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背景和作者

《马可福音》被早期教会公认为是马可在罗马写成的。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曾与保罗和巴拿巴同工,马可也是使徒彼得的亲密同工(彼前五13)。 《马可福音》的最初读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比较少提及摩西律法,需要经常解释犹太人的各种习俗和犹太地的地名、植物、钱币价值、亚兰文等等,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拉丁词语。《马可福音》挑选题材的目的是为了介绍神的儿子来作服事人、替人受苦的仆人,所以有人称之为「附有大量引言的受难故事」,其中没有提到主耶稣的降生、家谱、许多称号,而是一开始就提到主耶稣的服事(1:14),最后以十字架为服事的巅峰(15章)。 《马可福音》的资料很多来自彼得的讲道,因为彼得就是目击者,所以对主耶稣的服事有许多生动的细节。彼得感情强烈,因此马可的记录也是节奏明快,措辞生动地描绘出主耶稣的感受和反应。 由于马可的简洁、精炼文笔,使《马可福音》成为基督信仰的理想介绍。在新的宣教工场里,《马可福音》常常是首先被翻译成新语言的书卷。在本卷福音书中,我们看见神的完美仆人,就是那撇弃天上的荣耀,在地上取了奴仆形象(腓二7)的主耶稣,“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45)。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马太福音》背景和作者

《马太福音》作者的文学造诣非常高,成书时间大约是主后50-70年代,早期教父均认为《马太福音》的作者是使徒马太。虽然马太福音可能并不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但是却列在新约的最前面。因为它跟旧约的关联比其他福音书大,可以作为旧约的延续,是新约与旧约之间的桥梁。 使徒时代最早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福音与旧约的关系是使徒时代传讲福音的关键。《马太福音》最初面向散居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基督徒,所以对此问题比其它三福音着墨更多,书中开篇就是一长串家谱,接着就谈到律法和传统,谈到旧约圣经的应验,以及耶稣与犹太教的冲突。马太福音中直接引用旧约经文共有29处,而间接提到旧约的地方则多达121处。马太在写作的时候,特别喜欢强调“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这句话光是在耶稣降生的故事里,就出现了13次之多。马太还分别引用了先知弥迦、何西阿、耶利米和以赛亚的话。此外这部福音书里还讨论了许多犹太读者关心的具体问题,比如:禁食(6:16-18)、守安息日(12:1-14,24:20)、献祭(5:23-24)、丁税(17:24-27)、文士的教训(23:3、23)等等。《马太福音》和《希伯来书》是新约中犹太色彩最浓的两卷书。 《马太福音》也被称作”教会的福音”,是主后二世纪基督教著述中引用最多的福音书,不但因为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太福音》使用了”教会”(16:18,18:17)一词,也因为这本福音的内容非常适合教会教导新信徒和训练教会领袖,同样《马太福音》也非常适合今天的初信基督徒。耶稣升天的时候吩咐我们,在祂再来以前,要完成一项大使命,“使万民做我的门徒,传福音给他们,不分国家,也不分种族,为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使徒马太把耶稣的吩咐原原本本的教导给门徒,《马太福音》好像一本量身定做的门徒训练手册,专门用来教导信徒们如何成为耶稣的门徒。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圣经常用度量单位和道路长度

*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地域差别的原因。本表格中的计量单位的换算值只能是大约数值。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理解 《圣经》。

四福音书

福音书(英语:Gospel)是以记述主耶稣生平与复活事迹为主的文件、书信与书籍。在基督教传统中,它通常指《新约圣经》中的内容;更狭义的说法,则是专指四卷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 。 主耶稣到地上来,不但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大工,也透过祂自己把父神向人启示出来。圣灵感动人写下四卷福音书,让我们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神的所是、所作和旨意。四福音书的观点基本相同,重点各有侧重。 1《马太福音》启示主耶稣是犹太人的王,突出了天国之王的权柄,最初的读者是犹太基督徒,所以用一份天国之王的「家谱」来介绍祂,家谱从亚伯拉罕和大卫开始。 2《马可福音》启示主耶稣是位人子,突出了神的儿子服事的能力,最初的读者是外邦基督徒,主要内容是马可记录的彼得巡回布道的笔记,内容多是彼得对主耶稣的亲身经历。 3《路加福音》启示主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突出了人类救.主的爱,最初的读者是外邦基督徒和慕道朋友,所以要「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把家谱追溯到全人类的始祖亚当。另外路加在马可福音的基础上经过更多考证,尤其从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那里,补充了更多主耶稣出生和幼年的经历。 4《约翰福音》则启示主耶稣是神的儿子,突出了主耶稣就是神,最初的读者是多受异端,尤其是诺斯底主义影响的基督徒 。约翰要批驳其错误的观点,特别是对主耶稣神性提出的质疑。所以使徒约翰要从太初确立耶.稣.的神性。 《马太福音》所用的材料与《马可福音》相似的约占全书的45%,与《路加福音》相似的约占65%,因此这三卷福音被称为「对观福音」,即可以互相对照阅读的福音书。这三部福音书采取的观点相似,而约翰福音则自成一格。约翰福音成书于对观福音二三十年后,前三本福音书已经广为流传,所以约翰默认他的读者已经读过至少一本对观福音。他也不再解释一些细节,比如谁是主耶稣的母亲。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申命记》中的耶稣

