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罗王
以色列第一位国王,便雅悯支派基士的儿子,“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9:2)。耶和华神在以色列人的要求下,让先知撒母耳膏立扫罗为王,结束了以部落为制的士师时代(撒上10)。 扫罗王集结以色列的力量在约旦河东的基列‧雅比打败亚扪人,赢得整个以色列,被正式接纳为王。“众百姓就到了吉甲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撒上11:15)。 两年后在与非利士人征战的时候,扫罗没有等待撒母耳,僭越祭祀的权位自己献藩祭和平安祭;更为甚者,他想要贏得人民的喜悅更胜于秉承上帝的旨意,在打贏亚玛力人後又不順服上帝旨意(撒上13:8-14, 15:22-23)。于是,神厌弃扫罗让撒母耳到伯利恒膏立大卫为王(撒上16)。 扫罗虽然仍受到人民拥戴而继续掌权,但内心恐惧王位被夺去,无法接受上帝挑选新的继承人一事,多次想要谋杀大卫(撒上18:9-25, 19:1, 19 :10, 19:15)。在求上帝不成后,甚至不惜违背自己禁止交鬼的命令(撒上28:3-19),最终仍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扫罗的三个儿子在基利波山与非利士的征战中被杀,扫罗不愿被俘虏自杀身亡。非利士人” 又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亚斯他录庙里,将他的尸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 (撒上31:10) 。” 基列雅比的居民听见非利士人向扫罗所行的事,他们中间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送到雅比那里,用火烧了;将他们骸骨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就禁食七日”(撒上31:11-13)。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金牛犊事件
在希伯来语中,金牛犊事件被称为“金牛犊的罪”。它最初记载在出埃及记32:4。这里的金牛犊是指当摩西上西奈山从神那里领受十诫时,以色列人制造的一尊偶像。根据圣经的记载,金牛犊是由亚伦制造,以取悦以色列人。 在古埃及、古代近东和爱琴海地区,野牛受到广泛的崇拜。牛神是埃及的众神之一,代表多产,公牛是其常见的象征物。以色列人虽然已从埃及出来,但是仍深受埃及当地文化影响。亚伦造了金牛犊,百姓就对其跪拜,偶像崇拜导致了淫乱,接着百姓就饮酒狂欢。他们的行径荒唐至极,当摩西下山见到那幅景象,就生气地把上帝写有十诫的两块石版摔碎了,因为在百姓的心里早已遗弃了神。对此亚伦对摩西辩解说:“我把这些金子丢进火炉里,结果这个牛犊就跳出来了。”摩西见亚伦纵容,百姓放肆,就站在营门中,说:“凡属耶和华的,都到我这里来。”于是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选择归属上帝(因此后来利未子孙被神拣选为祭司)。 金牛牍事件有三千人因为违背律法后来被惩罚致死。 这样的习俗对于以色列文化,甚至现在的人类社会都影响至深。从列王纪中我们知道,在以色列南北分裂后,北国的第一个君王耶罗波安在伯特利和但各设一个金牛犊雕像,以此取代神,供百姓敬拜;以后的北国君王都照此而行,使百姓陷在罪中。在人类文化中牛犊一直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现今在仅次于伦敦的欧洲第二大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的街头都有牛犊雕像。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大卫鲍森旧约纵览录音编辑整理
流水的磐石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旷野飘流的这段时间,虽然充满了神对他们的恩典,宽容,保守和启示,但是他们却在这段时间中频发怨言。 几百万的人畜在旷野中飘流,饮用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从汛的旷野往前行到利非订,这是到达西奈山前的最后一站(出19:2),那时还没有律法。因为饮用水短缺百姓发怨言;摩西呼求神,神没有责备百姓的试探,而是命摩西击打磐石,水就从磐石流出来。 西奈山神颁布十诫,与百姓立约后,以色列人又在旷野漂流了几十年,当以色列会众来到加低斯时,因为没有水喝,就再发怨言,并聚集攻击摩西、亚伦。这位一百二十岁的老人,带领这些色列人走旷野的路程近四十年之久,现今已再次靠近迦南应许之地的边境,依然受以色列人的咒骂与埋怨,摩西就在这情形下发了脾气。