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惡的園戶

在对观福音中都记载了主耶稣讲的葡萄园户的比喻:园主建好葡萄园后租给园户,到了收成的时候打发自己的仆人去收果子。但是园户欺凌殴打,甚至杀害了园主打发来的许多仆人,最后竟然杀了园主的儿子,为要霸占这个葡萄园。这个比喻很像赛五2,那里也讲了一个葡萄园的故事,祭司长、文士和长老一听就知道园主就是赛五里所说的神。 「园户」是比喻犹太教的领袖,他们认出了神儿子的身份,却拒绝祂,起意要杀祂,使产业归于他们。根据犹太律法,地主不住在产权所在地时,园户可以要求他们所耕种之地的所有权(《他勒目 Talmud》, Baba Bathra, 35b, 40b)。如果土地的所有权不清楚,凡是曾经使用那块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继承人不在的情况下自行拥有它(《密西拿 Mishnah》, Baba Bathra 3︰1)。 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明白了主的话,却没有悔改的心。他们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就想要捉拿主耶稣,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离开祂走了。之前「法利赛人同希律一党」商议准备除灭主耶稣,现在则是「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即整个公会一起合谋除掉主耶稣,联手抵挡神。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哪噠香膏

哪哒香膏是一种顶级的、昂贵的芬芳油膏,是从一种名叫“哪哒”的植物根茎中提炼出来的。哪哒树的学名是“甘松”或“甘松香”(NARDOSTACHYS JATAMENSI),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茁壮,有清新的香味,多出产于印度或波斯,现生长于北印度喜马拉雅山山麓地带,因此十分珍贵。 哪哒的根部粗壮,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高约1公尺,大都生长在石缝、洼地或山谷间。由于喜马拉雅山的温度很低,尤其是在每年11月初至来年3月,地面都为冰雪所覆盖,哪哒只能生存,但不会生长。当4月冰雪融化,哪哒才自块茎伸芽,5月长叶,6月开花,8月结果,10月渐枯,冰雪又再覆盖。由于一年只有七个月的生长期,哪哒只要有生长机会,就将养分存在地下的块茎中。近现代科学家都不甚了解,为何短小的根茎会产生如此芬芳的香味。 盛装哪哒香膏的容器是“玉瓶”,通常是雪花石膏的材质。这是一种长颈的瓶子,一般底部是圆球形,在瓶底留有个小洞,方便注入香膏,注满后将该小洞封妥出售。瓶颈上并没有口子和盖子,是做密封处理的,因此,使用香膏时就必须把瓶颈打破。这也就是圣经中所说的「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可十四3】 当时哪哒香膏值三十两银子,就是300得拿利乌,相当于普通人300天的工资,是寡妇两个小钱的19200倍,所以只在特殊的节庆中才使用。古时犹太人的习俗,哪哒香膏既可以用来膏抹尊贵的客人,也可以给死者膏身。所以当面对有人质疑膏耶稣的女人时,主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可十四6,8-9】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的作者均未注明这个女人是谁,让她因对主的谦卑而被隐藏起来,但我们从约翰福音里知道这女人是伯大尼的马利亚。这一件不平凡的美事,主耶稣虽然没有在言辞中提到马利亚,但却在心里记念她,以至于这件事与主的救恩从那遥远的年代,流传近2000年,传到了今天你我的心里,提醒我们在神国的服事里,需要放下自己,因为重要的,不是我们的名,而是把一切的荣耀归给神。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摩西的位

