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胜过撒但》十二、你轻看基督要到几时呢?

我们几时才肯向那位以永远的爱爱我们的—— 我们的主、我们的基督—— 全然降服呢? 有些现代基督徒行动分子说:“ 我仍在孜孜不倦地寻求成圣的最佳途径。”不知几时我才能找到适合我的深邃生命之道呢? 答案只有一个—— 转眼仰望耶稣,全然委身给祂,因祂是神、是基督、是救赎主、是主、是“ 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教义不能使我们蒙福、得胜,我们面对的是那位凌驾所有教义之上的主!祂是复活、生命、教义、真理的源头。 别再这样无知,这样冥顽不灵,试图超越这位应许永不改变的基督去寻找属灵的答案与丰盛的生命了。我们怎可以漫不经意地轻看这位在宇宙间享有无限权威的基督呢? 我们几时才肯向那位以永远的爱爱我们的—— 我们的主、我们的基督—— 全然降服呢? 我不是认为自己坐拥正确、纯粹的教义,可动也不动了,我的义都是从祂而来的。离了祂,我什么也没有,正如马丁·路德在祷告时所说:“ 主耶稣啊,祢是我的义,我是祢的罪!”耶稣唯一的罪是从我、从马丁·路德、从你而来; 而我的义则是从祂而有。 耶稣永不改变,你明白其中的重要性吗? 祂的本质、智慧、慈爱、怜悯,没丝毫转动的影儿, 你知道这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吗? 地球上每时每处、每事每人,都在不停地改变,所以我们实在很难明白为什么耶稣基督的本性与位格能永恒不变。如果我们提拔一个人, 给他高位、影响力和财富, 他肯定会有很大的转变! 他自己也许并不觉察, 甚至矢口否认, 但他的性情、态度、习惯、生活方式已和昔日有很大分别了。他可能变得骄傲、刚愎、冷血、趾高气扬, 连老朋友也视若无睹了。 但由始至终,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都没有改变过!祂的爱丰盛如昔,没有冷却半分,不用添柴拨旺。祂还是那样体恤、那样关怀; 祂在我们身上的旨意, 美善如一。 祂是耶稣基督,我们的主。虽然祂曾从死里复活,今天坐在天上至高者的右边,又是教会的元首, 祂还是那位耶稣,始终深爱着我们。祂虽然拥有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祂还是那位耶稣, 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 都是一样的。 这位满带威严、权能的主,简朴如昔,实在叫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喜欢改变,认为愈变, 必然愈好愈伟大。 旧约一位显赫的人物也是这样想。他身患大麻风,他期待神的先知走来,一派威严,摆出尊贵的姿势, 煞有介事地说:“ 好了吧!” 但先知却说他该放下尊严, 走到约旦河中沐浴。换句话说, 神的要求实在再简单不过。 我们总是不满意神的处事方法。我们渴望所做的都是崭新的、非凡的、伟大的和富戏剧性的, 但祂总把我们喊回来, 祂叫我们存单纯的信心, 学效基督那份质朴与恒常。 还是那位耶稣—— 那坐在天父右边,却与我们相像,知道我们的苦恼、软弱、罪孽,但仍深爱我们的弟兄! 还是那位耶稣—— 那站在天父跟前,全然为你我负上责任的救主与中保!祂较最慈祥的牧者还易相处, 较最谦厚的朋友还易接近。 还是那位耶稣—— 祂是灿烂的骄阳,是黑夜的明星,是生命的源头,是希望的根基,是我们的安全感, 是我们的未来, 是我们的义, 是我们的圣洁, […]

