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士大的瘫子

毕士大池(Bethesda)是耶路撒冷旧城的穆斯林区的一组水池。因靠近古代的“羊门”(今天的狮子门附近),自从4世纪又被称为“羊池”。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叫作毕士大,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其中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主耶稣主动去就近他、体恤他、医治他。【约五8-9】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因为那天是安息日,犹太人就责备那医好的人不该拿褥子。当时犹太拉比们定下三十九种工作不可在安息日做:撒种、耕田、收成、绑稻禾、打谷子、簸去糠皮、清理稻谷、磨东西、筛东西、揉面、烤东西、剪羊毛、洗或打或染羊毛、纺线、织布、做两个圈、织两条线、将两条线分开、打结、解开结、缝两针、拆线以便缝两针、猎鹿、杀鹿或剥鹿皮或腌鹿或腌鹿皮、刮鹿或切成块、写两封信、擦掉以便写两封信、建筑、拆毁、熄火、点火、用槌子敲东西和将东西从某处拿到另一处。在安息日拿着褥子走属于「将东西从某处拿到另一处」,所以被法利赛人责备。 法利赛人不关心是谁使他痊愈的,却关心是谁让他拿褥子走的。假冒为善的特点就是只关心外表的形式,不关心里面的生命。当他们得知让他拿褥子走是耶稣后,就逼迫耶稣,因为祂在安息日作了这事。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祂喜欢赐给人真安息,而不是让安息日的规条成为人的束缚。祂要把人带进天国,就是叫人到祂面前得着天国里安息。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人子是谁?

【太十六13,15-16】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主耶稣在加利利公开传道从马太福音第四章17节开始,至此发展到高潮。「凯撒利亚腓立比」位于加利利以北的黑门山麓,当地人崇拜各种外邦偶像。主耶稣特意带领门徒们从加利利海跋涉60多公里山路来到这里,远离犹太群众,在外邦众偶像之间问了两个问题,为要让门徒们正确地认识祂是谁。彼得一语道破主耶稣是谁,他所承认的弥赛亚「基督」,不只是一位以色列民族的解放者,更是「永生神的儿子」。虽然彼得对「基督」的使命还不够领悟,但他已经认识到主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旧约应许的「基督」。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迦百农

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北岸,是耶稣在加利利地区传道的中心(太9:1-2;可2:1-5)。迦百农是一个重要而繁华的渔业和商业中心,是犹太人也是外邦人的家乡,在第一世纪的人口可能从不超过1,000人。迦百农曾是数条重要商业道路的枢纽,四周有肥沃的土壤。罗马士兵在此兴建澡堂和储藏等设施。虽然主耶稣在这地方行了许多奇迹,但人民却普遍拒绝救主所传的道。因此,耶稣诅咒那城【太11:23-24】迦百农啊,你将要升到天上么,将来必坠落阴间;因为在你那里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所多玛,它还可以存到今日。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你还容易受呢!后来,迦百农日渐败落,而且一直无人居住。 迦百农被称为主耶稣「自己的城」(太9:1-2;可2:1-5)。祂在这里行了许多奇迹:治愈许多人(可1:32-34),包括一位百夫长的仆人(路7:1-10)、彼得的岳母(可1:21,29-31)、一个被放在褥子上从屋顶上缒下来的瘫子(可2:1-12),以及一个手枯干了的人(太12:9-13)。耶稣也在这里赶出许多污鬼(可1:21-28,32-34)、使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太9:18-19,23-26;可5:22-24,35-43),在迦百农的会堂里传讲生命的粮(约6:24-59),并指示彼得在加利利海里捕一条鱼,打开鱼嘴,找到一块钱缴税(太17:24-27);呼召税吏马太为门徒等等。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衣裳繸子和血漏女人

