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受教的心》二、神不住地向人说话

我们可以坚定的相信:神是不断设法要向人说话;祂乐意启示自己,向一切能领会祂的被造之物,表达祂的心意。因为神亟想表明自己,祂就创造了万物,特别是创造了有心思、有道德观念的受造之物,叫他们可以明白真理。在这些受造物中,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拥有最高的地位,他们有更完全和更精密的器官,可以领会关乎神的事。基督——神的道——就是神心意的表彰。关于神向人说话这真理,有两种彼此对立的看法,但都是不正确的。其中一种看法是:神说过的话,都存留在圣经里面,然后神就默然不再说话了,直到那大日子,众人都被招聚到审判台前时,神才会像古时一样,再次向人说话。目前我们就只有这本圣经,这个蕴藏真理的宝库,就全靠文士和圣经学者们去尽力解释阐明了。大多数福音派信徒都有这个看法,顶多在细节上略有出入。这种看法对信徒心灵极其有害,原因是里面包含了两个错误的观念:一神不再向人说话了;二我们要完全凭借自己的理智,去明白和领会真理。有这些观念的人,认为神远离世人,彼此无法沟通;而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都被迫产生了一种福音派的唯理主义,因为根据这个概念,真理的最终仲裁者是人的思想,而真理也必须透过人的思想,才得以进入人的心灵。但事实上,神并没有缄默不言;祂从来就未停止过说话,直到如今,祂仍在祂所创造的天地间向人说话,启示自己。圣经中记载的真道,满有功效,是因为那永活的真道还在天上说话,而祂永存的声音,仍在地上回响着。 「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约壹五 7-8)近代的基督教已浑忘了一件事:神创造大能的声音,现在还是不断地在被造的天地间响应着。万有都是因祂的话而有,也都因祂的话而立。神微小的声音默默在人的心里运行,叫人在神的审判台前自责,成了该被定罪的;就算从未听过真道的人,一样都成了该被定罪的。有人以为人致命的罪,是拒绝基督,所以在福音还没有传到的地方,那些人就不会被定罪;但这是大错特错的。虽然人若不接受福音,会陷在罪中,凄凉绝望,永远得不到神赦免的大爱,然而生在世上的人,都曾受光光照,叫人灭亡的,是因为人拒绝这真光,不是因为他不接受基督。圣经说基督是用祂满有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这托住万有的命令,也就是那响彻寰宇,充满大能的神的声音。圣经绝非是神最后的遗言(有些人竟然是这样相信),而是显明永生神心意的文字实录;起初是出于神的默示,然后神再吹气在其上,这些话语就显出功效。某些相信神已经说了就不再说话的自由主义者,则犯了另一种与上述情况刚好相反的谬误。他们认为神既然已经在宇宙中显明自己,就无须有默示的圣经,作为信仰最后的权威和唯一的真理。据他们的看法,这两种观念是不能并存的。既然神仍不断向人说话、启示自己,那么我们就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随时预备接受一些来自诗人、哲士、科学家、作家,或什至于各种不同信仰的启示;遇着有新的真理或见解时,就等于是神又向人说话了,就如祂在古时借着先见启示自己一样。当然我们不能禁止人有这种想法,也无从禁止这样的教训,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不管是基于什么理由,如果有人否定圣经启示的最高权威,反去坚持接受其他后来的启示,以为这些新理论与圣经同具权威的话,这人不配称为基督徒。不论从圣经或历史角度去看,他都称不上是基督徒。事实上,相信圣经是金科玉律、不能更易,以及相信神除了圣经的话语外,还继续不断向人启示自己,都彼此没有冲突。神在圣经中,已将一套完备的真理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受了圣灵感动的圣徒,也照着神至善的心意,把这些话语记录下来,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我在此要说明的就是:如果神不是在地上和在人心里不断发声说话启示自己,那么写下来的真道,对我们就毫无意义了。正因为神在祂所创造的天地间,不断地启示自己,我们才能从秘的话语中,领会祂的心意。