《加拉太书》背景

保罗与巴拿巴在主后48-49年的第一次传道旅程中,向加拉太南方的彼西底的安提阿(徒十三14)、以哥念(徒十四1)、路司得(徒十四6)、特庇(徒十四20)等城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传福音,并选立长老、建立教会(徒十四23)。保罗与西拉在主后50-51年的第二次传道旅程中,坚固了这些教会(徒十六4-5)。但接踵而来的假师傅教导受割礼(加五2)和谨守摩西律法(加四10)是得救的必要条件,加拉太各教会的一些信徒可能为了逃避犹太人的逼迫(加六12),相信了他们。 保罗可能于主后56-57年冬天第三次传道旅程途中在哥林多城写了本信,也有人认为是主后49-50年耶路撒冷大会(徒十五2-19)之前,或者主后50-51年保罗在哥林多逗留的18个月期间写的(徒十八11)。《加拉太书》和《罗马书》都讲到「因信称义」的真理,在神学观上有密切关系,和哥林多书信则是在感情上有强烈呼应,这三封书信的时间顺序可能是:《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罗马书》。 圣经学者一致认为《加拉太书》的作者是使徒保罗,因为保罗的风格从头到尾都很鲜明,《加拉太书》、《腓立比书》和《哥林多前、后书》被认为是十分确定的保罗「核心书信」,现代人用电脑分析其他保罗书信的真伪时,都以本信为基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加拉太书》完整抄本来自蒲草纸抄本P46,年代约是主后200年左右。

马吉安

马吉安(大约公元110年—160年),又译马克安、马西昂,是早期基督教的神学家。 最初马吉安热心传福音和慈善事工,但在罪与苦难困扰之下发展出善恶二元论的神论,否定道成肉身的基督论和没有审判的末世论,因此被正统教会定为异端。 初期教会尚无成文的新约圣经,使徒口传或书信的教训是教会生活的根据(徒二42),所以那时的教会「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二20)。 当时是在众教会之间传阅使徒们的书信,并把这些书信抄录保存下来,就是所谓的「古卷」。 各地教会收集了使徒们的书信,以及根据使徒们所写或口述转录的福音书。 马吉安是第一位尝试编辑《新约》正典的人,他拒绝旧约,所编辑的典籍包含保罗的10封书信(除教牧书信外)和删节后的路加福音,这是人们第一次尝试想要将新约各书卷集结编辑成为一部世人所公认的正典书籍,被称之为「马吉安正典Marcion’s Canon」。《天主教百科全书》称,「马吉安份子是基督教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敌人。」 马吉安编辑工作刺激教会积极地编辑《新约》正典,直到主后397年的迦太基会议归纳了众教会的共识,正式确认27卷新约正典。

陶恕《胜过撒但》十一、 神听以利亚,因为以利亚听神

与基督联合的意思是: 与祂同钉十字架, 与祂同复活。 更新是今天教会急不容缓的事, 好使我们除了被动的领受神的旨意, 还能主动的寻觅、赞美。 昔日的信徒力倡要把圣经重新带回教会去, 结果他们成功了。 随着卫斯理的出现,教会又经历另一番变革—— 宣告人可蒙赦宥、弃恶从善、蜕变成圣, 结果他们也成功了。 今天我们所需的更新运动,目标是迈向属灵完美。简单来说,即是遵行神的旨意;不论我们的教条多健全, 名声多响亮, 这才是我们整体的基本需要。 只有当神的旨意在我们生命中全然成就时,那活泼的、真正的复兴才会临到,那时属世的事物将遁去, 不像基督的气质会消弭, 与圣经不符的原则也被摈绝。 只有当我们愿意仰赖救主,任凭祂工作,快乐地背上十字架, 轻唤:“ 噢,十字架,至美十字架, 我拥抱你” 时,复兴才会临到。 面对神的旨意,我们可抱持消极与积极两种态度。消极的态度是凭祂意行;我们今天每谈及神的旨意时, 所指的差不多都是这种态度。 神向马利亚透露祂的计画时,马利亚说:“ 情愿照祢的话成就在我身上。”她默然接受神的安排。这是新约所载消极听候神旨意的例子。 我们很少提及那积极的态度。我们有否自愿地、主动地遵从神的诫命,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模式, 以符合新约所展示的完全的生命呢? 这种积极的态度便是我所期望的更新, 是必然带来复兴的更新。 许多人坐在教堂内,心满意足地唱:“ 凭祢意行,主,凭祢意行。”他们相信神所做的一切都是与他们有益的。这种顺服是消极的! 可有聆听神的声音、遵守祂的诫命、实行祂的吩咐? 只有这样才是积极参与神的旨意, 才可活出新约所展示的生命。 我们常不明白为什么以利亚和其他属灵伟人能从永活的神那里得着那样的大能大力。道理其实很简单:神听以利亚是因为以利亚听神;神成就以利亚的祈祷是因为以利亚遵行神的吩咐。二者是互为表里, 不可割离的。 当我们积极寻索神在我们生活中的旨意时,十字架便会不期然地浮现眼前。神的旨意每叫我们感到不便, 令我们饱历痛若, 但却为我们结出累累佳果。 保罗深明此义,他称这情况为“分尝基督受苦的滋味” ( 直译 the fellowship of Christ’s sufferings,见腓立比书三章十节)。我坚信我们属灵能力薄弱,原因之一是我们不愿分尝基督受苦的滋味; 那也就是说,我们不肯和祂同钉十字架。 如果我们不愿意踏上主耶稣所走过的路,我们又怎能和祂心相契合呢? 神的旨意和十字架是不能分割的。 所有伟大的圣徒都背负了十字架—— 即使那些生在基督前的,也不例外,是顺服把他们领到十字架前。 所有顺服的基督徒都要背上十字架, 都要经历属灵的操练, […]