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水就从磐石流出,给会众和他们的牲畜喝。“…但是摩西并没有听清楚耶和华的吩咐就采取行动, 他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民20:7-8,11-12)。 摩西谨慎了四十年,现在却因为百姓的怨言和争闹心里急躁而动了血气,没有甘心等候神为他申辩,心中早已满了忿怒和牢骚,在盛怒之中做出错误的行动,神只是让他和亚伦吩咐磐石,磐石就会流水,但是他却像以前那样用杖击打磐石,并没有严格执行神的指示,结果受到神的惩罚不能进入迦南应许之地。因此,人若不能尊神为圣,受亏损的不是神,而是人自己,但摩西和亚伦所受的是属地的亏损,并不影响他们在神面前蒙记念,他们接受了神公义的惩罚,以顺服的见证补满了所受的属地亏损。神让摩西先上尼波山看到迦南地(申34:1),然后才接他回到天上,并且以后还继续使用他,让他和以利亚在变像山见证基督(路9:30)。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西奈山
《圣经》中亦称为“西乃山”、“何烈山”Mount Hareh或“摩西之山”Mountain of Moses, 阿拉伯语作Jabal Musa。 西奈山是埃及西奈半岛中南部的花岗岩山峰,位于西奈南方省境内,海拔高度为2,285米,周围被山脉高峰环绕。在犹太历史中此山是“神的山”,是上帝发出启示的主要地点。根据《圣经》记载,西奈山是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之处【出三1-2】 。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摩西在这座山代表以色列人领受耶和华的律法十诫。当摩西在山上时,亚伦制造了金牛犊给以色列人敬拜。摩西下山看见,气愤之下摔碎了刻有上帝律法的石版。经过惩罚和认罪后,摩西拿着新凿出的两块石板重新回到西奈山,上帝在新石板上写下“十诫”,并让摩西放在约柜内。 在《列王记》中,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大胜巴力先知后,为了躲避王后耶洗别的报复,逃到别是巴附近的旷野,精疲力尽躺在罗滕树下求死。这时来了一个天使给以利亚饭食,他就起来吃了喝了,仗着这饮食的力量,走了四十昼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即西奈山)【王上十九8】。在那里神又赐给以利亚新的使命。 总之“西奈山”在圣经中多次出现,是以色列人亲临上帝,获得律法的地方;是一盘散沙的以色列人凝聚团结、获得身份认同的所在地。在犹太人心中,西奈山神圣不可取代,是永恒的朝圣之地。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光圣经地理网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旧约
“约”指互相结盟,彼此联络。圣经里的“约”是神与人所立的约。整本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耶稣降生以前的经卷称为旧约,耶稣降生以后的经卷称为新约。圣经旧约大多出自以色列先知和其他先哲之手,全书共39卷。在近代,旧约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然而按照犹太传统,分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卷三部分。旧约圣经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写成并被辑录成书,与耶稣诞生后成书的新约圣经相承。 学者们一般同意:约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编出律法书,公元前3世纪编出先知书,公元1世纪末陆续编出其他书卷。公元90年,在确定正典篇目构成的雅姆尼亚会议上,权威拉比亚基巴(Rabbi Akiba)决定将《以斯帖记》、《雅歌》和《传道书》列为正典,至此旧约最后定型。 圣经记载: 【林后3:14-15】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出埃及记》中的耶稣之吗哪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来到荒无人烟的旷野,那里绝对不是成百万人和牲畜可以存活的地方。摩西要面对的问题很多,首先就是食物,要到哪里去找足够的食物呢?答案是:“必须靠上帝供应。”上帝给他们一种小小的圆形食物,样子象芫荽子,颜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出16:31b】。他们每天早上起来就会在地上看到,收集起来以后发现可以吃,所以他们就给这个食物取名为“吗哪”,意思是“这是什么”,他们靠着“这是什么”在旷野活了40年。 吗哪是神回应以色列人的怨言而有的。林前10:3节称吗哪为”灵食”。神岂是无缘无故地制造吗哪?约翰福音 6:32-33节说: “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非常明显,这吗哪就预表了基督。我们的主耶稣,就是神的粮,从天上降下来的,为要赐生命给世界。主耶稣说:”你们(即以色列人)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约5:49-51)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出埃及记》中的耶稣之逾越节的羔羊