陶恕《受教的心》一、受教的心

圣经是用泪写成的,只有流泪的人,才能得着里面最好的宝藏。神从来不向轻浮不恭的人说话。 神在山上自战兢发抖的摩西说话,后来摩西俯伏在神面前,自愿为以色列人的缘故,求神从祂的册子上涂抹他的名字,神就使用他把百姓救出来。但以理用长时间禁食祷告,结果天使长迦百列从天上下来,向他说明以后世代的奥秘。主所爱的约翰,因见没有人配展开用七印封严了的书卷而大哭,长老中的一位,便安慰他说:「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已得胜。」(启五 5) 诗篇的作者常是一面流泪、一面写出心声的;先知们亦常常无法掩藏他们心情的沉重。腓立比书是一卷充满喜乐的书信,但保罗在书中提及那些与基督十字架为仇的人,论到他们的结局是灭亡的时候,也不免流下泪来。这些具影响力的属灵领袖,满怀忧伤,带着沉重的心情,向世人作见证。眼泪本身并没有什么力量,但对于在基督里首生的教会,眼泪与能力常是息息相关的。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这些由悲痛的先知们写成的信息,往往竟由一些从来不曾为世人的忧患洒过一滴眼泪的人,用着纯粹好奇的态度去研读。他们怀着满腔的好奇,去探讨将来事情发生的始末,浑然忘了圣经记载预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叫人在道德和灵性方面作好准备,迎接那将要来临的日子。 主再来的教训,在今天已给人遗忘了。最低限度,北美洲的情况就是如此。据我所能观察得到的,关于主再来的教导,已不能在一般信奉圣经的信徒中发挥什么功效。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不一而足,但最主要的,我相信是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期间,出现了一些心中毫无感动,也不会流泪的圣经学者,由他们来教导那些泪迹斑斑的先知书信。结果群起相随,也带来大量的金钱奉献;到后来,事实证明他们所教导的有很多错谬的地方,因此人们对先知的预言也就失去了兴趣。这是魔鬼的诡计,奏效奇佳。我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属灵的事,由不得我们轻率处理,不然的话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为病人祷告的职事上,这些不会流泪的人,也给我们带来了说不尽的害处。以往有不少敬虔的圣徒,把为病人祷告看为己任,求神照着祂的旨意,叫病人得医治。有人说司布真(Spurgeon)借祷告医好的病人,比伦敦任何一位医生都多。但这职事落在那些不会流泪的人手中时,就成为生财得利的勾当。他们运用圆滑的手段,采用推销商品的手法,去推广医病的运动,借以谋取暴利。他们的庞大牧场和巨额投资,足以证明他们在叫病者舍弃金钱的事上是何等成功;而这一切的活动,都是假借那位居无枕首之所的忧患之子的名字去做的。 若不是从心底做的,不管外观如何属灵,只能算是做在黑暗里。因此,那些吊儿郎当的信徒,他们的心灵至终必会被真理的光芒所灼伤,这倒不失为天经地义的公平报应。照样地,没有眼泪的眼睛,到头来必会被真光弄瞎。 我们这些不讲究宗教仪式的教会,很容易会瞧不起那些拘泥于传统仪式的宗派。不错,那些宗教仪式的内容,对一般参加聚会的人,或许不会有多大意义,甚至是毫无意义。但是,缺乏意义的原因,并非那些仪式一成不变,而是参加聚会的人贫乏的属灵光景。然而,让我们反过来看看我们惯常临时安排的聚会: 领聚会的,在会前二十分钟才作出安排,形式千篇一律,了无生气,一如公式化的「弥撒」一般。那些拘泥于仪式的宗派最低限度还可以称得上肃穆动人,而我们的聚会则毫无可取之处。他们的宗教仪式代代相传下来,至少还保存了一些动人的部分,使参加崇拜的人油然生敬;但我们的聚会形式,就像是临时凑合般,毫无内涵,美其名为自由释放,其实只不过是马虎了事。 道理是这样说: 聚会如不经事前安排,圣灵就可以自由运行。不错,如果参加聚会的信徒,都存着敬畏的心,又让圣灵充满的话,便真能如此。可惜事实上,我们的聚会既非井然有序,亦未见圣灵运行在其中。祷告除了加插一些不关重要的变化外,千篇一律,每个主日如是;唱的诗歌,原本已是平平无奇,再加上多年来毫无意识地反覆颂唱,亦早已失去应有的意义了。 我们的聚会,大部分已失去了敬虔的实意,无法叫信徒领会到在基督里的合一,或感受神的同在;聚会中没有安静的时刻,毫不庄严肃穆,没有赞叹,也无敬畏之心。领诗的人往往沉闷呆滞,或只会胡诌无聊笑话。做聚会主席的,又像古老电台上的司仪一般,呢喃出每一个「节目」,把聚会内容勉强拉凑起来。 教会内所有的基督徒,都亟需要谦卑流泪,悔改回转,求神赐下复兴。

