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那鸿

传统认为,《那鸿书》的作者是南国的先知那鸿。那鸿的生平不详,他的家乡「伊勒歌斯」的地点至今不能确认,有人认为是在尼尼微的北边,有人认为是在耶路撒冷之南,有人认为是加利利的迦百农(「迦百农」的意思是「那鸿的村庄」),但都没有明确的证据。 「那鸿」的意思是「安慰」,与「尼希米」的字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因为这位先知并没有谴责正在受管教的百姓,而是借着对尼尼微的审判,安慰受苦中的百姓。那鸿宣告:在《约拿书》中暂时免除刑罚的尼尼微城,因为重新犯罪,必遭毁灭;因此,「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鸿一15)。先知以赛亚曾说过同样的话:“报好信,传救恩的,对锡安说:你的上帝作王了!”(赛52:7)使徒保罗也在(罗马书10:15)中,将这段话应用在神的福音传扬者的身上。 那鸿时期的亚述帝国正是最强盛的时候,尼尼微「势力充足,人数繁多」,没有人能相信这样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会「被剪除,归于无有」。但神却借着先知那鸿宣告,亚述已经没有前途了,必将「归于坟墓」。

《那鸿书》背景

《那鸿书》的希伯来名是「那鸿 נחום / Nakhum」,是《十二先知书》中的第七篇。在希伯来文圣经《塔纳赫》中,《那鸿书》被放在宣告赦免尼尼微的《约拿书》和管教犹大的《弥迦书》之后,借着对管教器皿尼尼微宣告最后的审判,向受管教的神的百姓发表安慰的信息。那鸿书的预言篇幅虽短,内容却引人入胜。这本书的风格别树一帜,内容简洁,叙述有力,描写细腻,感情丰富,富於戏剧性,用辞庄重得体,比喻清晰,措辞生动有力。 在北国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约主前793-753年在位)执政的时候,神使新亚述帝国陷入了持续三十九年的衰落,亚述面临内乱、君权受到贵族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对外扩张。在此期间,先知约拿到尼尼微宣告审判,使「尼尼微人信服神」(拿三5),神就「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拿三10)。但神暂时推迟刑罚,是因为在祂的计划里,还要使用亚述作为管教百姓的工具(赛十5)。 亚述屡次进攻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虽然被神作为管教百姓的工具,但他们的动机却是设谋「攻击耶和华」(9节),要除掉神所设立的「祭司的国度」。当亚述完成了神所命定的管教任务以后,神「必罚亚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荣耀」(赛十12)。主前612年,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城被巴比伦联军攻陷、夷为平地,成为废墟,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在历史上消失了。 主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时代,既找不到遗址、也不知道位置。曾经有许多学者质疑尼尼微的存在,进而质疑《那鸿书》的真实性。1843年以后,法国和英国考古学家在伊拉克摩苏尔(Mosul)河对岸的大土堆中发现了尼尼微的遗址,证实了《那鸿书》的描述。

先知弥迦

「弥迦」是「米迦」(士十八2)和「米该雅」(王上二十二8)的简短拼法,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有何神像祢」。先知以赛亚和弥迦是同时代的人物,他们在同一段时间传道。先知以赛亚是出身于富裕的上流社会;而弥迦是一个简朴的乡下人,来自位于耶路撒冷西南肥沃高原地带的摩利沙村。他关心平凡人,尤其是穷人,所以他很注意社会不公的情形,他很注意弱势者和穷人遭到剥削的情况。 他对农村的事物耳熟能详,从他作宣告时屡次运用比喻去阐明要点的方式可以见之。 弥迦多半在民间传扬上帝的话,被称为「乡村的先知」。弥迦虽然在农村中长大,但他的表达能力甚强。弥迦从一个论点迅速转到另一个论点,时而咒诅,时而祝福,再又咒诅,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紧扣读者的心弦。 圣经中若干最优美的言词即出自此书,他的话包藏着丰富的知识,予人有益的训示! 书中也充满许多生动传神的意象:当耶和华出动时,“众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 弥迦在书中的很多预言在时隔几百年后获得惊人应验。他虽是南国的先知,但其信息却是针对南国和北国的。弥迦的信息强而有力,适时的扭转了犹大国希西家王的心,改变了犹大的政策,也因而拯救国家于危急存亡之秋。 

