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敬拜的真意》三、不是敬拜的敬拜
“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祢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19-24) 整本圣经的精华、要旨在于教导我们这位一无所缺的神,原来是期望祂所创造的儿女尊崇、敬拜祂。圣经很多经文都印证这一点,主耶稣在世上的时侯也曾清楚而肯定地说过:“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祂。“(路四 8) 世界上没有一个种族是没有宗教和敬拜行为的。人类本身就有敬拜的天性。我曾在某杂志的编者语中指出,当一个人跪下伸出他的手祷告说:“我们在天上的父……”,他只是在做一件最自然的事。一位长者看到这篇文章后来信表示强烈反对,他写“只有那些自由主义的编辑”才会说敬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事实上,神创造我们正是要我们去敬拜祂。若我们不是与亚当、夏娃一同堕落,敬拜根本就是人类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犯罪不是亚当、夏娃与生俱来的,只是在他们违命和堕落后,才失去与这位创造主完美相交的权利。罪不是神创造时的本意,也绝非祂在人心里所命定的。 总的来说,神希望人去敬拜祂;但我们也要知道我们不能用自己欢喜的方法来敬拜祂。 你有留意昔日主耶稣批评一群宗教人士说:“他们所拜的,他们不知道”的话吗?我敢说就着敬拜,耶稣是在强调一个使人无可辩驳的真相,人类自己既定的种种敬拜,极可能与基督及祂的救恩无关。我且稍作离题指出另一个类似的事实,就是有些真实的宗教经验也可以是完全与基督无关的。我希望你不会对我有所误解或心中认定我是异端。对,我是说有些敬拜或真实的宗教经历可以是与基督无关的,尽管这些敬拜都是指向神,我却不相信它们会为神所悦纳。 耶稣在世传道的日子,曾向群众说在那日必有人这样问:“我们不是奉祢的名行许多异能、奉祢的名传道吗?”还记得耶稣怎样严厉地回答他们吗?祂说:“我从来不认识你,离开我去吧!” 人类不应自昧于真敬拜是出于心灵和真理的事实,否则任何敬拜都不会为神所悦纳的。保罗曾经向哥林多初期教会发出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他深知道世人虽忙于敬拜。却不是按神的旨意而行;因此,他们的敬拜是不蒙神悦纳的。请留心保罗的宣告:“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林前十20)保罗明确地教训任何形式的偶像敬拜都是神所憎恶的。敬拜这些偶像的人都是十分认真的,正因他们这种认真的态度,才为神所憎恶和拒绝。这也是耶稣指责当时的人:“他们所敬拜的,他们不知道”的原因。他们的敬拜或会是充满了对神的仰慕、赞美、自我降卑、彻底俯降、完全信靠等等,这些或许是大部分得救的人都做不到的。 我认为我们该注意喀赖尔(Thomas Carlyle)所写的《英雄与英雄式崇拜》(Heroes and Hero Worship),书中他警告我们不要以为世界上所有非基督教的大宗教都是虚伪的。他还说据他研究所得,它们都是真实的,不过这正是它们令人忧虑的地方。 多年前我在墨西哥时,被一所非常古旧的礼拜堂吸引,便脱下帽子走了进去。那里的地面没有铺地板,我停下来看四周的塑像和雕刻。这时,一个墨西哥老妇揪着一个小购物袋走进来,她没有理会我,直朝祭坛走去。她对这通道是那么熟悉,仿佛就是闭起眼睛也不会走错。她走到圣母马利亚的雕像前跪下,仰望着这个没有生命的雕像,是那么虔诚、倾慕和期盼。我想:“这种灵里的渴求若能转向主自己那有多好。” 毫无疑问,她在敬拜中是有所体验,我相信对她来说是真实的,她没有装假,她确是要敬拜神,可惜的是,她是向一个人手所刻、没有生命的偶像来敬拜。 神并不悦纳所有的敬拜,在旧约圣经中,该隐的敬拜便被神所拒绝,因他否认赎罪祭在堕落的人类与神之间的必要性。 该隐要讨神的喜悦,以“地里的出产”,那或会是一束花或一篮水果来取代了带血的祭牲。当他献祭不被悦纳时,他的反应似乎是说:“我不晓得什么赎罪祭?”他见神拒绝自己的供物,看中他的兄弟亚伯所献“头生的牛羊” ,更是妒火中烧杀死亚伯。 该隐的敬拜犯了三个严重的错误。 首先,该隐对神的认识有偏差。我们敬拜必须先了解这位满有权能及圣洁的神,认识祂的位格和属性。试问神怎能悦纳未真正认识祂的人的敬拜呢?该隐明显地不认识神的属性,以致不相信罪永远是神眼中最严重的问题。 其次,该隐错误地认为人与神之间仍保持着一个实际上已不存在的关系,他轻率地相信他不需要任何中保,便理所当然地被神悦纳。他拒绝接受人因犯罪而与神隔绝的惩罚。 最后,该隐与大部分后来的人类一样,远远低估了罪的严重性,圣经记载得清清楚楚,人只要稍加留意便能发现这弊端。神憎恶罪,因为祂是圣洁的,祂知道罪恶已经使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和哀伤,它剥夺了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和敬拜神所享有的喜乐! 该隐的敬拜是不完全、没有真意义的,对今天活在新约时代的我们来说,这便带出了一个争论点,我可向你保证,若有教会拒绝教导主耶稣基督为罪在十字架上受死、流血所成就的挽回祭是何等重要的话,我绝不会在那里停留片刻。 另一种不被悦纳的敬拜 , 可以用圣经中撒马利亚人的敬拜态度作代表。旧约圣经历史告诉我们,北国以色列第一位王耶罗波安,在伯特利和但这两处接近国都的地方设立祭坛,又铸造金牛犊供人敬拜,目的是要断绝国民在耶路撒冷敬拜的习性。这种只采纳喜欢的、摒绝不喜欢的撒马利亚主义式的敬拜,正广泛地流行。其实,在各样伪装宗教充斥下,已开拓了应用心理学及人本主义的新领域。在这境况下,人不再屈膝在神面前受审判,却是自封为审判官,倨傲地站在那里审判神的话和神自己。 