【太廿三1-3】那时,耶稣对众人和门徒讲论,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摩西的位(Moses’ Seat)圣经中只有马太福音二十三章2节提及这词,耶稣谈到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在圣经时代,人所坐的位置通常显示他自己所争取或别人给予他的地位或尊荣。坐在「摩西的位」上是指具备某种尊严并有解释摩西律法的权威。 在耶稣时期,会堂入口通常有个十级左右高低宽窄不一的梯级,这不是建筑上的缺陷,而是要使每一位进入会堂的人都恭敬谨慎,预备聆听上主的话。会堂的右方有一个高出一级的台阶,是给读经者站在上面读圣经的,门口旁边就放有一个「摩西位」,用大块岩石凿成。读经者坐在其上,读完那个星期的经文后,就会开始讲解及教导。 摩西被誉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3)。在犹太传统中,摩西被称为Moshe Rabbeinu,意思是「摩西,我们的老师」。在当时犹太人心目中,摩西是拉比的典范,是妥拉(Torah)的最高权威。主耶稣认同「摩西位」所代表的权威,他说:「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是主耶稣谴责那些坐在「摩西位」上的宗教领袖根本不配坐那个座位,因为他们活在伪善中,以双重标准来对别人和自己,骄傲而且贪慕虚荣。耶稣指责当时的宗教领袖,坐在摩西的座位上,生命却丝毫不像摩西,他们的生命不配得这个位置。耶稣没有说要废掉这个座位,只是表明坐在那最尊贵的座位上的,应该是最谦卑的人。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第二聖殿和西牆

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犹太古史记》卷15第11章记载,大希律为了讨好犹太人,拆除了圣殿(拉三8)原有的基石,把圣殿重建在另外铺好的基石上,加高60肘,富丽堂皇,宏伟壮观。主耶稣在世时, 建圣殿已经耗时四十六年(约二20)尚未完全竣工。 然而主耶稣在【太廿四2】预言说:『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这预言应验在主后70年第二圣殿被提多率领的罗马军队彻底摧毁,甚至石头也被撬开,「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以取得圣殿被烧毁时从屋顶上熔流其间的金箔。 罗马人将整个圣殿建筑以及几乎全部的周边结构都破坏掉,唯一残存的圣殿遗迹是一面墙,它并不属于圣殿结构的本体,而是大希律王所盖,用来围绕支撑整个圣殿山的挡土墙的西侧残余,被称为“西墙”。虽然它不是圣殿的本体,但至少是圣殿所在之处的最后残迹,是犹太人为着圣殿被毁,以及犹太人流放而悲痛哭泣之处,所以“西墙”又被称为“哭墙”。 当代以色列成立后,阿拉伯国家拒绝让犹太人进入圣殿所在的东耶路撒冷城,以致犹太人无法参观西墙。后来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了全部耶路撒冷。从那时起,犹太人以及所有国家和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来到这个象征犹太人回归与复兴的“西墙”面前敬拜神。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被咒詛的無花果樹

【太廿一19】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 』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主耶稣一生行的神迹都显明了祂的慈爱,这一次是显明祂的忿怒,却又行在树而不是人身上,在祂的忿怒中仍是满了怜悯,向人预作警告。旧约常常用无花果树来代表以色列,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对以色列的咒诅,但主耶稣并不是说犹太人「永不结果子」,使徒时代的信徒大部分是犹太人,今天在以色列也有许多犹太基督徒。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主耶穌潔淨聖殿

【太廿一12-13】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在马太福音21章,主耶稣引用赛57:7和耶7:11的经文。主耶稣在开始地上的工作之时,曾洁净过一次圣殿(约二13-17),这是祂在地上的工作即将结束时第二次洁净圣殿。第一次祂称殿为「我父的殿」因祂是以神儿子的身份来洁净圣殿【约二15-16】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耶稣时代的圣殿,是历史上第二次重建圣殿后的样子,它是一片比较大的区域。圣殿是万国万民齐来向上帝献祭、祷告和敬拜的地方,也是犹太人信仰的中心,是极其神圣的地方。但是买卖祭牲以及兑换银钱的生意,怎么会出现在圣殿内呢? 马太福音21章12-13节描述的是主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当时圣殿的祭司允许商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售卖献祭用的牛羊鸽子及其他祭品;又因圣殿不收希腊和罗马的钱币,犹太人缴纳丁税或奉献必须用指定的推罗舍客勒,所以有兑换银钱的人提供方便。其地点就在圣殿中的外邦人殿,外邦人院在圣殿最外围,这里是外邦人祷告、接近上帝唯一的区域。耶稣来到圣殿,看到的不是应有的庄严和敬拜,竟然都是作买卖和兑换银钱的场面,祭司和商人将圣殿当成了做交易的贼窝,外邦人敬拜神的机会被剥夺。耶稣为此感到悲哀、焦急,如同火烧。将做买卖的摊子推翻,将人和牛羊都赶出圣殿。并以经文的原话,严厉的斥责这些人的行为。