《弥迦书》历史背景

《弥迦书》的希伯来名是「弥迦 מיכה / Mikhah」,是《十二先知书》中的第六篇。传统认为,《弥迦书》的作者是南国的先知弥迦。在希伯来文圣经《塔纳赫》中,《弥迦书》被放在《约拿书》之后,并非完全因为年代,而是因为圣灵所要发表的信息。因为神在《约拿书》中向尼尼微宣告审判,乃是为了限制亚述的扩张,带给南北两国四十年的繁荣,证明《弥迦书》所指控的「撒马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而神在《约拿书》中赦免尼尼微城,也是为了保存亚述作为审判的工具,等待百姓恶贯满盈之后,执行《弥迦书》中所宣告的对南北两国的审判。 在北国耶罗波安二世(约主前793-753年在位)和南国乌西雅王(约主前791-740年在位)执政期间,神使新亚述帝国陷入了持续三十九年的衰落,亚述的几代君王都面临内乱,君权受到贵族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对外扩张,使南北两国都有了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 耶罗波安二世死后不久,新登基的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即普勒,主前745-727年执政)就重新开始对外扩张(王下十五19、29)。亚兰和北国以色列结成了抵抗亚述的联盟,并劝说南国犹大加入。遭到犹大王约坦的拒绝以后,联盟就入侵犹大(王下十五37)。继位的犹大王亚哈斯向亚述求助,结果损人不利己。亚兰和北国以色列相继被亚述所灭(王下十五29;十六9;十八9-11),南国犹大也成了亚述帝国的附庸(王下十六10),陷入黑暗的背道时期(王下十六1-4)。亚哈斯死后,希西家王继位, 弥迦的预言开始应验:撒玛利亚于主前722年被亚述攻取(一6-7;王下十七6),耶路撒冷也在主前701年被亚述围攻(一9;王下十八13-16)。弥迦的信息补充和证实了先知何西阿和以赛亚的预言,及时地挽回了希西家的心(耶二十六18-19),使他致力于带领全国回转归向神,被亚述围困的耶路撒冷就按着预言蒙神拯救(二12-13;王下十九29-36)。   但是,百姓的全然败坏并不能倚靠君王的改革来改变,弥迦所预言的刑罚延迟了一百多年之后,最终还是来到了: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百姓被掳巴比伦。而弥迦所预言的重建,也在神的彻底拆毁之后逐一实现:弥赛亚已经降生于伯利恒,祂必将带来国度的恢复。

死而复活的神迹

神在旧约时,藉着许多不同的预言或预表,使人认识那将要来的基督,以及他所要成就的救恩。但在一个逃跑的先知身上,我们也能认识基督的救赎与神的慈爱么?这是十分奇妙的,神并非只使用绝对圣洁、完全无过的人,神也使用一些软弱的人,但那些被神使用的人,却未必都得赏赐与荣耀,惟有忠诚奉行神旨意的人才能得着。 旧约的先知和其他信心伟人,并非都是完全的,他们都不过在某方面比较完全而已!他们也不是每一方面都可以预表基督,他们都不过只在某些事上预表基督而已!按先知约拿而论,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的经历,本来是他因违背神的话所受的管教;但这失败的经历,却正可以作为基督的预表,因基督的受死就是为着人类背弃了神的命令,偏行己路而应受刑罚的缘故。 一个人被大鱼吞在肚腹中三日三夜,又被大鱼吐在岸边,这实在是一个死而复活的奇妙神迹,是出于神超自然的能力。照样,基督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在三日后从坟墓中复活,也是一件奇妙的神迹,是一切神迹中最大的神迹。所以主耶稣对当日求神迹的法利赛人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太 12:39)

约拿书背景及作者简介

《约拿书》的希伯来名是「约拿 יונה / Yonah」,是《十二先知书》(תרי עשר‎ / Trei Asar)中的第五篇。传统认为,《约拿书》的作者是北国的先知约拿,他名字的意思是「鸽子」。约拿是北国西布伦地迦特希弗人(王下十四25),迦特希弗位于后来的加利利,离主耶稣成长的拿撒勒很近。约拿可能在耶罗波安二世时代之前或早期做先知,与约拿同时做先知的有北国的何西阿和南国的阿摩司,南国的约珥可能也同时事奉。在耶罗波安二世执政期间,神使新亚述帝国陷入了持续三十九年的衰落,君权受到贵族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对外扩张,使以色列有了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 亚述于主前765、759年发生了瘟疫,主前763年发生了日全食。这些事件在亚述国内造成了极大的惶恐,在这样的背景下约拿到尼尼微宣告审判,尼尼微人谦卑,悔改,信服神。由于当时亚述的贵族权力很大,所以王和大臣通常会共同下令, 约拿书中亚述王也只被称为”尼尼微王”。这些细节都印证了本书历史背景的真实性。 《约拿书》是旧约唯一整卷都在讲故事的先知书。约拿并没有直接向神的百姓传讲任何信息,但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篇信息—-不是先知责备别人,而是暴露自己的软弱和失败。 本卷书除了叙述约拿去尼尼微传福音的故事,也记录了许多神迹奇事: 1、神使海上起了巨浪,  2、船上的人抽签抽出约拿,明白风浪是由约拿而起, 3、约拿被扔到海里后,神平息风浪; 4、大鱼吞吃了约拿, 5、3天3夜后大鱼吐出约拿,约拿死里复活; 6、神让一课蓖麻树一夕之间破土长成树,给约拿遮阳; 7、神命令一只虫咬蓖麻,树死亡; 8、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 本书的主角不是大鱼和尼尼微,而是神自己,显明”救恩出于耶和华”。神为了成就祂的救赎计划,调度万有,不但要呼召作恶多端、不配拯救的尼尼微人悔改;也要治死约拿不肯顺服的肉体,使祂的百姓能体贴神的心意、甘心顺服神。 根据大卫鲍森《旧约纵览》系列录音编辑整理