我听说在多伦多一个著名、庞大的教会曾举行一个青年人的聚会,被邀请的客席讲员向那些青年人这样忠告:“不要相信圣经所说任何与我们经验不符的事情。 ” 如果你身处其中,也有许多选择摆在面前,你可能会选择缤纷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引进敬拜的媒介;又或者透过音乐来提升你思想和心灵敬拜的情操。我刚提到有人以大自然作为祟拜的媒介,但可惜他们以大自然为开始,也以大自然为结束。让我就这点多作解说。 若你能多加研读旧约,就会发现它实在是一首论述大自然、使人读来惊叹称奇的史诗。从摩西的体验开始,且跳过利未记的训词,你会看到摩西在大自然的创造中,深刻感受神的同在,他就翱翔在这超然的境界中。来到约伯记最后几章,你会惊讶约伯描述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竟是如此庄严动人。再看诗篇,看到给这奇伟奥妙世界震慑的大卫,是如何难掩内心的雀跃、狂喜而翩然起舞。又读到以赛亚书,你会为那俊逸超奇的意象所目眩。但它们却不是空想狂思,而是一个一个先知在体认神奇妙创造后的一种赞叹。 在这些古代圣洁、敬虔的人的笔下,都流露出对壮丽大自然的强烈热爱,但更实在的是他们永远辨察到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出于一位全能、全智、荣耀的创造主。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看看所处的 社会及文化 。我发现一件可悲的事实,就是今天的人类,好像在动物园囚笼里出生的狮子一样,他们在医院出生,走在用混凝土做的行人道上,呼吸大量污浊的空气,最后送回医院里死去,他们甚至不曾真正踏足过泥土上。 我们很少经历心灵与大自然相通融合时的那种激荡;也很少抬头仰望天际,除了观看在长空划过的飞机,或视察天气变化。置身在千万创造奇工中,我们竟不自觉地失去了惊叹的能力。 若今天圣灵像初期教会时期一般, 以五旬节甜蜜及火的灵气吹向我们,我们便会是那伟大的圣徒、不朽的诗人、显赫的艺术家,或是神和祂所创造的宇宙的恋人。 人类始终认为任何形式及方法的敬拜都是恰当的,但神的自我启示告诉我们祂是个灵,凡敬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真理拜祂。神把敬拜的职事从人手中转交给圣灵掌管,因此没有圣灵的引导,我们便不能敬拜神。圣灵所做的就是借着耶稣基督,使我们的敬拜蒙神悦纳。所以敬拜是起源于神,临到我们,再像面镜子般反射到神面前。除此之外,神不会悦纳其他的敬拜。 我们生活在一个思想混乱的世代中,很多人不肯定自己所信或什么是值得相信的,他们都辩说自己是“真理的追寻者”。有些教会也这样宣传说:“你不用相信什么,只要你是‘真理的追寻者’。” 有些人虽然不相信重生或圣灵的引导, 却承认人是有“敬拜一些事物”的原始冲动。若是知识水准低的,他们可能会宰一只鸡,把鸡毛插在自己头上,然后绕圈起舞,我们叫这种人做巫师;若是受过教育的,可能会题写诗词,像爱威马咸(Edwin Markham)所著的《我开创了寻找神灵之途》(I Made a Pilgrimage to Find the Gods)。很多人都附和他说“见到神灵光耀的手从太阳向他们传信息。 ”我可从没收过见过这样的信息。 我们生存在一个福音及圣经广传的地土上, 但人类却宁愿在幽森冥冥、尘埃滚滚的古老祭坛和墓穴中找神,到头来还相信神从太阳传信息。 我否定这种追寻“真理”的信仰,大概有人会向我大发雷霆了。我们显然要加倍努力去告诉世人神是个灵,人必须用心灵和真理去敬拜祂。我们敬拜神必须按心灵和真理,两者必须并存,如果只有圣灵,没有真理,敬拜便毫无用处;如果只有真理,敬拜便只是没有生命的神学观念。敬拜必须要按神的圣灵和真理去行! 当一个人相信和降服在神的真理面前、被圣灵充满,那么,即使是他微小的低语,也是一种敬拜。 人类最大的悲剧莫如敬拜不被神所悦纳。没有圣灵同在的敬拜不是真敬拜。这是十分严重的,每当夜阑人静,想到数以千万有学识、有信仰的人,只不过是依循教会传统及宗教习例敬拜,却从不能达到神的面前,我的心便觉不安,无法平复。 […]
从《路得记》看希伯来习俗
There are several customs in the Book of Ruth that might be unfamiliar to us. The first is the practice of a widow marrying her deceased husband’s brother. According to Genesis 38, this custom of a brother taking his brother’s widow was a Canaanite tradition for centuries. God later confirmed this custom in Deuteronomy 25 […]
波阿斯
Boaz (Hebrew: בועז) is a major figure in the Old Testament Book of Ruth, belonging to the tribe of Judah. Boaz was a relative of Naomi’s late husband, Elimelech. As recorded in Scripture, he was a wealthy and devout man. We can see from the Bible that his very first words when meeting his servants […]