逾越节是犹太人重要的节日,据圣经《出埃及记》记载:摩西率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上帝命令他们宰杀羔羊,涂血于门,以便天使在击杀埃及人长子时,见到有血记之家而越门而过,不使灾殃临到那家,故称“逾越”。犹太人遂立此节以纪念神的救赎。 这个节日和当时上帝在埃及降下的第十灾有直接关联。那时为了迫使埃及法老同意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的要求,神接连降下十灾。第十灾是埃及每户人家的长子和所有头生的牲畜必要死亡。神让以色列人宰杀羔羊,把血涂在门框和门楣上。死亡天使在那天晚上来到埃及,在一片漆黑中他看见门框上的血,就会越过那户人家。这表示想要得到救赎,就必须宰杀无辜的生命,之后用血施行拯救。 以色列人宰杀的不是指温驯的小羊,而是一岁大的有角公羊,很有力的动物。羊被宰杀之后以色列人取羊血涂在门框上,然后把羊烤熟之后再吃。他们吃的时候当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因为接下来摩西要带领他们离开埃及,在旷野中长途跋涉走40年。 从那之后,当犹太人守逾越节时,家中孩子们问大人:“守这礼是什么意思?”家中的长辈就要回答说:“这是纪念上帝在那天晚上的救赎,埃及每户人家的长子都遭击杀,但是我们因为公羊的血就蒙了拯救。”就像保罗说的那样:“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五7),好叫死亡天使越过我们。” 耶稣是上帝的羔羊,他的宝血使我们免去了死亡并从罪的捆绑中得到释放,正如当年以色列人因着羊羔的血而免去灾难一样。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 大卫鲍森旧约纵览系列录音综合整理
拯救和淹没——过红海
当以色列人在埃及住满了四百多年的时候,上帝垂听他们的呼求,差遣摩西去拯救他们,用十大灾的神迹使他们蒙释放。当时两百多万的以色列人,浩浩荡荡、昂然无惧地出埃及。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几天之后,以色列人来到红海。这时,法老和他的臣仆开始后悔让以色列人离去。于是法老再次改变心意。他迅速预备好战车和军队,带着600辆特制的战车和埃及其他所有的战车去追赶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看见法老和他的大军追上来,就十分害怕。他们已无路可走。红海在他们前面,埃及人却从后面追上来。但耶和华使云柱停在他的百姓和埃及人之间。所以,埃及人没法看见以色列人,也不能攻击他们。然后,耶和华吩咐摩西向红海伸出杖来。他一伸出杖,耶和华就刮起一阵强劲的东风。海里的水分开了,水在两边直立起来。 于是,以色列人在海中的干地上走过去。他们几百万人,带着牲畜安全地穿过红海到另一边去,花了好几小时。埃及人急忙冲进海里,要追赶以色列人。上帝使他们战车的轮子脱落。当耶和华吩咐摩西向红海伸出杖来。摩西照样做,水墙就恢复原状,把埃及人和他们的战车完全淹没,没有一人逃脱!这件事它就发生在逾越节羔羊被宰杀后第三天,以色列人他们在逾越节羔羊被宰杀后第三天得救,终于可以永远脱离法老的魔掌了。 过红海是在预表洗礼,保罗说以色列百姓在红海里受洗归了摩西,但是我们信徒是受洗归了基督,他们过红海就等于你们受洗,很奇妙。人生道路上会有一个又一个红海,我们当完全凭信心仰望神。根据祂的话语,靠着他的救赎,把人生的前途交给他,我们就会体验到神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救恩。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出埃及记》中的十灾
