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堂」直譯就是“聚會的場所”,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纔開始有的,那時聖殿被毀,猶太人就建立會堂,聚集禱告並講解律法。猶太成年男人每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禱告三次,會堂最初是爲此目的設立的。主耶穌的時代,撒都該人掌控着聖殿,法利賽人掌控着會堂。
猶太人會堂的崇拜程序,一般是先有認信的祈禱,再有祭司的祝福,然後由管會堂的宣讀某處律法和先知書,可能在讀完後稍作解釋和勸勉。如果座中有有名望的人或引人注目的陌生人,管會堂的還可能邀請他說些教訓和勸勉的話(徒13:15)。現在基督教會的讀經、禱告和團契等崇拜即借用猶太會堂的部分敬拜形式。
聖經記載:
(太9:35)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太 13:53-55a) 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就離開那裏,來到自己的家鄉,在堂裏教訓人,甚至他們都希奇,說:“這人從哪裏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
(徒13:15) 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管會堂的叫人過去,對他們說:『二位兄臺,若有什麼勸勉衆人的話,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