陶恕《受教的心》序

时代的警钟已经响起了,你能听见吗?作者借着从神而来的启示,像昔日的耶利米先知一般,怀着哀痛、惋惜的心,严厉地指斥今日教会及信徒灵里贫乏、赤身的苦况。三十多篇信息都充满关怀、教导、警告和盼望,令人读来深受激励,是唤醒沉睡者的警号。 一一译者:王梁素雅 神祇向那些肯付出时间去聆听祂话语的人说话。体贴神的人,才能与这位至高者交通,察验主的一切奥秘;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体会世人的忧伤,感受世人的愁苦;他也必乐意分担弟兄们的重担。 陶恕博士一生与神同行,因此他有明晰的洞察力,能像先知一样向教会说话。他也有以利亚的心志,竭力叫神得荣耀;又像耶利米,为神子民的叛逆而哀痛。纵然目睹教会和信徒中存有不少陋病,陶恕博士却从未感到灰心、失望,因为他深信神的能力可改变一切。 这本书的信息竟满了对信徒的关怀,并绝不妥协地把教会的弱点展露出来;里面的话,有警告,有教导,却又充满了盼望,因为神在其中、要向顺服祂、听祂话语的人成全祂的应许,使祂的话坚立。 「宣道见证」总编辑安妮坦‧比利(AnitaM.Bailey)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六、我们愿意耐心等待

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他能对那位从未见过的神付出至诚的爱;与那位看不见的神,每天亲切地交谈;深信借着基督的代赎,得以进入天堂。他倒空自己,为了被充满;承认自己的不义,好让自己被称为义;谦恭屈身,以致身躯挺得更直。在最软弱时,他最刚强;在最贫穷时,他最富有;在最难过时,他最喜乐。他死,为要得生;他舍弃,为要得着;他施赠为要拥有。他看见那看不见的,听到那听不到的,因为他笃信创造天地万物的三一真神。 我们在这里并没有描写一个超凡的基督徒,只是描写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他绝不完全,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然而,他对神的直接认识,使他不像世人那样贪爱世界,而是存敬畏的心,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 我们要警醒,等号声随时召我们离开喧嚣,最后,我们得见新天新地。 我们愿意耐心地等待。 全书完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五、未曾目睹也能爱

那一条叫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去爱神的命令,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我们不能用命令勉强自己去爱。命令一个人去爱就好比勉强一棵不结果的树开花结果,或叫冬天的树长得青绿一般不可能。那么,这条命令有什么意义? 在人和神的本性里,我们找到答案。神之为神,祂需要祂的创造物对祂顺服;人之为人,就必须对神表示顺服。而无论人心中对神是否有爱意,他也必须对神顺服。这是神的主权问题,祂要所造的人服从祂。人的第一样和最基本的罪,就是不顺服。当人悖逆神的时候,他也就破坏了那神圣的爱,结果人内心对神的爱就死了。现在,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再恢复那内心的爱?答案只有两个字——悔改。 一颗悲叹自己对神冷漠的心,只要认罪悔改,那崭新、温暖、满足的爱自然会灌注入这颗心中。因为悔改的行动会带来神的回应——向人显现,与人亲密的交通。那颗寻求的心一旦在个人经验中找到神,就会自自然然地爱祂。因为认识神就等于爱神,认识神愈多,爱祂也愈深。 那些曾经对付内心罪恶的人,对接受神的教训和神无形的存在,从不觉得为难。不错,他们看不见神,但在内心,他们经历过神千百次。他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虽然没有见过耶稣基督,却是爱祂。”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四、为熊熊炉火感谢神

