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膏油

[Exodus 30:22-32] The Lord said to Moses, “Take the finest spices: of liquid myrrh 500 shekels, and of fragrant cinnamon half that amount, that is, 250, and of fragrant cane 250, and of cassia 500, according to the shekel of the sanctuary, and of olive oil a hin. You shall make of these a sacred […]

巴力和亚舍拉

In the Canaanite religion, Baal was the god of rain and crops. The annual rainy season was seen as Baal’s victory over the great waters and the sea, bringing rain. The dry season was believed to be a time when Baal was killed by Mot, the god of death and drought. When Baal’s consort, Asherah […]

洁净与不洁净的食物

According to the Hebrew Bible, before the Noahic flood, animals were already divided into clean and unclean categories. Unclean animals were not to be used for sacrifices. Detailed instructions about which animals were clean and acceptable for food are found in Leviticus 11 and Deuteronomy 14. God designated only a few types of animals as […]

非利士人

The Philistines (Hebrew: פלשתים, plishtim) were an ancient people who lived on the southern coast of Canaan. Their territory was located in what is now the Gaza Strip and the area to its north, and it was later referred to in documents as “Philistia.” However, the Philistines were not indigenous to the land of Canaan. […]

律法

The Law is God’s decree given to humanity, so people may know what sin is.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Law was a body of statutes, ordinances, and rules that God gave to the Israelites through Moses. It included regulations for worshipping God, civil laws for society, rules for daily life, and everything that constituted […]

约柜

[Exodus 37:1-9] Bezalel made the ark of acacia wood; two cubits and a half was its length, a cubit and a half its breadth, and a cubit and a half its height. He overlaid it with pure gold inside and outside, and made a molding of gold around it. And he cast for it four […]

《申命记》背景及简介

Deuteronomy is the fifth book of the entire Bible and the fifth book of the Pentateuch. It is one of the four Old Testament books most frequently quoted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others are Genesis, Psalms, and Isaiah). After wandering in the wilderness for 40 years, the children of Israel were once again at […]