陶恕《敬拜的真意》二、有新生才能有真敬拜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祂又叫我们与基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弗二 1-10) 今天,人对神有许多偏差的看法,无怪乎他们用林林总总的形式、事物取代了对神的真敬拜。我经常在一些教会中,听到有人面带愁容地说:“我想我不大认识神。”如果这是真诚的自白,我认为他们也须坦白地承认:“我也不认识敬拜。 ” 有关神的位元格及属性的基本信念近来已有很大改变,不少信徒只懂夸耀从神而来的好处,却从来不思想敬拜的真正意义。人对圣洁、满有权柄的神产生这么极端的误解,我可立即作出以下的更正: 一、我相信神最终的心愿是希望那些属世而肤浅的基督徒能转而以祂自己为荣。 二、许多人都不能完全体会神最大的心愿,是要每一个属祂的儿女,恒常地按真理及圣灵去敬爱祂、尊崇神。唯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敬拜。 当我们邀请耶稣进入我们内心为主为王时,我们的生命便起了奇妙的变化,这正是神设立救赎计画的原意,祂期望所有敬拜祂的人不再悖逆,重拾我们始祖被造时所持的敬拜态度。如果我们知道这样的福分是神与我们生命相交的结果,便绝不会等待礼拜日到礼拜堂时才敬拜神。真敬拜必然是信徒恒常无间、时刻铭记的态度,那是一股源于对神敬爱、尊崇的感恩之情,这种敬拜使我们的生命趋向完美和热炽。 现在,我们该看看一般对敬拜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观念。 与很多教会敬拜的实况刚好相反,真敬拜不是去“做”些什么来使我们可以看来更虔诚。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忠心地、每周按时参与“崇拜仪式”的“礼拜日信徒”,目的其实只图在别人面前博得“热心”之誉而已。 究竟圣经如何论到神与蒙祂救赎的儿女之间的相交呢?答案是很明显及令人鼓舞的。 我们既然是按神的形象被造,在我们里面自然有一种可以认识神及敬拜祂的本能。在圣灵更新复苏我们的那一刻,我们整个人会感受到与神有一种父子的关系,内心涌流一股因被赦免、被宽恕及重生而有的雀跃情怀。 这些内心感受标志着奇妙的重生,没有这些,我们就不能见神的国。是的,神渴望和欢喜与我们在思想、意志及情感上相交,这种不断地、自然地交流相通,正是新约那使人振奋的精神要旨。事实上,若没有圣灵的动工,这种与神之间的新关系便无从建立,因为祂透过重生的洗去挽回失丧的灵魂,使他们可以与神有密切的相交。因此,神先向那些痛悔的心灵显明基督的恩典:“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十二3) 再看基督向门徒提及祂的亮光将要照耀那些新生的灵魂: “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记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十四26)。请记着,只有透过圣灵,我们才可以认识基督。当我们体察原来是神的旨意在引导每一颗愿意的心灵,进入一个更高之处与祂作深入的契合时,我们不知该有多么的感激。当神差祂儿子的灵进入我们的心,我们立即可叫“阿爸,父!”虽然这不一定是新约对这个字的全部解释,但却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拜。 神深愿与我们有更亲密的关系,所以在圣灵的教导下,我们要学的还多。祂要引导我们以爱回应祂的爱,在我们心里培养一份祂配得的敬拜及渴慕之情。在敬拜中,祂让我们亲尝属灵奇异境界的福泽、恩膏,又经历其中的兴奋和喜乐。透过认识这全能神那深不可测的崇高、伟大和光辉,使我们深感惊讶和狂喜。这种对创造、救赎主做的敬拜和因圣灵感动而有的经历,在人世间绝没有任何东西可取代。 可是,在我们周遭的基督徒常落在试探里,以不断参加教会活动来代替了对神的敬拜。我们不能否认这确是一般教会对侍奉的理解。讲台上的信息、牧者的教导,都倾向于认为神向我们所定的旨意就是忙、忙、忙——这是我们活在世上的最大目标。当我们静下来扪心自问,便会发觉这类信徒的灵里敬拜,早已落在低潮里,使人黯然神伤。 为什么我们会落在这光景呢?你愿意探究的话,我也愿意尝试去解答它,让我用另一个问题来作为答案的引子。 一直以来,尽管讲台上的信息甚少提及与神相交是喜乐的,但为什么我们仍重视敬拜过于一切呢?想一想新约圣经有关昔日耶稣对那些严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所说的真敬拜,你会同意这正是问题的重心。 法利赛人的生活充满宗教味道,表现敬虔,又熟悉崇拜仪式,可是内心却充满偏差和虚伪,因此被耶稣形容为“粉饰的坟墓”。他们所理解的义是很表面的,他们以为唯有达到外在极高的道德标准才算是义。正因为他们认为神也像他们一样的严峻、苛刻和不徇情面,所以他们的敬拜观念必然是肤浅、不足取的。对一个法利赛人来说,“侍奉”神只是一种束缚,他不愿意却又难以推卸,只能无奈地接受。法利赛人看神,一点不觉祂可亲;因此,他们的宗教生活越趋严苛和死板,没有丝毫真爱的成分。我们既为人,便都希望像神,若我们所理解的神是苛刻、奢求和严厉的,也自必然成为这样的人。 令人欣慰的是,神实在是天上地下至可亲近的。我们在敬拜之中,必然会经历一种不能言喻的喜乐。这位永活的神是何等愿意向那些“寻找祂的心灵”展露祂自己,祂愿意我们明了祂就是全然的爱,凡信靠祂的都得满足,不再念及其他。祂要我们知道祂是公义的神,绝不会对罪姑息,可是祂却又赤诚坦率地显明,借着用血立的永远盟约,祂待我们就如我们从未犯过罪一样。 神与祂所救赎的人的相交,自然而不拘束,使人的心灵都得医治和安息,这样的相交对法利赛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神差祂永生的儿子来救赎我们,这不是没有理由的,那是源于一份爱。祂不自私,也不善变;祂是昨日、今日、永远不变的神。 我们与神相交,或许未必令祂称心如意,但也不致难于讨好,祂所要求我们的早已赐下了。只要我们真诚地按祂旨意而行,即使是一点努力,祂也会喜悦,不会计较我们的不完全。这无条件的爱是何等大的福音,神看重我们的爱,远超过祂所创造的银河、宇宙。 祂顾念我们的本体,知道我们不过是尘土。