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圣殿和西墙

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犹太古史记》卷15第11章记载,大希律为了讨好犹太人,拆除了圣殿(拉三8)原有的基石,把圣殿重建在另外铺好的基石上,加高60肘,富丽堂皇,宏伟壮观。主耶稣在世时, 建圣殿已经耗时四十六年(约二20)尚未完全竣工。 然而主耶稣在【太廿四2】预言说:『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这预言应验在主后70年第二圣殿被提多率领的罗马军队彻底摧毁,甚至石头也被撬开,「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以取得圣殿被烧毁时从屋顶上熔流其间的金箔。 罗马人将整个圣殿建筑以及几乎全部的周边结构都破坏掉,唯一残存的圣殿遗迹是一面墙,它并不属于圣殿结构的本体,而是大希律王所盖,用来围绕支撑整个圣殿山的挡土墙的西侧残余,被称为“西墙”。虽然它不是圣殿的本体,但至少是圣殿所在之处的最后残迹,是犹太人为着圣殿被毁,以及犹太人流放而悲痛哭泣之处,所以“西墙”又被称为“哭墙”。 当代以色列成立后,阿拉伯国家拒绝让犹太人进入圣殿所在的东耶路撒冷城,以致犹太人无法参观西墙。后来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了全部耶路撒冷。从那时起,犹太人以及所有国家和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来到这个象征犹太人回归与复兴的“西墙”面前敬拜神。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被咒诅的无花果树

【太廿一19】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 』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主耶稣一生行的神迹都显明了祂的慈爱,这一次是显明祂的忿怒,却又行在树而不是人身上,在祂的忿怒中仍是满了怜悯,向人预作警告。旧约常常用无花果树来代表以色列,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对以色列的咒诅,但主耶稣并不是说犹太人「永不结果子」,使徒时代的信徒大部分是犹太人,今天在以色列也有许多犹太基督徒。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隐基底

“隐基底”由两个希伯来字组成,「隐」是泉源,「基底」指羔羊,所以,“隐基底”的意思就是「羔羊之泉」。隐基底位于死海西岸,从西边海拔200米的犹大旷野一直下降到东边海平面以下418米的死海,落差600多米。四面都是危崖绝壁,山洞很多。隐基底隶属犹大支派的城镇(书15:62),是犹大山区的「出入口」或「关口」。 隐基底又名「哈洗逊.他玛」,在亚伯拉罕时期,为亚摩利人的地方(创14:7;代下20:2)。大卫逃避扫罗追杀时,逃到干旱疲乏无水的犹大旷野,隐基底成为他的避难所。撒母耳记上 23:29记:大卫从那里上去、住在隐基底的山寨里。撒母耳记上 24:1 又说:扫罗追赶非利士人回来,有人告诉他说、大卫在隐基底的旷野。当大卫在诗歌中提到「祢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诗31:3)时,他可能会想到自己在隐·基底藏身时的那些岩石、山寨。 周边旷野一带是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而隐基底这个绿洲里有许多岩洞泉水,并有两条常年流淌的溪流,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死海附近非常难得的生存条件,自古就生存着许多植物(歌一14)、野山羊(撒上23:2)、蹄兔和两百多种鸟类,那里至今仍有好几处泉水自岸壁涌出,水量甚丰,土地肥沃,有许多棕榈树、葡萄和一些香料树生长。所以,旧约圣经除了形容这一带是「旷野」和「山寨」之外,也说这里是「野羊的磐石」。雅歌形容爱人如一束凤仙花开放在隐基底的葡萄园里(歌1:14),非常有诗意。 由于地近死海, 隐基底从未有大量人口居住过,新约时代大约只有一千余居民,1949 年以色列独立战争中,军队自其南乘船收复了隐基底,1956年在废墟的附近成立集产农场,名叫 Ain Jidi,那时只有三百九十人。到今日已设有青年旅舍及郊野公园,集产农场提供有空调的豪华客房,另设有淡水泳池与硫磺温泉,已成为以色列的旅游胜地。先知以西结预言将来的新天新地,耶路撒冷圣殿将有河流出,河水往东南倾注,死海将会变成地中海一样,「必有渔夫站在河边,从隐.基底直到隐.以革莲,都是晒网的地方。各类的鱼都像大海里的鱼那样多。」(结47:10)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属于犹太教中两大教派之一,是犹太教中最严谨的教派。法利赛人信奉耶和华,劝导大家遵守律法。然而他们墨守成规,拘泥传统,认为古人对律法的解释与神对律法的解释有同等权威。法利赛人大都注意外表的行为,克己自制,有宗教热诚,所以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被神称为义,但却忽略了「人里面的公义、怜悯和信实」,忽略了敬拜神的本质。主耶稣斥责他们只注重仪文上的洁净,却任凭内心的污秽不洁,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乃是假冒为善的人。耶稣也常警戒他的门徒不要像法利赛人。在马太福音五章二十节,耶稣告诉他的门徒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虽然法利赛人被耶稣批评得一无是处,可是也有些愿意追求真理的法利赛人,例如尼哥底母,他夜访主耶稣,与主讨论重生的问题,后来成了耶稣的门徒;但多数法利赛人是杀害耶稣的同谋者。 圣经记载: 【太廿三25-28】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主耶稣洁净圣殿

