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会堂

「会堂」(Synagogue)直译就是“聚会的场所”,是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后才开始有的,那时圣殿被毁,犹太人就建立会堂,聚集祷告并讲解律法。犹太成年男人每天必须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祷告三次,会堂最初是为此目的设立的。主耶稣的时代,撒都该人掌控着圣殿,法利赛人掌控着会堂。

上图:聚集在以色列约帕旧城一个小店门口的晚祷法定人数(Maariv minyan),照片中有十个成年男人,正好达到法定人数(minyan)。现代犹太男孩在十三岁举行律法之子(Bar Mitzvah)成年礼以后,就可以算为成年男人。
上图:4世纪迦百农会堂遗址。
上图:哥拉汛会堂主后3世纪的遗址。主耶稣时代,加利利地区有很多这样的会堂。

犹太人会堂的崇拜程序,一般是先有认信的祈祷,再有祭司的祝福,然后由管会堂的宣读某处律法和先知书,可能在读完后稍作解释和劝勉。如果座中有有名望的人或引人注目的陌生人,管会堂的还可能邀请他说些教训和劝勉的话(徒13:15)。现在基督教会的读经、祷告和团契等崇拜即借用犹太会堂的部分敬拜形式。

上图:美国佛罗里达州最早的犹太教堂。
上图:波兰的犹太会堂。

圣经记载:

(太9:35)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

(太 13:53-55a)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在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

(徒13:15) 读完了律法和先知的书,管会堂的叫人过去,对他们说:『二位兄台,若有什么劝勉众人的话,请说。』

zh_CN简体中文