陶恕《渴慕神》第三章揭去帕子

「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10:19) 在许多教父的名言中,有一句最好的话,就是奥古斯丁所说的:「你为自己造了我们,我们的心没有安息,直到在你里面找到了安息。」 这位伟大圣徒只用几句话,就说明了人类起初的历史,以及人内部的秘密。神为了自己而造我们。这是唯一能够满足一个有思想的人的答案,不管他曾经推想过什么其他的理由。人如果依从错误的教育和执着的理解,作了其他的推断,任何基督徒都不能对他有所帮助。对于这样的人,我没有信息可以给他。我的呼吁是针对那些已经被神的智慧开导的人,我的话也是对着那些心灵中饥渴的人而说,他们的内心已经被神唤醒过来,因此他们不需要什么理由作证明。他们心中的切慕就证明了。 神为祂的缘故造就我们。韦斯敏斯特会议所订定的「教义小问答」及「新英格兰教义初阶」仿照古老的方式,所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用最简短的字句作答,都是普通世上的文字所不能做到的。问:「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人的主要目的乃是荣耀神,并欣赏和享受神,直到永远。」二十四位长老俯伏在那活到永永远远者的面前敬拜,如此说:「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4:11 ) 神因祂的喜悦造了我们。祂造我们的目的,是叫我们与祂,祂与我们,能在属天的交通里,享受亲属般,神秘的甜蜜。神的意思是要我们在灵里得以见祂,和祂同住,并从祂的笑脸中得到生命。但是我们触犯了米尔顿所描写,撒但和牠的使者背判神的那种恶行,我们和神决裂了。我们不再顺服祂和爱祂,在背逆和惊恐中,从祂面前逃避。 然而,祂是天和天上的天所不能桎梏的神,谁能躲避祂的面呢?所罗门的智慧见证说:「神的灵充满全地。」神的无所不在是一件事实,而且是形成祂的完全神性中所不可少的。然而享受祂的同在,又是一回事。我们原是像从祂面前逃走了亚当一样,躲藏在园里的树木中,或像彼得一样,怀着惧怕的心情喊着:「主阿!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 8) 所以人在地上的生活是一种离开神的面的生活,我们已经从正常美好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再也保不住原来的地位。因为失去了这种地位,遂造成我们永无止息的不安。 神的整个救赎工作,就是要消除因那一次背叛所造成的悲惨结果,使我们和祂自己再一次建立正常而永远的关系。这就必须把我们的罪孽予以圆满的处理,使双方完全协调,打开一条活路,使我们与神再有交通,并能在祂面前过生活。同时,由于祂恩惠的工作感动我们的心到祂面前来,这恩惠的工作,第一步就是使我们对于神渴慕的心,叫我们心中如同浪子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路15:18)这是第一步,正如中国古人说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旧约时代的会幕,是一个灵魂由罪恶的旷野回到神面前路程的最好说明。归回的罪人先进入会幕的外院,在铜祭坛上献血祭,又到洗濯盆把自己洗净;然后经过一层幔子,进到圣所,那里没有天然的光能够射进里面,只有金灯台发出温和的亮光照耀一切,表明耶稣是世上的光;那里又有陈设饼,表明耶稣是生命的粮,而香坛代表无止息的祷告。 敬拜的人虽然享受了这许多的东西,然而还是没有进到神的面前,因为还有一层幔子,把至圣所隔开。在至圣所里面有施恩座,神自己住在上面,显出他的威严和荣耀,只有大祭司可以进到里面去,而且一年只有一次,还要带着血,为他们自己和百姓赎罪。这最后一层的幔子,当我们的主耶稣在各各他山断气的时候已裂开了,写圣经的人解释说,这幔子破裂,就是为每一位敬拜神的人,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直接来到神面前。 新约中每一件事物和旧约是互相吻合的。被救赎的人不必再害怕而不敢进入至圣所。神愿意我们进到祂面前,并且一生都在祂面前生活。这是实际的经验,不止是一种应当遵守的道理,乃是每一天,每时刻可以享受到一种生活。 与神同在,乃是一切事奉神程序的中心。全部利未记,如果没有这件事,会幕中一切的设备,都如同一种不成文字的字母,对于以色列人和我们都没有意义。会幕中最重要的事实,就是神在那里,祂在幔子里面等候着。同样,神的同在乃是基督教的中心。基督教的信息,就是神等候祂所救赎的儿女知道神的同在。现在流行的基督教,对于神的同在,不过知道它的理论,并未晓得这是基督徒现今可以实得的权利。 