【申21:23】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 【加3:13】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 在摩西五经的《申命记》里,神规定:犯罪者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尸首被挂在木头上示众,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神借着死刑来止住罪恶,但死亡并不是神的心意。神不允许死亡常留在应许之地,达到了警告效果之后,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的地。 为了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主耶稣道成肉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替我们每一个当死的人被挂在木头上,承受了我们当受的耻辱和咒诅,使我们得着了真自由。【罗5:19】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亚当有神的形象,却没有选择神的生命,结果「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亏缺了神的荣耀,把他的后裔都带到绝望里;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祂自己就是生命,也成为我们的生命,神要用恩典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把一切在亚当里绝望的人都带进生命的荣耀里。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全盘磨石

犹太律法非常尊重人性和生命,与以色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律法还对犹太社会中的孱弱和贫苦者有所保障。比如:在申命记二十四章6节中提到:不可拿人的全盘磨石或是上磨石作当头,因为这是拿人的命作当头(当头指借贷时用来担保的抵押品)。 家用的磨石是古代以色列家庭中的必需品,通常用玄武岩制造。分成上下两块,上磨石轻、可以转动;下磨石很重,起固定作用。麦粒放在下磨石的平面之上,转动较轻的上磨石把麦粒磨成面粉。那时的以色列家庭每天只磨当日的面粉,安息日之前才磨两天的。如果拿磨石作为抵押品,或只取走一块,那全盘磨石也不能操作了,就无法供应那户人家当日的口粮,所以说「是拿人的命作当头」。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巴珊和巴珊王噩

“巴珊”就是现代的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西起加利利海,东至浩兰山,南起雅木河,北至黑门山。区内包括雅木河以南的哈倭特睚珥,基列的拉末、以得来,雅木河以北有基述和玛迦两个小国,哥兰,亚斯他录及其亚珥歌伯的六十座城,最东的城镇则是撒迦和基纳。西部是一广大的台地,海拔高度在500 到750 公尺之间,东部则为山地,平均高约1500 公尺以上,浩兰峰高约1795 公尺,全区富饶肥沃,草场肥美,冬季有来自西面的风,带来丰沛的雨水,主要的作物是小麦和牛羊,是”可牧放牲畜之地”。这里曾经是罗马帝国主要的粮仓之一,古时所产的橡树与利巴嫩的香柏树齐名。按圣经的记载,区内有很多设有重防的城镇,新约时期该地区名叫特拉可尼,属于犹太王国所有,先直接由大希律王治理,他去世后则由他的儿子分封王腓力统治。 ​圣经记载在约书亚时期,巴珊王噩有六十座城「都有坚固的高墙,有门有闩」,是摆在缺乏攻城经验的以色列人面前的难题。但神既然把仇敌交在神的百姓手中,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在申命记中记载:巴珊王噩,他的床是铁的,长九肘,宽四肘,都是以人肘为度。以现在的测量单位估计,噩的床大约长4米、宽1.8米,表明巴珊王噩身材十分高大。然而这样的巨人在神的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在神的保守下,以色列人得了巴珊全地六十座坚固的城,此外还有许多无城墙的乡村。后来在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时,巴珊地被分给了玛拿西半支派。 在三十八年前,以色列人来到应许之地面前,摩西曾经劝勉百姓「不要惧怕」,但旧世代的百姓却仍旧害怕。现在,神赐下对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得胜,让万民在以色列人面前都「惊恐、惧怕」,新世代的百姓就能在信心里跟上,再一次学到了信心的功课,从此彻底不会把迦南人「又广大又坚固」的城邑看得「高得顶天」,因为他们已经在得胜的经历里清楚地知道,只要神说将仇敌交在自己手中,祂就会为百姓争战。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光圣经地理网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撒玛利亚之一