祂虽偶然也会责罚我们,却总是带着一种引以为傲、温柔亲切的微笑,因社为我们这群凭应许而生的儿子虽不完美,却是一天一天的更像祂而欢欣。 我们最大的喜乐应该是来自神的忍耐与良善。我们要取悦神,并不是靠拼命行善,而是将自己的不完全摆在祂面前,相信祂了解我们的一切,却依然爱我们。令人可喜的是,我们与神相交是个人可以意识感受到的。这种意识不是来自信徒群体,而是信徒个人的体会,但微妙的是,透过每一个信徒的个人体会,却可汇聚成群体的集体感受。 是的,这意识是我们灵魂深处可以感受到的,它不是我们和神团契、友谊及相交的结束,而应该是一个开端。这种关系要去到什么地步?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位三一真神是那样深邃,根本无限无终。 当我们进入这甜美的关系时,才晓得什么是肃然的敬拜、浩荡的赞美、尊崇的向往、对神属性的深切仰慕和因神临驾而屏息的宁谧。这些因与神同在而生的种种经历和感受,或许是你前所未有的,但却正是圣经所说的“敬畏神”。我们会在痛苦、危难之中,或甚至因忧虑刑罚和死亡而万分恐惧,但我们须清楚圣经所指对神的敬畏,绝非出于恐吓或刑罚。正如费百(Faber)所写,敬畏神是对神“肃然的敬拜”。 我认为敬畏神是一个进程,是一个满是罪污的心灵在圣洁的神面前颤栗惊恐,进而成为一个虔诚圣徒对神生发的殊深敬仰。在我们生命中,绝对的事情很少,但我相信对神那种带着爱慕、向往、肃穆、仰慕和呈献的敬畏,是人间至大的喜乐,也是灵魂深处最纯洁的感情。对我个人来说,若我没有这种神同在、亲近的意识经历,便很难继续做基督徒下去。 我猜想有些人虽没有任何个人属灵经历,但自觉单靠一些道德标准便能过每天生活。 听说佛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就是这类人。他不是基督徒,他是个无神论者。他的朋友怀特腓德(Whitefield)为他祷告,佛兰克林知道后却说:“我看这没用的!因我还未得救。” 佛兰克林造了一个日程表,上面画了十多个代表诚实、忠心、仁慈等美德的小方形图表,当他不能遵守哪一项美德时,便以月历记事的形式记录下来。过了一段日子后,他若都能守住了这些自定的美德,便以仁者自居。 这是道德意识的规范吗?是的。有神的意识引导吗?欠奉。 没有属灵的领悟、没有敬拜、没有尊崇。佛兰克林不晓得敬畏神,一切都以他自己所立的约为依归。 我不是这类型,唯有坚持对神敬畏的心和因敬拜而生的喜乐,我的行为才能持正。除此之外,我什么律例都不知道。 可惜的是,这种对神强烈敬畏的心在现今教会已不复存在,它的失落标志着警告讯号已经响起。这种对神的敬畏应该像昔日神用云柱引导以色列人般在我们上空盘旋,或像是一件轻巧、无形的披风盖在我们身上;它该是一种改造我们内在生命的力量,使我们认识圣经每字每句的更深层意义,也能使我们过的每一天、走的每一步都是圣日、圣地。 我们时刻都在恐惧,恐惧共产主义、文化崩溃、外太空人的入侵等等,不一而足。人以为自己很了解恐惧的意义,但我们所指的是对这位全爱、圣洁的神所流露的敬畏和尊崇。这是属灵的事,唯有神的同在才会有的。当圣灵在五旬节降临的时候,信徒初而万分惧怕,继而全然壮胆!神的儿女,在爱里得以完全,没有惧怕,因完全的爱就把惧怕除去。 以使徒约翰为例,当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时,约翰和其他门徒一起逃走,他或许是怯于被捕下牢,害怕危险、刑罚及屈辱。但后来他却因见证基督的缘故,被放逐到拔摩海岛,在那里他看见一位好像人子的站在金灯台中间,祂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祂右手拿着七星,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霎时间,约翰的心胸间涨溢了敬畏、尊崇和恐惧,不由自主地扑倒在地,像死了一样。这位好像人子的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来到约翰前面,把他扶起,又使他回过神来。 这时约翰才晓得这位圣洁的祭司就是耶稣基督,他不再害怕,他经历了另一种体会,那是对神全然的敬畏。 神的临格能令我们产生尊崇、敬畏的感觉,却偏偏是我们今天失落了的。从管风琴奏出来的音乐你找不到、从礼拜堂美丽窗子射进来的光线中你看不到。你不能拿起一块圣餐饼说这就是神,或者念一些符咒,就以为已得到神的同在。人崇拜偶像时心底发出的不是对神的真敬畏,而只过是一种迷信式的恐惧。 真正的敬畏是美丽的,它出于敬拜、爱和尊崇,它是一种精神上至大的喜乐,因神本是这样的一位。若神不是这大喜乐的源头,那些教拜祂的人早就失望、绝望了!所以他们很愿意这样祷告说:“我的神,愿祢永不改变,否则让我死去吧,因我找不到别的神像祢一般!”真正的敬拜就是这样个人和死心塌地,而且是永不变心的爱神,这便是敬畏神的意义。 敬拜既已失落了,那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又算是什么?其实我们是在尽力去重新缝合圣殿中那已裂为两半的幔子。我们用种种人为的方法去进行那些所谓敬拜。我想魔鬼一定在地狱里欢笑,神却感到悲伤,因为我们并不敬畏祂。
路得
Ruth (Hebrew: רוּת) was a Moabite woman who lived around 1100 BC. She is an ancestral figure of King David, one of Israel’s greatest heroes. Ruth was originally the daughter-in-law of Naomi, a Jewish woman. Naomi and her husband, Elimelech, were from Bethlehem in the tribe of Judah. During a famine in Israel, they took […]
以利米勒和拿俄米