西拉(佩特拉)古城

以色列的邻国以东有两个重要城市,一个叫巴斯拉,另一个则是叫做西拉(Sela),西拉是约旦一座依山崖建造的古城废墟,位于安曼以南250公里处,隐藏在阿拉巴(Araba)谷东侧的一条狭窄的峡谷内。佩特拉位于中东要道上,那里是全世界的十字路口,从非洲到亚洲的路和从欧洲到阿拉伯的路交叉。 「西拉」原文的意思是「石头」,希腊文就是「佩特拉Petra」。现代约旦的佩特拉城很可能就是古代以东的首都西拉,这城「住在山穴中」,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名为「蛇道」。如果骑马穿过这条山壁之间的狭窄通道,其中有一段窄到可以同时摸到两边的山壁。这段通道长度大约1.5公里,两边的岩石高达100、150呎,在暴风雨后经过会很危险。走到通道的尽头突然眼前豁然开朗,前方出现一座庙,就像圣保罗大教堂那么大,是从石中凿出来的,有如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眼前的建筑物有如一座大教堂,是从红砂岩凿出来的,山间一个巨大的圆形空地,那里有一千座庙,都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全都围绕着山间这个巨大的圆形空地。 在这些上面有一座山,高度大约有两千呎,绝壁高耸,这就是西珥山,也就是西拉古城。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以东人住在山顶的堡垒,就他们非常引以为傲,他们说:没有人能攻陷我们,连上帝都不能将我们拉下去。但是先知俄巴底亚说:“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俄1:4)以东人目中无神,自以为可以高飞,却被神拉下,使他们「在列国中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视」【俄2】今天以东人已经绝迹。俄巴底亚当年早就预言,以东会有这个下场。

《俄巴底亚书》背景

《俄巴底亚书》(希伯来语: עֹבַדְיָה‬‎)是《希伯来圣经》中篇幅最短的一本,仅有的21节经文,是《十二先知书》中的第四卷书。俄巴底亚生于何时何地,属于哪个支派,他的生平事迹——这一切都不详。显然,重要的是信息本身而非预言者本人。俄巴底亚最早警告以色列会被掳,他是第一个写下预言来警告百姓的先知。俄巴底亚这个名字是指“敬拜耶和华的人”或是“事奉耶和华的人”。俄巴底亚的预言不是给以色列民,而是传给一个位于死海东南边的邻国以东。 以东人是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后裔。以东人本是以色列人的兄弟,但是他们却仇恨和藐视以色列人。在以色列国事最鼎盛的大卫时代,以东是以色列的臣属国;大卫的王国一瓦解之后,以东人就起来作恶,只要有人来攻击耶路撒冷或是以色列,无论是谁,不管是非利士人、阿拉伯人,或是后来的巴比伦人,以东人都会参上一脚。他们不是隔岸观火而已,他们还会落井下石,借机宣泄多年来累积的仇恨和嫉妒。 俄巴底亚书的主要信息是:上帝谴责以东人没有用兄弟之爱来对待以色列,不该用幸灾乐祸,乘人之危的态度来对待兄弟以色列,趁敌人来攻击的时候落井下石,因此上帝要审判他们。 以东人后来的下场如何呢?在公元前六世纪,阿拉伯人攻击以东,当时以东人不得不弃守,逃离裂谷迁到南地沙漠去。以东人到了南地后,就把那里改名为“以土买”,从此以东人离开自己的山城,来到南地沙漠过着游牧生活。 后来一个以东人到罗马去跟凯撒皇帝交涉,希望能够买下耶路撒冷犹太人的王位,罗马就把王位卖给他,这个人就是以土买人(以东人)希律,他做了以色列的王,他下令屠杀伯利恒所有的男婴;他的儿子希律杀了施洗约翰;他的孙子也叫希律,《使徒行传》中记载他被虫咬死;他的曾孙叫做亚基帕,他在公元100年过世,没有留下子嗣,以东人从此绝迹,今天世上已经没有以东人了。俄巴底亚当年早就预言,以东会有这个下场。 从俄巴底亚预言到以东人绝迹前后经历了910年,上帝说话算话,祂一定说到做到。天地都要废去,耶和华的话永远长存! 根据大卫鲍森《旧约纵览》系列录音编辑整理