在《出埃及记》中记载, 为了迫使埃及法老同意让希伯来人离开埃及,神透过摩西接连降了十灾:尼罗河水变成血、青蛙、虱子和苍蝇、牲畜感染瘟疫、疮、冰雹、蝗虫、黑暗以及长子死亡,透过这十灾我们能看出什么呢? 首先,是上帝对昆虫世界具有绝对的掌控权。在约拿书中最大的神迹并不是鲸鱼而是虫,上帝指挥虫去做一件事,训练鲸鱼很容易,但是训练虫比较难,上帝办得到,上帝可以指挥苍蝇、蝗虫和青蛙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上帝对祂所造的生物有绝对的掌控权。 其次,这十灾是循序渐进,越来越严重。一开始只是不舒服,再来是疾病、危险,最后是死亡,因为法老和埃及人他们根本就不理会这些警告。有些史学家推论其实这是一场宗教比赛、是一场诸神之间的比赛。因为这十灾中的每个灾都是在攻击埃及人所敬拜的某个神明,所以这些灾具有实质的涵意。 埃及是一个崇拜多神的国家,各种动物、天体或者自然现象等都是埃及人信奉的神灵:“赫农”是尼罗河的守护神,“哈皮”是尼罗河的精灵,“阿西利斯”埃及人相信阿西利斯的血脉就是尼罗河,“赫克”就是青蛙神,这是象征复活的神,“哈妥尔“就是母牛神,是女神,再来有几个像公牛的神,“阿皮斯”是牛神、“米那维斯”是牛神、“希利欧帕利斯”是牛神,还有药神,天空的女神、生命的女神,“色特”是保护五谷的神,还有四个太阳神,最后最尊贵的是法老,他们认为法老是神。所以这十灾中的每个灾都是针对埃及的某个或某些神明。所传达的讯息很简单──以此让以色列人明白,唯有他们的神才是真神。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叫你将我向埃及人所做的事,和在他们中间所行的神迹,传于你儿子和你孙子的耳中,好叫你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出十2】 我们基督徒将来会有一个和出埃及相同的经历,读启示录的时候就会发现,末日的灾祸和法老的灾祸非常相似,忠心跟随耶稣的人会度过这些灾祸,并且得胜。启示录上说殉道的人和胜过外在逼迫与内在试探的人,他们将会高唱摩西之歌。当世上的患难全部过去,我们安全抵达荣耀时,也要高唱摩西之歌。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和大卫鲍森旧约纵览系列录音编辑整理
摩西的出生
摩西是以色列民族空前绝后的领袖。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律法家,文学家;也是一个先知。他所著的摩西五经,不仅在旧约,在新约中也占重要地位。摩西的名字在新约圣经中被提及79次之多。主耶稣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摩西一来到人世,死亡的阴影就笼罩着他。他的族人本来过着游牧的生活,由于饥荒,祖宗雅各就带着家人投奔在埃及做宰相的儿子约瑟,并定居在那里。多年以来,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稳定,安逸度日,可惜好景不常,在圣经中记载:“有位不认识约瑟的新王兴起,统治了埃及。”埃及新法老苦待以色列人,强迫他们做苦工,要他们做砖却不提供稻草(制作砖头时,稻草加越多砖头就越轻,越容易搬运;不加草的砖比加草的砖要重三倍,而且容易破裂)。 埃及人认为这样一来,希伯来人光是工作就累垮了,不会再有闲情逸致生小孩,人数就会再度减少,可是他们越苦待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就生越多的孩子。法老又命希伯来的接生婆杀掉所有男婴,借此控制他们的人口;但接生婆勇抗王命,以色列人继续增多。最后法老不得不颁布第三道法令,下令把以色列人所有的男婴丢到尼罗河里去喂鳄鱼。尼罗河是埃及人生命的泉源,没有尼罗河埃及人就活不下去,可是这个时候却成了希伯来奴隶的死亡之地。 那时,利未家族的一对夫妇生下一个儿子,见这个儿子俊美,他们就冒险把儿子匿藏起来。三个月后,孩子再也藏不住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这对父母决计将婴孩放进一个用蒲草筐子做的箱子里,涂上沥青和石漆,放在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这样既可以隐藏孩子,也可以防止篮子被水流冲走。摩西的母亲尽其所能来保护孩子的性命,最后将他交托给神。信靠神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与神同工,尽自己的本分,把其余的事情交给神。「人若有愿做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林后八12)。 法老的女儿到河边沐浴,发现芦苇丛中的箱子。公主怜悯孩子,决定收养他。她给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是:“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 这么多的巧合,完全是神的手在背后的安排。就这样,摩西在埃及宫廷长大,以王子的身份受到当时埃及最好的教育,为他将来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创作摩西五经打下基础。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