推基古

推基古是保罗非常重要的同工和长期的助手,保罗时常将重要的工作托负给他,对他的依赖也相当的重。推基古是亚西亚人,他名字的意思是「幸运」,他有幸跟随保罗学习服事主。从推基古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保罗的影子,他们对主的忠心、对人的爱心、和对福音的热心几乎是一样的。  「推基古」也是保罗的信差,他是歌罗西书(西四7)和腓利门书(西四9)的送信人。保罗对推基古评价可以从他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看出,他称呼推基古是「忠心事奉主」的弟兄。在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结束之时,推基古作为亚细亚教会的代表之一,大概和保罗一起抵达耶路撒冷(徒二十4)。在多三12,保罗说有意打发他到提多那里。提后四12则记载保罗差派他从罗马前往以弗所,暗示保罗经历最后的考验时,推基古是忠心与他一同事奉的人之一。

今世、来世和末世

【弗一21】「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 「今世」和「来世」的对比在犹太拉比的教训中十分普遍,两者合起来,就代表了包含万有的整体。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历史可以分为现今的世代和弥赛亚来临之后的未来的世代,即「今世、来世」(太十二32;可十30;路十八30)。 但新约进一步教导,「来世」因主耶稣已经临到了。现在是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末世」(林前十11),信徒已经被拯救脱离了现今「罪恶的世代」(加一4),并且已经开始尝到「来世权能」(来六5)的滋味了。