和散那

当主耶稣骑着驴驹进耶路撒冷城时,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可11:9-10】 「和散那」(希伯来语:הושענא‎),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用语,是希腊语对希伯来词的音译,意思是「求你立刻拯救」、「快来拯救我!」、「请赐给我们救援」等之意,亦可转用作称颂的话,含有「你有大能,惟你配得」之意。「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个颂词原是向朝圣者祝福的话(诗118:26),此处指那要来的弥赛亚。诗118是六篇哈利路篇(Halle)的最后一篇,以色列人每逢重大节日,便用哈利路篇来应答对唱,其中25-26两节更是赞美的高潮。 诗篇 118:25-26  耶和华啊,求你拯救!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 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伯法其

【太廿一1】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榄山那里。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无花果之家」,是公元33年尼散月九日耶稣前往耶路撒冷时路过的地方。在马太福音21章中主耶稣在伯法其打发两个门徒去对面的村子牵驴驹子,然后他骑着驴凯旋般进入耶路撒冷。 (太21:1,2;可11:1,2;路19:29,30)圣经的记载表明,伯法其位于橄榄山上,靠近耶路撒冷。传统看法是伯法其位于伯大尼和耶路撒冷之间,在橄榄山的东南坡上的杜尔。从伯法其到橄榄山的山峰,只有很短的距离。人从那个山峰下山,可将耶路撒冷城尽收眼底。 (参路19:37,41) 《塔木德》里关于伯法其的记载显示,伯法其位于耶路撒冷城附近,在犹太人规定安息日可走的范围之内(2000肘,约一千米)。 (参看徒1:12;《巴比伦塔木德》中的《谷祭篇》78b) 那时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沿此路线涌往耶路撒冷守逾越节,主耶稣将在前呼后拥的人群中入城,以天国之王的身份进入祂的京城,但却没有登上宝座,而是上了十字架。十字架的阴影虽是浓重,但却不能掩盖天国之王的权柄。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悖逆的耶路撒冷

【路十三34-35】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城,这里代表犹太教的核心集团。犹太教的领袖们徒有敬虔的外表,却失去敬内在的实质。犹太教的人通常用石头打死四种人:拜偶像的人(申17:5,7),行巫术的人(利20:27),犯奸淫的人(申22:22),假先知(约八33;十一8)。犹太教认为那些奉主差遣的使徒们是假先知,因此用石头打死他们。 主耶稣曾多次访问耶路撒冷(约二13;五1;七10等),呼召称为神名下的百姓,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回转归向神,并预言神将撇弃耶路撒冷城和圣殿(太24:2),主后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帝国彻底毁掉。(在历史上先知耶利米曾发出同样的警告(耶12:7),随后巴比伦人将第一圣殿摧毁。)主耶稣宣告从此不再向拒绝基督的犹太教领袖们传道,直到祂第二次再来。 ​然而当主耶稣第二次再来的时候,犹太人都要承认祂就是弥赛亚,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诗118:26),那时「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11:26)。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濾出蠓蟲,吞下駱駝

【太廿三23-24】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法利赛人因为缺少属天的眼光,所以轻重不分,只重视外面,却忽略了里面「公义、怜悯和信实」。因此主耶稣责备他们假冒为善,说他们瞎眼领路,滤出蠓虫,吞下骆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那时犹太人在饮酒之先,常用布把酒滤过,以妨接触或吞下任何不洁之物。 「蠓虫」是一种极微小的昆虫,「骆驼」是庞大的动物。在当时犹太地通用的亚兰文中,「蠓虫 」(qalma)和「骆驼 」(gamla)原文拼写很相似,「滤出蠓虫,吞下骆驼」的俗语比喻人们不懂分辨轻重,斤斤计较于细枝末节,却忽略了重要的大事。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