Elimelech and Naomi are figures from the Jewish and Christian Bibles. The name “Elimelech” means “My God is King,” indicating that his father, at his birth, considered God to be King. However, by Elimelech’s generation, the people no longer regarded God as King, even “not knowing the Lord or the works that he had done […]
陶恕《敬拜的真意》一、教会中的敬拜
序言陶恕博士在一九六三年去世前曾表示过:“被神悦纳的敬拜是基督教福音派失落了的冠冕。”因此他想多写一本有关基督徒对敬拜态度的书。一九六二年,陶恕博士在多伦多他所侍奉的安云里教会(Avenue RoadChurch)中,曾以“敬拜——人生最终的目标”为题,宣讲了一系列有关敬拜的信息。在其中一次讲道中,他对会众说: “主再来的日子近了,我每一次讲道.或写任何东西,脑海中都紧记着这一点。“我很想多写一本以‘敬拜神’为主题的书,即使我不能完成它也不要紧,我宁愿耶稣基督再来多过要完成它。“我曾读过一段记载,是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一次被人问及若他知道基督在当晚再来,他会怎样。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不会因主再来而改变任何早已定好的计画。’”几年前,陶恕博士论及崇拜的讲道带已在很多基督教出版社发行,当中的信息距今虽然超过三十年,却毫不过时;相反地,他的呼吁对现今教会比当时还来得适切。本书所传达的信息是陶恕博士的代表作,我们在编纂、编排及校订方面都尽量小心,以致它们虽是一九六二年的讲道内容,但其中的精神要旨仍能清晰地呈现读者眼前。 斯密夫•格拉德(Gerald B.Smith) 第一章 教会中的敬拜“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此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三 15-22)基督的教会已经落在昔日预言的危机之中。我们互相吹捧、自我恭维,欢乐地齐声高唱:“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诚然,今天教会几乎没有什么缺乏,但偏偏就缺少了最重要的一样,就是没有向主耶稣基督的父、我们的神,呈上真诚、圣洁的奉献和敬拜。在启示录中,那位使者向老底嘉教会警告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启三17、19)我是向那些秉持福音信仰、相信圣经及尊主为大的教会尽忠和负 责的。我们一直以来都被潮流牵着鼻子走,我们努力建立庞大的教会和吸纳众多的信徒,我们以卓越的成就自夸,也不断讲论如何复兴。但我却不禁要问:我们的敬拜出了什么问题?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是富足,一样都不缺,难道这还不算是神的赐福吗?”你知道沙特(Jean Paul Sartre)经常形容他转向钻研哲学及深感绝望,是因不耻于那世俗化的教会吗?他说:“我不认同他们所说的那位迎合潮流的神,也怀疑祂会接纳我的灵魂。我需要的是一位创造主,但我找到的却是一个随俗的大商家。”我们很少留心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起码我们自称是属于耶稣基督的同时,却又不能流露那份应有的基督的爱和怜悯。我们身为基要派及正统派的基督徒,素来有“猛虎”之誉,意即伟大的真理战士。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仰不在这失落的世代中被曲解,我们义不容辞地起而为真理及信仰争战,而且时刻提高警觉,重重武装自己,随时给那些自由派人士或非我族类的,予以无情痛击。可是,面对这些信仰或神学上的自由派人士,与其攻击他们,倒不如活出基督的样式,更来得容易叫他们接受。自由派人士说他们不相信圣经,也不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独生的儿子,但至少他们大部分是忠于自己的感觉。再说,我们嗔怒责骂并不会使他们心悦诚服,唯有我们随从圣灵的引导,在这需要爱的世代中活出神的爱,我们才能成为“使人信服的圣徒”。然而,教人诧异和啧啧称奇的,是这些圣徒虽令人心折和爱慕,但他们并不自觉本身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那些古圣先贤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的伟大,纵使有人告诉他们,他们或许还不敢置信,只是旁人确实从他们身上看到基督的生命。或许我们清楚神在基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和因着祂是自有永有的那位来敬拜祂,我们也可与那些为人向往的圣徒并列。有些时候,福音派的基督徒对神的本质和祂创造、救赎的目的感到迷惘和疑惑,对于这种情况,那些牧者实在是难辞其咎。到今天仍有牧者和主日学老师传讲基督的死,是为了叫我们不再饮酒、抽烟和看电影。若这些真被视为救赎的原因,那无怪乎这些信徒会感到迷惑,亦无怪乎他们会陷于违背真理、故态复萌的恶习里。耶稣由童贞女所生、在彼拉多手下受苦、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从坟墓里复活,使敬拜祂的人从叛逆中回转,与神和好。祂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恩典,我们全部只不过是领受的。这些似乎并不那么曲折富戏剧化,但到底是神的启示和祂的方式。另一个基督徒常有的错误观念,就是看神为一个极需援手的无助者。