阿摩司的预言及应验

阿摩司用同样的模式–「耶和华如此说」开始,宣告神对以色列及其七个邻国的审判,这些国家「三次犯罪,第四次我必不收回刑罚」。 大马士革:【摩一3-5】耶和华如此说:大马士革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以打粮食的铁器打过基列。我却要降火在哈薛的家中,烧灭便·哈达的宫殿。我必折断大马士革的门闩,剪除亚文平原的居民和伯·伊甸掌权的。亚兰人必被掳到吉珥。这是耶和华说的。 主前733-732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二次西征,攻陷大马士革,把亚兰人掳到吉珥(王下十六9),应验了阿摩司的预言。 迦萨:【摩一6-8】耶和华如此说:迦萨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掳掠众民交给以东。我却要降火在迦萨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我必剪除亚实突的居民和亚实基伦掌权的,也必反手攻击以革伦。非利士人所余剩的必都灭亡。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主前733-732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二次西征,占领了地中海沿岸的非利士诸城,征服了迦萨,应验了阿摩司的预言。 推罗:【摩一9-10】耶和华如此说:推罗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将众民交给以东,并不记念弟兄的盟约。我却要降火在推罗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 主前727-722年,推罗被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主前727-722年在位)围困了五年,之后又相继被巴比伦、波斯和马其顿希腊帝国攻取,应验了阿摩司的预言。 以东:【摩一11-12】耶和华如此说:以东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拿刀追赶兄弟,毫无怜悯,发怒撕裂,永怀忿怒。我却要降火在提幔,烧灭波斯拉的宫殿。 耶路撒冷被毁之后,以东的城市也于主前6世纪被巴比伦人摧毁,应验了阿摩司的预言。 亚扪:【摩一13-15】耶和华如此说:亚扪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为他们剖开基列的孕妇,扩张自己的境界。我却要在争战吶喊的日子,旋风狂暴的时候,点火在拉巴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他们的王和首领必一同被掳去。这是耶和华说的。 主前733-732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了亚扪,应验了阿摩司的预言。 摩押:【摩二1-3】「耶和华如此说:摩押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将以东王的骸骨焚烧成灰。我却要降火在摩押,烧灭加略的宫殿。摩押必在哄嚷吶喊吹角之中死亡。我必剪除摩押中的审判者,将其中的一切首领和他一同杀戮。这是耶和华说的。 主前733-732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了摩押,应验了阿摩司的预言。 犹大:【摩二4-5】「耶和华如此说:犹大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为他们厌弃耶和华的训诲,不遵守祂的律例。他们列祖所随从虚假的偶像使他们走迷了。我却要降火在犹大,烧灭耶路撒冷的宫殿。 主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圣殿,应验了阿摩司的预言。 以色列:【摩二6a,13-16】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看哪,在你们所住之地,我必压你们,如同装满禾捆的车压物一样。快跑的不能逃脱;有力的不能用力;刚勇的也不能自救。拿弓的不能站立;腿快的不能逃脱;骑马的也不能自救。到那日,勇士中最有胆量的,必赤身逃跑。这是耶和华说的。 阿摩斯发预言两年后,以色列发生了大地震,无人能够逃脱,也无人能够抵挡。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亡国被掳亚述,完全应验了阿摩司的预言。

先知阿摩司

“阿摩司”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负担」或挑重担者,其事奉的时间是犹大王乌西雅(约主前791-740年在位)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约主前793-753年在位)同时在位的时候,「大地震前二年」,大约是主前760年,对应于中国的春秋(主前770-476)初年。与阿摩司同时做先知的有北国的何西阿和约拿,南国的约珥可能也同时事奉。 阿摩司是一位南国的普通牧人和修建桑树的农夫,并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却被神差遣向北国宣告审判,这注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任务。 当时人民过惯了富裕、奢侈、淫逸的生活。百姓已经把耶和华的律法完全忘记。表面的繁荣弄瞎了他们的心眼,使他们看不见事实的真相;他们好像熟透了的果子一般,其实已接近腐烂败坏的边缘。阿摩司虽然向以色列和犹大(以及许多异教国家)宣布灾祸将临的沉重信息,但也同时发出一个关于耶和华的百姓必得复兴的安慰信息。 【摩八1】主耶和华又指示我一件事:我看见一筐夏天的果子。祂说:『阿摩司啊,你看见什么?』我说:『看见一筐夏天的果子。』耶和华说:『我民以色列的结局到了,我必不再宽恕他们。』主耶和华说:『那日,殿中的诗歌变为哀号;必有许多尸首在各处抛弃,无人作声。』 阿摩司对大地震和列国审判的预言后来全部应验。司提反(徒七42-43)和雅各(徒十五15-18)都曾引用过《阿摩司书》(五25-27;九11-12)。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