根据目前基督教的说法,我们只在地位上来到神面前,从没有说到我们可以经验实际到与神同在的事实,像马子贤那样动人的火热,现今是完全找不到了。这一代的基督徒,就这样用这不完整的说法来量度自己,自足的心,代替了火热的情绪。我们停留在称义的地步,就觉得满意了,不注意到缺少个人灵性生活的经验。 住在幔子后面,显出烈火威严那一位是谁呢?不是别人,乃是神自己,就是「独一的神,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并造有形无形的万物的主,」「独一主耶稣基督,神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首生而非被造,与父一体」,和「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爱敬拜,同受尊荣。」然而这神圣的三位,又属一体;「我等敬拜一体三位,而三位一体之神。其位不紊,其体不分。父一体,子一位,圣灵亦一位。然而父、子、圣灵同一神圣,同一荣耀,亦同一永恒之尊严。」 在幔子的后面是神,世界对祂的感觉是:「或者我们可以找到祂。」祂他籍著大自然把自己的一部分显示出来,又籍著道成肉身把自己更完全地彰显出来;如今祂正等候着要向谦卑和清心的人来一个夺取心魂的完全显现。 这个世界因为缺乏对神的认识而趋向灭亡,同样地,教会因为没有神的同在而濒于生命枯干。我们大部分灵性疾病的紧急疗治方法,是要在经验上进到神面前去,使我们猛然觉得我们是在神里面,神也在我们里面。这要救我们脱离狭隘的心思,使我们的胸怀宽广;这会把我们生命中不洁净之物,统统烧掉,如同在荆棘中的火焰,会把臭虫和霉菌烧掉一样。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是一个多么广大任我们漫游世界,多么壮阔让我们浮游的大海。祂是永在的神,这就是说,祂是在万古之先就有了的。而且超越时间的限制。时间从祂开始,也要在祂里面终止;对于时间祂无所要求,也不因时间的变换而受亏损。 祂是永不改变的,这就是说,祂从来没有改变过,也不会有任何一点丁点儿的改变。若是有改变,就是说祂必须由好的变为不好的,或由不好的变成为好的,但祂不能有任何一种的改变。祂既是完全的,就不能够变为更完全;若是祂会变为更完全的,那祂本来就不够成为神。祂是无所不知的神,这就是说,祂一下子很自由而不费力地知道一切的物、一切的灵、一切关系、一切事情。在祂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祂是,此外就没有其他形容活物的名词,可以应用在祂身上。 慈爱,怜悯和公义,都是属祂的。祂的圣洁无法形容,没有任何比喻或数字可以把它表明出来的,只有火能把它略略加以描写。祂曾经在烧着的荆棘中显现;祂住在火柱中,一直经过那漫长的旷野道路。在圣所中的基路伯翅膀中间名叫「舍吉那」的火焰,在以色列民族繁荣的年日曾显现过。旧约过去,新约来临,祂又在五旬节降临,如同火焰,分开落在门徒的头上。 斯宾诺沙写过关于神的理智之爱,也说出了一点真理;但是神最高的爱并不是属于理智的,乃是属灵的。神是灵,只有重生的人的灵才能真实的知道神。在人的心灵深处必须燃着这种灵火,不然的话,他的爱就不是神的真爱。天国里最大的人,就是那些爱神比别人爱得更多的人。他们事奉的敬虔,深而且诚,备受敬仰。只要默想一会儿,他们的名字就会在我们脑际一个一个的浮现,而且都带着象牙的天宫里,发出来没药、乳香和桂皮的馨芳。 费伯是一位渴慕神如鹿切慕溪水的人。由于他的渴慕,神向他特别的显现,使他整个人生燃起火热的爱焰,可以与宝座前的撒拉弗相比。他对神的爱用在同一神性的三位一体其中的每一位,是无分彼此的,而且似乎他对于每一位,都有一种特别的爱情,单单为他存留的。三位一体神的第一位就是圣父,弗伯这样歌颂他。 就这样坐下思想神, 啊何其快乐! 思想你的思想呼吸你的名字, 地上更无再高福乐 爱的酬报竟就是父神, 啊我心喜悦难鸣 俯身你座前伏下, 凝视复凝视! 他对于基督的爱极其炽烈,炽烈的程度几乎要把自己吞灭了。这种爱在他里面燃烧,如同一种甘甜而圣洁的狂热,又如同熔解的黄金液一般,从他口中流了出来。在他的一篇讲章中他这样说:「我们在神的教会中,无论面向那一个地方,都是耶稣。祂之于我们,是一切事物的起始,中间以及终结。祂是祂仆人的一切,凡是良善的。圣洁的、美丽的、可喜乐的,主耶稣就是。任何人都不必贫穷,他若愿意,可以把耶稣作他的产业,为他所占有。任何人都不必沮丧灰心,因为耶稣是天上的喜乐;祂最乐意进入懮伤的人的心中。我们对于好多事情都都曾言过其实,但是说到对于主耶稣的感谢,或者说到耶稣对于我们的丰盛慈爱和怜悯,便从来不曾言过其实。我们即使把一生的时间用来讲说耶稣,对于应当说的甘甜事情,还是述说不完。