祂就像一个垂头丧气、孤立无援的领袖,站在路旁央求别人接受祂的拯救,完成祂的工作。噢!我们可不能忘记祂是那位自有永有的神,祂从来就不须任何人去完成祂的工。但我们每当为神做工时便自以为是天大的事,好像神非要我们帮忙不可。我们都应该乐于为神工作,但是否能参与神的工作,却是祂自主的惠赐。我认为我们实不宜参与神的工作,除非我们都领略了敬拜神的真谛和其中的福乐。一个敬拜神的人,他所做的工有着永恒的价值;但是一个只知工作,却没有敬拜的工人,他所作的一切在那日主用火试验各人的工程时,都显示只是草木禾秸。对于那些热心工作、忙于侍奉、时间表编排得密密麻麻的基督徒来说,对这番针对他们的话恐怕是难于入耳,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神正不断呼唤我们回到起初祂创造我们的原意。就是敬拜祂和以祂为乐,直到永远!我们便是以这种深深敬拜的心来为主做工。我曾听过一位大学校长形容现今的教会“ 正被大量二流信徒所充斥”。任何一个从未受过正统训练、心志尚未成熟、灵命仍然空洞的信徒也可以发起一些事工,获得大量拥护者的听从、致敬和推动,但明显地他们从没有让主居首位的来听从祂。这种情况其实经常在我们中间发生,因为我们都不是敬拜神的人,若我们真敬拜神,便不会浪费时间在这些属肉体和属世界的事工上。圣经中有不少例子,表明了乐意的、奉献的、虔诚的敬拜,都是那些有道德感的受造物当尽的本分。每当我们窥视天上情景,都可瞥见所有受造物因神是那位自有永有的来敬拜、欢乐和赞美祂。使徒约翰在启示录四章十至十一节,给我们描述了环绕在神宝座前的众受造之物,他论及那些长老的职分时这样说:“那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坐宝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又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我们的主,我们的神,神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祢创造了万物, 并且万物是因祢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凭着神话语的权柄,我可大胆地说,世上若有人对敬拜觉厌烦和不感兴趣的,他便还未算与神的国有份。或许立时就有人说:“陶恕是不是已偏离了因信称义的道理?我们不是经常听说被称义、得救赎和进天国是在乎我们的信心的吗?”请放心,我可向你保证,我相信因信称义的程度不会比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低。我相信因信称义,相信我们得了救赎是因信神的儿子是我们的救赎主和生命的主。可是今天我们再提得救,一种致命的、“自动转帐式”的观念却大大的困扰着我。我所说的“自动转帐式”观念,是指:“把面额价值一角的信心投入投币口,拉动控制杆,取出一张标示救赎的卡,放进钱包内,然后离去。”这个人跟着便可宣称:“是的,我已经得救了。”他怎知自己是得救的呢? “我已投上了那一角钱信心,又接受了耶稣,而且也在那小卡上签了名。”不错,本来在小卡上签名没有什么不妥,而且还方便我们知道谁曾经追寻过福音。但是,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被带到神、信仰及救恩面前,为的是叫我们去敬拜、尊崇祂,却不是要成为一个“自动转帐式”的基督徒,或是用同一个模制造出来的样板基督徒。神赐下救恩,是要使我们成为祂独特、有个性、有活力的儿女,是尽心尽意地爱祂,并且按着祂圣洁的荣美去敬拜祂。不过,我不是说我们要用同一个调子来敬拜祂。圣灵并没有在我们身上预先输入任何敬拜的构想和方程式。我想说的是当圣灵降临、膏抹我们,我们便成为敬拜的子民。对某些人来说,这似是难以接受,但当我们真诚地向那位满有恩典、慈爱、怜悯和真理的神敬拜,又岂可为了取悦他人而闭口不钻美神呢?路加对首个棕树主日有这样的记载:“……众门徒因所见过的一切异能,都欢乐起来,大声赞美神,说:‘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 ’众人之中有几个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 ’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 ’”(路十九 37-40)有两件事我必须说明的,首先,我不认为敬拜神时吵闹喧嚷就是真正的敬拜,但也不至无声无息。敬拜仍该是可听见的。当耶稣以弥赛亚身份进入耶路撒冷城的时候,群众高歌叫嚣、欢声雷动,相信在这歌颂、赞美的行列中,不会每个人都是音准曲全的。其实不管在哪里,一群人的歌声总会有走拍、走调的情况出现。尽管如此,他们敬拜的意义,却是在赞美声中与神合而为一。其次,我想提醒那些有修养、沉默、自制、冷静和世故的信徒,若你们在崇拜中因听到那些喜乐、 雀跃的信徒连呼“ 阿们” 而感到不自在的话,那你们实在需要属灵的更新,可知那些圣徒在教会中崇拜时,或多或少总会发出声响的。我希望你曾读过六百年前英国一位圣贤茱莉安(Lady Julian)写的灵修作品。她记述有一次,她整天在默想耶稣是如何崇高尊贵,又想及祂如何因顾念人类而甘愿降卑。正想着时,她深觉神的恩典是何等浩大,内心不禁激动起来,不能自控的喊叫,并用拉丁文高声赞美神,翻出来就是“荣耀归主!”亲爱的弟兄姊妹,若果这些事令你感到困窘,你实在仍未明白圣灵是何等渴望要把属灵的福泽和喜乐,赐与那些敬拜神的圣徒。你有留意路加怎样描述那些法利赛人,因门徒高声赞美神而要求耶稣责备他们吗?他们或许限于礼仪规条,只会低声说:“荣耀神!”别人高声赞美,他们便觉不耐、烦厌。耶稣却对他们说: “门徒所作的是应当的,因父神、我,并圣灵是配得敬拜的。若他们不敬拜我,这些石头也要开口大声赞美呢!”这些敬虔的法利赛人修身自重,羡慕属灵生命完美,但他们若真听到顽石也会开口赞美神,恐怕会惊骇得心胆俱裂。是的,我们拥有宏伟的礼拜堂、美轮美奂的圣所,齐声高唱:“我们一无所缺!”