【太九20-22】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祂的衣裳繸子;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繸子」是犹太人缝在外衣下摆的蓝白色穗带,犹太人根据民十五37-40和申二十二12在衣服下摆佩带的带有蓝线的衣裳繸子,提醒自己谨守遵行神的一切命令。「繸子」的希伯来文:tzitzit(ציצית),其希伯来文数值是600(古犹太人将希伯来文的每个字母配上一个专属的数字,就是按字母的排列次序代表着不同的数目)。每个繸子都是由5个双结和8根线组成,总共13个元素,加上600就是613,象征摩西律法中的613条律例和典章。 这个患血漏女人是四福音书所记载的唯一被主耶稣称呼“女儿”的女人(路八48;可五34)。按照律法,「血漏」是不洁净的,凡接触患血漏的女人的,也会成为不洁(利十五25-30),可能因此这女人不想让人知道,而偷偷来摸主耶稣的衣裳繸子。这女人已经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她摸主衣裳繸子的行动,乃是出于她里面的信心,是她的「信」救了她而不是她「摸繸子」的行为。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 当人绝望的时候,在眼见里已经没有可能的时候,主耶稣说:「不要怕,只要信」。这「信」不是自信,也不是相信自己的意愿一定能实现,而是单单信靠主耶稣自己。主耶稣在地上所有的服事不是根据人的意愿,而是为要显明祂生命的权柄、能力和丰富,显明祂是谁,好叫人认识祂、接受祂、寻求祂,并背起十字架来跟随祂。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伯赛大

伯赛大位于加利利湖的东北角,是主耶稣曾经传过道的犹太城镇。它坐落在约旦河入湖处的东边,距离湖边大约3公里。附近丰富的野生动物和鱼类,是此地叫”伯赛大”的原因:其寓意为“渔人之家”或者“猎人之家”。迦百农和伯赛大这两个地方彼此非常接近,大约不到6公里,而且两者通常虽属不同的分封王所管,却有一条主要道路连接到两个座城。 此外,耶稣行过五饼二鱼神迹后,曾在这里的山上祷告(可6:45-46)。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所行的神迹,有好几个是发生在伯赛大附近: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在海上行走,医好一位瞎子(可8:22-26)等等。 「哥拉汛、伯赛大」都在加利利海北岸迦百农附近,是犹太人的城镇。虽然居民见到这些异能所带给的讯息,却多数不为这些神迹所感动。所以被耶稣责备”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阿,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改了。当审判的日子,推罗、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路十13-14】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哥拉汛

“哥拉汛”是主耶稣曾经传过道的犹太城镇。在整本《圣经》里,只被提到两次,一次在《路加福音》,一次在《马太福音》,两次都是被骂。哥拉汛位于迦百农以北约3公里,约旦河之西约5公里,城建在海平面下195至海平面上60公尺之间的斜坡上,风景优美。在古时也与迦百农一样,哥拉汛是一个在国际大道上的重镇,也是很富有的城市。当时主耶稣在那里传天国的福音,神迹奇事不断,但是当地人还不肯相信,还要驱逐祂。主耶稣说:“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改了。”(路10:13​) 对哥拉汛的考古工作开始于1905年,城区大约五公顷,相继发掘出的有榨橄榄油的工厂、浴室、房屋、街道及其他设备,其中包括一座用黑色玄武岩建成的犹太会堂,长宽各有21及15公尺。其主座雕刻精美,被称为摩西的宝座,上面有一段纪念Yudan的亚兰文(Aramaic)铭文。其建造的年代可追溯至主后二世纪。当时这样的座位只有会堂里有权威的教师在服事的时候才可以坐。耶稣讲论文士和法利赛人说:他们喜欢「坐在摩西的位上」(太23:2),所指的就是这种座位。主耶稣在提到摩西宝座的职权时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太23:2-3)。 在其他建筑物的石刻中,发现有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的头像和太阳黄道十二宫的石刻,足见其希腊化之深。哥拉汛以外其他的犹太会堂里,也发现有「蛇发女妖」玛杜莎(Medusa)这一类的雕饰,但是在严格执行犹太法律的时期,都已经被破坏的「面目全非」了。目前所存留的这一个图案之所以没有被破坏,大概是因为这个犹太会堂早就因为地震而倒塌了。 哥拉汛似乎在第五世纪的一次地震中被毁,废墟现正由以色列政府整理中。截至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古迹都被鉴定是在耶稣时期以后才有的,考古学者仍然没有发现任何第一世纪的遗物。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光圣经地理网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请添加新媒体小组微信防失联,我们一起交流👆