卢德福因被喜乐的灵充满,以致能在严厉和痛苦的试炼中呼叫:“赞美神!为铁锤、锉刀和火炉赞美神!” 钉子和铁锤都是工具,钉子只要记住,铁锤不过是木匠手中的工具,因为下一次要锤谁的头和用哪一个铁锤来锤,完全决定于木匠,他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钉子顺从木匠的心思,并稍微瞥见木匠为它的将来作了美好的安排时,就会在铁锤下顺服,丝毫不发怨言了。 至于锉刀,把金属削去多少,要削成什么形状,和锉刀要锉多久,并不决定于锉刀,完全在乎主人的心意如何。那块金属无需指定锉刀在什么时候锉它,怎样锉它,只要接受主人的安排就是了。 火炉是最厉害的了。每次放燃料进去,它就剧烈燃烧,直至燃料化为灰烬,凡不能燃起来的都熔进一堆没有用的废料中,它才会平息和安静下来。 明白了这一切道理以后,卢德福怎能不在心里为铁锤、锉刀、火炉赞美神?答案很简单,因为他爱那铁锤的主人,钦佩那运用锉刀的工匠,更崇拜那为儿女的永远福祉而把炉火烧旺的主。 我们很容易以为,基督教是救人脱离痛苦的方便之门,既可逃避过去犯罪应得的刑罚,至终又可上天堂。在我们中间,切切渴望摆脱一切不洁的事,并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学习基督的样式的人已不多见了。 魔鬼,以及任何事和任何人,都是神所用的铁锤、锉刀、和炉子,祂必须用这些“工具”来使圣徒成为真真正正的圣徒。 无容置疑,我们这个世代的人已经变得太软弱,以致难以攀上伟大的属灵高峰。救恩变成了“可以脱离不愉快的事情”的意思,诗歌和讲道则为我们缔造一种慰藉和欢愉的宗教气氛。我们已看不见那有荆棘冠冕、十字架和流血的位置,也忽略了熊熊炉火、铁锤和锉刀的作用了。 在追求成圣的大道上,我们蒙召所要忍受的苦难都是内在的,因为我们的灵程是心路的灵程,我们真正的仇敌是肉眼看不见的。当我们忍受着黑暗势力、沮丧绝望和极度自卑的攻击时,外在环境可能丝毫没有改变。只有仇敌和神,以及身受重大压力的基督徒,才知道什么事情在发生。内心的痛苦实在很大,然而艰苦的洁净工作也已经完成了,锤炼后的喜悦是难以言喻的。神用这个方法洁净祂的儿女。让我们为熊熊炉火感谢神。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三、神随己意行万事

有人说仇敌或不如意的事会拦阻神的心意在人生命中成就,这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没有任何人或事能够拦阻神或属神的人。 无论社会道德或政治环境是否有利于福音工作,福音仍能大有能力地传开去。而以外表礼仪为重的宗教的确是禁制得了的。真正的宗教信仰假如只重外在的表现,难怪会被法律的禁制毁掉。对一个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的人,法律、牢狱、虐待,又怎能阻止他去敬拜神呢? 一个人若定意遵行神的心意,他就是一个自由人,没有人能制止他。只要我们明白我们的首要责任,是敬爱至尊至大的神和爱每一个人,甚至是我们的仇敌,那我们便能够在任何景况下都享受到属灵的平静。又假如有灾难临到,我们还是可以确定,我们是在遵行神的旨意,并且祂也悦纳我们为祂受的苦和甘心乐意的牺牲,我们便能得着平静安息。 如果我们在神面前偏行已路,就真的会出问题。我们为自己的生命编织一个图案,然而一旦以私欲作线,这个自我编织的图案就会立刻成了我们外在拦阻。假如我把某些自编的宗教事业与神的心意混在一起,以为它们是一样的,那我的信仰生活就会受到牵制。然而,我却会开始怪责别人,用借口为自己洗脱罪名,推说自己灵性低落是因为被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所“绊倒”。 属灵敬虔的本质是:无止息地去爱,放胆地去信靠,不住地祷告,追求更像基督和更圣洁;并为基督的缘故,尽我们所能去行美善的事。怎么可能有人拦阻得了这种“操练”!一旦我们正常的教会活动被政府下令禁止,或因某些原因而暂停,我们还可以退到内心的殿里去敬拜神,神一定接受这种敬拜,直至祂认为到了合适的时间去改变环境,让我们重新公开地表达对神的信仰。而我们心中祭坛上的火并没有熄灭,我们更学会了顺服和信靠的秘诀,这个功课必须亲身经历过,才学得到。 假如我们发觉自己受到外在事物的牵制,那一定是我们的自我作祟,没有什么东西能拦阻一颗完全顺服,安静信靠的心,因为神随己意行万事,没有任何事物能拦阻神。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二、狭窄的心胸