撒玛利亚是北国以色列的首府。北国第六个国王“暗利”用二他连得银子向撒玛买了撒玛利亚山,在山上造城,就按着山的原主撒玛的名,给所造的城起名叫撒玛利亚”(王上16: 24)。城雄踞于撒玛山头之上,俯视广阔的耶斯列山谷,毗邻巴勒斯坦中部高原;南临示剑山谷,北到米吉多,西可抵地中海岸富庶的平原,控制由南到北及往西海岸地区的行军和经商路线,是一个建都极佳之处。三度考古发掘,显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城,基址包括暗利和亚哈的皇宫。722 BC毁于亚述人之手,此后该城又数度易主,历经亚述、波斯、巴比伦、希腊等帝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和军事行政中心。 新约时期,撒玛利亚地区指约旦河西到地中海岸,加利利南到犹大以北。在罗马帝国之时,是犹太省北部的一个地区。主耶稣在雅各井与撒玛利亚妇人对话;基督寓言里有一个好撒玛利亚人; 基督升天时呼召门徒向外邦人传道,从耶路撒冷、犹大地区、撒玛利亚,直到地极。”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徒8: 5)。 亚述王消灭了北国以色列,几将全部的以色列人都掳到亚述去,又把亚述和它属国的人移来,不久余下的以色列人就和移来的人混合,这就产生了撒玛利亚人。犹大人回归后,认为他们与外族通婚是不圣洁的。而且撒玛利亚人只奉行摩西五经,又在基利心山上建有圣殿,信仰上大有差别,特别是他们阻碍重建圣殿的工作,所以两者的仇恨就日渐加深,互不来往。撒玛利亚人目前遗留700多人居住于以色列国,一部分仍然居住于基利心山地。 根据圣经和合本, 圣光圣经地理网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使徒保罗

保罗原名扫罗,是早期教会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教士之一。“扫罗”是希伯来人惯用的名字。“保罗”是罗马人惯用的名字。为了便于在罗马人的辖域传道,后来他便常用保罗这个名字。因为他首创向非犹太人转播基督的福音,所以也被奉为外邦人的使徒,足迹遍布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以及现在的希腊和罗马。 保罗出身犹太人家庭,属于便雅悯支派,生于犹太省北方—-基利家省的大数城。保罗出身法利赛人,他从小受到严格犹太律法教育,曾在耶路撒冷著名的学者迦玛列门下学习,对旧约圣经有深入了解,最初也以法利赛人自居。 保罗起初认为传耶稣为弥赛亚是违背传统犹太教信仰的异端,因此极力迫害基督徒。但后来他在往大马色迫害门徒的途中,被主光照,悔改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并且尽力宣扬主耶稣的救恩。为了传讲福音,他屡次遭受苦难,最后甚至殉道而死。全部新约圣经共有27卷,其中半数是保罗在圣灵感动下写成的。 保罗一生的事奉都是以基督为核心,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他言传身教,在凡事上都给信徒作了榜样,在犹太人的谋害中,一面经历试炼;一面服侍主,凡事谦卑。保罗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神、爱人及对神、对教会、对人、对己的事奉生命更加激励我们,让我们效法保罗的事奉,学习做基督忠心的仆人,求主帮助我们,能以保罗生命的事奉为榜样,毫无保留,发自内心的做主圣工。效法保罗“信靠基督、认识基督、经历基督、爱慕基督、效法基督、传扬基督、荣耀基督。”

圣膏油

【出埃及记30:22-32】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要取上品的香料,就是流质的没药五百舍客勒,香肉桂一半,就是二百五十舍客勒,菖蒲二百五十舍客勒,桂皮五百舍客勒,都按着圣所的平,又取橄榄油一欣,按做香之法调和做成圣膏油。要用这膏油抹会幕和法柜,桌子与桌子的一切器具,灯台和灯台的器具,并香坛、燔祭坛,和坛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要使这些物成为圣,好成为至圣;凡挨着的都成为圣。要膏亚伦和他的儿子,使他们成为圣,可以给我供祭司的职分。你要对以色列人说:‘这油,我要世世代代以为圣膏油。不可倒在别人的身上,也不可按这调和之法做与此相似的。这膏油是圣的,你们也要以为圣。 ’”*1舍客勒=11.5克 **1欣=4公升=4000毫升 圣经中提到圣膏油有200多次,其中最早提到是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上帝的律法并记录相关的节期,祭祀等指示,其中神专门晓谕摩西关于圣膏油的配方和使用,会幕中所有主要的器具如约柜,灯台,香坛…甚至包括祭司本人都要用圣膏油进行涂抹。 神对圣膏油的制造有详细的指示。其内含有没药,肉桂,菖蒲,桂皮和橄榄油等多种珍贵药材。这些宝贵的香料经过破碎之后,才能溢出香气,正如主耶稣基督被神“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赛五53:10),才能流出生命里的馨香。 “圣膏油”象征圣灵。圣灵膏抹了人,代神得着了人。每一个重生得救的信徒都接受了圣灵的膏抹,使我们”成为圣“,被神得着来事奉祂。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