耶稣时期的殿税

【太17:24-27新译本】他们来到迦百农,收殿税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们的老师不纳税吗?”他说:“纳。”他进到屋子里,耶稣先问他:“西门,你认为怎样?地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和丁税?向自己的儿子还是外人呢?”他回答:“外人。”耶稣对他说:“这样,儿子就可以免税了。但为了避免触犯他们,你要到海边去钓鱼;把第一条钓上来的鱼拿起来,打开鱼的嘴,你就会找到一个大银币。你可以拿去交给他们作你我的殿税。” 当时在犹太地通行三种银币:希腊银币第徳拉克马(Didrachma),罗马银币得拿利乌(Denarius)和推罗银币舍客勒(Shelkel)。马太福音17章24节里的”税”原文是古希腊银币第徳拉克马(Didrachma),折合”半舍客勒银子”。当时犹太人一过二十岁,每年要缴”半舍客勒银子”圣殿税,用于维持圣殿(出三十12-16)。 殿税要以含银量较高的推罗舍客勒支付,可以由本人在上耶路撒冷守逾越节时缴纳,其它地方则于逾越节前一个月开始收缴,所以本事件可能是发生在逾越节前一个月左右。这是主耶稣最后一次来到迦百农,祂和门徒都住在彼得的家里,所以收税的人自然找这家的主人彼得。 彼得按照主耶稣的指示,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税吏,作彼得和主耶稣自己的税银。其实主耶稣有权不缴丁税,但祂复活的时候还没有到,为了不绊倒别人,祂宁可舍弃自己的权力,不坚持儿子的地位,这就是十字架的工作。主后70年圣殿被毁之后,罗马人把这笔圣殿税改为缴纳给罗马犹皮得神庙。马太记述此事,是马太福音成书于主后70年之前的内证。 根据圣经新译本、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芥菜种

(太13:31-32)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芥菜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广泛分布于北非、中东、波斯,一直到印度北部。芥菜味道辛辣。自古以来,人类就学会用芥菜醡油,以供调味。《圣经》中两次提到芥菜,均是耶稣所讲的比喻。一次将天国比喻为芥菜种,另一次是将信心比喻为芥菜种。那么在这两个比喻中,耶稣借芥菜种向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呢? 在巴勒斯坦,芥菜树Salvadora persica,种子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但长成后高度可达5米高的大树,所以称它为“树”的确当之无愧。这么小的种子居然能长成大树。主耶稣说,天国就好像一粒种子,也许很小,小到像一粒百种里最小的芥菜种。把它撒进土里,它就葬身于泥土中,消失了,死了,然后复活的是一个新生命! 同样,主耶稣死了,被埋葬了,可是他又复活了,有了新生命。主耶稣是用种子的图画浓缩了整个天国的教导。即天国始于微小、隐蔽,而终于至高的胜利。所以主耶稣向众人指出,从天国的种子撒下时起,整个成长过程就已经开始了,无论开始怎样微小、生长过程中遇到什么挫折,天国最后都能照着神的计划成就。 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撒种的比喻