【太廿一12-13】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在马太福音21章,主耶稣引用赛57:7和耶7:11的经文。主耶稣在开始地上的工作之时,曾洁净过一次圣殿(约二13-17),这是祂在地上的工作即将结束时第二次洁净圣殿。第一次祂称殿为「我父的殿」因祂是以神儿子的身份来洁净圣殿【约二15-16】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耶稣时代的圣殿,是历史上第二次重建圣殿后的样子,它是一片比较大的区域。圣殿是万国万民齐来向上帝献祭、祷告和敬拜的地方,也是犹太人信仰的中心,是极其神圣的地方。但是买卖祭牲以及兑换银钱的生意,怎么会出现在圣殿内呢? 马太福音21章12-13节描述的是主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当时圣殿的祭司允许商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售卖献祭用的牛羊鸽子及其他祭品;又因圣殿不收希腊和罗马的钱币,犹太人缴纳丁税或奉献必须用指定的推罗舍客勒,所以有兑换银钱的人提供方便。其地点就在圣殿中的外邦人殿,外邦人院在圣殿最外围,这里是外邦人祷告、接近上帝唯一的区域。耶稣来到圣殿,看到的不是应有的庄严和敬拜,竟然都是作买卖和兑换银钱的场面,祭司和商人将圣殿当成了做交易的贼窝,外邦人敬拜神的机会被剥夺。耶稣为此感到悲哀、焦急,如同火烧。将做买卖的摊子推翻,将人和牛羊都赶出圣殿。并以经文的原话,严厉的斥责这些人的行为。

和散那

当主耶稣骑着驴驹进耶路撒冷城时,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可11:9-10】 「和散那」(希伯来语:הושענא‎),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用语,是希腊语对希伯来词的音译,意思是「求你立刻拯救」、「快来拯救我!」、「请赐给我们救援」等之意,亦可转用作称颂的话,含有「你有大能,惟你配得」之意。「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个颂词原是向朝圣者祝福的话(诗118:26),此处指那要来的弥赛亚。诗118是六篇哈利路篇(Halle)的最后一篇,以色列人每逢重大节日,便用哈利路篇来应答对唱,其中25-26两节更是赞美的高潮。 诗篇 118:25-26  耶和华啊,求你拯救!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 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伯法其

【太廿一1】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榄山那里。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无花果之家」,是公元33年尼散月九日耶稣前往耶路撒冷时路过的地方。在马太福音21章中主耶稣在伯法其打发两个门徒去对面的村子牵驴驹子,然后他骑着驴凯旋般进入耶路撒冷。 (太21:1,2;可11:1,2;路19:29,30)圣经的记载表明,伯法其位于橄榄山上,靠近耶路撒冷。传统看法是伯法其位于伯大尼和耶路撒冷之间,在橄榄山的东南坡上的杜尔。从伯法其到橄榄山的山峰,只有很短的距离。人从那个山峰下山,可将耶路撒冷城尽收眼底。 (参路19:37,41) 《塔木德》里关于伯法其的记载显示,伯法其位于耶路撒冷城附近,在犹太人规定安息日可走的范围之内(2000肘,约一千米)。 (参看徒1:12;《巴比伦塔木德》中的《谷祭篇》78b) 那时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沿此路线涌往耶路撒冷守逾越节,主耶稣将在前呼后拥的人群中入城,以天国之王的身份进入祂的京城,但却没有登上宝座,而是上了十字架。十字架的阴影虽是浓重,但却不能掩盖天国之王的权柄。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悖逆的耶路撒冷

【路十三34-35】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城,这里代表犹太教的核心集团。犹太教的领袖们徒有敬虔的外表,却失去敬内在的实质。犹太教的人通常用石头打死四种人:拜偶像的人(申17:5,7),行巫术的人(利20:27),犯奸淫的人(申22:22),假先知(约八33;十一8)。犹太教认为那些奉主差遣的使徒们是假先知,因此用石头打死他们。 主耶稣曾多次访问耶路撒冷(约二13;五1;七10等),呼召称为神名下的百姓,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回转归向神,并预言神将撇弃耶路撒冷城和圣殿(太24:2),主后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帝国彻底毁掉。(在历史上先知耶利米曾发出同样的警告(耶12:7),随后巴比伦人将第一圣殿摧毁。)主耶稣宣告从此不再向拒绝基督的犹太教领袖们传道,直到祂第二次再来。 ​然而当主耶稣第二次再来的时候,犹太人都要承认祂就是弥赛亚,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诗118:26),那时「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11:26)。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滤出蠓虫,吞下骆驼

【太廿三23-24】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法利赛人因为缺少属天的眼光,所以轻重不分,只重视外面,却忽略了里面「公义、怜悯和信实」。因此主耶稣责备他们假冒为善,说他们瞎眼领路,滤出蠓虫,吞下骆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那时犹太人在饮酒之先,常用布把酒滤过,以妨接触或吞下任何不洁之物。 「蠓虫」是一种极微小的昆虫,「骆驼」是庞大的动物。在当时犹太地通用的亚兰文中,「蠓虫 」(qalma)和「骆驼 」(gamla)原文拼写很相似,「滤出蠓虫,吞下骆驼」的俗语比喻人们不懂分辨轻重,斤斤计较于细枝末节,却忽略了重要的大事。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得救

按字意讲是从各种逆境中得蒙拯救,例如:从患难中、疾病中、危险中、自然灾害中被救出来。圣经中“得救”的希伯来及希腊原文都有“拯救”、“免死”、“痊愈”等含义。新约圣经则多用得救来表示罪得赦免,与神和好,得神所赐永远的生命及属天的平安;信徒因信耶稣不再作罪的奴仆,成为圣洁,不沾染污秽,并得到耶稣基督替死赎罪的救恩,有了永生的指望,将来得以免去地狱的永刑,灵魂得救不至于灭亡。最终身体得赎进入永恒荣耀的新天新地。 圣经记载:1)得救是处于神的恩典和人的信心。【弗二8-9】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徒十五11】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2)只有靠耶稣的名才能得救。【约十9】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徒四12】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罗十9,13】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约三17】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3)救主耶稣原意万人得救。【提前二4】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彼后三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徒十六30b-31】监狱的看守问保罗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 』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