永远无穷的时间,都不足够叫我们认识祂的一切,或是称颂祂的一切作为,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因为我们可以时常与祂在一起;此外,我们没有其他愿望。」当他直接和我们的主倾谈时,他这样说: 我是如此爱你我不知 约束的途径 你的爱似一团燃烧着的火 烧在我灵深处 弗伯向着圣灵,也是一样的热爱。他不只是在神学上承认圣灵具有神性,和圣父、圣子同等,而且经常在歌唱和祷告中,也不住的颂扬他。他真正的俯伏下来,前额触地,以表示他对第三位神那种热烈而又虔敬的崇拜。在一首颂赞圣灵的著名诗歌中,可以见到他那种热烈而虔敬的心意: 神的灵啊美丽复可畏 我心不得不为你而裂 你爱情温柔备至 全为我们这些可怜罪人 我恐怕引用的句子已经太多,不如把要说的,用直截了当的话说明出来。所说的就是,神如此的伟大而奇妙,又是如此的全然可爱,他不用加上任何别的东西,只有他自己,就能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像费伯(他不过是属于数不过来的一大群人中的一个)所认识到对神的敬拜,决不是单从神学的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凡为爱神而至于「心裂」的,是到神面前的人,他们的眼目也仰望过神的威荣。 「心裂」,是另一个心情,为普通人所不知道,也不明白的。这些人常带着属灵的权柄说话。他们到过神的面前,并且向人说他们到过那里。他们是神的先知,不是受教的文士,因为文士只把他所读的告诉人,而先知却把他所看见过的告诉人。 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抽象的,只读过圣经的文士,和亲自看见过神的先知,二者的差距就如同海洋那么宽阔。我们现今的世代、充斥着正统派的文士,先知到底在哪里呢?文士们生硬的声音,充满了福音信仰的团体,但是神的教会却等候着要听那曾进入幔子里面,用心灵眼睛看见过奇妙圣者的人的柔和声音。像这样的往深处里去追求神,和从实际生活经验上进到神的面前,乃是每一位神的儿女可以享受的特殊权利。 由于耶稣的肉身受死,已使幔子为我们裂开了。在神那方面,没有什么东西拦阻我们进到他面前去,为什么我们还在外面滞留呢?为什么我们竟让自己一直在至圣所外面过日子,从来不进去朝见神呢?我们听见新郎的声音说:「求你容我得见你的面貌,得听你的声音,因为你的声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歌2:14)我们觉得这人呼声是为我们发的么?然而我们还是不走进去,于是岁月如梭,我们渐成衰老,而且疲倦,到底还留在会幕的外院。究竟是什么拦阻我们亲近神呢? 通常见到的答案,只是因为我们太冷谈了。这并不是以解释全部的事实。还有比内心冷淡更加重的问题,在冷谈的背后必定有东西,必定另有使冷谈得以存在的原因,我们要把它找出来。这到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心中存留着一层「帕子」吗?这「帕子」未曾像会幕的幔子已经被拿掉,乃是还存留着,阻挡神的面的神的光,使我们不能看见他,这就至今还活着的败坏性情构成的肉体的「帕子」,它生长在我们里面,还没有被交出来接受审判,还未被钉死,也还未予以舍弃。这就是我们从来未真正认识的自我生命所组成的坚韧「帕子」。我们曾经暗中为它而惭愧,而且就因这个缘故,我们从来没有把它交给十字架予以审判。这暗昧的帕子,并不是如何的神秘不可捉摸,也并不难以辨识。我们只要向自己心里察看,就会看见它–织得好好的,或许还有过修补的痕迹;然而,它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大仇敌,也是我们灵程长进中的一个最有力的拦阻。 这「帕子」并不是一样好看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常爱谈论的事情。我在此是要对那些心灵中渴慕神,决志跟从神的人说话。我知道他们不会回头,虽他们所走的要经过死荫的幽谷,里面仍有对于神的切慕,使他们继续的往前追求。纵然面临任何痛苦,总为着将来的福乐,情愿忍受十字架。因此我大胆地把这一层帕子的内容作一个介绍。 这「帕子」是用「已」的生命细纱组成的,它是人类天性中的罪恶。它并不是我们的所为,乃是我们的所是。在它里面还隐藏着他们的狡猾和力量。 明白地说来,「已」的罪就是以下这些东西:自义、自怜、自信、自满、自足、自我欣赏、自爱,以及其他一大堆类似的东西。这些罪住在我们里面深处,是我们天性中的一部分,使我们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除非神的光照到它们。