历代以来,奥古斯丁一直被誉为伟大的基督徒,不过,对此显然他本人并没有想到。他在那本灵修名著《忏悔录》里面,一开始就这样写:“我的心灵容量狭小,求神将它扩宽,使神可以进来。”我们可以从这肺腑之言,领会到他之所以伟大的秘诀。 在奥古斯丁心目中看来,神是如此浩大,使他自觉渺小得不能容纳神,这个受限制的感受令他情不自禁地说以上的话。 这种心情,与今日我们到处所见那种自满的精神多么不同!今天大多数基督徒最大的心愿似乎只是得救,他们以为这就是最大的抱负。他们始于此,亦终于此。他们围绕着这个主题,建造他们狭窄的殿宇,然后在其中唱庆贺诗,愉快地献上感谢。 宇宙间最宽广的东西并不是空间,乃是人心可能承受的容量。人既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其心灵几乎能毫无限制地向各方面伸展。然而,世界上最悲惨的事却是我们容让我们的心萎缩,直至除了自己,便不能容纳其他事情。 基督徒对所有人都应当有宽宏的心胸,心胸狭窄会对他们造成难以想象的灾祸。基督徒要追求广宽的胸襟,直至其外表与内心广宽的胸襟完全吻合。外表宽宏而内心狭隘,即假冒为善;谦逊朴实的外表加上宽广的胸襟,最能讨神喜悦。 一种对基督徒一针见血的批评,就是指出他们心胸狭窄。也许这种指摘并不完全正确,但足以叫人认真去反省和祷告。对神敬虔,自然会像神,而像神则必然会豁达宽宏。情感上的牵制使我们不像神,我们最勇敢的做法是承认这一点,在世人锐利的目光下为自己的缺点辩护,是没有用的,我们应当面对批评,彻底改过。 保罗是一个心胸广阔的平凡人,他那豁达的胸怀常被门徒狭窄的心胸所刺伤,其中以哥林多信徒为甚。看见他们内心的狭窄,保罗非常伤痛,他终于在爱愤交集下喊道:“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林后6:11-12)。 假如有人想知道怎样能扩宽自己的心胸,我们会立刻告诉他们,靠自己是办不到的。保罗不是说:“你们自己要使心胸宽宏起来。”因为他们根本办不到。只有神才能在人心中做工。只要我们将心降服在神面前,放手让神做工,就必看见神奇妙的作为,把我们的心胸扩宽。 宽宏的生活有一个特征,就是本身对这种态度毫不自觉,只是静静滋长。心胸最宽宏的人会这样向神祷告:“我的心胸狭窄,求祢将它扩宽”。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一、从果子知道树