陶恕《胜过撒但》十、将你的情绪交托给神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彼前一13)。 当我们要描述基督徒的生活及品格,便会发现众使徒是我们的好帮手。彼得和其他新约的传道者都热心劝勉信徒,不管落入怎样的处境,都应当时常表现出崇高的属灵品格。那么,彼得为何在此加上一句实际的提醒,要神的儿女应当「约束自己的心」,并且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谨慎自守,借此表现出他对神的敬拜和见证?按照我的理解,使徒彼得要提醒信徒,不可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失控。我想,他恳求信徒要有的那种属灵表现,是来自圣灵的充满,并且是我们与基督耶稣在天上同行的标记——它当然不是倒退到被 「理性」这哨兵做主宰! 先知的心灵总是要顺服于先知本人。当神的灵进入人的心中,祂会使那人快乐,却决不会使他愚笨。祂会使他为到世界的愁苦感到悲伤,但祂却决不会让他变成一个悲观的愤世嫉俗者。圣灵会使他热心和敏感于回应,却决不会使他做一些事情,令他日后感到羞愧。 当彼得劝勉信徒,要「约束你们的心」和「谨慎自守」,他并非在鼓吹或预告教会要有一种冷冰、无生气和形式化的属灵生活。正如他期望向我们现在说的一样,他乃是向初代基督徒说:「弟兄们,若然有一刻我们要认真看待我们的基督教信仰的话,那么,现在就是那一刻了!我们要做个谨慎的人——同时也要做个属灵人!」 没有一间教会应当变成一块十足的墓碑,纵使墓碑可能是世上最严肃、庄重的东西。墓碑只会一直竖立下去,无论风吹雨打、酷暑严冬、太平盛世或战争时期都无丝毫改变,无论历史如何发展都与它无干。墓碑只会竖立在那里,忠心地提醒每个经过的人,某某人的生卒年月并长埋这里——那就是这块墓碑的故事和见证了!有些教会就是这个样子。为了保持严肃、正式和安静,他们便乐于保持死寂!然而,这种教会不是彼得愿意加入的教会,这种会众也不是我们愿意认同的会众。 彼得提醒信徒要谨慎,是出于某些基本的关注点,而圣灵必然认为合适,才会传递给我们的。我们在这里看见圣经的方法。圣经——就像神所造的其他一切东西一样,内中都包含了方法。圣经的方法是要奠定稳固的真理基础,而这些真理的基础就是神的宣告。基本上,它们宣告出神正在进行或已经作成的事,或两者皆备。奠定这基础后,圣灵的方法和心意就是指出这显明的真理包含了一个道德的责任。 我就是在这一点上,跟我们今天教会内的一些领袖产生争论。现代教会的其中一个最大弱点,就是只愿意奠定真理的基础,却不愿意用道德实践来支持真理。伟大的美国布道家芬尼 (Charles Finney)甚至直言不讳地宣布,教导圣经却没有道德实践乃是罪。他问道,单单去修读一个圣经课程,去了解它说什么,却没有责任去学以致用,那有什么好处呢?开办查经班可以是件好事,但亦可以是件坏事。我愈来愈相信,有些查经班只会令人更执着于自己的宗教偏见。除非我们有道德实践,我们才符合圣经的方法! 当我们认真地投入去查考圣经,我们便会发现圣灵的方法。 「这就是神的做事方式,这亦是神的做事方法:因此,你也应当这样做事!」圣经便总是以这种方式来指教我们。圣经中没有一卷书,是找不到神的教诲的。圣经中亦没有一个部分,是神想我们去读,只为得到满脑子知识或学问的。圣经总是先说明真理,然后提出实践:「如果这是真理,你们就应当把它实行出来!」属灵真理的道德实践,就是这个意思。 旧约会从两方面应用「束腰」这种比喻说法。第一,是用腰带束好衣服,让工作和劳动无阻:第二,是准备好去随时启程离开和上路。彼得和保罗两人写信给新约信徒的时候,都借用过这个「束腰」的比喻说法,来劝勉信徒要在属灵上作好准备,随时候命回应。 一直要到我们向耶稣基督降服和跟从祂之后,我们才开始注意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上是如何的散漫和轻率。我们开始为到过往的生活态度感到悲伤,并且对自己的基督徒人生会继续漫无目标和一事无成而感到愧疚。 我们的许多基督徒弟兄姊妹都有杰出的恩赐、才干和能力,然而,他们却没有在这方面操练去约束自己,让自己的心思和属灵潜质可以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不断成长。 所有基督徒都要针对自己的轻率和散漫,去操练谨慎和用心思考。彼得期望所有认真思考的基督徒,会抗拒和丢弃那种散漫、轻率和漫无目标的生活态度。我们所接受的神学教导,会把这种基督徒生活推搪为人的软弱,我们会告诉自己,它不是真正的罪。就我来说,我认为信徒只可以维持一段短暂时间,让他继续自私和漫无目标地生活而不涉及犯罪!事实上,我们如果继续浪费自己的才干,继续轻率地用自己的时间,继续漫无目标地生活,我们将要面对自己其宾在犯罪——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应当做些什么,和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却用各种借口来解释自己的失败! 圣灵很认识我们,于是便竭力劝勉我们要约束自己的心,要提高自己的属灵标准,要清除轻率的说话、思想和行为,也不要散漫地从事任何活动和兴趣! 因此,彼得和保罗一起劝勉我们,要让圣灵掌管我们的情绪、情感、敬拜和赞美,以至能实践和展现出圣灵所结的最崇高果子。圣灵会使神的儿女变得宽大慷慨,却决不会使他变得愚昧 !祂会使他变得快乐,却决不会使他变得可笑!圣灵会暖化基督徒的内心,却决不会带领他去做一些事情,会令他事后感到羞愧。 基督徒不是徒然空想的梦想家。我们知道自己的身分和归属,亦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我们的梦想,是带着盼望和期待往前看,我们肯定是属于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所描述的那群信徒中的一个: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警醒谨守。因为睡了的人是在夜间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间醉。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贴前五6-9)。