但这正暗示了我们最缺乏、最需要的就是一群真诚敬拜神的人。在教会内,有太多人无心追求属灵的喜乐和充满,在祈祷会了无影踪,却热衷于教会的行政决策。他们往往手操教会财政预算和开支的决定大权,使教会陷入浮夸不实的境况中。他们管理着教会,却从不出席祈祷会,因他们并不敬拜神。若你认为问题不大,那我会说你也是不敬拜神的。不祷告、不敬拜神的人实际上竟管理和最终决定教会的路向,无疑是个不平衡、不健康的现象,实在令人担心。或许不是每个教会都有这种情况,但我们须承认在很多很“好”的教会内,是姊妹祷告,弟兄工作的。正因为我们不是真诚敬拜神的人,即使我们为教会昼夜辛勤也只会徒劳无功,大声疾呼亦无甚果效。噢!弟兄姊妹们,神呼召我们是去敬拜祂,但多少时候,我们做的都只是提供娱乐,好像在剧院中上演九流的剧码般。这正是我们福音派教会今天所处的光景。我不妨告诉你,很多我们正努力要拯救、跟进的人,根本不会到教会来看一群不入流的演员扭扭捏捏地装模作样。除了政治舞台外,再没有其他圈子像教会那样言行不一、雷声大雨点小的了。 神的呼召是要我们来到祂那荣美、可畏的敬拜中,我们可怎样回应呢?我宁愿放弃世界的一切,只专心一意敬拜祂。我的书房里有很多赞美诗集,我会唱的不多,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知神看我就如是伟大的歌唱家。我颂唱那古老的法文、拉丁文诗歌,祂会垂听;我吟唱那从东方教会传来的古希腊圣诗,祂也欣赏。还有那许多优美富韵律的诗篇,及以撒•华滋(Issac Watts)和卫斯理写的短歌……我说我宁愿放弃世界的一切,只专心敬拜神,这是真的。你也许会问:“你只是敬拜神,那其他事不用做了吗?”这问题问得不很高明,要知道敬拜神的美妙之处就是使我们更专注于一切必须为神做的重要事情上。请听我说,从使徒保罗开始,每一件基督的教会所成就的伟大事迹,都是由那些对神抱有敬拜热忱的人所做的。综观教会历史可以证明只有那些热切敬拜神的人 ,才会成为神伟大的工人。今天我们热爱颂唱那些伟大圣徒所写的诗歌,却无法想像他们在信仰上的活力有多强大。那些宏伟的医院、精神病院都是由心怀悲悯、对神敬拜的人所促成建造的。我们可以这样推断说,不管哪里的教会,若能从昏睡低沉中醒觉过来,并得到复兴和圣灵的更新,必然是由一群敬拜神的人所发动的。假如我们只是退站一旁说:“但若我们单单敬拜神,便没有人能做任何事。”这是看差了。其实,我们只要全然投入主所呼召的敬拜中。那每一个人所做的将要比现在所做的更多,而且更有意义和更深远,在其中也必有永恒的价值,它会是金、银、宝石而非草、木、禾秸。我们为什么对奇妙的神保持缄默呢?让我们欢然同颂以撒•华滋所写的敬拜诗吧!永生真神,赐福我灵,带领我重回主前;工作、崇拜,归主为圣,汇聚力量侍奉勤勉。施恩真神,赐福我灵,祂施恩典当受颂扬。为何祂的救赎奇工,归于静默被人遗忘?且让全地赞祂大能,且让全地尊祂奇恩。不论选民,抑外邦人,同做主工,敬拜真神。我不能代你说话,但我是宁愿在那敬拜的群体中有份。我真的不愿意只成为那庞大教会机器中的一部分,只要牧师开动这机器,一切便自行运作。不错,牧师爱每个会众,会众也爱牧师,但他只是职责所在,是受雇来这样做的。我盼望我们真的能重回敬拜之中。这样的话,当每个人踏进教会时,便立即感受到他正身处神圣洁的子民中间,他们甚至可以互相见证说:“神就在这里!”
《路得记》简介
The Hebrew name for the Book of Ruth is “Megilat Ruth” (מגילת רות / Megilath Ruth). In the Hebrew Bible, the Book of Judges and the Book of Ruth ar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one book. The Book of Ruth recounts the story of Ruth, a Moabite widow, who, during the time of the Judges, returned in […]
从《雅歌》中看以色列丰富的物产
In the Old Testament, God and the people of Israel referred to the Promised Land as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How beautiful was that land truly? We can catch a glimpse from the Song of Solomon. [Song of Solomon 1:14] “My beloved is to me a cluster of henna blossoms in the […]
陶恕《靠圣灵成事》十二、主再来:蒙福盼望的教训
“说了这话,他们正看的时候,祂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祂接去,便看不见祂了。当祂往上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身穿白衣,站在旁边,说:‘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一9-11) 世上各种宗教中,唯有基督教教会能宣扬圣经的福音,传扬神是创造主和救赎主,祂曾为人类带来一个新秩序。 对于沉沦的族类,这实在是唯一的福音——神已应许我们一个新秩序,存到永恒,予人永生。 何等奇妙啊! 这个新秩序乃从神而来的应许,正好扭转人类普世短暂与终必朽坏的劣势! 神应许的质素乃完美和永恒,人在今生地上根本没法找到。 真叫人充满希望啊! 按照神自己的吩咐,祂指示我们这个新秩序终有一天会在新天新地里出现,它出现的那城,将从天而降,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一样。 神的话语告诉我们,那为被赎的人预备的地方,都是永恒不坏的。 那不是来了以后要再离开,不是暂时的。 