【路加福音 8:5-8a】“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 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比喻,一个人出去撒种,撒完了后有四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撒在路边被飞鸟吃了;第二种撒在浅土中,有很多石头的田地,所以种子不能生出根来;第三种撒在荆棘中,被荆棘抢了养分;最后一种是撒在好土中,可以繁盛生长以致结了很多果实。那四种情况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比喻代表了什么呢? 撒种的比喻在三卷对观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都列于一系列比喻之首,当时门徒不明白主耶稣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主耶稣亲自向门徒作了解释,所以是解开这系列中其它比喻含义的钥匙。主耶稣要用这个比喻来回答众人心中最大的问题:为什么文士与法利赛人会如此拒绝主耶稣?为什么主耶稣同样的传道和医病赶鬼不能在每一个人内心中产生相同的回应? 古代犹太人有时先撒种后犁地,许多田地常有道路和小径穿梭其间,使地面变得坚硬,种子暴露在地面上,会成为鸟类的食物。也有多石子的地,稍微覆盖了一些土壤,厚度却不足以留住水份,上面生长的植物很快就会枯萎。种子如果落在荆棘地里也长不好,荆棘是多刺的植物,有很强的生长力,它们比麦子长得快,抑制了谷物的生长。只有落在好土里的种子,生长起来,结实百倍。 「路旁」的心无心接受主的道,听了却不去行,就不能真正明白,所以很容易被撒但夺去。主的道若没有进到我们心里,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心里就「没有根」,一时的热心只是「暂时相信」。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都会阻挡人把神的道从生命中活出来。人只有真正明白、领受主的道,才能「结实」,让神的话从我们身上活出来。 撒种的比喻之所以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在主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同时,祂自己正在撒种,就是祂的「道」。主耶稣要用撒种的比喻说明,只向愿意住在神国的人启示其中的奥秘,『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 根据圣经和合本和圣经综合解读编辑整理 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大城尼尼微

“尼尼微”字义是”Ninus女神的住处”,位于巴比伦北方400公里、底格里斯河东岸,离河口 880公里。自公元前11世纪起尼尼微即成为亚述帝国的首都,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王辛那赫里布在位时期最为繁荣,特别是亚述的国家图书馆的数千泥板文书,为古美索不达米亚史中极珍贵的资料。 在约拿时代,仅尼尼微本城城墙的长度就约有12公里,有十五个城门,包括城外的迦拉和利鲜在内,占地几达三千余公顷,人口可能在百万以上。掘出宫殿的遗址广大无比,以建筑的艺术来看,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其装饰也是近于奢侈,最重要的发现是西拿基立王的王宫,在宫中墙上的浮雕,描绘了西拿基立围攻拉吉的实况。另有西拿基立王的孙子阿叔巴尼帕王的图书馆,其中存有两万五千余片的泥版,是研究历史极为珍贵的材料。 在尼尼微遗址有一个山丘,当地人称之为约拿坟墓,可见约拿确曾到过那里 ,而且极受崇敬。当时耶和华命约拿往尼尼微去,约拿对其宣告说,因他们的恶行,四十天后城必倾覆,尼尼微人就信服了神,离开恶道,神对尼尼微城仍然有怜悯、有耐心,就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距离约拿150年以后,先知那鸿来了。那鸿带来的是毁灭的信息,尼尼微城大限已到。公元前612年,伊朗高原强国玛代和新崛起的新巴比伦王国联合围攻并成功攻陷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强盛一时的亚述帝国正式灭亡,尼尼微随之没落,至今仍是一片荒芜。 圣经记载: 【创10:11】 宁录从示拿地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 【王下19:36,赛37:37】亚述王西拿基立攻打耶路撒冷,被以色列人所击败,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的两个儿子在那里杀了他。 【拿三3】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 【鸿1:14】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我必从你神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 【番2:13】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凉,又干旱如旷野,群畜,就是各国的走兽,必卧在其中。 【太12:41,路11:32】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 【路11:30】约拿怎样为尼尼微人成了神迹,人子也要照样为这世代的人成了神迹。 根据圣经和合本、圣光圣经地理网、圣经综合解读和大卫鲍森旧约纵览录音等资料综合编辑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