帖撒罗尼迦

帖撒罗尼迦位于希腊北方,是罗马帝国马其顿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人口约100万人。帖撒罗尼迦位于罗马帝国两条交通要道的交会点,一条是从意大利通往东欧的伊格那提亚大道(Via Egnatia),另一条是从多瑙河到萨隆尼卡湾Gulf of Salonika(又名Thermaikos湾)的水路,帖撒罗尼迦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一个重要的的海港城市。 帖撒罗尼迦城是在主前315年,由马其顿将军卡斯散德(Cassander)所建,并以其妻子(亚历山大大帝的妹妹)之名「帖撒罗尼迦」命名。 此后,该城发展迅速,超越邻近较古旧的城市,成为马其顿主要的大都会和港口。 主前168年,罗马政府将马其顿省划分为四个行政区,帖撒罗尼迦成为第二行政区(The Second District)的首府。 主前146年,帖撒罗尼迦升格成为马其顿省的首府(Capital),并且是罗马帝国主要的港口之一。 主前42年,腓立比战役(The Battle at Philippi)之后,帖撒罗尼迦被罗马皇帝授予自治权,成为一个「自由皇城」(Free Imperial City)。 由于现代帖撒罗尼基的市区就建在古帖撒罗尼迦遗址的上面,所以在帖撒罗尼迦的考古挖掘收获极微。 1962年,希腊政府的相关单位,因迁移一个在市区内的公共汽车站,考古学者得以在当地挖掘,于是挖出一个主历第一或第二世纪时期的罗马广场,并发现了一个公共浴室和一个铸币厂。 附近还有一座古罗马露天剧场,其年代可追溯至主历第一世纪。 在帖撒罗尼迦的瓦尔达尔门(Vardar Gate)发现了一块年代介于主前30年至主历143年的碑刻,上面提到「在地方官的时代…」(In the time of Politarches )。 「地方官」(Politarches)这个官衔,与路加在使徒行传17章6节所说的:「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Politarchas)那里」所用的职称完全一样 。 由于这个职称,除了路加以外,从未在任何其他的希腊文献中出现过,所以有些学者曾经怀疑,这个头衔是路加径自撰造的。 现在有了帖撒罗尼迦考古挖掘出来的碑刻、记载着这个职称,就更确证《圣经》的可靠性。 帖撒罗尼迦另有一间非常著名的教堂:圣德米萃欧斯教堂(Church of St. Demetrios),是为了纪念帖撒罗尼迦人德米萃欧斯而建的。 德米萃欧斯在主历306年10月26日被罗马皇帝伽列里乌斯(主历305-311年在位)处死殉道;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于主历第五世纪建了这座教堂,并且认为他是这个城市的守护圣徒。 这间教堂曾经一度是希腊最大的教堂,但是毁于1917年的一场大火,现在已经重新修建。 照片等资料来源:吕荣辉/张百路 编著,《2011年保罗欧洲行踪旅习手册》,页 52-53 。 (2016年5月10日修订)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背景