那是新的秩序,要长留人间。 它来不是只为了死亡,而是永不灭亡的。 它将是永久长驻的新秩序! 神在祂给人的启示里明明白白地说,复活的基督耶稣就是这新创造的头,面祂的教会就是身体。那是一幅简单的图画,告诉我们所有在复活基督内的每一信徒,都是这身体上的肢体。 对我来说,这一点在圣经上已经很清楚地向人启示,所以每个人都会看见,也会明白。 那整幅的图画就在眼前,我们要仔细思量。 第一个亚当,亦即旧亚当,乃一切旧秩序的头,因此他堕落时,我们也一并受连累。 我知道,有不少睿智争论,反对亚当夏娃令人类堕落这史实。可是,不管我们如何聪明卓越、有高深教育,却无人能逃得过两句精警的说话,那是至高神给人前景的备注:“人啊!你不能停留,你一定要走!”和“人啊!你不能生存,你一定要死!” 不论才智、财产和地位如何,无一人会胜过短暂和灭亡的命运判决。 短暂说:“你一定要走!” 灭亡说:“你一定要死!” 既因为这是真的,于是人所做的一切,也如人自己一样。犯罪堕落的人要承受的短暂和灭亡,人所做的一切也要承受。 人常因自己许多生活和文化上的成就引以为荣,从大家沿用的字眼例如美感、高贵、创造力和天才等等,都可以显出。可是人手所造的一切,无论如何高贵、有天分、美观实用,也总逃不过那两句话:“你不能停留!”和“你不能不死!” 那些仍是沉沦的人的工作、盼望和梦想,而神却不断提醒他:“你来为了离去,你来定要死亡!” 那管是一首十四行诗,还是清唱剧;现代化的桥,还是宏伟的运河;一幅著名的油画,还是一部世界最伟大的小说,每一项上面都有神评价的记号——短暂和灭亡! 没有东西能长留地上,它只在进程之上而已! 没有事物是永恒的,因为它都是堕落的人类所造的。人手所造的,总不能逃得过人自己一样的命运。 但是,第二个人,也是新的和末后的亚当,来到这世界里,把崭新和永恒秩序的应许带给神的创造物。人子,主耶稣基督,降生并受死,却又从坟墓里复活,并要永远活下去。于是,祂就能成为新创造的元首。 神启示里说,耶稣基督是永恒的元帅,祂战胜罪恶和死亡!于是,祂成了新创造的元首,高举完美的旗帜,代替短暂的旗帜,生命的记号代替死亡的记号。 我们每想到人类历史上潮涌涨退,和人类无法阻挡死亡和审判的现实时,即使是最自负的人,不管在教会内外,也似乎不可能不向耶稣基督永恒计划和安排屈膝俯伏! 然而,仍有不少人忽略基督的应许,其中大多数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现代人过于性子急,不耐烦地等候神的应许,于是自走快捷方式。 他周遭有很多小机械,帮他节省时间。而他从小就在快熟麦片、速溶咖啡下长大。平日穿一洗即干的衬衣,跟孩子拍三十秒宝丽来即拍即有的照片。 他太太在秋叶未落时,就赶去买春天的帽子。他自己也要赶在七月一日前买新车子,否则车款便会过时。 他就是每天匆匆忙忙,从不可以忍耐要等候的煎熬。 这种连透气也没有时间的生活,自然教人无法平心静气地等候。而这个人进入神的国度时,也把自己短视的心理带来,于是觉得先知的预言来得太慢了。随之,他起初热切的期望也迅速消失了。 很自然地,他就问:“神啊!为何祢不现在就复兴以色列的国度?” 若没有实时的响应,他可能会自己下结论说:“我主延迟祂再来的日子!” 实际上,许多人都要花很长时间,才发现基督的信仰中没有速递服务的按钮。那新秩序必须静候主自己的时间,但对于凡事匆忙的人,却真熬不住。 于是,他决定放弃,并且转移兴趣在其他东西上。 同样,我们社会祟尚财富的风气,也无疑是使人漠视基督再来干预人类历史的应许的一个主要原因。 假如有钱人不容易进入神国度的话,那么,一个社会愈是多有钱人,相对上就愈少基督徒,这是很合乎迟辑的推论,假设其他方面的条件一样。 假如“钱财的迷惑”把真道挤住了,使它不能结果子,那么,至少在西方这富饶的地方,传道几乎已不能再结出果子。 又假如暴饮暴食、酗酒和心怀俗世,使基督徒不再一心寄望主再来,那么这一代的基督徒,将是最少为主再来做好准备的一代。 北美大陆上,基督教差不多完全成了富裕的中产或中上层阶级的宗教,那非常富有或非常贫穷的,却很少成为身体力行的基督徒。 一个人衣衫褴褛,挨着饥饿,手夹着圣经,脸上充满主光照的圣徒,一步一步蹒跚地走向教堂的图画,我想这纯粹只是想象吧! 即使热心的基督徒,今日同样要面对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如何腾出空间,让神荣耀的战车驶入,把他轻易地载到神殿中,使他好好装备自己的灵魂,为要来的世界做盐做光。 今日美国和加拿大两地的中产阶级人士,他们在地上所拥有的物质,所享受的豪华生活,要比上一世纪帝皇和印度的大君更为厉害。 所以,自从大批基督徒来自这个阶层后,根本不难看到以往对基督再来的真正盼望已在我们中间全然消失。我这个假设,相信是不容置辩的。 当人们不容易再想象另一个比目前更舒适的世界时,根本很难叫人专注于另一更美之境。总之,科学一天能叫我们舒适地活在现世上,我们也一天难于渴望那更快乐的新世界秩序,纵使说是神曾应许的,也无济于事。 不过,除了这些社会形势之外,还有神学上难搞的问题,就是太多人不大认识耶稣基督本身。 我们活在基督被人剖析、羞辱和贬低的时代中,许多基督徒不再期望祂把我们引领到新秩序之中。他们不大肯定祂是否有这种能力,又或尽管祂做到,他们也认为那多是借艺术、教育、科学和科技等而来的事情,大都有人的助力在其中。 许多人都不能看通这属天盼望,也当然,对于那位曾被人剥去冠冕的万王之王,曾失去至高权力的主,很难叫人真正为此而热切兴奋。 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教导预言的教师一直以来引起的混乱,因为他们有些人自称比先知所知道的还要多。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出现,大概只是一代以前,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事情。当时福音派基督徒感到世界日子将近完结,人们期望的新世界秩序很快就要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