这些罪性若有更露骨的表现,就成为自尊自傲、自我表现、高抬自己等等,基督教领袖中也有这些罪,真是令人惊异。但更令人惊奇的,就是人认为非此不足为伟人,这些并不妨碍他们的见证,与所传的福音。这不是故意讽刺,事实上有些教会团体,为了要深孚众望,这些罪恶竟然成为必须有的;在高举基督的伪装之下,人高举了自己,这在目前已是非常普遍的事,甚至到了不再有人去注意的地步了。 有人以为明白了人类堕落,和必须籍著基督才能称义的教理,就可以救我们脱离「已」的罪恶权势;可是事实上并不如此。那个「已」可以在祭坛上生长,它会眼睁睁地看着神的羔羊流血至死,而一点都不受感动。它会为更正教的信仰而奋斗,会大声宣扬靠恩典得救的道理,同时因工作而心志增强,总而言之,它接受正统神学的培养,它对圣经的讨论,比起闲杂的谈话要高明得多。甚至我们对于神的渴慕,会为它造成一个顶好的环境,让它蔓延和生长。 「已」就是这一层不透明的帕子,把神的面遮住了。不是知识可以把它除掉,乃要属灵的经历。这就如大麻疯不会因着教训而离开我们的身体。我们得自由之前,必须让神做一步拆毁的工作。我们必须让十字架在我们里面作致命的对付。我们要把一切「已」的罪恶带到十字架面前去接受审判;我们必须准备经历一种最剧烈的痛苦,如同我们的救主在本丢彼拉多的手下所受的痛苦一样。 我们要记住这个:我们谈论裂开「帕子」的时候,只是在想像中说话。我们的思想、意念,会以为这是很愉快的事,但是实际上,这是没有一点愉快可言的。在人的经验中,这一层「帕子」是活的,有生命的纤维物,是用我们身上有感情、有知觉的东西造成的,触到它,就是摸到我们的痛处,把它撕掉,就是叫我们受伤流血。若不是这样,那十字架就不成为十字架,那种死,根本就不算是死了。死并不是一件儿戏的事,把我们天然生命中一种骄养而柔嫩的东西撕破了,那不是别的,乃是叫我们经历最深的痛苦。然而这乃是十字架对主耶稣所作成的事,也是十字架对每一个信徒所要作的,为的是要使我们得到自由和释放。 我们要当心,不要希望籍著修补里面的生命就可以自己去撕裂「帕子」,要让神亲自给我们作为一切;在我们方面,只要信靠和顺服。我们必须承认,舍弃,拒绝那「已」的生命,算它是钉死了。但是我们还要把那种懒惰的顺受性情,和神实在的工作分别清楚。我们要坚决非达到目的不可。我们不可单单靠一套自我钉死的理论,就停下步来,以为满足了,那就是效法扫罗,把最好的羊羔和牛牲留起来。 十字架是残忍的,也是致命的,但也是最有功效的。它不叫你一直挂在那里。时候到了,它的工作要告成,受钉者要断气,此后就是复活的荣耀和权能–痛苦忘记,喜乐来到,并且帕子揭去了;我们在属灵的实际经验中,进到神的面前来。 祷告:主啊!你的道路何等完美,人的道路又是多么邪僻与黑暗,求你指示我们怎样叫自己死去,好叫我们再活过来,得着生命的更新。求你把我们「已」的生命的帕子从顶上裂开,如同你裂开圣殿的幔子一样,我们要凭完全真实信心,与你亲近。我们要在这地上,在经验中与你同在,好叫我们到天上与你同住的时候,不怕看见你的威荣。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施洗约翰

John the Baptist (Hebrew: יוחנן המטביל‎) is a significant figure in both Israeli history and Christianity. He was a prophet who appeared 400 years after the last 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Malachi, was written. He is called “John the Baptist” because he preached repentance and baptized people in the Jordan River. About 700 years […]

旷野中的42站

In Numbers 33, Moses, at the Lord’s command, recorded the stages of their journey. Over the forty years from their departure from Egypt to the plains of Moab, the Israelites camped at many places, but God only instructed Moses to record some of them. Some stops, like Taberah, were omitted, while others, like the “Red […]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