基督徒的属灵生命不会因为突然努力一番就能超越了本来的程度。 我在日光之下,看见一些传道人整日喋喋不休地说无意义的话,徘徊在今世的逸乐中。直至晚上,因为他要讲道,他便会在聚会前最后一分钟拼命祷告,期望一登讲台,即有先知的灵降临。他用种种方法使自己的情绪高涨,以为这样就能够更自由地传讲信息。其实这种做法不过是自欺。他整天或整个星期是一个怎样的人,当他打开圣经传讲信息的时候,也就是那么一个人,决不会在讲台上突然属灵起来。水位永远不会高过本身的水平线。 荆棘里不会摘到葡萄,蒺藜里不会摘到无花果;树如何,果子也必如何;什么生命结出什么果子,一个人对什么事情有兴趣,和他专注什么事情,决定了他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种无名的律,决定一个人成为某一类型的人,结出某一类型的果子。 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过基督徒生活,就不可轻看“吸引”的魔力,这吸引是指某人某事对我们所产生的吸引力,人的心非常敏锐,能够跟遥不可及的对象保持心灵相通,正如指南针对北方磁极十分敏感,留意那些我们从工作或上学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之余,仍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可以找到我们所爱和关注的是什么,当我们静下来可以胡思乱想的时候,我们想的是什么?有什么令我们一想起来就心里畅快呢?我们闲余时喜欢做什么?我们的想象经常徘徊在什么事情上呢? 只要我们诚实地回答以上的问题,就会知道自己是哪一类人。当我们晓得自己是哪一类人之后,就不难知道自己会结出什么果子。 传道人常常说一句话,教会会友的真面目在星期一才会表现出来,星期日是看不出的,这样说一点也不渲染,真盼望我们不但这样劝告人,自己更要紧紧记住,整个星期都要像星期天那样,在真诚神圣的气氛中度过。 圣经记载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祂说话……,及至出来的时候,便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出34:34)。这是圣经明确的准则,离了这个准则便是自取灭亡,使人受到永恒的损失,人若没有先花时间在神面前,就没有资格走在人面前,人若没有先在神面前为别人祷告,就没有资格在人面前提到神,神的先知在隐密处祷告的时间,应该多过他向会众讲道的时间。 我们既不敢轻视“吸引”在心中的力量,就更不敢忽略属灵心境的重要性,心境是精神的天气,也是内心气候的表现,这气候必须有助于属灵恩典的长进,不然长进就不会出现。基督徒心里如果常常冰冷的,那他即使参加主日学、主日崇拜,也不能期望有属灵的果子结出。 一燕不成春,一曝不成夏。光在聚会前几分钟激动地祷告,不能使种子在土壤中发出嫩芽,开花吐蕊;田地必须长时间受阳光的照耀,才能有所出产;基督徒也必须先让自己投入祷告中,方能结出属灵的果子。田地已学会倚赖雨水和阳光,同样,基督徒也须与神同活,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弥补长久以来对神和灵属事物的轻忽。 神的儿女是活在定律中,这些定律如同支配大自然的定律那样仁慈,那样严厉。恩典在这些定律中运作,永不会有抵触,我们所结的果实,必定与树木本身的类别一样;临急才做的祷告不能改变事实,我们要有圣洁的行为,就必须先做一个圣洁的人,愿神不断施恩,使我们成为一棵结好果子的树。

陶恕《义人之根》二十、吞吃沃土的荒野

堕落世界的道德园地,并不是迈向敬虔,而是日趋不虔不敬。盼望每一个基督徒在悔改信主不久,都学习到这个功课。有时候我们会误以为,只要一次在祭坛献上祷告,就可以一劳永逸,得着内心的洁净,有能力过得胜的生活,历世历代有无数基督徒证明了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 事实上,无论我们的属灵经历多丰富,都不能叫我们免除试探。那么究竟试探是什么?就是荒地渐渐吞噬我们那刚整理好的肥沃园地。洁净的心灵是魔鬼和这失丧的世界所恨恶的,他们全力以赴,要夺回失去的东西,企图吞灭人心里被圣灵清理过的每一处小地方,否则永不罢休。只有警醒和不住的祷告,才能保住神用恩典替我们赢取的洁净的心灵。 荒地到处吞噬园野的定律,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普遍可见,甚至连宣教工场和不少受保护的地方也不能幸免。我们以为将福音从一地传到一地,就可以履行传福音的责任,并没有以圣经真理巩固栽培信徒。这是极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为数不少的教会,以致很多热心传福音的,都采用一种“决志即了事”的布道方法遍传福音。 光是引领几个人信主,然后任由他们自行其是,不给予任何适当的栽培和带领,其愚蠢无知一如将初生羔羊放逐到荒野去,其荒唐可笑也如在森林中开辟一个园地,却任由狂野的自然界来料理一样。这完全是白费气力,徒劳无功。 若轻忽了荒野那吞吃沃土的贪馋,任何属灵方面的努力都徒然,羊羔必须小心牧养,否则必死无疑;园地必须耕垦栽培,否则定成荒地。属灵的成长更需要警醒和祷告,否则也会沦为仇敌的俘虏。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