启示出来。圣灵感动人写下四卷福音书,让我们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神的所是、所作和旨意。四福音书的观点基本相同,重点各有侧重。 1《马太福音》启示主耶稣是犹太人的王,突出了天国之王的权柄,最初的读者是犹太基督徒,所以用一份天国之王的「家谱」来介绍祂,家谱从亚伯拉罕和大卫开始。 2《马可福音》启示主耶稣是位人子,突出了神的儿子服事的能力,最初的读者是外邦基督徒,主要内容是马可记录的彼得巡回布道的笔记,内容多是彼得对主耶稣的亲身经历。 3《路加福音》启示主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突出了人类救.主的爱,最初的读者是外邦基督徒和慕道朋友,所以要「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把家谱追溯到全人类的始祖亚当。另外路加在马可福音的基础上经过更多考证,尤其从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那里,补充了更多主耶稣出生和幼年的经历。 4《约翰福音》则启示主耶稣是神的儿子,突出了主耶稣就是神,最初的读者是多受异端,尤其是诺斯底主义影响的基督徒 。约翰要批驳其错误的观点,特别是对主耶稣神性提出的质疑。所以使徒约翰要从太初确立耶.稣.的神性。 《马太福音》所用的材料与《马可福音》相似的约占全书的45%,与《路加福音》相似的约占65%,因此这三卷福音被称为「对观福音」,即可以互相对照阅读的福音书。这三部福音书采取的观点相似,而约翰福音则自成一格。约翰福音成书于对观福音二三十年后,前三本福音书已经广为流传,所以约翰默认他的读者已经读过至少一本对观福音。他也不再解释一些细节,比如谁是主耶稣的母亲。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申命記》中的耶穌

【申21:23】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 【加3:13】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 在摩西五经的《申命记》里,神规定:犯罪者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尸首被挂在木头上示众,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神借着死刑来止住罪恶,但死亡并不是神的心意。神不允许死亡常留在应许之地,达到了警告效果之后,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的地。 为了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主耶稣道成肉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替我们每一个当死的人被挂在木头上,承受了我们当受的耻辱和咒诅,使我们得着了真自由。【罗5:19】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亚当有神的形象,却没有选择神的生命,结果「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亏缺了神的荣耀,把他的后裔都带到绝望里;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祂自己就是生命,也成为我们的生命,神要用恩典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把一切在亚当里绝望的人都带进生命的荣耀里。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全盤磨石

犹太律法非常尊重人性和生命,与以色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律法还对犹太社会中的孱弱和贫苦者有所保障。比如:在申命记二十四章6节中提到:不可拿人的全盘磨石或是上磨石作当头,因为这是拿人的命作当头(当头指借贷时用来担保的抵押品)。 家用的磨石是古代以色列家庭中的必需品,通常用玄武岩制造。分成上下两块,上磨石轻、可以转动;下磨石很重,起固定作用。麦粒放在下磨石的平面之上,转动较轻的上磨石把麦粒磨成面粉。那时的以色列家庭每天只磨当日的面粉,安息日之前才磨两天的。如果拿磨石作为抵押品,或只取走一块,那全盘磨石也不能操作了,就无法供应那户人家当日的口粮,所以说「是拿人的命作当头」。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巴珊和巴珊王噩

“巴珊”就是现代的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西起加利利海,东至浩兰山,南起雅木河,北至黑门山。区内包括雅木河以南的哈倭特睚珥,基列的拉末、以得来,雅木河以北有基述和玛迦两个小国,哥兰,亚斯他录及其亚珥歌伯的六十座城,最东的城镇则是撒迦和基纳。西部是一广大的台地,海拔高度在500 到750 公尺之间,东部则为山地,平均高约1500 公尺以上,浩兰峰高约1795 公尺,全区富饶肥沃,草场肥美,冬季有来自西面的风,带来丰沛的雨水,主要的作物是小麦和牛羊,是”可牧放牲畜之地”。这里曾经是罗马帝国主要的粮仓之一,古时所产的橡树与利巴嫩的香柏树齐名。按圣经的记载,区内有很多设有重防的城镇,新约时期该地区名叫特拉可尼,属于犹太王国所有,先直接由大希律王治理,他去世后则由他的儿子分封王腓力统治。 ​圣经记载在约书亚时期,巴珊王噩有六十座城「都有坚固的高墙,有门有闩」,是摆在缺乏攻城经验的以色列人面前的难题。但神既然把仇敌交在神的百姓手中,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在申命记中记载:巴珊王噩,他的床是铁的,长九肘,宽四肘,都是以人肘为度。以现在的测量单位估计,噩的床大约长4米、宽1.8米,表明巴珊王噩身材十分高大。然而这样的巨人在神的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在神的保守下,以色列人得了巴珊全地六十座坚固的城,此外还有许多无城墙的乡村。后来在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时,巴珊地被分给了玛拿西半支派。 在三十八年前,以色列人来到应许之地面前,摩西曾经劝勉百姓「不要惧怕」,但旧世代的百姓却仍旧害怕。现在,神赐下对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得胜,让万民在以色列人面前都「惊恐、惧怕」,新世代的百姓就能在信心里跟上,再一次学到了信心的功课,从此彻底不会把迦南人「又广大又坚固」的城邑看得「高得顶天」,因为他们已经在得胜的经历里清楚地知道,只要神说将仇敌交在自己手中,祂就会为百姓争战。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光圣经地理网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