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中在欧洲建立的第二个教会(徒十七1)。保罗和西拉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会堂里只辩论了三个安息日(徒十七2),就被犹太人逼走了(徒十七10),传道的时间并不长,但有一些犹太人、向往犹太教的「虔敬的希腊人」和「尊贵的妇女」都信了主(徒十七4)。 保罗和西拉被逼离开帖撒罗尼迦以后,来到西南边庇哩亚继续传道(徒十七10),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追赶而至(徒十七13),保罗只好坐船远避南方亚该亚省的雅典(徒十七14-15)。西拉和提摩太后来也到了雅典,但由于年轻的帖撒罗尼迦教会所受的逼迫非常大,以至保罗非常记挂,就打发提摩太回帖撒罗尼迦探望、坚固他们,自己前往哥林多。保罗进入欧洲以后,连续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和雅典都遇到挫折,「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3),因此当提摩太把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好消息带到哥林多的时候,保罗被神大大安慰和鼓舞,「为道迫切」(徒十八5),就在哥林多写了本信(徒十八1,5),一面劝勉帖撒罗尼迦的弟兄们继续为主站立,一面坚固他们在基督里的盼望。保罗后来继续接触帖撒罗尼迦教会(徒十九22;徒二十1-3),有几个帖撒罗尼迦人甚至成为他的同工,像亚里达古(徒十九29;二十4;廿七2)、西公都(徒二十4),底马(提后四10;门24)可能也是。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很可能是保罗写给教会的头两封书信,也是圣灵写给教会的第一批书信,时间大约是主后51年、主耶稣升天之后将近二十年。这两封书信面向初信者,虽然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基要真理,但却简单扼要,重点是帮助初信者成为圣洁、无可指摘(帖前三13;五23;帖后二13),其中阐述得最详细的是基督的再来(帖前四13-18;帖后二1-17)。本信每一章的结尾都提到了基督的再来(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7;五23),就像不断吹响基督再来的号角。本信的特殊之处,是写给一个传道人匆匆离开的年轻教会。为了回应反对者的毁谤,保罗被迫在信中回顾传道的过程,使本信成为众教会训练传福音最好的教科书;又由于撒但的阻挡,保罗被迫通过书信坚固初信者的信心,使本信成为众教会造就初信者最好的门徒训练手册。仇敌的阻挡,就这样奇妙地成就了神的旨意。

陶恕《胜过撒但》九、丈夫与妻子:搭档伴侣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你们不要以外面的⋯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彼前三1、3、7) 自有人类以来 ,两性的生理状况没有什么改变,可是。在心态和社交关系上,却有重大的改变。这改变,若要追本溯源,大抵是由美国开始——它是一个被广泛推许为全球女性争取「自由」的运动。 基督徒的第一个重要身分就是神的儿女,而身为神的儿女就要忠于神的话。我们是忠于一个人和一本书,那人是主耶稣基督,那书当然是圣经了。彼得在这封书信中明确地对基督徒说,作妻子的应当顺服自己的丈夫,似乎是要强化圣经在其他地方的教导:男人是女人的头,因此他便要在家中为首。 回到创世记,我们便看到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亚当,把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里,他便成了一个活人。然后,神认为亚当孤单一人不好,便从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女人必须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圣经绝对没有任何规律或例子,是容许丈夫俨如一位粗暴的主人,用严厉手段去管理家人。另一方面,圣经也从没认可做妻子的可以表现霸道和反叛!一个霸道和胡闹的妻子,是罪和不信所造成的,决不符合神对基督徒家庭的心意。 一般人认为,男女双方是基于自己的意愿或因为周遭的压力,而进入婚约的关系,以后同住一室,顺逆与共。夫妻二人一同作神的儿女,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在基督徒的家庭中,没有这种男性专权的位置。圣经要求丈夫和妻子,要互相体谅及相爱,还要以互补的心彼此接纳。 彼得在这章经文里,亦尝试提供一个清晰的答案,对应作妻子的如果已信主,但丈夫却未曾相信甚至轻视信仰,她便该以她的生命和品格去感化丈夫。圣经的劝告大意是:一位基督徒妇女,若能做一个安静、体贴的妻子,便能在家中发挥很好的感染力,她无须用很多说话,便能对福音作出难以抗拒的见证。彼得有力地推断,一位在表面上拒绝接受和取笑妻子信仰的丈夫,内心却会被妻子那颗安静而顺服的心灵,以及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所深深打动。 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裹面存着长久温柔……(彼前三 34) 这段经文教导女性,不要试图用外表的妆饰和衣着,来令自己显得有吸引力。它表示一个人的真正吸引力,不是在外表,而是在内心!因此,基督徒妇女必须紧记,真正的吸引力不是买回来的——那真正洋溢出来的美丽光芒,是发自内心和心境,而不是来自身体外在。 因此,不要让衣饰成为你的真正吸引力所在。不要试图用美丽的金饰,来取代你本身真正的美!然而外貌也要有某种妆饰,用四个熟悉的措辞把这种妆饰概括起来:清洁、整齐、端庄、合宜。 求神帮助我们各人,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在婚姻、社会或家中处于什么身份,都可以遵行神的旨意,因而赢得冠冕!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